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彭德怀的几个片段-剧本 -- 西行的风

共:💬213 🌺1388 🌵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看背景介绍吧

                              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页。)

                              当然这是邓在1980年的说法,如果你非要说刘邓在1961年把责任推给了毛,麻烦拿事实出来

                              你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关于枪毙路线,我是针对楼上说的做归谬

                              • 家园 看看谁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吧?

                                请看:

                                "邓自己亲口就说过:大跃进的时候我们都有责任,大家头脑都发热了"

                                这是你的原话吧?

                                我也是跟着你说的,你说邓说的是"我们",我也没说邓说的是"毛主席一个人",对吧?

                                所以,你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者是没记性,或者是没记性,或者是胡编乱造强加于人。

                                关于枪毙路线,你是针对楼上说的做归谬,我也可以是针对你说的做归谬嘛,对吧?

                                这样讨论没意义,除了发现谁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已经有结论了。

                          • 家园 群众反映贪腐,则毛毙贪腐,而邓毙群众,这就是区别
                      • 家园 所谓历史,

                        在龙眼先生手里就是块橡皮泥,想说什么话的时候,就捏出什么形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资料的取舍,下面就是他的态度。

                        而要充分了解中共党史,就很复杂了,必须多方查询,多方对照,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1 - 前苏联共产国际对于中共建党的历史档案

                        2 - 北洋时期对中共的"污蔑"

                        3- 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对中共的"污蔑"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中共的"污蔑"

                        5-港澳出版的前中共领导人的回忆录和其他旁观史料

                        6-对老革命们的私人采访和私下讨论

                        7-了解内部情况的人的私下评说(比如<老总小传><井岗风云>

                        8 - 外加中共自己的史料(注意是外加)

                        第八条我给他加黑了。也就是说,中共自己的史料,在他眼里是最不可信的。

                        偏偏他讲的最多的,就是一些党内的所谓历史。那么这位龙眼先生的资料从何而来呢?

                        • 家园 很多时候,历史是龙眼创造或改变的,他自己相信了,并企图

                          让其他网友也相信他鼓捣的玩艺。

                    • 家园 合着九大召开按照党章是60年,那党内官僚能把它推到69年

                      毛不说开九大谁敢开,这就叫退居二线

                    • 家园 彭是苦行僧类型的人

                      这样的人,被定为右派,真是大悲剧。

                      延安时期的王实味,与彭在庐山的情况,有些类似。王实味文章中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而且还是普遍性的问题,但王的文章一方面是情绪化的一面倒,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得罪了一大批人,使得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则是被国民党所利用。彭的情况也是如此,彭的那封信,尽管没有像王实味那样公开发表,但也是情绪化严重,既不能反映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而毛将这封信公开发布,造成的结果却与王实味的文章类似,激化了矛盾。另一方面,彭的作为,也必将被苏联和党内的反毛和限毛势力所利用。

                      彭德怀,王实味,都是真正的左派,真正左派的共同特征,就是纯粹,而水至清则无鱼,这种纯粹在政治上,却是真正左派天然的缺陷,也是大多悲剧的根源。

                      近年来,每每看到彭德怀,王实味被反毛者所利用,都感到十分痛心,真正的左派,却被定为右派,而且死后还要被右派所利用,这已不是个人的悲剧了,而是所有真正左派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毛泽东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家,这在人类史上绝对是最顶尖的,其次才是军事家,而且还是政治家性的军事家。毛的作为,都应该首先从政治层面考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毛这样做的真正含义。

                      三年饥荒,是反右,大跃进,与苏联关系恶化,庐山会议批彭,共同累积造成的,而毛在这四个方面,都犯了错误,尽管俺将毛视为五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中国人,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毛一生最大的错误。

                      毛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方面是被胜利冲昏了头,另一方面则是陷入了经验主义,将革命与建设混为一谈,而且对于建国后,跟随他的革命同志,迅速蜕变为既得利益的官僚,没有认识清楚,远出乎其预料。

                      毛的战略错误,官僚集团的草菅人命,彭的搅局,使得一系列错误累加并放大,这便是三年饥荒的根本。

                      建国后的毛,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很多事毛不愿意做,另一方面是毛想做而做不了,其崇高的地位,反而成为做具体事情的障碍,条块分割的各个派系和利益集团,在有意和无意间,将毛架空,成了供奉的神灵,可以说这是一种捧杀。

                      • 家园 观点比较赞同,但是有点小瑕疵

                        我觉得把王实味和彭相提并论有点不妥,以前从黄河故人这里看到些回忆,怎么看王都不能算苦行僧,更像古代那种讪言卖直的言官。

                        “1923年秋,王实味中学毕业后,考取设在开封的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伯叔们又闹分家,他仅读了一年英文,就不得不辍学。

                          此时设在开封南关的河南省邮政局招考邮务生,考试科目是中文、英文作文和英语口语。待遇是月薪30银圆,王实味考取了。”

                          王实味在延安的情况:

                          193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生120周年纪念日,马列学院成立。中央宣传部长洛甫(张闻天)兼任马列学院院长,在编译室成立后就点名调王实味进来工作,在中共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任特别研究员。王实味的津贴是4元5角,比当时边区主席林伯渠多5角,比毛少5角。王实味专事译述,除工资外,尚有稿费收入。

                          当时边区棉布很缺乏,大家都穿土布,外面买来的少量斜纹布做成衣服,主要是给领导、学者穿,这就是当时的“干部服”。作为特别研究员的王实味也享受这一待遇。但是1941年冬季发棉衣时,因为王实味瘦削,没有领到合适的干部服,他就围着范文澜在中央研究院从前山吵到后山,从山下闹到山上,最后范文澜把自己的一份给了王实味才平息了这场风波。王实味只要了帽子,因为范文澜个子大,他的衣服王实味根本不能穿。在编译室,只有两个人,王实味没有与之吵过:一是持重厚道的老留日生王学文,一个就是博学而谦和的洛甫。王实味与何锡麟争吵只因为学经济的何锡麟指出王实味的一处翻译不应用“价钱”而应改用“价格”。何锡麟后来对人说:“此人性格十分不可爱,大部分人都讨厌他。我们那时候吃中灶(连王若飞也吃中灶,只有中委吃小灶),还有小鬼打饭,质量不错。王实味不拘小节,他不顾自己有肺结核,吃菜尽挑里边的瘦肉。可见王实味发牢骚的原因很简单,在延安的待遇远不如他当初做KMT公务员,尽管他比当时边区高级干部待遇还高。

                        再加上他的《野百合》在中统的书店卖得最好。王到死也不知道谁给他的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 家园 赞同献花-领袖也是人但远比其他同志觉醒得早
                        通宝推:立于不周山上,
              • 家园 老实说,你这个只算是勉强自圆其说的hullo想象版历史

                不论是非,只看对象的,那是政治,那是整人

                不看对象,只论是非的,那是做事,不是整人

                现实很复杂,要分清楚没那么容易,但这原则是应该确立的

                黄任总长前,党内军内口碑都很好,与毛彭林的关系也都不错,而且已经多年没有与彭共事了

                黄克诚任总长,彭没有决定权,是毛提名,集体决定的

                你以错误的事实出发,并且以错误的思维加以引申,建立了一个想象版的历史模型

                老实说,如果真对这些感兴趣,你应该加强学习

    • 家园 【原创】那时我们很年轻-彭德怀剧本II

      一 入党

      天色黑下来了,飘忽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彭德怀看看墙上挂着的马克思、恩格斯像,“邓萍画的很不错吗”。

      司令部里九个人把屋里挤得满满的。邓萍清瘦的脸上充满了兴奋。彭德怀有点紧张,搓搓手,“我30岁了,我看过很多不平的事情,做过很多错事,好事,走过很多弯路,也读过很多书,真的就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吗?段德昌同志知道吗?”

      邓萍:”现在我宣布,彭德怀同志入党宣誓开始。”

      (1)你是否确信财产共有制的原理是真理?(2)你是否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同盟,以便早日实现这些原理,并且你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同盟?(3)你是否愿意承担义务,始终不渝地以言语和行动为传播财产共有制的原理,并促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而努力?(4)你是否甘愿承担义务,保证不泄露有关同盟的存在及其一切机密?(5)你是否甘愿服从同盟的决议?那么请向我们许下诺言作为保证。

      彭德怀抬起头,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像,他坚定的回答:“是的。我愿意为早日实现一个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而奋斗,让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华人民的压迫!这世上没有救世主,我们共产主义者就是劳苦大众的救星!”

    • 家园 完全没有反映出彭总的性格

      彭总的性格是什么?

      主席说他是张飞,粗中有细。

      在关家垴围歼冈崎大队的战斗中,逼着刘总打硬仗,伤亡惨重硬是不让撤退,甚至说出了撤番号的话,反映了其粗和刚硬、不讲情面的一面;而在井冈山时期,率红五军消灭了王佐、袁文才部队,合并了他们的队伍,要说彭总没有私心,纯粹是因为偏听偏信,我持怀疑态度,我认为这件事可以反映彭总之细;另外,在长征路上防备张国焘,在庐山会议上写信给主席企图追究刘的个人责任,都不能说是没有心机。

      所以,艰苦朴素、自视甚高、表面粗犷和内有心机,合起来构成了彭总性格的整体,但楼主的文字似乎把彭总描写成了一个好人型的儒将,这和彭总的真实面貌差距太大了。

      对楼主的几个场景点评如下:

      场景一,我认为应该要反映两点:一是自视甚高的一面,主席的称赞,内心应该是得意的,觉得舍我其谁;二是有心机的一面,把功劳推给大家,我记得彭总似乎将诗的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了“唯我英勇红军”。

      场景二,我认为也应该反映两点:一是悲痛的感情,彭总的特点是爱兵,而毛岸英又是他身边的兵,因此彭总应该很悲痛;二是有压力,要考虑如何向主席交待;

      场景三,我认为主要应该反映彭总的愤怒,彭总到死都是不承认自己有错的,结合他粗硬刚直的性格,他应该明显表现出他的愤怒和不满,而不是将愤怒放在心里。

    • 家园 最敬彭总

      儿时是崇拜,后来有不平、愤慨,再后来是哀婉、叹息。

      历史捉弄人啊。

    • 家园 还用政委送来?到达陕北一共就那么点儿人

      老毛要送诗给彭,直接找也能找到吧,何必经过军团一级?以至于通讯员还不知道是毛主席的,要提政委的名头

      有点儿抠细节了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