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陕北边区特货贸易的历史原因以及特货的来源 -- 驿寄梅花

共:💬288 🌺1126 🌵7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白了是不甘心的果粉无法解释

        kmt的失败不只是军事的失败, 更是经济和政治的失败.

        kmt名义上统一全国, 实际上财政崩溃, 经济治理能力远不如tg. 当年的kmt很多人转进台湾很多年都还没明白过来, 现在的果粉更是糊涂, 只好找出这么个解释了.

      • 家园 猜测可是不如史料原文靠谱哦
      • 家园 南泥湾的亩产只有几十斤

        1941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

        我一直以为无化肥的亩产应该在200-350斤,大概陕北确实土地贫瘠

        • 家园 产量就是这个程度

          其实西北土地贫瘠是特货贸易的一个重大诱因(同时边区也搭上了国统区特货供应量骤减,价格飙升的顺风车)。

          打个比方江南平均一个农民能做到生产1.5倍的口粮,西北农民只能生产1.1倍的口粮。

          陕边人口总规模虽然有150万,虽然总产量看起来也很大,但是真正能挤出来灵活机动供给政府、驻军的就很有限了,又因为工商业也不发达,一切财政开支都极难筹措。如果驻军少也还罢了,偏偏还背着全国财政的大包袱(各种中央机关所在地),还要特别的多养兵(保卫中央用)。

          根据各根据地联合大会估算,陕边这种环境只能供给1.5%的驻军。即150万人可以养活2.25万人,至多也不能超过3%(早期中央给各地划定的扩兵红线)而实际上边区军政负担人口长期在8万人以上。通过大生产延长农民劳动时间+拓荒+部队生产的确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这种加班式的增长是有极限的。边区工商业都很弱,需要不停地进口大量物资,要想填上贸易逆差这个大窟窿还差80万石粮食,这将近边区一半的粮食产量了,你就是把老百姓累吐血也多不出这些粮食啊。怎么搞?

          就如让一匹瘦驴驮一架大车,不想点歪点子实在是不堪重负。这不边区就给大车加了一个柴油小马达嘛。

      • 家园 曾经有人很神秘地对我说:

        张思德是烧鸦片的窑里死的!

        后来我看到金三角烧鸦片的照片和介绍,才知道鸦片是一定要在露天熬煮或四面透风的棚子里的,否则加工者会挂掉,那么,在窑里烧鸦片,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蠢货佯装专业的成果吧

        • 家园 熬制所用的水质还要求很高

          地主还是李根澄清过,鸦片是熬制不是烧。我专门问过老家老人,老人们说洋烟这东西不好弄,我们村其中一口井井水就不成!

          种植这玩意也要灌水。陕北的山沟沟里说没种肯定是假的,大规模种没得条件!

          • 家园 买主购得烟土后,必须加工炮制方可吸食

            炮制工序大约分为下面几种:

            (一)煮烟。必须使用铜锅,将烟放入锅内加适当之水,以大火煮沸,使其充分溶解,达到烟水混为一体,成较浓的液汁。

            (二)过笼。以竹编小眼罩篱式的器皿,上铺经火烧过的表心纸(又名南纸)放于瓷盆上面,将沸透的烟液倒人笼内,由其自然渗漏,其渣滓杂质弃于笼内。

            (三)收膏。将过笼后的纯净烟液,再倒入铜锅内,置文火上徐徐收膏,待其靠净水份浓缩如糊状始成(中间如需搅拌时必须使用竹抹子,全部过程忌用铁器,以免变质)。

            (四)贮存。迫至炼成纯净烟膏后,视数量多寡而选择瓷缸、银罐、角合等器贮存,使其凝固如粥待用,

            既凝粥状之半固体即为“烟膏”,吸时用烟扦挑出少许就烟灯火上辗转烧烤,使逐渐干涸捏成枣核形之物,名口“烟泡”,按于斗门上,因中空之眼直通斗孔,吸时就灯火上边烤边吸,全泡尽化为气体通过斗、抓、烟枪直达吸者口中,势若吞云吐雾,吸后顿时精神百倍。

            ——————————————————————————

            在陕北种鸦片最好用“园子地”意为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再买来人粪羊粪做肥料,因为出烟时间有限,所以收获时节要大量雇人进行收割,手法十分影响产量,伺弄的好能到6、70两的亩产,但是规模量产的话亩产只有20两。

            9旅总结种特产产量低的一个原因是“施肥割烟均不熟悉”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 家园 岂止加工场所,水质要求也很高
        • 家园 我建议你还是看看北风的帖子

          就在上面,北风也称“而称张思德因烧特产而死,更是毫无凭据的说法”。

          目前我看到北风的东西还是比较有理有据的,而反驳的帖子很多是说北风不是好人,不怀好心。

          以西北贫瘠的地区,长期供养大量机关和部队,以占总数不多的耕地获得财政上有重要意义的特货,目前是讲得通的,而且总体上是正面证据为多。我倒是很希望反方也拿出足够的东西来。

          • 家园 陕北的经济

            这个事情其实不复杂。

            在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李有过专门的论述。

            陕北的土地的确供给不了那么多粮食。

            不过TG首先利用军事屯田,将绝大部分军事人员变成了创造收成的农民。好在荒地还是有的是。这样,粮食的压力就减轻了。

            其次,就是充分发挥了边区贸易的特色,将边区特有的产品,貌似是有色金属的矿石和盐(?),与国统区交易。

            当时的边币发行就是建立在边区物资生产和贸易的规模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金银储备基础上的。

            结果创收大获成功。边币居然还可以在国统区的边缘进行流通。

            • 家园 宋老师?

              可别相信那位满嘴跑火箭的大爷的说法。您就当宋老师在那讲神话故事就行。

              不建立金银储备?

              南汉宸,白如冰,陈希云,牛荫冠,喻杰,曹菊如,朱理治这些老行长、财长们要是听到了宋老师的说法非得集体从八宝山冲下来狠狠拧拧宋老师的耳朵不可。

              捧得过分,就变成讽刺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