西西河

主题:逛香港,浏览竞选市容 -- 唵啊吽

共:💬51 🌺19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逛香港,浏览竞选市容

    到香港,不要漏了乘尖沙咀到中环天星码头的轮渡,横渡维多利亚港,在水中看四周摩天大楼。经济实惠的揽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筲箕湾,照片看不出水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街边蓬遮摊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珍甜醋对阵麦当劳,被街心车轨打个巨大的问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乘有轨电车浏览市容,经济实惠,看的是香港老城风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商业街边插满竞选旗帜、标语、和海报,民主气氛把香港的商业气息搅得更加热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贡,香港的西贡,是品尝海鲜和出海看地质公园的好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特别经济的出海游船,只是乘客要翻栏杆上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出海喽!

    关键词(Tags): #龙行天下#香港
    • 家园 臭港
    • 家园 不说我得以为是台北

      论城市建设还真是……

    • 家园 在香港呆过5个月,公司租住的某“千尺豪宅”。

      MMD,那次卧还没有我家的主卧卫生间大,一张小床两端顶到头,再放一小衣橱,别的啥都放不下了。

      就这本地出租车司机一听说住XX轩,还景仰的说,那可是豪宅啊。

      香港的土地并不少,但是住宅、商业区就挤在那几个小地方,创造了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密度(尖沙咀),也创造了最密集的住宅楼群,和发达社会中独有的贫困阶层-笼民。

      体会到了什么叫畸形的资本主义。

      • 家园 很早看tvb的连续剧,就看到他们说供楼啥的,

        在哪个社会,普通人生活都不容易呀

      • 家园 根据港府的官方资料,人口密度记录应该在观塘
      • 家园 住过某大坑道的房子,有个房间跟你说的很象,不过是工人房

        房子是个复式,其实还算宽敞。当然大坑道算是豪宅区了?似乎不是太差,房间是不是很小吧太记得了,但是确实很奇葩的就是这个只能放一张床的房间,不过既然是给佣人住的当然就没有那么讲究了。普通人家只有5、60平的住宅应该更有代表性吧。

      • 家园 发重了

        房子是个复式,其实还算宽敞。当然大坑道算是豪宅区了?似乎不是太差,房间是不是很小吧太记得了,但是确实很奇葩的就是这个只能放一张床的房间,不过既然是给佣人住的当然就没有那么讲究了。普通人家只有5、60平的住宅应该更有代表性吧。

        • 家园 香港的中产梦是

          房子达到700呎,有辆车,请个菲佣。撇开菲佣这一条,大陆达到这条件的不要太多哦

          • 家园 大陆这些年伴随发展的步伐

            人民群众对于衣食住行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吧。

            ---------------------

            老实说,这个“呎”难为了我,我不大习惯用这个单位,如果下面的计算有失误的话,还请不吝指教。

            700“呎”,开平方为26.4575英尺,

            26.4575*0.305=8.0695米

            8.0695米*8.0695米=65.1168平方米,

            (简便算法,1平方尺大约等于0.093平方米)

            哦,原来是小户型哦。很多身边的70后,都已经开始向160-200平米的目标迈进……

            ---------------------

            有辆车,这个标准又难住了我,

            2012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309万辆 外链出处

            我所知道的是,现在不仅北上广等大城市塞车很严重,就连佳木斯、菏泽等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在上下班的时间也开始出现塞车的现象。

            确实到了应该治理一下的时间了。

            • 家园 人家算面积是使用面积。

              65.1168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得有90吧。

              • 家园 大陆卖房按建筑面积算就是从香港学来的

                以下只是纯个人角度瞎说,欢迎凑热闹,欢迎批驳,更欢迎内行科普:

                就我自身经验,解放后大陆城市的住房和建筑分这么些阶段:

                1.向苏联学习时期(建国后——80年代初):可以看看北京百万庄、三里河、各老研究所、大学、大型厂矿的家属福利区。这个时期的住宅基本3-5层红砖楼,样式结构单一,我见过的有几种:

                a.开门一个走廊进去,正对厕所,走廊两边开门,一南一北两个卧室,厨房也在北边。

                b.眼睛房:一进门是个小厅,厅正南是厨房和卫生间,一东一西两个卧室,都朝南。

                c.门向东或西开,一进门是厅,厅最里面是厕所,厕所前面南北通透两个卧室,厨房朝北。

                这种房子谈不上有啥居住的舒适感,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而盖的。但是,虽然房子不行,但比照苏联设计的居住小区可一点不落后,按现代开发商的叫法,属于“低密洋房”(苏联制式也算“洋”),楼间距大,绿化好,小区基本有自行车棚、操场跑道、篮球场等设施,还有专门的商店,而不是闹哄哄的底商。应该说虽然楼房老旧落后了点,但是居住环境不能算差。没地下车库的各种小区里,这种小区找停车位最容易。当年规划这种小区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现在的机动车拥有量,不能不说苏联地广人稀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规划特点。

                2.向东南亚学习时期(80年代中——90年代中后):自己就是80年代中期生人,了解那个年代只能通过当时的文艺作品和影像记录,难免会有扭曲。那个年代给我的感觉,就是洋溢着人造奶油naive气息的时代。是否是因为那时候欧洲北美还太远,临近的“发达”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乃至马来西亚都成了中国人羡慕和学习的对象。于是那种东南亚伪“发达”的审美风格的建筑制式和审美风貌就深入国人内心,这种审美的代表就是四个字:高楼大厦。于是一栋栋的塔楼冲天而起,2、30层的塔楼遍地开花,有些外立面还很喜欢用白瓷砖。北京这种小区最典型的就是方庄和亚运村,在崇尚这种审美的那个年代,这两个小区都是高档小区的代名词,但因为过高的容积率,最终被天性喜爱自然的人类所唾弃,泯然众高塔小区之中了。上海浦东的一部分小区和黄浦区的很多风格的塔楼也完全是这种东南亚审美的,很悲剧。因为平房可以拆,苏联制式小区可以拆,但这种高塔因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很难拆,但又很难看,住起来很不舒服,我觉得这些高塔以后是城市之瘤。

                3.自然发展的低密时代(90年代中后——2005年前):苦于旧城区的狭窄吵闹拥挤和高密度,城市发展的自然扩张,各城市纷纷开始开发新区,各种“高新开发区”“XX经济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因为在一片空地上规划,所以比较容易的实现科学性的规划。而且城市居民苦高塔久矣,耕地红线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死,于是各种“法式乡村”、“托斯卡纳风格”、“英墅品质”等等的低密度小区纷纷出现,以4-6层得板楼和12-15层得小高板楼组成小区,好点的还规划地下停车场,小区绿化及公共娱乐设施。这个时期应该是首次置业的城市居民住的最舒展的时期。老的塔楼审美已渐渐远去,新的耕地红线还未扑面而来,有的只是容积率低的小区及新设计的房型,按这个趋势走下去,市区的高密度化和市郊的低密度板楼、联排、独栋化是可期,因为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足够支撑人民群众的这种居住需求了。

                4.学习香港好榜样时期(2005年至今):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学习香港土地制度者。这个已经无需多说了。招拍挂制度一出,各地方政府食髓知味,土地不再是随便供应的满足群众基本住宿需求的基本资料之一,而是维持地方财政运转顺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财富之母”。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改善,多少年都卡在工业化能力不够:钢筋水泥挖土机起重机塔吊和施工人员短缺上面,可最终这些都凑齐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卡在了土地上面。“耕地红线”不好讨论,毕竟粮食安全是首位的。但如果走走乡间,再看看一、二线大城市,就会发现这种按行政区域保耕地数量的做法根本起不到保护耕地的作用。北京、上海还有什么必要保留耕地?稀少的供地数量造成了高昂的土地价格,最终形成了天价的房子,然后在北京工作的譬如涿州、保定、邯郸、邢台、安阳的农民工们根本不能在北京或者天津等二线城市立足,接下来他们会把自己宅基地上的房子水泥钢筋化,然后再县城买房,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去居住,而是在北京就着90平米住15个人的群租或者工地板房而度过自己青壮年的人生,如果这些人的孩子也在大城市上学,那么以后就更难回到父辈辛辛苦苦攒下的农村的房子或者县城的房子去生活。大城市憋着不供地,真的是为了保护城市耕地的那点粮食么?于是,高塔和高密小区回潮了,中国人的大城市居住又回归到了那种拥挤的、高容积率、高人口密度的状态。然后农村空置着大量宅基地上的混凝土“小别墅”,既不能用作耕地,又不能有效解决居住问题,说是起一个给农民工养老的“归宿”,可这种用时招到城市不用踢回农村的生产关系,在巨大的工业化浪潮中又能维持多久?他们后代中又有多少,将会成为新的城市居民?

              • 家园 香港今年才开始标识使用面积

                以前一直用建筑面积。现在中介的广告上是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同时标明。建筑面积90平米的房在香港算是千呎豪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