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国的车载激光武器,已经投入实战部署了...... -- 螺丝钉

共:💬50 🌺25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飞航式导弹的头部整流罩

                最早发图的作者都说了,刀口是胡乱解读。左边那个直径200左右,烧穿的槽和食指差不多,黑乎乎的痕迹是复材被烧穿时的烟熏的。

                看样子就是个飞航式导弹的头部整流罩,很可能是上游或海鹰之类的,使用的是雷达透波材料,当然和金属被激光烧穿的效应不同。激光的照射方向也可能是迎着弹头的,而不是与弹头垂直。

                还有人说

                这个东西,我的同学最早十几年前就在仓库一角看到过,还有迫击炮弹,红外导引头窗口什么的,都是静态打靶的成果。因为军事斗争是一个攻防对抗的动态过程,不研究攻击手段,就无法针对性设计对抗措施。因此,这次展示的样品主要说明中国重视激光对抗,至于打击再入弹头你们有些人想多了。

                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手段不具备,当前激光器的军事应用,中国排在美国后面,比俄罗斯都不足,打击低速小目标尚可,照照卫星被抗议,至于打击核弹头,估计再过20-30年吧;其次,效费比低下,有CCD、观瞄设备、燃料储箱这些软目标不打,去啃硬骨头,你当中国人是SB啊?

                • 家园 您这200的直径估算的真好

                  这照片里面可参照的东西多了去了。我看左边的直径在40厘米以上。

                  另外,之前的中段反导也是很费力的硬骨头。有的硬骨头该肯还得肯。美国40年代造原子弹,用了美国2/3的年电产量。

                • 家园 两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是尺寸。简单目测,如果左边的直径200,那右边的大概70,上面贴的那纸条顶多30×20,也就我大脚趾盖大小,写这张纸条的哥们是玩微刻的吗。

                  何况,按比例,前面摆的“激光打靶效应物”的说明牌也就7厘米宽,两张信用卡大小,国防科大写块这么节省的牌子。。。

                  其次,打核弹,我们可预见未来不可能在古巴或者墨西哥部署反导系统,军舰也不太可能到美帝近海游弋。所以只能末段反核弹,末段的弹头上面还有个毛的软目标啊。

                • 家园 你引用的话透着一股公知味,

                  从技术上说,末段反导除了啃硬骨头没有别的办法。

                  • 家园 倾向同意引用的不靠谱

                    引用的文字里最后几句话有问题。打ccd、观瞄,一般是对付飞航导弹的。如对付反舰飞航弹。理论上说即使超音速飞航弹速度也比弹道弹低很多,气动热不那么强,识别时间足够的话用激光破坏其末端制导组件有可能。尤其对付红外、热成像、电视制导的类型。

                    弹道弹不同,那个入角大,气动热强大,速度多倍于音速,现有的预警或者截获设备(红外等,雷达不是)更多的就是截获了一个火球,现在还没有那个技术(或者非常非常困难,要条件非常理想才有低概率可能性)识别再入大气层弹道弹的制导组件或者制导仓。更别提专门瞄准了。

                    燃料箱的说法也不对。弹道导弹再入前燃料箱都抛了,后面都是弹头惯性飞行,哪来的燃料箱打。打燃料箱是早期大气层内拦截的事情。引用文中这一点也非常不靠谱。(远程的,飞毛腿这个不说了)

                    现在的先进弹道导弹的末端制导大概方式为雷达成像匹配。弹头就需要透波材料,所以对付末端弹道弹现在只能硬咬绝对正确。点杀伤的话只有打穿透波材料才有可能破坏制导组件甚至弹头。

                    那个图个人看地面或者飞行打靶都有可能。地面可能性大一些。因为烧蚀的痕迹不太符合大角度再入后的一般痕迹。但是飞行打靶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从口径看弹头直径小于300毫米,有可能是一枚大气层内的靶弹,就不会有那么重的烧蚀。

                    • 家园 静态动态的都有可能

                      静态动态的都有可能,但是绝无可能是什么打击洲际弹道导弹。照片的来源已经很清楚了,来自国防科大的校史馆,而国防科大这方面的专家赵院士,根据网上搜到的资料

                      1976-1983年期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高能激光辐照固体材料时热激波效应的计算》、《激光脉冲辐照金属材料时引起的层裂破坏》、《破坏效应研究中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等报告,推动了该领域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层次的深入,1988年被863计划某主题聘为强激光破坏机理专题专家。

                        1984年起被任命为我国激光武器某任务专家组组长,在总装领导下,他带领来自全国5大部门、10个研究所、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经二十多年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1993年研制出激光武器试验装置,进行了静态与准动态打靶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后第4个进行过该试验的国家,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1996年研制出激光武器试验系统,进行了动态打靶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俄后第3个进行过该试验的国家。2005年研制出激光武器试验样机,进行了演示验证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2个进行过该试验的国家,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 家园 右边的炮弹是152口径的,

                      那这个导弹基本上是炮弹的3倍,应该有450毫米这样。弹道导弹直径会有一米多,但是最后落地的子弹头可能是这么大也说不定。

                      这个图片确实有可以探究的地方,但是大部分都是非理性争吵,老刀也不愿多说了,相当于只是呼吁站队。

                      • 家园 右边那个是152加榴炮的炮弹的弹头么?

                        那是152加榴炮的炮弹的弹头么?怎么长的这么不象啊。照片的作者已经说了,左边那个大的直径200mm左右,激光烧灼出来的裂缝有食指那么粗细,右边那个小的直径能有152么?

                • 家园 飞航式导弹?楼上台湾来的?
                  • 家园 台湾的说法那叫飞弹

                    《飞航导弹》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1971年创刊,是中文核心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难道三院还不够权威,抑或三院是台湾的科研机构?

                • 家园 既然是地面作的效应试验

                  有什么必要迎着弹头打?完全可以用一块同样的材质平板作试验,应该会便宜一点。。。98年吖,兔子还没那么有钱。

                  总之你这个说法里面似乎很多牵强的因素。

                  当然,这个导弹头确实不能确定就是弹道导弹的弹头。无论如何,这个靶弹即使是飞航导弹,应该也是真实测试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