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用我们的笔记录时代的地标,开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专题怎么样? -- 抱朴仙人

共:💬34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用我们的笔记录时代的地标,开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专题怎么样?

    窃以为二十世纪不同于其它世纪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世纪,有那么一大批人,秉持着超越民族、文化、人种的更高理想,抛弃个人利益,牺牲自我,奔走天下,其行为不逊于任何圣徒。这批人当时的名称,就已经被叫做国际主义战士。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也是冷酷的战士。付出生命和鲜血,遭误解,被欺骗,被利用,被抛弃,执行命令,沮丧,反叛,欺骗,杀戮。在以前的世界里,没有集中出现过这样一批人,没有如此紧张激烈精彩的活剧;在今后的世界里,多半也没有。

    生活在平凡乏味的时代,过着平庸的生活,日复一日地为生计而奔忙。既没有值得奋斗的事业,也没有值得托付生命的同伴,甚至没有值得尊重的对手,终将一事无成。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包括大部分河友的宿命吧。

    但是河友心中,总存有建功立业之心,景仰着那些大时代英雄的传奇业绩。西西河什么板块最活跃,还不说明问题吗?

    我喜欢西西河,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与许多同道一起,景仰和缅怀那些人,寻求心灵的安慰。

    有时候忽发奇想,觉得我们可以记述那些英雄人物,甚至结集出版,也许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西班牙内战的参加者;背叛国家和家族,服务于革命,活跃在各个国家的情报人员;坚决执行指令,付出失去国民信任,甚至灭亡代价的西欧几个国家的共产党;那些在东南亚丛林里一直战斗到八十年代的共产党人;白求恩,马海德,都值得我们写点什么。

    诚心期望河中高手的大作。也许最终结集,就叫做《时代的地标》。

    • 家园 突然想起墨家了。

      都是国际主义战士。

    • 家园 坚决积极的相应
    • 家园 【文摘】国际主义战士

      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柯棣华 (Dwarkanath Kotnis) 1910年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8月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1939年1月到延安。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诺尔曼·白求恩大夫逝世后,柯棣华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他辛勤工作,尽力抢救伤员,并注意培养中国的医疗人员。1942年12月9日积劳成疾,在中国病逝,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主席为悼念柯棣华大夫,亲笔书写的一帧条幅:“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这帧条幅已成为柯棣华家族的传世珍品。

      中国人民为了纪念他,1976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兴建了柯棣华大夫纪念馆。

      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

      雅各布·罗生特 (Jacob Rosenfeld) 原名雅各布·罗森弗尔德,1903年1月11日生于奥地利的莱姆贝格,是犹太裔奥地利人。1927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综合医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因从事反帝活动多次被捕,继而又因反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被投入集中营。关押一年后,判限期出境,终生不准回国。1939年他来到中国,开始了在解放区长达10年的奋斗经历。他先后转战华中、山东和东北解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中担任高级卫生工作职务,并历任大军区医学顾问、纵队卫生部部长。他是唯一获得正规军高级军衔的外国医生,是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罗生特返回祖国奥地利。1952年因心肌梗塞不幸病逝。

      他著有《奥地利──中国》。

      为了纪念罗生特医生为中奥友谊作出的贡献,在山东莒南县(原八路军山东军区指挥机关所在地)为他建立了一尊4米高的汉白玉全身塑像,1992年10月5日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山东省莒南县医院被命名为罗生特医院。1993年,奥地利也将命名一所罗生特医院。

      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 (Rewi Alley) 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里的斯普林菲尔德。曾获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兰第二远征军服役,两次负伤。1920年至1926年在维弗莱附近的牧场工作。1927年到中国后,一直为中国的革命尽力,并长期居住中国。1938年在中国组织工业合作社运动。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前期,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培黎工艺学校,并同当地人民一起生活九年。1953年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新西兰代表团副团长、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秘书处成员。

      1982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著有诗集《工合》(1948)、《山丹笔记之页》(1950)、《充满生气的北京的片断》(1955)、《今日中国》(1957);散文《京戏》(1953)、《外蒙古之行》(1957)、《洪湖精神》(1966),论著《中国:古代瓷窑和现代陶瓷》(与加纳西合著)等。

      此外还有《艾黎自传》、《中国见闻录》等。还将一些中国古典诗集译成英文。

      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病逝。邓小平同志曾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李鹏总理在艾黎诞辰100周年时题词:崇高的品德、光辉的榜样。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 (Norman Bethune) 1890年3月4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镇,1916年获多伦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参加西班牙革命,协助反法西斯的共和军作战,共和军战败后返回加拿大。1938年春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担任军医,援助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抢救伤员时感染病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其遗体最初葬于河北唐县郡城,1952年迁葬于河北石家庄烈士公墓。

      白求恩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研制并改进了12种外科手术器械;1938年建议加拿大建立社会医疗保健系统;第一个将流动血库应用于战场,并亲自在战地完成了数次输血手术。加拿大医学界称白求恩为医学天才。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人民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1940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建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2001年9月18日,白求恩铜像在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落成揭幕。铜像高3米,重1.83吨,所刻画的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军服,左手扶着药箱,右臂搭在右腿上,坐在一块岩石上,两眼注视着前方,体现出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

      爱泼斯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Israel Epstein) 又名艾培,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犹太族。1917年随父母迁居中国。1921年在天津读书。1931年中学毕业后,进《京津泰晤士报》任记者。后历任《北平时事日报》编辑,美国合众社、重庆美国《联合劳动新闻》记者。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8年底应宋庆龄邀请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在中央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向国外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战绩,曾多次深入抗日前线和根据地,采访过等中共领导人。1944年5月至1944年10月参加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革命根据地采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其间,经他改写,新华社在延安向全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新闻稿。1945年赴美国,任纽约《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后参加美国争取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 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到中国参与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1990年1月改名为《今日中国》,迄今该刊物已发展成为多语种的对外传播综合性月刊)杂志。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任《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社总编辑,全国政协六届至十届常委,还曾担任过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等职务。

      爱泼斯坦是著名记者、作家,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状况》、《西藏的转变》等许多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他对中国人民有真挚的感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4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爱泼斯坦的家中看望他 。同年5月26日,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夫人:邱茉莉(已故),黄浣碧。有两个养子,女儿艾颂雅,儿子艾颂平

      关键词(Tags): #柯棣华(当生)#国际主义战士(当生)#罗生特(当生)#爱泼斯坦(当生)#白求恩(当生)
    • 家园 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顶一下!
    • 家园 别忘记在西班牙国际纵队当炮兵政委的谢唯进啊!

      链接出处

      介个介个,仙人兄答应帮着找资料了啊,嘻嘻。

    • 家园 仙人哪

      你的热血还有吗?不会忘记这个贴子了吧?我可是一直记在心中的。

    • 家园 其实很羡慕他们,上天给了他们发挥激情的机遇。
    • 家园 同意,很好的倡议

      不过,也不一定只限制于格瓦拉主义,飞虎队也应该算国际主义战士吧?还有到中国来的传教士,我想也不能仅仅用文化侵略来概括他们,对中国的进步和文明,他们是有着自己的贡献吧。当然,到土耳其担任总司令的那位德国将军就算了。。。

      • 家园 传教士我认为要商榷,是国际战士,但不是“国际主义”

        我觉得,“国际主义”应该是一种世俗的东西,所以衡量的时候还要考虑出发点,这点来说,米国飞行员,无政府主义者,国际共运战士都是可以算的。但传教士则不同,他们的行动是从宗教而不是国际主义出发的,他们看人是宗教的看而不是从国家来看(这里说的是那些真正有理想的传教士而不是西洋特务),因此也无从说起国际主义了。

      • 家园 当然,到土耳其担任总司令的那位德国将军就算了。。。

        为什么要算了?

        说说吧。

      • 家园 是,花
    • 家园 天哪

      还有没有人在看这个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