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立秋 -- 语迟

共:💬2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立秋

    立秋 (3224字) 语迟 2014-09-21 17:09:00

      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就封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史称楚元王。这个刘交好读书,曾经跟着浮邱伯学习《诗经》,同学三人,曰申公、穆生、白生。刘交封了楚王,就把三个同学请来作伴,过好日子。。。其中穆生不善饮,楚王每次宴客,就特意为穆生备好甜酒。。元王死后,至子孙辈之间,一开始也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但是后来就忘了。。穆生下了宴席,说,该走了!甜酒都不准备了,“王之意怠”。再不走的话,楚人最终会把老子绑起来游街的。。申公、白生劝他,说先王待我们不薄,今王这点小小的失礼,你又何至如此呢?穆生于是讲了一番道理。。。

      穆生说:《易》云,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个原话在《周易系辞》中,是孔子说的。“几”就是苗头、预兆的意思。。“动之微”。飓风起于萍末,飓风来临最初,仅仅是安静池塘上的青萍微微动了一下,这就是“几”。。 穆生说现在先王死了,世道要变了,虽然是甜酒这么一件区区小事,就已经可以看到未来的吉凶,“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一天都不等,立刻行动。。于是穆生“谢病去”。。。申公、白生两个傻子不信,留下了。后来怎么样呢?后来申公、白生二人果然被刘交的孙子刘戊罚为罪徒,劳改犯,穿着囚衣在大街上做苦力。。

      以前帖子中说过,中原这个地方节气鲜明,尤其是立春,立秋,立冬这几天,特别明显。立秋这天,往往是在天气热到极致的时候,三伏之中,突然有个变化。仅仅这么一天,树上一片黄叶孤单的飘落,天空很高很蓝,空气中充满了秋天的味道。。这个现象,也就是自然界中的“几”,预兆,苗头。立秋这天过去很久,真正的秋天才姗姗来迟。。。人生也是这样,什么都在变,变来变去也无非是穷通苦乐,每一种状态变化至另一种状态之间,就会有个预兆和苗头,但是这种预兆往往是极细微的,知几其神乎,象穆生如此敏锐,几乎跟神仙一样。。比如说,有个人突然出车祸死了,也许在他出事前很久,就有过某种预兆。。也许一定是有预兆的。人生每一次重大或者不那么重大的变故,没有例外,其由来也渐矣,之前都会有预兆的。宇宙中所有的突变都是某种渐变的积累。。这就是渐变与突变的关系。。

      再例如周亚夫这个人,三个月平定七王之乱,居功至伟,景帝极其器重,任命为总理。之后,先是与景帝意见不合,被景帝疏远。其次又几次说昏话抵触景帝,甚至赌气辞职。。。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周亚夫辞职以后,景帝忧心储君年幼,深恐有着深厚军方背景兼一度权倾朝野的周亚夫作乱,就请周亚夫吃饭,来试探周亚夫对皇室的态度。席间,给周亚夫的桌子上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也没给筷子。。周亚夫这个蠢人,面对如此无端的小侮辱小怠慢,他果然就跟两岸三地的某些人一样,一下子就跳起来了。史籍载,“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周亚夫也不问问怎么回事,不平之意已带在脸上,也不管皇帝在上面坐着,就四处张望,招呼服务员,拿筷子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那个情景。。。在这么一个场合,皇帝请客,你就这么个态度,你心中还装着皇帝,还有敬畏之心吗?。。。景帝也不是省油的灯,冷笑说道,“此非不足君所乎?”,这么大块肉还不够你吃吗?一语双关。几乎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帝王的威严。。这话一说,君臣这算是翻了脸了,于是周亚夫“免冠谢上”,摘了帽子跪下谢罪,哎呀陛下,罪臣失礼。。皇帝说,起来吧。周亚夫就快步离开了。。景帝看着周亚夫走掉,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就周亚夫这个愤愤不平的态度,连老子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可能会安心的辅佐少主。。这个时候,景帝已经决定除掉周亚夫了。。

      所以司马迁评价周亚夫,说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就是说这人太自满不知道学习觉悟,认为自己没什么不懂的,没什么事不会处理,不知道天高地厚,虽然节操很好却不懂得谦虚恭顺,目中无人,心中没有敬畏,才导致“终以穷困”。。后来周亚夫下狱,“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到底还是气死的,至死不悟。周亚夫到底也没明白他这么个完人,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人,人品完美,才能卓越,下场却很惨,就是栽在自满上,谁也不放在眼里,正所谓斗满人概,人满天概。。。这事儿景帝有什么错呢?不要去怪皇帝,换谁都会除掉周亚夫。。人一旦自满就是个蠢人,蠢人对不利自己的趋势是视而不见的,蠢人只会认为江山永固富贵万年,所以周亚夫不可能象穆生那样谨小慎微,从而敏锐的感觉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兆。。趋势已经如此明显了,灭亡的兆头已经跟驴那么大了,他还看不见。。那么景帝请吃饭,周亚夫发现没筷子,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谦卑的等待侍者来到跟前,小声问侍者,这怎么回事。侍者如果说,皇帝安排的,周亚夫就应该恭谨的去问皇上,陛下何意?罪臣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皇帝有什么不满,需要指教罪臣?这叫“诚”。真诚。

      再说第三个例子。毛泽东在1937年8月1日,首次提出中共在抗战中的军事战略,“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对于这个战略,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写道,“我们当时许多人都没有把敌后游击战争提到战略上来认识,对于毛泽东同志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个方针,认识也是模糊的。。。。”这种对主席战略思想的“认识模糊”,导致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这两个党史军史上很有争议的战例。。,平型关战役战死600多个红军老兵,把毛泽东心疼坏了,气的把茶杯都摔了。毛讥讽的批评林彪,“想当抗日英雄”。。因为平型关战役还是在打集中兵力的歼灭战,直接违背了“分散作战”的“游击战”原则。。。毛的战略,“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这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存实力”以及“悄然坐大”。。。内战十年,红军经历了最严酷的寒冬,西安事变一封电报,这就是“立春”,这就是事物在向好的方向变化的先兆,是转折点,春天就要来了。此时的中共和红军,正仿佛死里逃生大病初愈的病人,首要的任务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去跟敌人进行大伤元气的正面决战。。毛泽东“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在抗战爆发后迅速制定了合乎于事物发展状态的战争方略。。但是红军各级指挥官接受这个战略思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毛泽东的头脑。。平型关以后,林彪大悟,说,“依靠国民党军抗战没有前途,集中八路军主力打运动战也不行。。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宜的。”而国民党对平型关大肆吹捧,蒋介石也致电嘉勉,这就是为了捧杀共产党,企图忽悠中共继续不计成本去跟日本死拼,打死谁国民党都高兴。。

      后来八路军遵从毛泽东的战略,化整为零,坚决避免正规战,每一仗都要占便宜,不占便宜的仗碰都不碰,每打一仗,八路军就会壮大一分。。国名党因此又批评中共“游而不击”。一直到百团大战,才两三年的光景,中共一下子甩出来几十万部队,把日本和蒋介石都吓了一跳。这次战役成功地同时吸引了日军和国军的主力,继而后来的日军报复以及国民党的加强限制,对解放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左权是不是就是这个时候死的?八路军老窝都被端了。。当然,这是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判断两场战役的是非,但是历史上如果没有发生这两场战役,抗战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也许中共的抗战意志也并不需要这两场战役来证明。。

      这段时间一直在说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一切都是运动和变化的,任何现象都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它的反面。。穆生优裕的生活状态会走向它的反面,周亚夫位极人臣的地位和荣耀也终将沦为阶下之囚,而红军死里逃生,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冬天过去,春天一定要来的。。在这个运动和变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转折的节点,它一般都是十分细微的,只有极其敏锐的君子,才能发现并把握它。。然而,穆生离开楚国以后,他的生活必定不如原来舒适,他是把申公、白生最终遭遇的突然变故,人为的转化为渐变了,申公、白生直接从悬崖上摔下去,而穆生则是搭了一座阶梯,慢慢走下去了。。无论如何,变化和无常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完)

    通宝推:苦药汤子在美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