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造梦的好莱坞 -- texasredneck

共:💬31 🌺15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造梦的好莱坞

    造梦的好莱坞

    我以为没有人不喜欢电影,当然,也就没有人能轻看好莱坞,基本上好莱坞就是电影的代名词。当然,这并不是说别的地方就拍不出好电影,比如像“蓝”“白”“红”,欧洲电影在以前的某些时候,曾经是好莱坞学习的榜样。

    当然,现在恐怕不是好莱坞的对手了,毕竟好莱坞财大气粗,人才济济,什么样风格的电影都能弄,搞电影的人不去好莱坞,就没有站到制高点上。当然,欧洲也不能小看,瘦死的骆驼还是可以和马比一比的。

    总的说来,我不喜欢那种喋喋不休的电影(纪录片除外),认为那些导演都有些蠢,而不知道怎么来用画面,色彩,声音,以及镜头的变换来表达自己想说的东西,一部好电影哪里需要说那么多的话。

    中国电影我看得很少,太太总说我是崇洋媚外,但是我有证据,我总看到中国电影经常在学好莱坞,比如《三枪》,还学得不像,把原作有些糟蹋了。可能武打可以算作是中国元素,但那只能算是在搞笑。

    看到那些武打电影,我总想到葛优的话,大意是戏子就是给人取笑的,下一句我能想到的就是,别人取笑那是瞧得起你。这种心态的确是不错,把自己当着大葱那是要被别人当着调料的。但是,电影当真只能搞笑吗?

    这恐怕是与国情有关,人们只会去取笑公众人物,拿谁都不知道的人说事达不到娱乐的效果。在美国,政治人物是最常见的搞笑对象,表面一本正经,背后却有些欺名盗世,还有那些冠冕堂皇的官话,不用加工本来就是笑话,奥巴马的“改变”那还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但是,在中国,政治人物却是敏感词,谈不得,那就只能是戏子能者多劳,为领导分忧了,因为人总是需要娱乐,八卦的。说来挺可怜的,老是中枪,也挺冤的,世风不好,就拿他们说事,比如那些唱歌的将军,其实在中国,他们又算得上什么。

    我总记得第一次看《美国往事》,那时候在中国这种电影是看不到的,是有个朋友在从所谓的内部弄到的,那真是十分的震撼,才知道电影原来可以是这样来拍的,和原来看到的中国电影真是完全的不同。

    这个影片十分奇怪,好像在中国比美国的名气要大,特别是我这个年龄层次又喜欢电影的人。到了后来,这种电影看了不少,最近又看了一遍,感觉就不同了,但是,仍然是一部少见的杰作,还是喜欢。

    这个导演是意大利人,电影不多,却是好莱坞的大牛人,拍的西部电影是那一类电影的代表作,据说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认为其影响深远而巨大。我想有些道理,比如后来走红伊斯特伍德就一定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因为那时一个是主角,一个是导演,两个人的电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缓缓而抒情的音乐,宽阔而寂寥的西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那种忧伤的调调,无处不在,很深极强。

    《美国往事》比较对我的胃口,怀旧,伤感,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打动人的画面。有些人总是要弄个主题,说是在宣扬什么,但是,我就没弄明白什么是《美国往事》中心思想。兄弟情义?但电影告诉我们,老大是要偷走你的女人和钱财的,没送命就是运气,兄弟情义不过是面条自己的想象。面条倒是有些讲义气,但也不是什么好鸟,为钱而杀人越货,还居然把自己的女神强奸了。

    它不过是讲了一些人一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不过是那些人虚构的,你看到了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是不相信黑社会的老大会想自杀,真实的他们要就是在火拼中送命,要不然就在监狱里终老,运气最好的是亡命天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老大,就是因为心狠手辣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被抓住的时候想的越狱而不是自杀。这个电影实际上是把人物放到一些充满矛盾冲突,危险的处境,来表现人内心翻腾的欲望,胆量,懊悔,爱与恨等等等。

    各人对电影的要求不同,我最欢喜的电影就是要有想象力,梦是最有想象力的东西,好莱坞就是造梦的地方,《美国往事》就是好莱坞造的一个梦,是美梦还是噩梦,却就像面条在影片结尾那诡异的一笑,我不知道。

    我看了《movie 43》,里面的熟面孔很多,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部烂片子,但是不得不承认,那帮人恶搞起来可真有想象力。比如第一个故事并不光是下流(这是暗示人去看),而是有些人,或者人有些时候,脑袋下面就是那个东西,并不光是恶心。但还是让我恶心了一把,那么多名演员去演这样的电影,好莱坞可真是有些反叛,好像根本没有底线。

    《美国往事》在美国没有能拿到什么奖,原因恐怕它并不是那种纯正的好莱坞风格,太长,太缓慢了,非常精细,有点艺术电影的味道,不怎么考虑观众需要。比如现在的《纸牌屋》,那就是正牌的好莱坞的作品,副总统级别的大政客,亲自谋杀像一个职业杀手(有些不合情理),还3P(有点狗血,和情节主线看不出有什么联系),这就对了,正是美国观众想要看的。

    好莱坞不是什么钦定的宣传部门,而是赚钱的机器(非常厉害,比赌场还要快),所以,必须得考虑观众的需要,不然就难以存在下去,生存总是第一位的。现在人的娱乐方式太多,美国人都很性急,节奏要快,男女眼睛一对上,十分钟内就应该有一场火辣辣的床戏;两人一不顺眼,九分钟内就要有拔枪对杀,不然在电视剧前的观众就可能去看手机或者膝上的电脑了,等不了那么许久。

    但是,好莱坞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在那些极卖座的产品(我称为正牌好莱坞)之外,总有一些人不受这种,那种的影响,痴心于表现自我,表达自己所看到世界,这种电影的票房不会高,赚不到什么钱,但是,却仍然有可能在好莱坞受到到赞扬,得奖。比如《出租车司机》,我估计没有多少人去看,但却是好莱坞公认的经典。

    好莱坞的确有很多宣传爱国主义英雄的电影,但也有不少反战,反英雄主义的作品,比如在好莱坞赫赫有名的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就对英雄主义不感冒,厌恶战争;

    有没有宣扬所谓美国价值,美国梦,当然有,但同时也有不少尖锐抨击美国社会,对美国梦不屑一顾的东西;有一些庸俗透底流行的狗血,也一样有很难看懂阳春白雪。

    好莱坞不单单是造梦的高手,同时也制作许多高质量的纪录片和纪实电影,比如像《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我向大家推荐二个,《talhotblond》和《bernie》;前者是纪录片,是说在网络社会,人是多么容易把虚幻和现实混淆而造成悲剧;后者是纪实电影,则是告诉我们,人是多么难以捉摸,好坏难定。这几部电影丝毫看不到什么政治色彩,只是告诉在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这就是好莱坞,让人说不明白,也许这就是好莱坞的生命力所以在。其实恐怕任何有生命力的事情都是这样。

    好莱坞的有些电影还是很有深度的,在《出租车司机》中,德尼罗把一个美国底层的愤青真是演活了,“你是在跟我说话?”看过后让人难忘;《欲望号街车》里费雯丽最后那一句“我总是依赖于陌生人的好意”,真是无比凄凉。

    这二个人都是好莱坞的大名牌,德尼罗年轻的时候演了不少经典,在《美国往事》里,他那种历经沧桑的眼神,配合着音乐,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但是,现在老了就开始搞笑了,也许是自己做了老板,想的事情就不同了。费雯丽则让人心酸,大美人又能演戏,并不多见,我以为她是第一。但是,红颜命薄是有道理的(女孩子当然都不承认这一点,没有人愿意命薄),《欲望号街车》以后,她就不行了,因为精神开始崩溃了。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是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蓝色茉莉》或多或少是有些模仿它的。然而,女主角我以为是不能和费雯丽相比的,也许就像有人说过,费雯丽之所以演得那样出彩,是因为她一直有些神经质,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想自己恐怕是老了,因为总觉得好莱坞过去电影比现在的要好,人总是不自禁地喜欢把自己年轻时的感受加以美化。

    据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到那里去追逐梦想,虽然能够成真的不过寥寥数几,但是,年一数年,还是依旧,可见梦想这东西的吸引力就像地心引力,谁也逃不脱!

    这不单指美国,据说硅谷和好莱坞,是加州移民最多的地方,只要听听奥斯卡那些得奖着的演说,就会知道有多少是外国移民。比如今年的奥斯卡,女主角和女配角都不是出生在美国。

    但是,好莱坞只是一个地名,与人无关。更糟糕的是,那里的人名声可不怎么好,贪婪,放荡,藏污纳垢,比如刚刚因为毒品而死的菲利普西摩霍夫曼,我认为他演技高超,是最好的演员之一,却不得善终。

    这是非常让人不解的地方,莫非是只有污浊才能有美丽,只有绝望的人才能创造梦想。

    我却以为,在那些纸醉金迷,万人簇拥的背后,好莱坞恐怕是一个相当寂寞的地方。因为我知道那些人老是找不对人,于是经常离婚;我虽然并不认识那些人,但是,好莱坞拍了那么多以孤独寂寞而著名的电影,《出租车司机》就是一例,这种电影在好莱坞是非常时髦的。人可以想象和创造勇气,场面,当然还有美,但是,寂寞却是自我倾诉,没有亲身经历,无法创造,弄不出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我所喜欢的的好莱坞就像Fitzgerald 那句名言:Show me a hero and I’ll write you a tragedy。(告诉我一个英雄,那我将为你写一出悲剧。)

    通宝推:普鲁托,逐水而行,迷惑不解,李寒秋,
    • 家园 可以顺便看看《墨西哥往事》和《革命往事》

      喜欢《美国往事》,可以顺便看看《墨西哥往事》和《革命往事》,虽然故事不同,三部电影的味道是一样的,据说是三部曲

    • 家园 跟着看您的帖子,却看着看着遗憾了,唉
    • 家园 造梦就是造假。

      我是好莱坞的粉丝,看电影首选好莱坞的。其次选哪儿我还一下子搞不定,法国的?意大利的?中国的(在国产片里我首选张艺谋的)?日本的?(A片倒一定是首选

      看电影应该商业片和艺术片轮着来,最好的电影应该是既有商业儿又有艺术味儿的那种。

      有的人觉得好事儿不可全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我觉得当年烂了大街的《指环王》、《黑客帝国》,甚至《哈利波特》等等就属于这类。呵呵,全是好莱坞的。

      这类电影里可谓应有尽有。既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或震撼或精美的画面,又有适时而动听的音乐、人类乃至异类丰富的情感等等等.......。

      --------------------------------------------

      看到楼下有人谈人海战术,我觉得现在拍电影,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了演员。目前电脑“绘制”的电影画面的分辨率已经超过了人眼的分辨率,足以以假乱真。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导演可以得到自己任何想要的画面。大多数中国电影的CG特效粗糙(周星驰的几部电影还算不错),是因为资金;喜欢人海战术也是因为资金,看看横店等基地那些苦苦等待的群众演员就明白了。

      记得当年《最终幻想》在拍摄的时候,曾有人惊呼所有的演员将会失业。前几天看《船长哈洛克》,更觉得明星演员越来越不重要。

      造梦就是造假。人们在生活中见惯了真实,会觉得真实的东西平淡无奇。电影里的假人、物、境、音会就让人觉得很惊奇、刺激、享受、愉快......

      曾有人说,恐惧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所以,有人喜欢极限运动,有人喜欢恐怖电影.......

      我喜欢好莱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应有尽有。既有大众的电影,又有小众的;既有挥臂狂欢的商业片,又有低头沉思的人文片。整体上,拍电影的和看电影的都很自由。

      • 家园 明星演员还是很重要的,重要性仅次于故事情节,

        但我同意商业动作大片可以不用明星,因为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情节其实没有不同,偏差率不超过+-5%,每次看完都是失望,浪费时间干脆不看。

        但是剧情片不一样,如果一般演员演的,只是觉得好看而已;要是有个明星,特别是表演特别让人赏心悦目的明星(如凯文斯派西、朱迪福斯特等),就可能有些场景成为经典,让人一看再看。

        • 家园 兄台的排名看来是故事>演员>技术,我的排名则是故事>技术

          >演员。当然,这只是我们作为不同的观众的看法。

          按电影公司对电影各项投资的排名看,刚好把您的排名倒过来,故事最不值钱,技术最花钱。

          记得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特效花了3000万,有个唐山震后废墟的全景镜头花了近千万,却只有不到3秒(有点冤大头)。而徐帆、陈道明、陈瑾、张静初、李晨等人的片酬加起来还不到200万。

          这是一个反差极大的例子。

          还有一个八卦是。当时章子怡主动请缨想参演,冯小刚嫌她太贵(至少2000万),可冯导当时手里至少有1.5亿的预算啊。其实就是认为她不值这个价。

          • 家园 我确实觉得技术最不重要,

            如果有一天,技术发展到能取代人的表演,举手投足嬉笑怒骂都不需要真人,我就会因为悲伤而不看电影了,悲伤是因为人类又少了一样可展示的天分。这样的技术很高超,但没有魅力。

            章子怡的模样极好,就是表演总觉得别扭,老担心她演砸,当嘉宾挺好,当演员不合适。

            • 家园 章子怡的事业高峰来的很早,虽然后来仍很努力,却再也没有

              《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这样的好角色。或许去了一趟好莱坞就再也吃不惯“中餐”了。

              当嘉宾不错,偶尔客串一下角色也可以。看她演的非常系列总让人觉得以前那么好的人现在咋这么差。

              再看《一代宗师》,即使王家卫把她拍的很美,还是觉得角色不够震人。

    • 家园 第一句话就很武断

      我以为没有人不喜欢电影

    • 家园 好莱坞拍不了真正的军事大片

      我在美国的时候,房东老头很喜欢看电影。有一次,我就找了张《大决战*淮海战役》跟他一起看。看到黄维兵团行进的那个长镜头,老头就说,这个过瘾,好莱坞拍不了。我就问他,好莱坞为啥拍不了。老头就说,这得多少专业军事人员啊,好莱坞哪里出得起钱。接下来又说,好莱坞拍电影也是有公式的,你们看得少觉得新鲜,象我这种看透公式的,就觉得没意思了,反而觉得你们这种不按公式的新鲜。

      • 家园 ”最长的一天“就出动了两万三千多军队和22艘军舰协助拍摄

        “老头就说,这得多少专业军事人员啊,好莱坞哪里出得起钱。”

        这话太孤陋寡闻了。不会连“最长的一天”都无视了吧?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西方战争片的巅峰之作,美英法三国各自负责拍摄自己军队的战争场面,总共动用了23000多军人。为了拍登陆的镜头,美国第六舰队居然出动了22艘军舰,包括两艘护航航母。

        这出动军队的费用,肯定是不用好莱坞买单的,是当政治任务来完成的。

        同样是巅峰之作,我觉得“大决战”比“最长的一天”某些方面真差不少。

        比如说道具:国军开着59式坦克,拿着56式冲锋枪的镜头就让军迷们不忍目睹。

        当然,比出动的人力中国是多,这是中国的优势,但是说到出动兵器这方面美国人还是有优势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