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老照片】北京,1974-76 -- 潮起潮落

共:💬102 🌺2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马车在北京的街上现在还能看到,

      2012年夏,还是白天,我在宣武门路口上,就看到了马车由北向南过马路。

      场景很魔幻,但绝对是真的。可能是农民来城里卖西瓜的。

    • 家园 人行横道线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第三张图片上横跨马路的三角形点线是当时的人行横道线

      后来人行横道才改成斑马线的。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 家园 好照片,并两点商榷

      好照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两点商榷

      大栅栏应该读da shi lanr吧,栅不读ri读shi

      马路本意也应该不是马走的路吧,我记得应该是姓马的人设计的路(当然他是外国人,姓氏第一个字是马)

      • 家园 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是我国务院第一发言人周总理当年在正式场合公开宣布的

      • 家园 大栅栏的发音可能有好几种

        说“da shi lanr”似乎较多,再个,北京话有些微妙差异,比如《我爱我家》里,貌似宋丹丹模仿的是南城一带的老北京话。“大厦”说成“达厦”,“我们”说成“姆们”之类,但新北京话应该不会这么说。

        感觉“马路”说不可考,习惯叫法有时很难说清源头。

        • 家园 宅门里的老北京话跟小胡同里的老北京话区别挺大的,

          看看溥仪在东京审判作证时候的纪录片,或者老舍先生的音像,就知道内城人的口音跟外城“和平女士”的腔调的不同。

          • 家园 各种北京话是有微妙区别

            包括老北京话与老北京话、老北京话与新北京话、北京城里话与郊区话之间有别。

            老北京话里南北城与东西城有别,宅门与大杂院也有别。

            至于新北京话,也有些微妙的区别。

            部队大院的北京话、干部知识分子聚集区(比如百万庄、三里河一带)的北京话、各大院校、科研单位的北京话,与国营大厂宿舍区的北京话,互相之间有微妙差别。主要是一些习惯用词、语调有微妙区别——这里指孩子说的话,大人自然是南腔北调居多。

            举个例子(汗,有点暴力),比如发狠时的威胁语言:

            胡同北京话说“尅丫的!”

            新北京话说“打丫的!”

            部队大院语言可能就是“灭了丫的!”了。

            不一定准确,其实用词用语的差别还有很多,大概其意思吧。

          • 家园 老舍他们那是旗人

            不过好像所谓老北京话就是旗人说的汉语。

        • 家园 “大栅栏”一般如数值分析的发音,

          这里的“栅”的本音不是zha,而是shan,an被吞音,就成了shi。

          “大厦”说成“达厦”,没听过,听过“代厦”的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