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看到一篇文章:谭震林怒斥矮子“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 cxwangy

共:💬15 🌺8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看到一篇文章:谭震林怒斥矮子“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原文在此: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ba73780101jo28.html

    不知还有这么一说。求分析。

    贴原文如下:

    1989年11月,85岁高龄的邓小平接见第二野战军战史编写者时,回忆淮海战役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为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这时候,总前委“五个人”中的四个——陈毅、谭震林、粟裕、刘伯承以及当时的最高统帅毛泽东早已先后作古。于是,邓小平的说法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成为官方正史的定论。

    诸多熟谙军史的研究者与在世的知情人十分惊讶,表示不好理解。也有人认为,人到垂暮之年,记忆衰退,回忆时出现差池情有可原。

    其实,这个说法并非回忆者心血来潮,而是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观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中共中央八大召开,邓小平与林彪先后进入中共中央常委,前者似乎便不满足于政委亦即“文官”的出身,以“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自许,有与军中公认的名将、长期担任野战军军事主官——司令员的林彪比肩之念(粟裕因官衔低,地位浅,自然不在考虑之内),言行便时有表露。

    林彪是平津战役货真价实、经得起检验的总前委书记,统率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作战,是名副其实指挥过两大野战军打仗的统帅。邓小平也是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尽管战役打响好几天,还没有总前委这一机构,全局的战役筹划、指挥更不见经传,他担任政委的中原野战军也仅在华野的支援下,参加了第二阶段的战役,但他名义上曾是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确堪与林彪比肩。

    这个看名不看实的说法,居于高位时尚无人敢诟病,最多只有腹诽;一旦冰山倒塌,不服者自然挺身而出。

    1967年3月19日,邓小平不幸被打倒,许多人便公开站出来,指出其说法的不实。杨成武即是其中的一个。

    他在全军军以上干部会上点名道姓地说:“邓小平认为自己有两大功劳,一是他认为淮海战役有了不起的功劳。这个问题要戳穿,谁都知道,淮海战役从头到尾,整个的都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在前线工作的有刘伯承同志等许多人,有广大群众的努力,怎么能说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呢?他自认为‘你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我从南京打到成都’,‘你有辽沈战役,我有淮海战役’,自以为了不起,他把大家的功劳都归到他的帐上。他在《毛主席选集》里面,特别注了一条,他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书记。这就是说,他是第一个,其他的人都不算账。”

    这是当着全军高级将领说的,其中不少是当年淮海战役的参与者,譬如粟裕等人,杨成武如非把柄在手,自然不会如此理直气壮地加以责难。

    同时,杨成武能获悉邓小平“我有淮海战役”的说法,可见邓小平说话的场合不止一个;杨成武也并非中原野战军或华东野战军的将领,能如此酣畅淋漓责难,也可见淮海战役指挥体系的实情,军中高级将领知者不少。

    由此,可以断定邓小平并非晚年才认为“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个念头在其脑海中由来已久,挥之不去而已。

    1977年,邓小平复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随着加强军队领导权,与当时“乳臭未干”的最高统帅以及众多深受毛泽东影响的军头较量、震慑的需要,“我有淮海”的说法再次登台。历史教科书与《毛泽东选集》的注释,“总前委书记”重新成为强调的重点。

    这虽然是政治,却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事实上抬高了偏师中原野战军,抹杀了主力华东野战军的作用,是对数十万华野将士的不尊重,引起尚健在的华野高级将领的不满意(后来的电影《淮海战役》,诸多华野将士不满又是一例)。

    粟裕有个说法:“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华东解放战争的历史。”他说的是华东整个战史,自然也包括了淮海战役。

    1978年7月,后来成为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的石征先与傅继俊等人,为撰写《淮海战役史》一书,专程采访粟裕时,一向低调的粟裕忽然说了句:“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在石征先惊讶的时候,粟裕向石征先谈了几个小时的淮海战役来龙去脉。

    随后,粟裕意犹未尽,亲自给当年的华野副政委、济南战役后一同筹划淮海战役的谭震林打电话,请他和夫人葛慧敏接见石征先。

    谭震林和葛慧敏夫妇接电话后,满口应承,很高兴地接待了石征先等人。石征先后来回忆说:谭震林比粟裕更能畅所欲言,“对我政策更宽,登门不用预约,有问必答。”

    石征先回到徐州后,谭震林和夫人不久也来到这里,听说他得了病,还特意从北京带来名医焦树德给他治病。

    这一次,谭震林专门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了报告,他只允许石征先一人在他旁边作记录(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至今可见谭震林与石征先等人的合影)。也就在这次讲话中,针对逐渐成为主流观点的“我有淮海”,谭震林十分气愤地说了八个字:“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显然,谭震林与粟裕一样,并非为个人争某种战功,而是在为自己当年统率的野战军争取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作者张雄文,著有《无冕元帅》、《名将粟裕珍闻录》等书)

    通宝推:尚儒,呆头呆脑,
    • 家园 杨成武、谭震林也是风头之人

      杨成武给江青写过效忠信,是1975、76年的事情。

      谭震林是大跃进时期浮夸的先驱者,饿死人瞒报当然也就是跑不了的。

    • 家园 我认为

      1.的确有这个机构,这个职务,而且中共党指挥枪是基本原则,也就有了发挥空间和余地

      2.具体军事部署(军事指挥)据说也是有电文可查,粟在这方面确实最大功劳,或者说是他指挥的

      3.如果说不是邓以及他名义上领导的总前委指挥的,那么很多毛的功劳也要取消,杨成武也只敢说是毛领导,刘等协助

      4.

      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如果有电报证明中央军委是发电报到总前委就整个战役事宜指示,再由总前委分发,则表明指挥权是在总前委,

      5.淮海战役是好几个分战役合集,涉及好几支部队,很难说是全部战役具体是谁,要说整个战役指挥权还不如说在中央军委

    • 家园 好像以前有一本“红日”的书能够证明粟裕是指挥者

      虽然书中没有指明他的名字,但从内容看应该是他。

    • 家园 粟应是毛为接班人留下的战将

      粟从总长离开,一直远离政治,应该有毛留做暗手的一层意思。粟这指挥才能是公认的,深得毛的暗许,年龄上又有优势,正可以留给接班人使用,避免出现明太祖逝去,建文帝无人可用的悲剧。

      可惜,等到对越自卫反击时,不用粟裕而用许世友,不排除有人有私心啊。

      • 家园 不至于雪藏粟将军

        当年与苏交恶,北方防务是粟设计的

      • 家园 谣传

        彭作防长时,霸道,粟总长任上某次出访私自在苏总长面前抱怨(要苏方国防部与总参责任分割,把苏方都吓了跳,赶紧向苏方领导层汇报,撇清关系),由此永世不得翻身。属实的话,那么我支持粟永世不得翻身。

        百度查到的

        粟裕接着说:“今天向索元帅还有一个请求,就是不知道苏军有没有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分工的材料,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份。因我们那儿国防部和总参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职责不太明确,我们总参谋部不是不管,而是管的东西太多了。管得太多可能忽略大的问题,现在总军械部也由总参管了,这样发展下去,总参的工作越来越多了,国防部只剩下办公厅,也就是萧向荣他们了。我们不太知道哪些工作应由国防部来管,哪些应由总参来管。”

        粟裕向苏方要文件,索科洛夫斯基指出:“提出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正确的。”这使索帅心目中对中国军队参谋长不会感到钦佩,而且要把记录上报苏共中央。索帅拒绝提供书面文件,是他无权。报赫鲁晓夫后,赫按国际外交惯例推断,既然是粟裕这样高级领导人提出,当必事先已经毛泽东批准,倘不提供,涉及同中方关系,提供可能有保密问题,最后终于在1958年3月向中国提供了一份职责文件。索帅口头讲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应承担哪些任务和下属单位,粟裕说:“这些我们都知道。’’但索帅没有讲下达这些任务的批准权限,很明显,苏军总参执行工作任务的批准权也在苏共中央。

      • 家园 错,毛恨死粟了,俩人历史上有矛盾!

        粟和 许世友 历史上也有矛盾。

        而且 粟 也和邓有矛盾,邓为了抢淮海战役的功劳,到处宣传

        淮海战役是邓领导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