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0、医理概念商榷 -- 李俚

共:💬98 🌺280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修改, 从哪里开始??/
      • 家园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目前西医不能涵盖中医的医理,两者交融性低。但我想将来也许会,互相的优缺点会互补。

        根据我的研究,中医理论框架是在东汉后期形成,其后每个朝代都有补充和扩展,并非一成不变,从来都在修订,没有停止过。

        • 家园 不管简单不简单,框架修订刻不容缓!

          中医是人类幼儿时期建立的理论体系,现在长大了,理当重新整理。

          中医本身有一个梦幻般伟大的哲学体系,几千年几十亿人的药物体验,传承自几万年来人类住在山洞中得到的穴位体验,如果不修订,将彻底失去和西医争夺未来话语权的资格。

          • 家园 要达到您所提及的修订框架的目标

            大概要做两件事:

            1、人体生理病理与中医医理的融合

            2、病理与中医药理学的融合

            生理病理上,需要把中医里出现的症状,都用西医生理来解释,这点目前已经做的比较多了。其次要把症状类似于西医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化,这一步远没有达到,在我自以为可见的未来,也未必能做到,因为数据量太大,关联性不好做。但局部上已经在做,生物学和西医所做的事,其实都属于这一类,每一个新发现也许是非常伟大的发现,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过是一类数据之间关联的建立。

            2、药理学方面,那就差的更远了。有效成分的分析,有些是痕量分析,做起来非常难。同样,也存在数据的关联性分析。

            在上述两个目标达到之前,想撇弃中医现有医理,这是痴人说梦。废医存药,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但可惜的是中医的医理本身就是药理的抽象。那么我们现在要治病怎么办?总不能等到上述目标达到之后再去用中医治病吧。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是比较现实的逻辑和选择。

          • 家园 你这就是空喊口号了

            如果有那么容易的框架在哪里,早就用来指导中医治病了。

            问题就在于这个框架连个边都没摸到。

            正如有的人吃饭用筷子,有些人喜欢用刀叉,你让用筷子的人改成怎样和用刀叉匹配?

            我也说了,这个中西医综合,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现代做的好的也很多,但觉不是你以及你后面的跟帖者所描述的这样,不在其中,不懂其难,不懂范围广阔,不懂局部融合所取得成就。

            这本身就已经是在修订这个框架。攻击中医者最喜欢用循证医学说事,1、不懂这么多年来重复有效的医案的存在,多看看医学杂志。2、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我玩的中医,就是引入了西医医理的中医。做的更出色的人,我请教过不少,不在这个行内,孤陋寡闻。3、态度有问题,类似于宗教,不值得交流。

          • 家园 其实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的话,先让中医露两手绝招,把西医无法根治的病给根治了,于是研究经费就大大地有了,修改框架也就不在话下。

            譬如,现在很多人有糖尿病,高血压,西医是承认无法根治的,必须不停地打胰岛素针,吃降压药。

            好了,我知道千人千方这回事,但总有典型的三五十种病症吧,那么就专收这几十种病症,只要治愈率不低,保证可以扬名立万。。。。

            而且,不信中医的人,马上就服气了,呵呵。

            通宝推:南云北望,
            • 家园 兄台是来踢场子的吧

              中医本身有重大缺陷,所以才陷入困境。

              你会让一个7岁的孩子来给你诊断吗?当然不会,哪怕他会背圣经,毛泽东选集, 黄帝内经。

              但我认为中医的辩证法,整体观,经络学术,一批草药等都是卓越的遗产。不应该轻易废弃。

              • 家园 你这话本身就有点矛盾

                一方面把这个架构比喻成7岁孩子,另一方面又称中医的辩证法,经络学术,一批草药等都是卓越的遗产。。。。我很难想象,如何一个框架有重大缺陷,而其理论,草药却又是卓越遗产?

                我是彻底的实用主义者,能治病的,就是好医学,但判断能否治病,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客观地判断。

                我提的办法,自认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来证明中医确有可用之处。

                不过呢,我也认为这个办法不可行,可行的话,一早有人这么做了。。。。

                • 家园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治好大部分病

                  难道两种医学都是伪科学?

                  实用的做法是有多少用就用多少, 而不是先验地排除某一种医学。

                  牛顿力学一样是人类幼儿时期的产物,有重大缺陷,但不妨碍它被大规模使用,现代物理学也不过限制了使用范围,做了一些修订。

                  中医的伟大之处是用辨证法指出,病有内因外因,必须辨证施治。这一点远超同时代的西医,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阴阳学说,体用学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就连对应学说,吃什么补什么, 加上几千年的实践,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惊喜。顺着这个思想,人类发现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于是我们就把牛胸腺作为免疫增强物吃下去,结果发现免疫力真的强了。吃牛鞭的牛睾丸的,效果嘛,谁吃谁知道。

                  上面的这些东西,在人类没有全面掌握分子生物学之前是不可能懂得原理的,但中医实践给了人类指南针。

                  可惜人类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大规模地验证开发,用新的发现来验证纠正中医理论,让它重妨光芒。

                  通宝推:李俚,
                  • 家园 你说的这个

                    在这个基础上大规模地验证开发

                    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吗?如果需要的话,很多人会跳起来。。。。我只能呵呵呵呵了。

                    如果不需要的话,用什么样的方法会更好呢?

    • 家园 题外篇-上法天,下法地

      人体血液循环,动脉血部分有两个循环,一个是腹腔动脉,分枝到肾,行泌尿排出废物作用。另一个是头胸循环,静脉血直接回到肺部。人持续劳作,头胸循环组织内环境的代谢物很难完全带走,人体对应这个,用排汗来减轻效应。所以头胸背部最容易出汗,汗为雨。天气下而为雨,地气上而为云,头胸部的血液循环与下肢血液循环在功能上符合这个概念。针灸、按摩之类的,很多就是通过刺激下焦,让血液向下走。下身要动,要温暖,也是保证下肢的血液能够回流,地气上而为云。

      天地气交模型的应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探讨一下

        怎么感觉你这是用西医的理论在解释中医那?

        记得针灸是调节经脉的气血,你简化为血是否恰当?那么神经那?

        • 家园 你说的是那个题外篇吧?

          那是用来解释一部分生理病理状态。

          本系列的理论,基本上都是遵循传统中医的说法。

          真要用西医医理来解释内经,只怕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然后就不得不承认内经体现出来的古人朴素的观察和逻辑抽象能力,而那些错误,后人虚玄的的东西,可能来源于古人“正确的观察”下做出的“错误的结论”,比较有趣的是,中医一直到王清任,在生理病理上都有“错误的结论”,却不妨碍所创的方药可以有效的治病。

          • 家园 是题外篇

            我刚刚开始读你的系列,其他的还没看。

            不知道你的玄虚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是子午流?还是巫医类的东西?

            • 家园 这个不好界定

              譬如子午流注,时间医学证明这个思路是有依据的,但和治病结合,还有很多假设和不确定因素,这个就不应该是虚玄的东西。但是,不排除很多人利用这个来做虚玄的事,中医在很多方面,都被人往这个方向引,这种别有用心的也属于虚玄。

              另有一类,是没法触及的东西,我直接将其列入虚玄。范围很宽,我也说不上具体是什么东西,大概带有很强的宗教特性吧,譬如佛、道之类的,什么不转死全家之类宣称的道理,都属于虚玄一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