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嫦娥抽阿婆骡第一鞭 -- 方天化几

共:💬293 🌺735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嫦娥抽阿婆骡第一鞭

    嫦娥抽阿婆骡第一鞭

    这只是嫦娥抽阿婆骡的第一鞭啊,以后还多着哪!

    为了避免降落时掀起更多的月尘,当然吹开月尘也可能暴露体积大一点的月岩给降落造成危险和更多困难,所以距月亮地面3米时关闭发动机,以自由落体的方式砸向月球,嘿嘿

    老美经常说魔鬼都是在细节里啊,英文是“devil is in the details”!

    没干过的就不会考虑这些细节,希望老美的NASA早日公布阿婆骡降落的细节,比如说阿婆骡降落时有木有关闭发动机,如果关了,几米高度时关的,还是阿婆骡的发动机一直开着,甚至阿婆骡降落以后还开了一会儿,不考虑月尘的问题,阿婆骡掀起大量月尘把阿婆锣降落地点附近的月尘都吹干净了,所以后来拍的照片阿婆骡的支脚是干干净净闪闪发光滴滴滴滴,嘿嘿

    还有就是嫦娥和玉兔都不是人,老中还没有老美那样珍惜生命,嫦娥三号之前还派了嫦娥二号去踩了点,嫦娥和玉兔临降落前还悬空30秒确定降落地点的安全性,可是啊可是,阿婆骡里面还有人命哪,阿婆骡都不带踩点的,而是胳膊壮临时决定降落地点,牛逼啊,也许老美虽然珍惜生命却不那么珍惜宇航员的生命,嘻嘻

    唉,阿婆骡既然是胳膊壮靠目测临时决定降落地点,那阿婆骡的速度就很关键了,快了显然看不清,而且嫦娥有一个照相机是垂直对月亮地面的,但愿阿婆骡的仓底也开了个窗户,哈哈哈

    还有,老中文化也是比老美要内敛一些的,可是不论嫦娥还是神舟等等项目,一些系统的总工程师和设计师都上电视跟公众见面并解答问题,可是呢,我也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位阿婆骡的各种系统的总工程师和设计师上电视,我相信你也没看到过,如果你看到过还请你告诉我。

    当然了,有人可以说不让工程技术人员出来公关是因为技术保密等等,可是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可是出来公关的啊,严格地说,阿婆骡项目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关项目,是炫耀技术的,至少不像曼哈顿计划是直接与军事相关的武器项目,因此,如果奥本海默都可以出来公关,那么,阿婆骡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更应该出来公关了。

    特别是考虑到老美不仅比老中张扬,老美还比老中更重视公关,结果呢,本来阿婆骡是一个科学技术的成就,阿婆骡的公关不仅没有工程师和设计师的事,反而阿婆骡的公关跟工程技术人员无关,成了宇航员如胳膊壮的事儿了。

    唉,可惜胳膊壮家出这种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樊逖,说几句,二锅头上品风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整理】登月是假的新思路-阳光的入射角

      这个思路新颖,普通人也容易再验算(我没算)。 请读下文。

      -----------------------------------

      2015最强探月科普-5分钟证明阿波罗“月面活动”全是地面拍摄(兼答有关1克“月壤”的问题)

      2015最强探月科普(正式版)----5分钟证明阿波罗“月面活动”全是地面拍摄(兼答有关米国送中国1克“月壤”的问题)

      作者:吴刚----谨以此文献给无比善良并为家人和社区奉献一生的母亲

      先爆点新料,以飨读过前两版的网友。米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后的自传《my life》第156页(中文版不知如何翻译的)专门讲到他经历的“登月直播”的故事。1969年夏天23岁的克林顿(从牛津大学回来准备去耶鲁大学读法学院)在老家给一位老木匠打下手盖房子。老木匠先问他信不信登月成功。和几代几十亿地球人一样,聪明绝顶的克林顿当时也是笃信不移,他反问老木匠:“电视上不都直播了吗?”老木匠说自己压根儿就不信。克林顿当时觉得老头实在是个怪人。可是,再过30多年,在华盛顿做了两任总统一共八年以后,他却彻底改变了看法: “这老木匠居然真的有先见之明。”言下之意,首次“登月”的全球“电视直播”的确如老木匠当初所断言:“玩电视的可以把假的弄得跟真的一样。”仅由克林顿这段话即可推断:“阿波罗登月”实际上是六集电视连续剧。只不过很多读过这本自传的人,也不见得细察到他有意无意披露的这一信息。笔者认为克林顿这么做,表明他了解内情后很清楚:再厚的纸也不能永远包着火。

      否定“载人登月”并不是要全盘否定阿波罗计划。如果把阿波罗计划看做一个大系统工程,把“载人登月”作为一个子系统相对剥离开来分析,也许你才会做出更科学的判断。本文后段还加了一点新料,希望网友喜欢。

      (一)

      米国阿波罗计划也许取得过若干成就,但3年6次“载人登月”部分都是希腊神话的现代版。这也是人类科技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造假护假工程。米航天局(NASA)网页上所有“月面活动”的“电视直播”,“录像"和“照片”全部来自地面拍摄,构成造假护假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出正式版之前,笔者大致用平均数估算太阳的最大仰角。阿波罗所有六次“登月”都选在当地天亮不久,太阳角度偏低的时候。每次的“月面活动”全部结束前,即使用太阳最大可能的仰角,我们都可以在NASA网页上找到明显超过这个角度的照片或视频。虽然没看到有人质疑这一基本结论,但两位网友对计算本身提了一些看法,先表示感谢。刚好笔者又找到更好的月相参考数据,可以更精确地进行计算。此版将详细讨论上述情况,并力求中学生也能看懂。

      从月面上看太阳的仰角在数学上应该定义为:在月面观察点作与月球相切的平面,阳光入射方向与该平面所夹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太阳的仰角,简称太阳角度。)笔者计算太阳角度用到的基本假设如下:

      月球是完美球体;(这个假设也许会给精确天文计算带来误差,但对我们要证明的东西毫无影响。

      月球自转是匀速的;(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从恐龙时代的23小时,经亿万年才减速到现在的24小时。以此类推,同样经过40亿年演化,月球目前自转基本是匀速的,一圈耗时约27.32天。这种匀速的假设如果会带来误差,那绝对是微不足道。月球自转一圈27.32天是决定月面昼夜长短的关键因素,也是从地面观察到对应的月相变化的关键因素。)

      阳光完整扫射月球一圈360度是匀速进行的;(因为受地球和其他因素影响,太阳扫射月球一圈不是正好27.32天,而是平均需要29.53天,每一圈都在29.53天上下浮动。在两个相邻满月之间,假设阳光匀速扫射月球,产生的误差对精确天文计算来说也许无法容忍,但对我们要证明的东西也是微不足道的。)

      先假设月球自转轴不倾斜,月心也持续保持在黄道面上(黄道面的定义:地球绕太阳轨道形成的平面,太阳质心永远在此平面上)。月球自转方向和地球一样,自西向东,所以在月面上,太阳看起来也是东升西落。阳光就会从东往西,沿经度线一条一条扫射月面。我们设想在地面观察到满月的瞬间:

      1.如果嫦娥站在月面正中心,也就是说她在赤道上,而且经度为0度。太阳正射她的头顶,处于90度仰角方向。假设玉兔在同一经线其他位置,太阳仰角就必然小于这个最大值。比如玉兔如果在北纬或南纬20度的位置,它看太阳的仰角就不是90度,而是90Xcos(20o)=84.6度。

      2.如果天蓬站在赤道最右端,东经90度的位置。他看太阳的仰角就是0度,立刻要天黑进入月夜时段。

      3.如果吴刚站在赤道最左端,西经90度的位置。他看太阳的仰角也是0度,但马上天亮进入月昼时段。

      (记住:月球运动中永远都是同一半月面对着地球。比如左上方大块阴影就是嫦娥三号登月的虹湾盆地;从地面看“桂花树”永远在月面同一位置。)

      从满月瞬间开始,经过24小时以后,天蓬就会经历24小时的月夜。他天黑之前看到的最后一丝阳光将向西移动12度左右,到达约东经78度的位置;东经78度线上的太阳角度由24小时前的12度降为0度,即将天黑进入月夜。嫦娥看太阳的仰角由90度降到约78度,也是她的经度线0度与天黑临界线东经78度之差(78-0=78),但仍然是同一条经度线上最大的太阳角度;玉兔的太阳角度当然也会随之减小:78Xcos(20o)=73.3度。吴刚看太阳则是约12度的仰角,也是他所在的经度线西经90度与黎明临界线西经102度之差(102-90=12)。

      以上例子说明:太阳角度的最大值将关键取决于观察点的经度位置和黎明临界线或天黑临界线间的经度之差。注意到月球自转轴有约1.5度的偏角,上述用经度之差得到的结果就会有最多正负1.5度的偏差。月球绕地球轨道与黄道面还有约5.1度的夹角,这对太阳角度的影响是和纬度变化的影响是等同的。加上前面的1.5度,就相当于月球的北回归线大约在北纬6.6度,南回归线大约在南纬6.6度的位置。

      计算之前,笔者先从NASA网页查到每次“登月”时间,再用以下网页找到每次“登月”前后两次满月的时间点(精确到分钟)。http://www.moonphases.info/past_full_moon_dates_calendar.html#1969

      两个相邻满月时间点之差,应该就是阳光扫过月面一圈360度所花的时间。用这两个时间点,可以算出阳光扫射月面的平均速度。再把以上所有因素考虑进来,计算结果如下:

      Apollo 11

      Apollo 12

      Apollo 14

      Apollo 15

      Apollo 16

      Apollo 17

      “月面活动”期间太阳角度的最大范围

      14—17度

      11—23度

      15—27度

      13—40度

      21—50度

      15—45度

      笔者给出的都是严格按照NASA公开的“月面活动”时间,太阳角度不可能逾越的范围。

      下图是从NASA网页上http://spaceflight.nasa.gov/gallery/images/apollo/apollo11/html/as11-37-5545.html下载的照片,旁边配有文字介绍它是Apollo 11号代表人类首次“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在“月面”拍摄的。

      照片中,国旗影子的长度与国旗自身高度的比例,显示阳光与“月面”夹角在30度左右。而阿姆斯特朗从“月面返地”的第二年,接受不列颠广播公司(BBC)采访时(以下视频2分40-58秒)强调:阿波罗12号登月时太阳角度是5度;他自己从阿波罗11号下月面活动时太阳角度在11度。(笔者计算结果显示阿波罗11号“月面着陆”的时间点,太阳角度确实在11-12度之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hzhUgR8KSU/

      如果按他自己的说法,要拍到那张国旗照片,他在月面至少要待30小时。然而从他着陆“月面”到点火升空返回地球一共不到22小时。按笔者的计算结果,太阳角度还不到23度,他们就从月面点火升空重返地球了。第二年能流利地说出11度,说明阿姆斯特朗也是有备而来的。可是月面现场所有影子的长度必须是物体自身高度的3倍以上,才能印证他说的11度。非常遗憾的是:全球“电视直播”里的影子,NASA网页上公开的Apollo 11号所有的“月面”照片和视频里的影子,长度能达到相应物体自身高度3倍以上的,一个都没有。

      仅此一条就充分证明:1969年7月20日全球几亿人看到的所谓“电视直播”中,阿姆斯特朗“本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实际上是重重地踏在了地面上,根本不是轻飘飘地走在月面上。

      你如果顺着“登月点的太阳角度”这条藤,再去摸一摸NASA三年内接二连三种出的另外5个大瓜。很显然,瓜老大是从地面长出来的,这么快就种出来的瓜弟瓜妹当然不会离第一块瓜地太远。

      以下阿波罗12号照片据称是第二次月面活动结束前照的。所有影子都清楚表明:中午前后太阳高照时才能照出这样的相片。太阳角度显然大大超出笔者计算得出的最大上限23度。如果按阿姆斯特朗说的,即使一着陆就5度,“月面活动”全结束时太阳角度最多才17度,那照片里的影子长度就更不给力了。http://www.history.nasa.gov/alsj/a12/a12FlagStillAloft.html

      那么这些“月面活动"的照片和录像是从哪里来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当然就是:米国航天局直到今天还在用地瓜冒充月瓜。

      以下网页编号AS14-66-9338的阿波罗14号照片(文字解释说第二次“月面活动”结束后从登月舱内照的)里用国旗高度和影子长度估算阳光与月面夹角约37度,远大于笔者的算出的上限27度。http://www.history.nasa.gov/alsj/a14/images14.html

      下面NASA网页上阿波罗15和16号的各一张照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太阳角度大于现场实际的最上限。

      http://spaceflight.nasa.gov/gallery/images/apollo/apollo15/html/as15-88-11901.html

      http://spaceflight.nasa.gov/gallery/images/apollo/apollo16/html/as16-116-18578.html

      最后一张阿波罗17号照片里国旗影子显示的太阳角度也明显大于笔者计算得到的上限45度。

      http://spaceflight.nasa.gov/gallery/images/apollo/apollo17/hires/as17-145-22216.jpg

      如果觉得有必要,有兴趣的读者(或有天文爱好者和探月专家)还可以做更精确的计算并比较同时段的月面照片或视频,来验证本文的结论。鉴于月昼与地昼的巨大差异,仅依靠太阳角度这一条线索,就足以证明6次“登月”都是地面拍摄。

      顺便给嫦娥点个赞。嫦娥三号是在当地艳阳高照时软着陆的。大家如果注意发回照片里嫦娥和玉兔的影子,就知道它们是和实际吻合的。其实你要是稍微关心一下载人登月和载人往返地球轨道的重大区别,就知道至今还没有任何国家拥有或测试过全套载人登月技术。本文只是针对不一定关心技术细节的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视角,来证明“月面活动"其实都是地面活动。NASA网页上海量的视频和照片以后可能连中学生都越来越难忽悠了。

      NASA前一段公布它的最新探月照片,对着6个登月点指来指去说有这有那,其实最多就是六次硬着陆的遗迹。NASA虽然50多年来也是蛮拼的,深空探测也许暂时领先各国。然而它并没实现过像嫦娥三号这么精妙的月面软着陆,更不要说像小嫦娥从月轨回来,以第二宇宙速度和精准的角度切入大气层,走钱学森弹道(类似小时候玩的打水漂)减到第一宇宙速度,弹出大气层,又重新降落,再走类似神舟飞船的路线回地面(如此才能避免烧得连渣都不剩)。那有读者要问:米国在火星都能软着陆,难道不会月面软着陆?千万不要以为月亮比火星近就更容易。火星上有大气,可以同时满足减速和伞降两个条件;而月面没有大气,所以NASA至今全靠手动控制和目测找平地“登月”。更惊艳的是:全套技术从未在月面实地验证过,就敢直接派人登月,(除了阿波罗13号声称中途发生大事故,返回舱断电,三人临危不惧,先躲进登月舱,最终又坐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笔者下一篇会分析一下这出迪斯尼剧本)并六次往返万无一失。之前步步领先的前苏联,一夜之间突然落后米国“载人登月”至少六七十年。如果你真正了解了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就不难理解:老布什和小布什当总统时都曾雄心勃勃要“重返月球”,NASA为什么告诉他们至少要干20年?肯尼迪当年急于追赶前苏联,夸下海口8年内派人登月,之后马上向苏联驻米大使提出合作登月。赫鲁晓夫一口拒绝,原因是担心NASA趁机偷师学艺。下一篇笔者将会详细介绍苏米航天竞赛和载人登月的相关技术。

      回到本文说的NASA网页上海量的照片和录像,其实米国人民几十年来还从中发现很多其他各种破绽。有科学依据的往往和一些似是而非的混杂在一起,都被事先钉上“阴谋论”标签一棍子打死,因此被大多数人忽略。当然更主要原因是:造假护假的时空跨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空前绝后,都远远超出常人的想像。2001年米国fox电视台做的专题节目里也能看到一些有科学依据的否定或质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yZRMfAelkw/

      虽然节目名称就被冠上“阴谋论”,但这并没有阻止米国人民独立思考。随着嫦娥带来的探月科技知识普及,越来越多米国人民,本来就不缺逆向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已经从阿波罗登月神话逐渐走出来了。笔者也是站在嫦娥和米国人民的肩膀上走过来的。比如阿波罗11号国旗的例子据称是若干年前米国物理教授哈姆雷特提出的。笔者暂时找不到原始资料。据说他还提到一个更有意思的证据:“登月亚军”奥尔德林手扶梯子跳下月面两次,中间蹦回梯子一次的录像显示,这些动作都是发生在地表重力场,而非月面引力场(月心引力约地心引力的1/6)。同样的高度,蹦下月面需要的时间约为地面的2.5倍。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想办法用视频资料估算重力加速度是接近9.8m/s2,还是它的1/6。不过你要先确认视频没有经过刻意处理。

      还有很多米国民众根本不用看笔者啰嗦的证明,他们认为从以下三分钟视频就可以断言:阿姆斯特朗从来就没去过月面。最经典的评论是:“他返地隔离的15天一定很难熬”。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I07Tvcv5GI/

      最后强调一下:中国航天团队绝对不应该继续被阿波罗计划中3年6次载人登月成功的假像所蒙蔽,更不能因此而低估航天员去月面活动和月面发射火箭返回的风险。阿姆斯特朗生前大力呼吁和中方合作登月。40多年前他们都12人次去过6趟,这是要先富主动帮助中国后富呢?还是心里明镜要搭中国的便车呢?当年赫鲁晓夫不让肯尼迪搭便车,习总要是知道还没人去过月亮,会赞成中国探月团队去跟NASA学手动目测登月?

      (下集看点:载人登月安全往返需要的关键技术种类远远超过载人往返地球轨道。)

      后记:本想下一篇讨论中国化学家欧阳自远断定米国人去过月亮的事。结果网友问了个很好的问题:“如果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请问给中国领导人1克月囊的是你吗?发现月球元素多于地球也是你吗?”

      回答如下:

      1欧阳自远作为德高望重的化学家,当然值得我们敬仰。然而他公开肯定米国航天员上过月面,我们连打个问号都不可以吗?“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的名号不知是谁封的,笔者曾因此被误导。“月球化学探测首席科学家”是不是更符合他的身份?

      2有人递给你1克“价值连城”的东西说是潜海英雄亲自用手从海底捞的,你就认为那一定是真人亲手捞的?不想想别的可能性?机器人办不到吗?嫦娥下次不是也要试试?前苏联不是多次往返月面采样成功吗?(这即使属实,记住:前苏联从来没说也去过阿波罗17号登月点采样。)

      3阿波罗17号登月采样点也就是米国人声称去过一次,就算欧阳自远测出是阿波罗17号采来的,他凭什么断定那就是米国人亲手采的,而不是机器采回的?

      4阿波罗17号是1972年回来的;欧阳自远是1978年拿到0.5克测出来的。期间米国人有没有公开过阿波罗17号样品的元素成分?

      4.1如果没有,而且也没有其他5次月面样品成分对比,仅靠物理化学分析0.5克孤本就知道是月亮某地的?6选1不是靠猜吗?1/6概率都猜对了,算他运气好。

      4.2如果公开过,1978年拿0.5克就能测出米国公开成分一样或接近的结果,说明他当年的检测水平确实高。

      可是问题又来了:某人公开演说计划8年内亲自登金星。果然在大限到来之前5个月就去了。邀请你现场观看超级吨位的火箭发射。手动加目测精准软着陆金星。通知你坐电视机前看电视直播人类第一次登金星。紧接着连续三年又去金星另外5个互相离很远的地方。不仅每次采样回来,还有海量高大上的照片录像带回地球跟你炫耀。公开发表论文公布金星表面至少5个不同地方样品的元素成分;过几年看你顺眼送你1克,让你猜谜语。你如获至宝,一半送博物馆,一半去分析检测。检测结果必然和6种里的某一种接近或一样。谜语虽被你猜对了,但就根据以上种种你就有100%把握公开断定:某人肯定去过金星?

      通宝推:樊逖,说几句,
      • 家园 【整理】热力学证明阿波罗登月电视镜头造假-质疑反质疑

        http://bbs.tianya.cn/m/post-worldlook-1296853-1.shtml

        文中有真假双方的辩论,太长,只转一部分。看全文的去我给的地址。

        热力学可能证明阿波罗登月电视镜头造假

          -------阿波罗登月舱与通讯能力的评估

          ●鲁 汶

          (一)引 言

          正当ACT网络论坛争论美国阿波罗登月真伪吵得不可开交,反对哈姆雷特的声势四起之时,哈姆雷特贴出了一份出乎人们意料的回帖, 他提出:“阿姆斯特朗说"鹰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并声称他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他说:

          前一段我还在研究登月照片,对其中种种造假的珠丝马迹提出疑问,还有对其工程技术方面提出疑问。现在,我可以抛弃所有这些证据不谈了,我可以抛弃所有这些技术细节不谈了。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可以毫不犹豫地,不容丝毫怀疑地确证,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导演的一出空前绝后的一场好戏。美国根本没有上过月亮。阿姆斯特郎说“鹰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

          我不想把我这个铁的证据说穿,留着还有用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明天联邦调查局就该来找我了。我还准备留着写书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所有持怀疑态度者不就马上接受我的结论了吗?那太便宜了。中文牛矢铺里好不容易有了一样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各舒己见进行辩论,不能轻易把结果说出来嘛!

          (哈姆雷特,Re:阿波罗登月是大骗局,ACT19971206)

          很遗憾的是哈姆雷特的这个回帖没有把“这个铁的证据说穿”,也没有引起人们的争论,他说的“最最确凿的证据”是什么呢?

          笔者从哈姆雷特在1997年12月8日回方舟子一帖(Re:阿波罗登月是一个大骗局!)中推测,可能哈姆雷特所说的已找到的证据就是:月球表面是真空无大气。

          依据现有的科学常识:声音是依靠空气来传播的,月面上没有大气,可以说是高度真空的状态。据说宇航员在月面上是靠无线电来通话,因此可知月面上虽然没有大气,但有电磁辐射的能力。根据这一点,如果哈姆雷特是依据月面上没有大气来判定“鹰已着陆”是在地面录制的,那是不可靠的。

          (二)从热力学角度的论述—再论阿波罗登月骗局

          本来“阿波罗登月真伪辩论”随着方舟子败北,网上“刮起了以中学课本知识否定现代科学前沿成果的旋风”就要结束了。 不料哈姆雷特于1998年1月14日贴出了一篇“从热力学角度的论述—再论阿波罗登月骗局”的文章,他说:

          本人确信阿波罗登月从来没有成功过,公众见到的照片,录像,数据资料都是精心编造出来。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根本就没有技术能力可以登上月球并成功返回。我已经列举了许多方面的论证来推证阿波罗登月不可能是真实的。现在我再从纯热力学的角度来论证阿波罗登月的电视镜头是伪造的。

          启发我想起用热力学原理来论证阿波罗电视镜头造假的,是最近发射的美国宇航局月球探险者号月球卫星。因为这是阿波罗之后25年美国宇航局首次月球探测,所以我对所有有关的新闻报道非常注意,也仔细研究了所有我能找得到的公开资料。

          一个资料使我很感兴趣。 月球探险者通讯系统使用所谓的S波段与地球通讯联络,通讯地面站使用所谓的深层空间网,由一个七十米天线阵组成,所谓的S波段频率约两千多兆,信道容量能力最高仅为每秒三千六百比特。 这么低的信道通讯能力,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于是我作了一番计算,估算在理想状况之下,从热力学原理出发,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高通讯信道容量是多少。

          稍懂点普通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信息即是负熵,中间只差了一个波儿之慢常数,而熵乘以温度即是能量。信息的传播,必须通过传送最低需要的能量来达成,温度越低,携带同等信息所需能量越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灵敏度的物理实验都必须在超低温下做,许多的高灵敏接收天线都要降到超低温来提高灵敏度。

          天线阵是不可能泡入液氮里的,所以我们用常温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假设环境温度是绝对300度,乘以波儿之慢常数, 得出要传送一个波特信息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百万分之四皮焦耳,也就是说4.14×10^-21焦耳,一比特等于ln2波特。每秒3600比特的信道容量,相当于十亿亿分之一瓦特。

          作者:222.94.57.*2005-12-10 08:52 回复此发言

          --------------------------------------------------------------------------------

          2 热力学可以证明阿波罗登月电视镜头造假

          读过我其他贴子的朋友们,还能记得我怎样推导出月球三反射镜反射回地球而被接收到的激光光子只有每分钟几颗吗?此无他,距离使然。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实在太远了,什么信号都变得非常微弱。以月球为中心,月地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上,一个球面角的球面面积就有十五亿亿平方米。

          当然,卫星天线是有方向性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 可是S波段的波长有十五厘米之长,假设卫星天线直径为半米,电波将集中在约0.44个球面角范围内。一百多瓦特的通讯设备,大部分功率是消耗掉的,能有几分之一瓦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就不错了,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有半瓦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分布在0.44个球面角上, 在地球上每平方米应该可以接收到一百亿亿分之7.6瓦特的能量。至少要用一个1.33平方米大小天线才能接收到每秒3600比特信道容量要求的十亿亿分之一瓦。天线阵里的每一个天线都必须接收到至少那么多电磁波能量,然后才能进行相关运算,滤除干扰。

          以上分析只是纯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际数字比较表明,月球探险者号的通讯技术,不但是达到了当今技术上的极限,也已经逼近了技术上绝无可能逾越的理论极限了。3600比特的通信速率已经是不可能再高了,除非有人能够把热力学几大定律推翻或造出永动机。

          回想起当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曾有电视镜头作了实况转播,这个电视信号是否真的是来自于月球表面的实时电波信号呢?普通的商业广播的黑白电视信号的信息容量大约是每秒六百万比特,远超过普通数据传送容量,大家想想,假如你的电脑还是用老式的2400比特Modem来上网, 传送一张图片要化多少时间,就知道了。象月球探险者的3600比特速度,传送静止图片都要化很长时间,传送电视信号是绝无可能的。

          要增加信息通道容量,就必须增加能量。现代的月球探险者用近百瓦的通讯器材,传送给地面的70米深层空间天线矩阵,不过只得3600比特的信道容量。阿波罗那时还没有深层空间天线阵,接收能力还没有现在高,通讯器材效率也还没有现在高。权且就算这两项都可以和现代相比,要从3600比特信息量提高到6000000比特,其他条件都不变, 通讯器材的功耗就要提高近一千七百多倍,要从一百瓦提高到十七万瓦。阿波罗飞船全部电力靠化学电池供给,连太阳能电池都还没有,根本没有这个能量。事实上,阿波罗的通讯器材也只有一两百瓦左右的功耗。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是使用较大的抛物面天线,使得无线电波更加集中。事实上后来阿波罗15号的确架起了一个很大的抛物面天线,可惜这仍然差得很远,与事无补。一开始的阿波罗11、12、14都没有带抛物面大天线,有的只是登月舱上的半米左右天线。

          很显然,全球二十几亿电视观众看到的首次登月电视实况镜头,绝对不可能来自月球之上。这些电视镜头是在地球上拍的。

          (哈姆雷特,阿波罗登月与热力学定律—再论登月造假,ACT19980114)

          哈姆雷特上述这篇文章贴出后,事隔大约五小时,他又贴出一篇文章,进而试图说明自己对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猜测的合理性。如他说:

          我进一步在万维网上进行了一些检索,研究了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结果完全证实了我的猜测。阿波罗飞船限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以及携带的通讯系统功率限制,只能进行低速率的信号传输,不可能进行实时实况电视镜头传送,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看到的登月“实况转播”,当是伪造的。

          与此同时,哈姆雷特说明了一些参考资料的来源:

          http://thebest.net/jduncan/asnr/

          p173-188.htm,美国宇航局曾经公布的阿波罗飞船新闻发布书的一部分,里面详细论述了阿波罗飞船的通讯系统。他还说:

          读者只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就行了:在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上,只有S波段还能保持联系,并且必须使用高增益模式才行。S波段通讯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常模式,采用51200比特信道速率,相当于现在最快的56KMODEM,另外一种是低速模式,采用1600比特速率,比早期最慢的2400 MODEM还要慢一倍。非常显然,正常速率模式是供距离较近时,即在比较接近地球的距离上使用,到了月球距离,因为信号微弱,只能使用很慢的1600比特速率传递信号。这1600比特要传送所有的有关信号,包括仪器测量控制数据,与地面的声音对话,还有电视信号。事实上也没有办法做到比1600比特更加高的速率,这不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更加受技术上绝不可能突破的理论上的极限限制。

        通宝推:樊逖,说几句,
        • 家园 什么?S波段只有3600比特率?

          1)二千多兆也就是2GHz,只有3600比特率的容量?

          2)为什么用数字传输?电视,1频道载波才50MHz左右,图像带宽我记得大约6MHz,能传输每秒25帧、625线分辨率的图像加语音,还有多余带宽传输文字信息用于增值业务呢。

          3)2GHz载波,传输几路电视图像、语音通讯再加测控信息,应该足够了。

          经验而已,请无线电通讯专家指正。

          • 家园 1965年的Intelsat I的地面接收天线也就1米多

            卫星在同步轨道,月球比卫星远了大概10倍。真空里电磁波大概是距离平方减弱,拿个5-10米的锅就能收到在月球的信号。

            这原作yy什么100多瓦的发射机只有0.5瓦变成了电磁波,无线电工程师赶紧找个粉条上吊好了。阿波罗项目最后发射出来的功率在20瓦左右。

      • 家园 谢!关于阿婆裸等月是早晨,我以前也写过,是从辐射角度写的

        讨论一段维基百科文章为阿波罗“登月”的辩护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不相信美国人的阿波罗“登月”,他们还找到了很多证据,这方面的文章甚至网站都有不少,大家有兴趣有时间可以搜来看。为此,也就有很多为阿波罗“登月”辩护的文章,维基百科就有一个长篇,链接:Moon_landing_conspiracy_theorie

        这里我只讨论维基的这个长篇里的一段,这一段是关于阿波罗使用的照相机的胶卷是否能够在月亮上正常工作的。由于不像地球,月亮没有大气的保护,月亮表面的高低温的差距和变化很大,具体地说就是差不多低温从-100到高温+100摄氏度的温差。

        首先,我必须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这里提到月亮表面的从-100到高温+100摄氏度的温差并不是说阿波罗使用的照相机的胶卷也达到了这样的温度,因为胶卷到了-50或+50摄氏度恐怕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而且不需要全部胶卷都达到高温或低温,只要一部分比如说边沿就足够了。当然了,温度只是月亮表面恶劣环境的一部分,还有核辐射也可以使胶卷曝光。

        我只讨论这一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以前贴过一个叫《美国人登月用照相机、胶卷和所拍照片的几个数据(图)》的帖子(附在后面供大家参考),里面提到阿波罗用的胶卷就是普通的我们在地球上用的柯达胶卷,而且阿波罗用的照相机也没有用任何放辐射装置(生产这个照相机的厂家为保护胶卷做了保护铅板,但是阿波罗没有在月亮上使用),因此有好心的网友给我推荐了这一段;二个是原文实在是太长。

        维基的这个长篇里关于阿波罗使用的照相机的胶卷是否能够在月亮上正常工作的这一段的原文是。

        3. The Moon's surface during the daytime is so hot that camera film would have melted.

        There is no atmosphere to efficiently bind lunar surface heat to devices (such as cameras) that are not in direct contact with it. In a vacuum, only radiation remains as a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physics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are thoroughly understood, and the proper use of passive optical coatings and paints was enough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ilm within the cameras; Moon lander temperatures were controlled with similar coatings that gave them a gold color. Also, while the Moon's surface does get very hot at lunar noon, every Apollo landing was made shortly after lunar sunrise at the landing site. During the longer stays, the astronauts did notice increased cooling loads on their spacesuits as the sun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ut the effect was easily countered by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ooling systems.[76] The film was not in direct sunlight, so it wasn't overheated.[77] Note: The Moon's day is about 29 Earth days long, meaning that one Moon day (dawn to dusk) lasts nearly fifteen days.

        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

        “3。月球表面白天这么热会融化胶卷。

        由于月亮没有大气,所以月球表面的热不接触设备(如照相机)的媒介。在真空中,只有辐射作为传热机制,辐射传热的物理是彻底了解了的。使用涂料和油漆就足够控制相机的胶卷的温度,类似涂料给了月球着陆器黄金色。另外,月球表面在月球中午很热,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长期停留期间,宇航员注意到随着太阳继续上升,月亮表面温度升高,他们的宇航服的冷却负荷增加了,但效果很容易由被动和主动冷却系统所调整。[76]胶卷不直接在阳光下,所以不会过热。[77]注:月球的一天约29个地球日长,这意味着一个月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为期近十五天。”

        现在,我就开始分析维基的这个辩护。

        一,维基的这个辩护避重就轻

        维基的这个辩护避重就轻,因为月亮表面虽然热却不可怕,可怕的是太阳。月亮上的热源不只是月亮表面,而且月亮表面也不是热源,月亮上的热源是太阳,这就好比只谈厨房里的开水很热,却不谈厨房里的炉子更热。所以,问题不是月球表面白天这么热会融化胶卷,问题是太阳能把月亮表面晒的那么热,太阳也能把宇航员用的照相机晒热,从而影响照相机里面的胶卷。

        二,维基的这个辩护避简就繁

        维基的这个辩护本来就已经避重就轻了,因为它的作者只考虑月亮表面的热。月亮表面虽然比地球表面热很多,但是却也不过跟开水差不多,大家都有在厨房跟开水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只要保持一定距离是没有问题的,阿波罗的宇航员在月亮上时照相机是挂在他们的胸前的,因此距离月亮表面至少也有一米的距离,而且还是一米的真空,所以照相机里的胶卷不怕来自月亮表面的热。

        加上这个辩护提到的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而日出后不久的月球表面温度是非常低的,因为日出前那一刻的月球表面温度是最低的。

        三,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

        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因为它的作者说“Also, while the Moon's surface does get very hot at lunar noon, every Apollo landing was made shortly after lunar sunrise at the landing site.(月球表面在月球中午很热,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

        不错!月亮表面温度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位置是比较中午低的,但是由于月亮不像地球没有大气,所以在月亮上的宇航员在月亮上的早晨可就没有地球上的人所有的那种温暖的早晨的阳光的感觉了,而且事实上恰恰相反,在月亮上的早晨,宇航员会比在中午被晒的更惨。大家请看图,希望大家能看见我用办公室计算机的微软word画的破图,嘿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看不见,这里是连接:http://oi43.tinypic.com/qspnh0.jpg

        由于月亮离太阳非常远,我们可以认为太阳的各种辐射场(包括热和放射性)都是平行的。图中A是月亮的日出位置,B是月亮的中午位置,C是月亮的日落位置,D是月亮的午夜位置,n1是宇航员站在月亮的日出位置,n2是宇航员站在月亮的中午位置。

        虽然月亮表面在日出位置每单位面积接受的辐射比中午少,但是由于宇航员是站立在月亮表面的,也就是说宇航员人体是垂直于月亮表面的,而人体的几何形状是侧面平行的投影面积(或截面)大于头顶垂直的投影面积(或截面),这就使得宇航员反而在日出位置接受的辐射(无论是热辐射还是其它的放射性辐射)比中午多,因为在日出位置使得宇航员的全身的侧面都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而在中午位置宇航员就只有头顶和肩膀直接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了。

        所以,虽然在月亮的早晨登月有月亮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好处,却又有面临接受来自太阳的更多的辐射的坏处。我前面已经说了,相比太阳的热,月亮表面的热实在是次要的,如果不是微不足道的话,因为最高也不过100多摄氏度,对付这种温度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都不用说炼钢和轧钢了,厨房都有。

        所以,在月亮上的日出后不久登月,因为此时月亮表面的温度比较低,这时候登月也许从月亮表面的温度比较低这一点上来说对胶卷来说更好了,可是从辐射角度看是对宇航员比中午登月更危险的,难道美国人珍惜胶卷胜过珍惜宇航员的生命吗?

        四,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续)

        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因为它的作者说“During the longer stays, the astronauts did notice increased cooling loads on their spacesuits as the sun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ut the effect was easily countered by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ooling systems.(长期停留期间,宇航员注意到随着太阳继续上升,月亮表面温度升高,他们的宇航服的冷却负荷增加了,但效果很容易由被动和主动冷却系统所调整。)”

        我前面已经用图解释了,虽然随着太阳继续上升月亮表面温度升高,但是同时宇航员的身体接受的来自太阳的辐射也随着太阳继续上升而继续减小,到月亮中午达到最小。随着太阳继续上升,月亮表面温度升高,月亮表面的辐射热对宇航员的宇航服的冷却负荷应该有所增加,而同时随着太阳继续上升,同时接受的来自太阳的辐射也随着太阳继续上升而继续减小对宇航员的宇航服的冷却负荷也随着有所减小。

        由于相比太阳的热,月亮表面的热实在是次要的,这个变化应该就是一个正弦曲线,随着太阳继续上升,月亮表面温度升高,宇航员的宇航服的受到的来自太阳的辐射也随着太阳继续上升而继续减小。

        由于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月亮表面温度本来就比较低,接近月亮表面最低温度,差不多-100摄氏度,到差不多月亮上的中午达到最高,差不多+100摄氏度,这个变化差不多也应该就是一个正弦曲线。

        我以为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宇航员的宇航服的受到的月亮表面温度升高和太阳辐射面积的减小的效果的总和的结果是宇航服的冷却负荷的减小了,而不是增加了,这一点我后面还要讨论。

        再就是比温度更危险的核辐射,在月亮的日出后不久登月也许有月亮表面温度方面的好处,但是从放射性辐射角度看月亮的早晨登月是对宇航员比中午登月更危险的。

        五,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再续)

        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因为它的作者说“The film was not in direct sunlight, so it wasn't overheated.(胶卷不直接在阳光下,所以不会过热。)”

        如果不面对太阳的话就有低温问题了,因为月亮上没有大气,任何不在阳光照射下的物体都不可避免的要向太空散发自己的热量,这个比高温更可怕。因为地球上人类社会的环境大部分还是在冰点以上,所以,柯达胶卷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很可能是零上部分比零下大,比如说是-30度到+60度。

        但是,人类一旦离开地球大气的保护,宇宙空间最缺的就是能量,因为如果不是面对太阳得一点能量的话,就会向宇宙空间散热,那就不得不用电池或别的方法取暖了,否则就要面对漆黑的宇宙空间那就基本上是绝对零度,任何物体的那一点热量和温度很快就辐射到宇宙空间消失了,大家都有感觉阳光下和阴影处的差别的经历。

        所以,月亮上的照相机里的胶卷面临的低温问题恐怕比高温问题更严重,也就是说胶卷硬化的可能性比胶卷融化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如果照相机不是随时的根据需要让太阳晒一下保温的话,那就必须有其他的取暖方式,否则照相机里的胶卷就会因为温度低而硬化。

        六,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续完)

        维基的这个辩护画蛇添足,因为它的作者说“The Moon's day is about 29 Earth days long, meaning that one Moon day (dawn to dusk) lasts nearly fifteen days.(月球的一天约29个地球日长,这意味着一个月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为期近十五天。)”

        阿波罗“登月”项目在月亮上逗留最长的是阿波罗17,它一共在月亮上待了1324分钟,差不多就是22小时。

        虽然22小时对地球上的人们来说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当讨论早晨和中午这些概念,而人们又忘不了地球的时候。但是,由于月球的一天约29个地球日长,那么22小时在月亮上就是不到一个小时的长度了,也就是说地球的一天的24小时只是月亮的一天的29分之一。

        大家应该还记得,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所以,当阿波罗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月亮以后,比如说用地球上的日出概念比如说早晨6点左右,日出后不久着陆就是早晨7点左右,即便是你待了22小时的时间以后,其实也不过是月球的一天的29分之一,因此也只不过是早晨8点左右。

        总之,无论阿波罗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月亮时间是几点,反正阿波罗是在月亮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后离开的。

        我说了我以为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宇航员的宇航服的受到的月亮表面温度升高和太阳辐射面积的减小的效果的总和的结果是宇航服的冷却负荷的减小了,而不是增加了。

        这里,继续讨论月亮表面温度升高对宇航员的宇航服的热辐射,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里说的月亮表面温度升高也就是月亮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温度升高,而且还是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的不到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应该还是属于月亮上的早晨,而月亮上的温度,准确的说是从最低-180度华氏(-118度摄氏)到最高+200度华氏(+93度摄氏)之间变化的。

        当然了,我不知道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的具体精确的月亮时间,我也懒得查,反正用维基的话说是“shortly after lunar sunrise”,我们知道日出那一刻,也就是说“lunar sunrise”的时刻,月亮表面的温度是-118度摄氏,“shortly after”再加不到一个小时以后,阿波罗“登月”地点的月亮表面的温度又能比-118度摄氏高多少呢?

        最后,我提一下月亮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还是每个阿波罗都是在月球的日出后不久着陆,而日出后不久的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密度是非常低的,因为这时阳光与月球表面的角度非常小,所以月亮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热也就比较低,就好比中午去球场打球,球场都烤人,而早晨就没问题。

        七,维基的这个辩护欲盖弥彰

        综上所述,维基百科的这个辩护的作者还没有跳出地球的束缚,作者在以地球上的概念想象月亮上的实际,结果出了笑话。最后总结三个笑话:

        笑话一:虽然地球上的早晨的阳关比中午的阳光温柔,但是月亮上却是恰恰相同,由于人体的几何形状,对于在月亮上站立着的人,他在早晨接受的辐射的面积比中午大的多,因为月亮上没有大气的保护。所以,在月亮的日出后不久登月从辐射角度看是对宇航员比中午登月更危险的。

        笑话二:月球的一天约29个地球日长,这意味着一个月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为期近十五天,这也意味着一个地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为期近月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的十五分之一天。所以,在月亮上逗留最长的阿波罗17的22小时只是月球的一天(黎明到黄昏)的十五分之一不到,不到月亮上的一小时。

        笑话三:忘了照相机不在阳光下的低温问题,特别是在月亮日出后不久登月时,月亮表面的问题还是比零下100度高不了多少的情况下。

        ********************************************************

        美国人登月用照相机、胶卷和所拍照片的几个数据(图)

        美国的阿波罗等月项目一共试图等月7次,成功等月6次!阿波罗13虽然等月没成功也安全返回!阿波罗13的故事还拍了个好莱坞大片电影哪!

        阿波罗等月项目一共发表了5771等月照片,当然应该还有大量没发表的,因为阿波罗宇航员不仅不是专业摄影师更不是月亮上的专业摄影师,尤其是考虑到宇航员是用挂在胸前(参考下面的图)的照相机拍照的,所以成功率应该不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应该有拍的不够发表标准的照片,所以阿波罗宇航员拍的等月照片的总数应该大大超过5771张。

        还有就是阿波罗等月项目宇航员都是用传说中的用胶卷的照相机拍照片的,因为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所以宇航员还必须换胶卷,而换胶卷也是需要时间的,胶卷还是重量,嘿嘿

        这里是阿波罗宇航员拍的够发表标准的照片的数据:

        阿波罗11出仓1次(共151分钟)拍照121张(平均每75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12出仓2次(共470分钟)拍照504张(平均每56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14出仓2次(共565分钟)拍照374张(平均每91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15出仓3次(共1110分钟)拍照1021张(平均每65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16出仓3次(共1214分钟)拍照1765张(平均每41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17出仓3次(共1324分钟)拍照1986张(平均每40秒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阿波罗宇航员共拍发表照5771张,平均每50秒拍一张够发表标准的照片!

        大家可别忘了,阿波罗宇航员除了拍照片还有科学试验任务,还要立美国国旗等等等等别的事情要做哪!所以,阿波罗宇航员拍的够发表标准的照片的速度绝对远远超过每50秒一张,如果考虑到美国每次等月都是3个人,也可以认为150秒拍一张。

        怎么样?地球上的专业户摄影师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自杀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照相机

        关于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照相机

        Hasselblad were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camera that took all of the photos on the Apollo missions. Jan Lundberg was the Manager Of Space Projects at Hasselblad from 1966 to 1975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building of the Hasselblad 500 EL/70 cameras that were used on the Apollo Missions. He says 'Originally NASA made all the alterations themselves, then they presented what they had done to us and asked if we could do the same, to which we replied yes we can, and we can do it better. We proceeded to make the alterations that were accepted by NASA.' Protective plates were added to the case and film magazine.

        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的全部(all)照片(photo)都是用Hasselblad生产的Hasselblad 500 EL/70 型照相机拍摄的。1966到1975年,Jan Lundberg 是Hasselblad的空间项目经理,负责生产阿婆锣用的Hasselblad 500 EL/70 型照相机。他说开始时NASA做了一些改动,后来他们给我们看了他们的改动问我们是否可以做,我们回答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NASA接受了我们的产品。机身和胶卷合加了保护板。

        关于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胶卷

        H. J. P. Arnold is an astronomer and keen photographer, an expert on space and astrophotography and was the assistant to the Managing Director at Kodak during the Apollo years. He has authored many space photography books. He comments that the film that was supplied by Kodak for the missions wa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used here on Earth. it was ektachrome 64 ASA or ISO as it is called today. He has commented that you would expect to see some small dots on the films where a high velocity nuclear particle had hit the film, however no evidence of this whatsoever has come forward. The only thing that would protect the film from this damage would be a thick layer of lead around the camera casing, which according to Hasselblad was not used. Let's also remember that the films were changed whilst outside on the Moon's surface and not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H. J. P. Arnold 是一名天文学家和摄影爱好者,是空间摄影方面的专家。在阿婆锣项目的时候,他是柯达的Managing Director的助理。他还写过一些空间摄影的书。他说阿婆锣项目用的胶卷基本上(essentially)就是地球上用的胶卷,当年叫 ektachrome 64 ASA现在叫ISO 。他还说由于高速粒子打击胶卷,预料可以期看到在胶卷留下一些小斑点,但是没有看到任何有过斑点的痕迹。唯一保护胶卷的是保护照相机的一层铅板,据 Hasselblad(生产阿婆锣项目的照相机的厂家)说当时没有使用保护铅板。请大家都记住换胶卷是在月亮表面而不是在有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

        阿婆锣宇航员在“月亮”带照相机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照相机就是直接挂在胸前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is the great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that the film would have had to endure whilst on the lunar surface.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Apollo missions were recorded as being between -180F in the shade to an incredible +200F in full Sunshine. How could the film emulsion have withstood such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 astronauts can be seen to move between the shadows of the rocks and then into full sunlight in some shots. Surely the film would have perished under such conditions?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胶卷必须承受的月亮表面的巨大温差。在阿婆锣项目的时候,月亮表面的温度记录是阴处-180度华氏(-118度摄氏)到阳处+200度华氏(+93度摄氏)。底片怎么可能在这种温差下保持正常呢?阿婆锣项目的宇航员也从石头的阴影处到阳处。胶卷在那种情况下肯定是要完蛋滴。

        ********************************************

        最后,跟大家分享几个事实。

        1,航天器分近地距离、中距和远距离三种,进地几百公里、中距差不多上千公里等等。这主要是因为这三个距离的飞行环境不同因此对航天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同,一方面地球的大气是随着离地球的距离逐渐消失的,二方面距离地球不同距离上的日照时间和所要承受的来自太阳的辐射也是逐渐增强的。

        2,美国人的几次“登月”都是选择在太阳活动比较最剧烈的时候做的,也就是太阳辐射比较最强的时候,所以宇航员穿过The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所要经受的辐射也是比较最强的,因此是比较最危险的时候做的,不太符合美国人爱惜生命的原则。

        3,事实是人类航天到目前为止只有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和超远距离的所谓“美国人的登月”,也就是说人类从来没有人做过中距离和远距离的载人航天就直接去月亮了。“美国人的登月”以后,人类也没有进行过中距离和远距离的载人航天。

        4,除了一个“登月”之外所有人类航天的第一(比如说第一个卫星、第一个行星、第一个绕月亮、第一个载动物航天、第一个载人航天、等等等等)都是属于苏联人的,只有第一个“登月”是美国人的。

        5,美国人的“登月”方法是全部都装进一个火箭里面一锅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危险的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都可以算出这样作需要的资源,比如说钱和通信能力等等,阿婆锣项目用的计算机还不如今天的一个电子表呢。

        6,一个神七就涉及几百上千个公司。几乎没有几家美国公司号称为登月干过事儿................ 当年美国人号称“登月”那么多次,几乎跟每年例行的度假一样年年登月。可是我现在还没见过几个公司号称他们对“登月”作过什么贡献。而跟那几个航天飞机有 关的公司们则经常作广告说他们对航天飞机作过什么贡献。现在号称跟“登月”有关的美国公司只有TWR一家了。

        7,航天飞机都产生了很多民用产品,登月好像一个也没有吧?至少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广告宣传。

        8,人家美国人也不是个喜欢害羞对自己的成就掖掖藏藏的,可是怎么就看不见几个公司说他们为美国人登月做了什么贡献呢?

        9,众所周知老美珍惜历史,几十年的老东西都仔细保存。可是等月的数据和等月的火箭图纸等等等等都丢了个干干净净!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登月”项目的经费也就是说“登月”项目所花的钱究竟到那里去了呢?

        最最后,我祝愿中国人的空间站的走两步(其实是四步,就看你怎么看和怎么数了)的方法登月成功!

        通宝推:说几句,
        • 家园 关于相机温度提个问题

          真空是不存在温度的。月球的晚上零下一百多度,指的是月球本身的温度,也就是月表的温度,和咱们天气预报说的气温不是一个概念,月球没有大气不存在气温。

          月表物体的温度受到太阳辐射,月球热辐射,本身释放的热辐射以及和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热传递四个因素的影响。如果漏了什么还请补充

          宇航员拿着相机走出登月舱之后,相机和宇航服直接接触,刚出仓的时候相机与宇航服温度接近大概都是登月舱内的温度(接近室温?)。月表温度在零下一百和零上一百之间,一米左右的距离,月表热辐射应该可以忽略(开水的例子)。相机本身温度不高(室温?)发射的热辐射应该也可以忽略。刚开始宇航服和相机的温度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改变相机温度的因素只有相机接受的太阳辐射,宇航服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改变和相机的热交换。月面漫反射的太阳光应该归于太阳辐射的范畴。热辐射主要就是自身温度产生的红外线辐射?

          所以我觉得讨论月表低温对相机的影响似乎是个死胡同,没有什么意义,关键还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关于太阳辐射的吸收好像还存在一个反光的问题。太阳辐射大部分就是电磁波(?),电磁波分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热效应最好的是红外线,可见光是很容易被镜子反射掉的,黑色的东西因为不反光(可见光)所以比别的颜色更容易吸热,这些都是咱们知道的生活常识。不知道镜子能不能反射紫外线和红外线,黑色的东西对红外线是不是也能够更好的吸收?从照片看宇航服貌似白白的,不知道是不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会比月球好一点。

          从这个角度讨论或许会更靠谱一点,还望指教哈。

        • 家园 现在等着嫦娥下次登月和载人登月,瞧这脸往哪里放。

          可能的是,20年后,死猪不怕开水烫。

          • 家园 宗教社会和文化,都别说死猪了,它们是活猪都不怕开水烫

            请允许我用“它”,因为信神的还没进化到人呢,至少思想上没有,只是几何形状是人

            老中无神,对有神社会忽悠老百姓没什么感觉,宗教社会和文化制造奇迹忽悠老百姓是由来已久的,从开始就是,几千年了

            它们是相信神在它们一边的,它们相信神在亚洲中东夜入民宅强奸处女生了它们的救世主亚洲人耶稣

            老中无神,太老实,所以活的比较累,当然了,老中也有用忽悠老百姓的时候,别人刘邦是蛇生的,还有农民起义什么鱼肚书之类,只不过这些都是一瞬间,即便是汉朝也是过后大家就都忘了

    • 家园 我刚开始几乎是断定了美国登月是假的,但是

      在寻找真相的过程,我逐渐改变了看法。

      现在我的观点是:美国人确实登月了,但是直播应该是假的,公布的资料与照片有可能也是部分造假。

      当年美国几乎是在举国之力登月,但这种登月完全是盲目的,只是为了与苏联搞竞赛,烧了那么多钱最后项目却直接终止了。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这个项目无疑是失败的。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从美苏争霸角度来看,美国胜利了,成功的拖垮了苏联,苏联解体了。

      但地球人探月,真的只是为了上去插个旗子吗?

      如果我是美国人,我宁肯美国没有登月成功,因为那白花花的可都是银子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