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主义探究——引言 -- hullo

共:💬79 🌺650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林副统帅说,毛主席一句话,顶一百句,顶一千句。

          毛却说,我连整个北京也管不了,只能管北京一小块地方。

          谁说的是真实呢?只要毛说一句,顶一句,就不用发动文革了,习与毛相比如何?

          毛组织工运,组织农运,都失败了,最后走向了武装斗争,现在的中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能有啥作为?只能改造自己,健全自己了。

          寄希望高层领导人?比较一下毛,就明白了,这些人有心无力,能勉力维持,已经算不错了。

          中国的优势,在于无以伦比的载体优势,主体不要寄太多希望,如果完全发挥载体的优势,主体方面也能群策群力,奋发图强,那么中国人均超过美国,也是很可能的。

          俺也希望自己的推测不准——载体崛起,中性治理。

      • 家园 hullo 我认为选票这种东西没多大用处

        主要是底层百姓被分割后无法有效的反抗既得利益掌权者,只会被持续的压迫,底层的百姓对知识、权利、财富的占有和使用本来就相对分散。如何集中统一起来,然后形成稳固的思想来指导生产和控制暴力机器才是根本出路。至于制度,那就是个壳子。没有好的思想。壳子走走就变形的。

        • 家园 选票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人一票,就如宗教,难以改变现实,却能给人寄托和希望。

          真正好的制度,是中性治理,统治阶层就如现在的中央银行一样,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维持相对中性,维护公平正义。

          西方的稳定发展,是社会相对均衡,通过选举,左右轮流执政,维持中性治理,但一人一票和全球化之后,社会均衡越来越难,中性也难以维持。

          中国的稳定发展,主要是公有制的存在,官僚统治相对中性,但现在官商学一体,逐渐成了既得利益集团,阶层失衡,区域失衡,越来越偏离中性。

          日本,韩国的成功,也是因为产经联,和军政府,相对中性的结果。

          俺的理念,既反对小众的精英政治,也反对大众的民粹政治,况且,中国根本就没有多少真正精英,民众也缺少自治的物质基础和文化传统。

          中性治理,普选不普选,无所谓,当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设计好的普选制度,普选更好。

          俺设想的普选方案是,基于公共利益和共同精神,保持中性的一党执政,多党辅政,中央最高领导人普选,代表或议员普选,代表分三级,即中央,省,县市三级,每级采取三三制,中央,省直辖市,县市的代表各占三分之一,地方领导人,不普选,由上级提名,经代表选举产生。总理由普选的最高领导人提名,经全国人大投票决定,加强最高领导人权力的同时,将法院归政协,检察院归人大,形成立法,司法,行政的相对制衡。

          上述的东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在于能不能维持中性治理,中央还好说,地方太乱了,而地方的乱,主要是土地财政造成的,这便是俺极为痛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政策的原因,三四两代,责任极大。

          在革命时期,要保持引领者的先进性,追求独立统一,在建设时期,无需什么先进性,只要维持管理者的中性,维护公平正义,就是造福万民了。

      • 家园 真正的痛苦在基本崛起之后

        到那时恐怕就和现在的美国差不多,国力逐渐衰退,矛盾更加深化,无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后面恐怕又是一两百年的艰辛历程,才能重新找到共同理想,建立精神优势,去实现真正的崛起。

      • 家园 您这个推测和康帝的理想还是差很远啊

        很期待最后的结果。

        • 家园 乐在其中

          人均约是美国人均的一半,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总量是美国的两到三倍,已经算不错啦。

          结果其实并不重要,人最后都是要死的,地球最后也要毁灭,乐在其中,就是最好。

          请问,康帝是谁?是小平么?小康水平是吧?

          • 家园 其实,我感觉肯定能实现。

            我们可能不会增加,但是可以把你们都拉下来。

          • 家园 不是啊,是河里的constant

            哈哈

    • 家园 毛主义探究——相对左右

      左右,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向前才是绝对的。

      向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可持续的发展。

      左右是怎样产生的呢?左右源自均衡,分别为内部均衡,和内外均衡。

      内部不均衡,产生左派和右派。

      内外不均衡,产生左翼和右翼。

      左派,多强调整体公平,右派多强调个体局部,也就是不够平均水平的,强调公平,超过平均的强调这是他们应得的,认定穷是没本事,应该优胜劣汰。

      左翼,多强调人人平等,跨种族,跨国界,右翼则强调民族或区域优先,典型的就是民族主义。

      左和右,不论是左派左翼,还是右派右翼,都是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的,但其根本都是基于利益,当然也有部分是精神,精神可以说是长期的利益,或非物质利益。

      例如,台湾的绿营,在台湾主要是中下阶层,属于台湾的左派,却主张台湾独立,从中国方面讲,则是右派。绿营又最讲台湾优先,排斥大陆人,这是典型的右翼主张。同一群人,在不同的层面,竟然分别表现为左派,右派,右翼,香港现在闹腾很凶的那些主张香港优先的人,也是同样性质。

      台湾,香港的这种情况,将来很可能在中国大陆的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出现,这便是内部失衡的结果,如果这部分的人又不认同是一个整体,又有些内外失衡的特征。

      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资源太少了,分布又严重失衡,因此,中国要维系内外的均衡,和内部的均衡,应该是世界上最难的国家。

      美国那么好的综合条件,俄罗斯那么好的自然条件,都陷入失衡的危机,中国只能更加厉害。

      中国避免陷入内外失衡,和内部失衡,唯一的法子,就是构建坚实的共同,基于公有制的共同利益,和基于毛主义的共同精神。

      共同利益,只能基于公有制,特别是土地的公有制来构建,这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但为什么只能基于毛主义来构建共同精神呢?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除了毛,中国就没其他共同精神了,俄罗斯否定了斯大林列宁,却可以回到俄罗斯帝国,和东正教,基于此来构建共同的精神,中国能回到哪里?蒋介石,孙中山,满清,大明,还是孔孟?中国只能基于毛主义,况且真正研究毛主义,就会发现其根本,就是唯能共同,是非常适合构建共同精神的,但前提必须是重新而全面地认识毛。

      左翼,是很少的一些人,尽管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左翼思想,实际上,主要还是左派的思想,对外支持革命,多是缓解本国的压力。

      左派,其根本是追求公平正义,其策略主要是配给制,强调分配,重于追求发展,因此主要用于战争和战备,而对于和平建设,则缺少发展的驱动力,必然陷入僵化,腐化,苏联的辉煌与崩溃,已经是最好的例证。

      右派,或右翼,必须具有武力和技术的优势,如果没有这两种优势,就只是在欺压本国的中下阶层,主要是特权阶层,和寄生阶层,发展中国家的中上阶层多是特权与寄生的右派,中国自古以来,更是如此。

      中国的精英阶层,主要是官僚,买办,和非创造暴富者,这些人对外没有竞争力,即使在自己的国家也竞争不过外来资本,怎么可能通过对外掠夺,维系均衡。

      中国现在的成就,主要是全球产业大转移,和中国农民工血汗换来的,而中国精英阶层的突然暴富,大多不是通过财富的创造,而是通过特权,垄断等途径,用财富转移的方法而形成的。

      为什么同样是产业大转移的时代,其他国家却没有中国发展的快呢?

      这主要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决定的,因为公有制,大多资源掌握在官僚手中,但官僚又不能直接分了,只能通过大量建设,鼓励投资,通过财政,和官商勾结获得利益,这些官僚买办,根本就没有先进性,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间接促进了粗放型的发展。真正要感谢的是创造公有制的毛,而不是这些监守自盗的老鼠。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官僚专制,是中性的,他们的既得利益,就是权力在手,不用作废,因此积极性是很高的,例如房地产,这些官僚一上任就大量卖地,倘若土地是私人的,必然囤积奇,肥水长流,房价会更高,印度的情况就是如此。

      左派专政,只能陷入僵化,毛发动文革,主要的目的就是治疗这种僵化病。

      右派专制,倘若能够通过武力和技术对外掠夺,中下阶层虽然受欺压,还有些盼头,否则只是欺压中下阶层,甚至成为发达国家的的代理人,那么这些国家将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最好的专制,是中流砥柱的专制,就如柏拉图设想的哲学王,毛其实就是最伟大的哲学王,因此,毛并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左派,而是发展派,向前派,健全派。

      没有中流砥柱的专制,那么中坚专制,或中性专制,也是能够促进发展的,除非拥有纵横全球的武力和竞争力,否则既得利益集团就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地主则最为典型,因为地主不可能开拓国外市场,凡是地主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必然难以发展。现在中国爆富起来的房地产商,则是新时代的地主,只有暴富,却毫无国际竞争力。

      一人一票的普选,是人权的胜利,却是不利于发展的,特别是私有制下的一人一票,只能导致自由与民主二元背离,要么逐渐脱离,要么陷入对抗。

      毛势邓承,化公为私,产业转移,粗放增长,民工血汗,成就奇迹。

      通宝推:阿四,
      • 家园 毛对左右有个很形象的定义

        讨论毛主义,应深入讨论毛的定义,然后再讨论你的理解。

        五十年代的时候,毛泽东曾经这样解释什么叫左什么叫右,他说我们要根据自然的条件办事,是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生小孩子,要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它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它已经九个月了,小孩子实在想出来,你不准它出来,那就叫右倾。总而言之,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到时间你要勉强办就叫左倾。

      • 家园 用弯弯绿营为例解释左右实在是选错例子了,左右也不源自均衡

        你自娱吧

        唉,可惜了还有几个信众

      • 家园 hullo兄看得很透

        有点理解hullo兄为什么会苦闷了,因为太聪明,哈哈

        想起那句话“难得糊涂”

        是不是多研究自然科学的问题会好点呢,呵呵

        • 家园 中流无前

          还是在俺的一亩三分地继续探讨吧,歪了别人的楼,又长篇大论,总感觉不太好。

          中流无前,是俺现在的哲学准则,是对中庸思想的反动,因此,可以与中庸之道一起谈谈。

          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在俺看来就是适合的持久,中者,适合也,庸者,持久,长久也。可以看做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哲学基础,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相呼应。

          孔子的中庸之道,着重社会方面,就是所谓“吾从众”,适合,是适合于社会,持久,也是在社会中持久。

          王阳明的致良知,则是着重个人的内心,基于“心既理”,不受外在的影响,在具体生活中,通过入微,实现知行合一。

          宋朝的中庸思想,则是陷入了教条,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里的不偏不易,正道定理,主要就是指四书五经的那些儒家经典,也就是将儒家思想教条化,这也是儒家宗教化的标志,儒家开始向儒教转变。

          现今社会,中庸这个词,主要是指大众化,不新潮,不出众,也长期不会过时,倒是与孔子的本意相关,但孔子强调的是精神,现在则强调表象。

          从众的中庸之道,人是处在被动地位的,可称为积极的被动。因为职业化,专业化,主要是社会决定的,倘若社会不能提供相对稳定的职业,不需要专业的技能,人又将怎么办呢?

          比如现代的社会,农民工经常换工作,很难有稳定的职业,干的也多是体力活,和简单的组装,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就很难培养出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

          这个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的,即使日本这样重视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也是没有稳定职业的劳务派遣越来越多,很多传统技能被淘汰,这是全球化,集成化,自动化的时代必然。

          孔子的中庸,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却在中国影响很小,甚至走上了歧途,关键就是中国缺少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基础,相反日本因为长期的分裂,手工业和商会很发达,因此,王学给日本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影响很大。

          中庸是积极的被动,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则是乐观的被动,与西方的辩证法关系不大,倒是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很接近。

          中国的传统思想,无论是儒道佛,根本都是被动的思想,兵家的孙子,也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尽管在微观上强调主动,但在宏观上,也是被动的思想。

          中国主动的思想,在俺看来根源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鬼谷子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其核心也是主动的,但真正集大成者,便是毛泽东,可以看做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性反动。

          被动,务虚,重行为逻辑,轻思辨逻辑,便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特征,五四运动,和毛对中华文化的批判,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文化源自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不是批判就能解决的,关键在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重构,况且中国文化思想,相对其他文化思想,组织性很差,体系性更差,以儒家的家庭伦理秩序为基础,因此,最为开明,也最易改变,关键在于建设,而不是在一片荒芜,断壁残垣的基础上搞批判。

          积极的被动,是儒家的特征,乐观的被动,是道教的特征,这两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倘若积极和乐观也没有了,就皈依佛门,成了孤立的被动,儒道佛支配的意识形态,简单实用,造就了最具忍耐力的中华民族。

          俺思考了二十年,远不如舅妈一句——都是命呀,人的信命呀。舅妈唯一的儿子,死于车祸,俺有什么不幸呢?不过是在自虐而已,自认已经成了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了,下笔滔滔不绝,还远远赶不上一个农村的妇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简洁高效。

          人生的苦痛,根源只在拿不起,放不下,剪不断,理还乱,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综合感觉病。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感觉病呢?俺现在的方案就是中流无前。

          无前,就是无敌,空前的意思,关键在于中流,俺给出的概念是多次元的统一化,和统一的多次元化,也就是统一的趋势化,即通过聚变,激发能量,和独立的趋势化,即通过裂变,激发能量,根本就是可控的激发,即主动的能动主义,或有组织的机制主义。

          中流,基于多次元系统的载体,统一是无极限的,独立也是无极限,贯通微观方面的思维,心理,精神,生理,贯通宏观方面个体,社会,自然,宇宙。

          一切都是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系统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更是载体,其中载体是系统的根本属性,即系统都是多次元的。

          系统有两种状态,一是相互激发和相互抑制的必然性,即组织性,而是相互激发和相互抑制的偶然性,即机制性,两种状态是共同存在。

          控制,是有方向的抑制,控制源自系统的主体性,可称为系统的唯我性。

          控制,要么是主动的控制,要么是被动的控制,几乎是人类所有思想学说的根本,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控制,根源就是世界的本源是能量,因此,是不可能真正控制的。

          就如大禹治水,堵不行,就要疏,因此,激发才应是解决个人心灵,社会,自然,宇宙的正确策略,中流就是可控的激发,通过各种关系的统一聚变,独立裂变,贯通世界的本源,实现系统的健全。

          生生不息,息息相关,系统唯我,中流无前。

          算是近来感悟的总结,框架有了,但还是不够完善,在社会方面的方案,就是基于公有制的共同利益,通过既有精神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获得既得利益。而在个人方面,则应通过思维的多次元,和精神的统一,身心的能动性,实现健全。

          通宝推:muqi,jboyin,
          • 家园 阴极阳生的道家思维,算哲学么?

            这里很好,不容易偏执。

            有几个问题:

            1 阴极阳生,阴阳循环,过犹不及,无用之用等道家思维,算哲学么?

            2 “致良知”算主动的话?“格物致知”就不算主动么?

            3 “否定之否定”在中国文化中有类似的思维么?“对立统一”在中国文化中有类似的思维么?

            4 兄的“中流”似乎过于宏大,西方哲学把复杂的东西一股脑地推给了“上帝”,兄是推给“中流”么?如果不是,能说说关于“中流”的起源的思考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