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实体经济的困局,是缺钱吗? -- cgangcm

共:💬74 🌺230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缺钱,是操作系统bug,要细心调试优化

      宏观微观经济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运行非常相似。中国经济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操作系统,可以干出很厉害的事。成为最牛的操作系统也不难预见。

      但是,如果系统中出现了bug,就会memory leak,stack overflow,各种毛病,不用电脑专家也知道运行得不顺了,虽然还是能干成很厉害的事。有时,增加内存与硬盘大小,也即经济中的增加M2,能让问题缓解或者彻底解决。但有些bug是系统性的,例如全面深入各个经济环节中的腐败,不是增发M2可以化解的,增发的M2都掉进大小腐败分子挖的坑里了。这些bug在相当长时间的作用之后,已经开始规模性地显现其负面效应。

      查找排除bug需要细致的工作,更需要“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决心与信心。排掉一个不行,二个不行,但就一直努力地优化,最后忽然就行了。

      如果有人说,你这个系统完蛋了,没得救了。或者说,这个系统我有办法,我来一招就能优化好。这都不符合操作系统原理。只有象搞软件工程一样,不停地想办法优化,才是正路。

      产业升级,是一种局部优化办法,更重要的是整个系统的优化。系统虽然很复杂,却不是象天书一样难懂。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人才,能够想出办法。特别是当矛盾冲突很厉害,不得不解决的时候,就总是有办法出来了。倒逼的结果就是真的把优化办法拿出来,而不是象其它国家一样束手无策。

      通宝推:朴石,
      • 家园 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N+1版本号

        就像微软视窗做好了要做移动系统,做是做出来了,但是”升级”没成功,竞争不过苹果谷歌,只好回到视窗上去继"优化”。

        微软崩溃论遥遥无期,但谁都看出来微软发展受阻,维持就是等死。

    • 家园 从根上讲还真是缺钱

      按例先贴图

      图1.M1同比增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蓝色=M1同比增速 绿色=国房景气指数 紫色=股票平均价格

      三者的关联很明显,即M1增速越大经济表现就越好。

      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基础,而房地产消费是最能拉动制造业的龙头产业。但从2012年以来房地产消费遇到了瓶颈,同比销售面积增速明显下滑,今年索性成了负数。

      图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认为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房价/收入比确实太高,投资/消费后劲不足;

      二.国家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分流了对商品房的需求

      图3.待售商品房面积同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蓝色=房地产累计竣工面积 绿色=房地产待售面积(即从未出售或出租过的房屋)

      可以看出一方面消费不畅,一方面库存高企。虽然目前中国城市化率才54%左右,基建需求仍然有很大空间,但中国靠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确实已经不可持续。

      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利润分配通过房地产向银行业严重倾斜,普通民众收入远低于房价增长,因此目前习李政府经济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提升产业链来提高民众收入,引入民间资本打破目前银行业垄断利润格局。通俗点说就是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

      任何一个低收入陷阱、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其本质都是在失去与外部对接的产业链升级空间后,贫富差距过大形成的消费-生产萎缩的自反馈系统。央行印钞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如果不对收入分配体制动真格作调整,经济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通宝推:独草,
    • 家园 经济上的问题我看不太明白

      经济上问题看的最为舒畅的时候大概是05年,差不多是陈经写官办经济的那个时候。自觉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的比较把握了,知道崛起已经是不可逆转了。之前的担忧和怀疑一扫而光,这种信心的判断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看,那差不多是个黄金的时代。

      而庆丰上台以后,到现在又有一些看不清了。庆丰搞的政治反腐这些,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拍手称好的,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上加强也是早就期盼的。但经济上,搞的这些我是看不清的。有没有把很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取消了,有没有意识形态现行而生搬硬套于实践的。起码来说,杜志国说的现在混合所有制是贱卖国有资产我是同意的。起码有十多万亿固定资产的铁路因为几十亿元的亏损,有人鼓吹要搞点什么,我认为纯粹是别有用心。

      而关键的是未来如何搞,有什么具体的章程,办法,我看不清。战略上的大开大合,庆丰有这个魄力,我们也要这个资源。可如今,这份家业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世界第一了,以后怎么搞。微观的经济到底有什么办法,我看不清。这些年我的经验是中国搞的好的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去搞纯的市场经济,而现在很多就是奔着纯的市场经济去了。效果如何,我看不清。说速度降下来如何如何,我保留意见。

      另外,经济问题虽然模糊,却是必须沉下去研究的东西,这些数据不能是大概的,而是要精细的。而从大量纷繁的东西中找出几个能说明问题和趋势的,这是需要本事的。我印象特别深刻,当年陈经拿2005年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来讲2005是转折的一年,内资已经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外汇资金正循环。后来也证实了这个观点。而类似于这样的论述,我没看到。

      • 家园 我的理解是这样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GDP增长主要靠第一、第二产业。

        从建国到1990年代,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驾齐驱,甚至有一段时间第一产业还是主力。1980年代之后,第二产业开始明显超越第一产业,成为绝对主力。1990年代之前,县以下财政基本就是靠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县域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本地农民,1990年代第一产业高速增长的潜力基本耗尽,第二产业还不够强大,直接造成了世纪之交的经济困境。

        2000年之后,第二产业开始发力,给中国带来了十年的黄金岁月。现在第二产业增长潜力也在逐步耗尽,外在表现就是工业品产能过剩。这种表现和1990年代农产品产能过剩有类似之处。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怎么样,答案并没有那么难找,或者说答案已经有了。看看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实际上就可以大概预知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将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总量保持稳定但比重逐步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第二,劳动力价格将上涨,社会工资会普遍上涨。

        第三,物价不会涨太多,但服务价格将大幅上涨。一个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地买汽车,但外出就餐将逐渐成为奢侈行为,肯德基之类的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快餐除外。

        第四,城镇化速度加快,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吸纳城镇新增人口。

        第五,政府职能会得到真正转变,从主要管经济向主要管社会转变。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政府将逐渐退出一般经济领域(主要是第二产业领域),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双重身份,逐渐变成单纯的董事长,只会在个别关系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领域继续保持总经理职能。这件事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精力财力做更重要的事,也有利于收缩战线减少腐败。

        网上的键盘政治家,最大毛病想得多看的少。研究中国经济,不看人民日报就是瞎研究,看看习总和小强说什么,很多时候就知道很多事了。

        • 家园 人工费用数据。老家房子维修:

          人工费比材料费还要高。大工每天250-300,小工150-200,还包中午一顿饭,有时候还给一包烟。这是在长江中游的远离城市的乡下,很难想象现在大城市的人工成本。

        • 家园 不赞成二产总量保持稳定,指GDP,钱数

          至少您说的更容易买车也要求二产增加,还包括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

          我们可千万不能像日美那样去工业化,我们没那个本钱。

          某人把创新和创业混在一起,不像路子。

          对于企业主,要习惯不像过去那样暴利,尤其是小企业主,要习惯不像过去那样鹤立鸡群。

          如果讲市场经济,那么每年有很大比例企业倒闭是常态。

          从这个角度,有一部分国企倒闭也正常。

          也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是市场必然出现的现象。而且有时不一定非要自己主动压缩不可,也许把别人挤到了也说不定,竞争嘛。当然我赞成淘汰落后产能。好比水泥,过去有很大比例是小水泥,质量无法与大水泥比,不知现在淘汰得怎样。又好比钢铁,过去是淘汰了小炉子就上更大的炉子,很多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了,为什么要再自己主动压,那就该压别人了。

          明显房地产有需求,有生产能力,就是价钱高的没人买,这时候就该政府出手了。有些人说房地产商没有超额利润,所以无法降价。好像算不清帐了,其实很简单,看看哪些房地产商,都是在这些年迅速扩张,比别的行业快得多,他们个人也都成了巨富,如果说没赚比别的行业多的钱,说得通吗。既如此,只要不是和他们勾结,总有办法摆平他们,摆不平是政府无能。

          所以有生产能力是根本,有生产能力卖不出去,或者是生产的不对路,或者就是政府无能了。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一般并不多,因为中国的工业人口占了世界工业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估计得有六七成。二产还有发展余地,美国人口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工业产值接近我们,我们的工业产值再翻一番不应该吗?人均工业产值仍不及他们。

          • 家园 我这样认为

            产能应该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要考虑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中国的工业产能达到世界的一半,就意味我们已经有“控股权”了,只要保持现在的体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就没人能追的上,下一步主要应该在结构调整上下下功夫。国内不扩增产能,但可以到国外去扩增产能,一些低端产业完全可以转移到国外,和所在国搞合资企业,只要我们能获得利润、掌握市场就可以了。这样做既有利于改善外交,也有利于国内结构调整。当然,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家园 关于环境容量,又看到河里有例证:

              的确很厉害,同一楼里还提到不少采用不同技术的电站,其污染水平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 家园 花!我也赞成不是越大越好,

              但认为要和我们的工业人口在世界所占比例相称,按现在的比例,还少了点。另外,就是因为资源限制,我们不能放弃工业,因为我们的土地少,按人口比例,只好多生产些工业品来换农产品。而美国人就可以多生产些农产品换工业品。

              至于工业所需的资源,可以进口。

              还有环境,我认为固然有一定限制,但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的,我们过去之所以环境问题严重,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产能造成的。例如,水泥生产脏不脏,但德国人生产水泥可以在厂里穿衬衫,完全没有满天飞尘的样子。

              现在我们的人均工业品消费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现在就说够了,我认为是极不妥当的。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我们的工业生产在高人力成本的情况下仍有竞争力。所以我才提出要企业主别总惦着鹤立鸡群。

              前面我也说了,二产增加很大程度是产值的增加,自然就意味着水平的提高。

              不过也不是体量本身都不增加,不仅要考虑控股,也要考虑自身的消费。

              当然如果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工业人口增加,未来也许不非得占一半以上,但现在说不要增加了,我不太赞成。我们的人均汽车占有量,人均飞机占有量,人均住房,等等,以及相应的生产能力,都还远不及发达国家,这时候说不增加,太早了。

              还有出口,什么时候中国的飞机汽车轮船计算机芯片都占一半,领先的领域也占一半,我觉得才可以松口气。

              • 家园 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中国现在离发达国家当然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但幻想在几年之内就追上发达国家,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一个钢铁厂建好了可不是只用十年的,当年上海压锭是血泪斑斑的。发展情愿把时间拉得长点,稳点。前三十年中25年其实都很好,但大跃进三年、文革头二年的衰退如果能正常发展的话,前三十年的成就起码高50%。

                世界经济不是看你一时的风光,而是看你是否能长久增长,中国已经高速发展了那么多年,慢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至少现在温饱无忧。如果为追求高速发展导致欲速则不达,那就亏大了。

                难道钢铁要占世界80%才够?

                • 家园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另类表达

                  至少现在温饱无忧。如果为追求高速发展导致欲速则不达,那就亏大了。

                  看来习李行政当局已经了解到超越世界先进国家发展水平的雄心壮志是不可能达到的了。

                • 家园 我可没说要占八成

                  我说的是工业人口占六七成,相应的工业也应占六七成才平衡,至于多长时间,我看还得二十年,我可从没说过几年。

                  我不同意的是二产可以不发展了。

                  至于您说的慢一些也没关系,我不赞成,人家也在发展,你要是不动,或者同比例,那就追不上了。而且我认为现在有条件相当高速的发展,因为我们仍处在可以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后发优势,这有林毅夫的论述比较权威,林毅夫提的是百分之八,我赞成,我可没说到什么幻想的速度。

                  至于您说的压锭,有具体的情况,和整体快速发展无关。我已经举了例,现在我们的人均二产产值比人家还差得很远,还有可以追赶的余地,到我们人均是人家的一半,也许就可以慢下来了。

                  而且快速发展并不必然和不能长久发展挂钩,您凭什么说发展快了就一定会无法长久发展?

                  在一定阶段有快速发展的潜力是经济规律,和大跃进有啥关系?要说的话,大跃进那时恰恰是没有快速发展的条件而硬要快速发展。至于文革,更扯不上了。

                  另外,您说那五年发展得好,中国就可以增加百分之五十?那得在原有的发展速度上增加多少?您又根据吗?您凭什么这么说?

                  我提百分之八您都认为不可能,您凭啥认为那时候可达到百分之十以上?

                  也许您对现有的生活条件满意了,所以希望慢下来,但中国还有太多无法对他们的生活满意的人,您就不考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