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国人物】难忘黄须儿 -- 萨苏

共:💬22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三国人物】难忘黄须儿

    曹操有一大爱好,就是撩弄儿子曹璋的黄胡子 -- 当爹的有此种兴致可见对此黄须儿是何等的爱护了,曹彰其人,三国中着墨不多,但某以为其军事方面类似孙策,而政治方面类似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允题(找不到那个字),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

    曹璋,曾代替曹操北征沙漠,以武勇著称,“猛将”是对他盖棺论定的评价。实际上,曹彰,乃至孙策并非刻意好勇斗狠,袁崇焕曾经对于作战部队的特点做过详细的说明,在作战部队中,威望是远胜于品级的.因此虽然"可惊可怪之事甚多",只要主帅的威信高,也可以将部队指挥的很好.汉朝的边军统帅常常通过身先士卒,显示武勇博得部下的拥戴和敌人的惧怕,即使万军之帅,也乐于以勇士自居,这似乎成了传统.例如李广,他的传奇经历连敌人都害怕,以至于他可以漫无行伍,就水草扎营,而敌军不敢进击,而严格按照兵法的军事家,没有这个本事就很辛苦了,干的再好,也只能是"士卒皆喜李广而苦程不识".后来的公孙瓒也是如此.曹璋可谓得其三味,是一个典型的外战内行的将领,并非有勇无谋.

    政治上,曹彰监临边塞,以其宗室地位,本身就是魏王在边防军中的代理,和允题在青海的地位一样.曹操死,封任城王的曹彰带兵赴阙,而最终交出兵权,服父丧后归封地,对曹丕的地位并没有作出威胁。但无论他带兵赴阙的内心目的如何,客观上是给曹丕带来威胁,中国历史上,帝王之道的特点就是,你客观上没有威胁,主观上大逆不道也不要紧,主观上"一片冰心在玉壶",客观上产生了威胁,就是杀头之罪.韩信,岳飞,徐达之死皆由此,是不需要莫须有之罪名的.因此,既然带兵而来,只能不翻脸动手,就自己倒霉.允题还没有带兵,只是孤身到京,依然被雍正长期软禁,允题是他唯一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可见帝王对于兵权在握者的疑忌之甚. 这并不是过分,中国朝代的内部演变,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兵权在握者搞出来的.把自己的脑袋押在别人的忠心上,太不牢靠了吧.

    不同的是曹丕没有雍正的心胸气度(也没有那么雄厚的本钱),做不到"度尽余劫兄弟在,相逢一握泯恩仇",雍正把允题留给了儿子,成为乾隆早期政务的重要指导者,而历史上的曹璋,却是被曹丕毒死的,太后发现,光着脚找水抢救,曹丕预先把所有的水桶都藏了起来,最终使一代名将草草而终[参见《世说新语》].

    据说死时曹丕是在和他下棋,在枣子中置毒,蒂上作标示,局中,曹丕专挑没毒的吃,“任城王杂而进”,不久毒发...给自己的弟弟作下如此圈套,还要亲自下手来执行,冷眼看着他一颗一颗毒枣子吃下去,文帝可谓忍矣。

    一代名将,悲乎子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任城王之死,责任不应该打给曹丕

      《世说新语》很多是传说,不可尽信,比如那个七步诗之类.当时进京的还有白马王彪,陈思王植等.母亲尚在,异母第白马王彪尚无事,同母的确被毒死,情理不合.且任城王勇则勇,对帝位的威胁还不如陈思王,曹丕也非好杀之人,我认为任城王是只是死于意外,与曹丕无直接联系.

      当然曹丕即位后对诸弟非常防范,有意打压,造成诸弟心理抑郁,影响了寿命,则是有的.

      任城王暴死,诸王归藩,陈思王写了有名的《赠白马王彪》,口气非常哀怨,如曹丕真杀了任城王,陈思王的下场,可参照那个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我认为,陈思王也是聪明人,知道哥哥只是不用自己,但发发牢骚是没问题的,才会那么写.

      • 家园 草皮同学责无旁贷,虽然他做得并不错

        不过我私下还是觉得,最大的责任在于曹操。他干嘛要把曹彰生出来!

      • 家园 反对。

        按常人情理是不合,为了争夺帝位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情理又算什么?世说新语不可尽信,《赠白马王彪》的诗并序应不会有错,看序里说“有司以二王归蕃,道路宜异宿止”,兄弟之间,猜疑至此,毒死勇而且猛的曹彰又有什么?看曹植的诗,难道仅仅是发发牢骚那么简单么?这样评价,太轻视子建了。应该说曹丕是个“聪明人”,他清楚他的弟弟曹植的实力,知道他仅仅是个书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不会对他下毒手。皇位的争夺,与好杀与否无关,李世民算是不世出的好皇帝,一样要杀死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曹彰的死或许真是意外,但曹丕绝对脱不了干系。

    • 家园 Nice! (test)
    • 家园 奇怪曹操为什么不把曹彰放到与东吴或者蜀汉的前线锻炼?

      既然曹彰在对乌丸的作战中凸现了他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就应该把他放到对蜀或吴的前线历练,在军队中树立威信,这样,如果以后他继位开国,更加容易发展,总比曹丕这个只会说大话的家伙好。如果真能如此,我想若干年后也不会有什么司马昭篡权的事了。看看魏国后期的可怜,仿佛陇西-长安一带的战事离开司马懿就不行了,将司马懿免了职又得下诏去请。司马懿在军队和政坛的威望和权力不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吗?

      曹操还是没眼光,拘泥于立长立幼,矫枉过正。其实长子曹昂已死,剩下的尽可以择优而选了。但可惜,曹操的对曹彰喜欢归喜欢,选择继承人的眼光根本就没落到他身上过。曹操大抵还是个诗人,所以他眼睛里就只看见曹丕和曹植的两首充满公子哥气味的诗。

      惜哉子文!

      • 家园 黄须儿的政治水平不够

        看看他在曹操死后带兵回邺,三两句话就被说服,这种儿戏式的政治头脑如何能成大事。曹操死前尚未统一全国,他的两个对手也都是老谋深算,用黄须儿即位,如何应付的过来,曹丕虽然无耻,但是头脑要比他高明的多。

        • 家园 诚然也。带兵回邺是一误。交出兵权是再误。

          仅在这件事情上的inconsistency就足以判断此人缺乏政治家的资质。立储是涉及到千千万万人头落地的事情,还是要少一点浪漫为好。

      • 家园 文武相继,周之后不多见也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统一大多在开国君主那一代人的时间内完成。如果超过一代人的时间,虽然最后还是会统一,但已经不是由原来的王朝来完成了。

        当了专制帝王,精力就不得不用来对内而不是对外。开国君主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威望足以服众。但是一旦传到第二代,派系问题就很难解决。这时就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内部整合。这种整合往往代表了用残酷的手段消灭对手。然而这样也就削弱了整个集团的实力。

        曹操、司马懿看上去虽然是好几代。但是他们毕竟只是权臣,还不是天子。即便是周朝,统一战争还是由武王完成的。权臣传位给子孙。权臣集团还是要受到随时会抄家灭族的威胁。所以集团还是有共同的目标。可是一旦权臣称帝。集团失去了奋斗目标,立刻就会分化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就叫做“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例外的,似乎只有元和清。

    • 家园 魏武,隋文,唐太宗,明成祖,清圣祖,这些雄才大略的英主

      似乎总在继承人上栽跟斗,而且越英明越纠缠不清。老定不下决心,结果是皇子各树其党,内斗不已,成为某某之治的污点,欲保佳儿佳妇而不可得。倒是宋高宗有远见,有主意,默定于心,毫不动摇,悬崖撒手时绝无遗憾。

      • 家园 赵构不想有远见都不行啊,他是个太监

        我觉得曹操选的继承人很好,曹彰当权可能不杀兄弟,但能否治理好魏国是个问题

        还有唐高宗虽说性格软弱了些,但唐朝在他的时候外战几乎无敌,比太宗时还厉害,从国家的角度讲李世民选他没错

        • 家园 外战无敌不是因为他的原因。

          自隋朝统一天下,炀帝几次征伐高丽,到太宗时又数次出兵。这就相当于打消耗战,高句丽地处偏僻,所居荒寒,再有军事才能也抗不住隋唐这样半个多世纪的连续攻伐。何况当时唐军的统帅是名将苏定方。唐高宗李治不过是赶上了一个朝代和社会的上升期,没有雄才大略,即便庸庸碌碌,只要不是胡作非为,有民心可用,有人心可用,一般出不了大问题。

    • 家园 好文!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