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二)、(三) -- 学习要定心

共:💬2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二)、(三)

    (二)十字路口的具体情况——蜀汉有多么接近胜利

    蜀汉的两次行动,在益州出攻汉中(击败夏侯渊获得胜利)和关羽在荆州出攻襄洛(被孙吴偷袭惜败)这两个大型军事行动(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预言的),刘备如果能调整好时间同时开动,打下长安并封锁潼关,坐拥关中,则刘邦的旧路几乎重演,曹操翻盘的可能性无限趋近到0。

    而真正的历史,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胜利,是因为孙吴濡须口大战消耗了曹操机动力量(打成平手,孙吴也伤亡惨重),曹操无暇西顾所致。半年之后,曹操已失汉中,机动部队坐守邺城,此时荆州关羽再战,曹操已可腾出手来从容对付。尤其是曹操暗中联络孙吴白衣渡江,让荆州军后方崩溃,荆州军被前后夹击,以致失败。

    对于孙吴来说,此举并不为过。刘备取得长安后,孙权以其地缘再无一统天下的希望,而如果能取得荆州和益州,再与曹操一战,则有些小胜利可能。

    至于之后的夷陵之战,很多人指责刘备不该打,其实刘备心里明知艰险,此战却是他一贯的信条下所必须打的。刘备持政,以仁为先,第一,牺牲的二弟关羽如果不复仇,势必无颜以对跟着自己的一帮老同志,其仁亦有名无实,第二,手下新投靠的荆州帮失去根本,再无法心安辅佐自己,第三,无荆州则隆中对所表的:两路钳制,一战略进攻一战略吸引的方案无法实现,复汉毫无希望(之后六出祁山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历史的十字路口是三国,三国的十字路口则是夷陵之战。

    (三)为什么说刘曹之争是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刘备统一会怎样

    首先讲十字路口不是随便叫的。

    第一,十字路口意味着走向两个相异方向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秦国一统六国和刘邦代楚并没有被我列出,因为秦国一统和刘邦代楚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当走上擂台的是嬴政和其他六国国君,或者是刘邦面对项羽,或者是杨广、李世民等等,都是在初始就分出了胜负,在最终结局出现之前已经注定了输赢。而刘备在失去荆州和夷陵之战之前,与曹操掰腕子是能掰一掰的。

    第二,十字路口意味着必须是相异的方向。如果是朱元璋陈友谅被打败,也不称作十字路口。而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魏完全代表了发展的两个方向(孙权问鼎宇内可能性渺茫,他自己在后期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历史走到了刘备统一的路上,类似刘秀的开朝之政有望重现,而且随着刘氏连续的第三次兴起,政权合法性会有加倍的巩固,古代中国可能会真正的形成正朔。在“皇命所归固定”的政治话语中,儒家的思想控制作用会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刘氏皇族和外戚(贵族)、官僚(士族)的三角斗争,且这种斗争在汉朝的正朔传统下会相对固定成主要政治角力。很可能逐渐形成不一样的局面。

    而真实的历史里,江山代有豪杰出,曹家可以代刘家,司马家可以代曹家,中国出现了彻底的改朝换代,在加剧了社会阶层流动性同时,每个上位的开国之君都是脊梁骨冒冷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只是个空口号,有样学样,你怎么上来别人也可以照样上来,每个封建朝代的“基本矛盾”都是皇帝“防止造反的强力控制”和大臣“反抗强力控制以至于要造反”。这种游戏规则无非也是历代帝王上位后屠戮功臣的真实原因。而儒家的兴盛,无非也是因为儒家的忠君思想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有极大可取、可利用之处,可以为控制人的造反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其实就是功利主义,“为了最终目的牺牲道德”的正反馈机制了,不断的强化,不断的加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