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的金融扫荡与中国的工业扫荡 -- 贼不走空

共:💬291 🌺1846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国的金融扫荡与中国的工业扫荡

    金融扫荡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业,在资本的运作上绝对的驾轻就熟,也拥有调动世界上最庞大资本的能力(块头最大),当然也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别和我来横的,反正你必须就范)

      比如说,美国要对A国动手,一般来说,首先是会要求A国保持汇率的自由浮动,这样美国带来的资本进出才会方便,资本在那个时候并不可怕,反而非常温情,随着资本的涌入,A国的经济会变得欣欣向荣,评级机构也会给予非常正面的评价,由于资本的涌入和经济的发展,A国的资产、股市、汇市一般来说都会异常的暴涨,为了资本市场的健康,为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股指期货)美国会要求,必须开通股指期货作为对冲工具稳定经济

      这一切有错吗?还真不能说有错,句句在理

      一般A国这时就已经没有选择了,你不照美国要求充分开放金融市场,你会承受很大的政治压力,说你不民主,不自由,阻碍经济发展,评级机构给你降级,资本还真就会开始外流,一般来说做出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让步能够把资本留住,一般来说没人会真坚持的,再说了,美国的颜色革命和航母舰队还都挺吓人的

      接下来,就是不停的吹泡泡,资本不停地涌入,当然,这时候A国也很难保持理性,所有的媒体、评级机构都一致看好你的未来,你感觉你简直是全人类明天的希望,A国疯狂了,不管政府还是人民,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直到有一天,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突然之间,媒体和评级机构就开始发出警告了,说你这里泡沫,那里又不安全了,你必须要把什么指标控制在XX范围内(这个时候美国的资本才是市场的主力,A国对此根本无能为力),经济指标会越走越难看,到了这个时候,一般A国就已经无力回天了

      接着美国操纵的这些资本集团,首先是做空股市和汇市,然后是评级机构下调评级,资本开始大幅出逃,一开始的时候,A国会进行抵抗,当国家的外汇储备、黄金等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一切的抵抗都会失去意义,资产、股市、汇市都会出现断崖式的暴跌,不仅美国带来的资本跑了,本国的资本也会跑的,多年积累的财富化归乌有。

    ===========================================

    工业扫荡

    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我们人力成本的优势和全产业链的优势,制造出性价比极高的商品,占领世界市场。

    中国是世界工厂,有世界上规模最强大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中国已经拥有多数商品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发达国家比,我们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和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有成熟的产业链,我们具备生产最全种类商品的能力,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最高的性价比

      所以淘宝提供这个平后,很自然的成为了东西种类最全,价格最低的电商

      美国的方式是以大欺小,我们的方式比的就是比谁的效率高

      相对于美国,我们的方式当然温和得多,但对大部分国家来说,其冲击力度其实是一样的,如果配合和运用好类似淘宝这种高效电商平台,所到之处,除非是中国淘汰的产业,所在国工业基本上也就达到寸草不生的程度了。

    ========================================

    又转载一篇,给客观理性的网友们科普一下客观理性。

    原作者:天涯网友星空下的守望。

    下面隆重介绍一个经济专业术语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大学时候学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来自来自伟大美利坚璀璨华尔街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词汇,好像还以此写过论文。

    为什么发展水平和条件十分相近的国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命运,关键是能否有效克服中等收入阶段的独特挑战。从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情况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 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第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经济增长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有直接关系。

    第三,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 公平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如上世纪 70年代,拉美国家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 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阿根廷在1963~2008年的45年间出现了16年负增长,主要就集中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2002年国内金融危机期间。

    第五,体制变革严重滞后。 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

    日本、韩国是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佼佼者”?

    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比如,韩国上世纪70年代“汉江奇迹”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此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1986年制定《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颁布《提高产业技术五年计划(1989—1993年)》,明确提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日本和韩国在由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都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扩大,日本19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韩国1970年代推行“新社区运动”,缩小了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使初次分配更趋均衡,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对中国来说,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

    11专家解析编辑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地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中等收入陷阱”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表现?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避免落入“陷阱”?为此,记者对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原所长田雪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三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专访,请他们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原因

    记者:从您的学术研究领域和专业眼光来看,您认为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什么?

    刘伟: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刘伟: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从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转变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是什么?即现在流行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二是能源、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时效率提高如果赶不上成本提高,就会陷入低效益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变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高通胀的同时经济衰退。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技术创新弱使内需不足,难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有创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使有效投资的机会不足;制度创新不足使市场化竞争严重迟缓,导致越是稀缺的资源,越不受市场控制。稀缺性资源倘若不是按照效益指标分配,一定会导致效率低下。而大量低效率高增长的泡沫必定酿成社会不公、经济泡沫。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田雪原:观察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发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走向中等收入经济“起飞”过程中,没有重视和解决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贫富两极分化、畸形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经济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腐败蔓延、社会动荡加剧等问题。

    表现

    记者:在您看来,“中等收入陷阱”有什么表现?

    郑秉文: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很多,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极有可能落入以下十大陷阱:一是“转型陷阱”,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二是“拉美陷阱”,表现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积重难返。三是“福利陷阱”,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财政和纳税人的包袱。四是“城市化陷阱”,表现为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或者我国的“浅度城市化”。五是“资产泡沫陷阱”,表现为房地产等市场的泡沫化,背离经济发展规律。六是“金融陷阱”,表现为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拖累整个实体经济。七是“美元陷阱”,表现为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八是“人口陷阱”,表现为劳动适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九是“捧杀陷阱”,表现为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全球或区域安全责任。十是“民主陷阱”,表现为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行列之后,一些诸如引进西方式民主等不适当的民主诉求的凸显。

    田雪原:作为人口学研究者,我主要谈谈郑秉文主任刚才说到的“人口陷阱”,尤其是“老龄化陷阱”,因

    田雪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原所长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致以下后果,堕入“陷阱”:一是影响经济增长。我国从2011年开始,人口“盈利”、人口“红利”缓慢减少,2030年以后将转为“人口亏损”、“负债偿还”期,如不加以及时扭转,不利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延缓经济增长。二是影响劳动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必定影响劳动就业。三是影响消费。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动力严重不足,相比之下,老年消费更为不足和落后。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消费市场快速扩张,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四是影响城市化。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年人)部队”等问题在农村沉积下来,引发了一系列新情况,必须加以戒备。五是影响养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社会供养入不敷出,子女供养危机四伏,老年自养受到严峻挑战,使“碎片化”养老方式陷入困境。

    举措

    记者:既然“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可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刘伟:需求不足、成本提高、创新力不够,这三方面原因不同程度在我国存在,甚至有的还比较突出,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在经济体制方面,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加快市场化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培育的重要方面。

    郑秉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对症下药”。譬如,对于“转型陷阱”,我们应当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扭转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克服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对于“城市化陷阱”,我们既要防止拉美式的“过度城市化”,控制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又要纠正中国的“浅度城市化”,为农民工提供均一个平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真正“市民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等等。应当看到,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中国特有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陷阱诱因,但是,“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无疑是中国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并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挑战。[4]

    怎样解决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如果要我现在来写,我就会告诉教授,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给你机会让你向上爬,等你爬到半山腰,通过金融扫荡无影腿一脚把你踹下去,然后告诉你,你太不小心啦,你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啦。我提醒过你的呀。

    日本、韩国驻了军,控制度比较好,投资安全系数高,总得有两个贴心的盟国吧,况且小泥鳅也翻不了大浪。就可以比别人爬的更高一点,然后再出金融扫荡黯然销魂掌。

    有意见?你已经比别人强多啦。你都已经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啦。

    日韩颔首称是。

    我要是当年这么写论文,教授们有可能会赞我能独立思考有质疑精神。要是今天我这么写,很可能被教授把论文摔在桌面上,带领同学们哄堂大笑。不及格,毕业证都难拿到了。

    通宝推:金口玉言,collaps,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个真实发生的中国产业的事儿

      我曾经是摩托的员工,到现在对摩托感情很深,其中的朋友也不少。

      根据十几年在其中工作的朋友讲,真正的唯一仍然自有的摩托罗拉业务对讲机和相关集群系统,可能只能撑五年到十年了。

      她说这个行业中国公司起来的非常快(我是八年前离开摩托,当时这个业务部的产品、技术储备等都是世界最强没有之一,EADS、西门子等等也搞,但都不如摩托;我在的时候除了EADS以免费赠送的方式赢过一个项目,其他在中国的类似招标只要摩托参与都会获胜。那会儿中国企业还停留在生产模拟对讲机的水平,不是数字的、也没有集群系统、只有模拟对讲机)。

      大概是两三年前记得她提起摩托在某地输给了当地设立的中国企业。

      今年她说摩托也挺努力的,搞转型,转向service——这不就是当年IBM的路子么;但不成功(IBM也说不上多成功,前几天刚看朋友圈说要裁员十几万)。照她的说法,他们搭个方案出来,中国公司价格低得多就能做。产品上也不行了,中国产便宜而且功能增加的飞快,很多东西摩托做不到中国产品都能做到。现在摩托搞资本运作,一会儿想着被收购、一会儿想着收购别人,研发也在做、但比中国企业慢太多。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龙芯收购AMD?

        最近有一个消息引,就是龙芯正在洽谈收购AMD的事情,先贴一段新闻。目前国内政策正在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去年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一期融资已超过1200亿,重点扶持以“龙芯”为主的CPU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研发和并购。这不,最近就有消息传出神州龙芯又有动作,而且这次收购的对象竟然是AMD。据消息称,AMD内部人士向华尔街新闻记者证实,最近确有来自中国的财团与公司高层就有关收购事宜进行秘密洽谈,但具体事项不便透露。而此次大规模并购计划由中国中科院控股的神州龙芯,以及中芯国际、创投等多家财团和芯片生产企业组建的联合体进行。

        • 家园 不可能的吧

          这能卖给中国?YY小说里都没那么写的

          • 家园 “业界仿佛被投进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神州龙芯计划并购AMD的消息传出后,业界仿佛被投进了一颗重磅炸弹,一时间沸沸扬扬。大基金背景下,有长电收购星科金朋在先,龙芯若再次上演“蛇吞象”拿下AMD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AMD走向衰败已成不争的事实,AMD也存在被并购的需求,如今剩下的只是买家是谁。而想要成功并购AMD,在笔者看来,横跨在龙芯面前的还有三大“拦路虎”。

              拦路虎之一:美国政府

              尽管AMD已经“穷途末路”,但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审批将会成为收购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美国一向都限制高端技术输出中国,AMD掌握着核心技术,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允许AMD被国外企业收购。作为神州龙芯的第二大股东综艺股份(600770,股吧),董事长秘书顾政巍向媒体证实该公司确实和AMD有过接触,但因美国政府审批和并购后整合难度太大而搁置,“接触是一回事,成不成是另外一回事。”

              AMD作为与Intel并列的芯片双雄,在产业内拥有超群的地位。但是,近年来AMD股价一路走低,目前仅为2.61美元/股,市值20亿美元左右,而英特尔市值仍然保持在1700亿美元左右。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并购联合体的构成公司中,只有中芯国际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有点话语权,但也只是芯片制造公司,不是芯片设计公司。几家公司在人力、财力、公司级别上都不能支持这种级别的收购。

              拦路虎之二:英特尔

              不论是龙芯还是任何一家公司,想要收购AMD,还有一个说起来比较奇怪的“拦路虎”—AMD的老对手英特尔公司。

              在传统的电脑和服务器处理器芯片市场,AMD和英特尔是一对老对手,双方之间曾多次发生过诉讼,如果独立的AMD公司消失,对于英特尔将是竞争利好,英特尔缘何会反对?

              在过去几年中,AMD的芯片竞争力下滑,对于英特尔所构成的威胁已经下降,不过AMD过去曾经从英特尔获得授权,可以使用x86处理器架构的指令集,这个技术授权协议,是AMD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x86指令集的历史,要回溯到英特尔个人电脑芯片的早期(即芯片以数字命名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首先是386,后来是486,最终出现了奔腾芯片,现在则是酷睿芯片系列。

              通过x86指令集,英特尔相当于规定了一套基本的规则,告知CPU处理器芯片如何工作和运行。x86处理器的发展也推动了全世界个人电脑的发展,另外在2006年,苹果公司也开始采用x86架构处理器,这一套规则也延伸到了苹果电脑身上。

              据报道,AMD在数十年里一直获得x86指令集的授权,只不过授权协议的谈判难度逐步增加。双方的授权协议属于商业机密,外界不得而知,不过这属于一个交叉专利授权合作,英特尔也同时获得了AMD的部分专利授权。

              尽管授权合作的内容较为明晰,但是有趣的是,其他问题仍然导致英特尔和AMD多次出现纷争。

              比如当年,AMD计划剥离半导体制造业务,将其分拆成为一家名为GlobalFoundries的独立公司。英特尔表示反对,认为通过分拆,AMD会把英特尔的x86技术授权给第三方。不过最终,分拆计划顺利实现。

              2009年,经过艰苦的谈判,AMD和英特尔的授权合作获得了延期。双方的谈判中,还有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律师AntonioPiazza充当“协调人”,此人也曾经在1990年代帮助两家公司达成合作。

              Recode网站分析指出,如果外部公司计划收购AMD,势必将会波及到英特尔提供的x86指令集授权,英特尔将会挺身而出进行干预。

              据分析,英特尔完全可以取消对AMD的技术授权,从而让AMD的收购价值大幅下降,英特尔实质上具备了对AMD转让交易的一个变相的否决权。

              Recode指出,AMD和英特尔之间的复杂技术授权和艰难的谈判,将会吓走AMD潜在的收购方。因此传言中中国龙芯公司对于AMD的收购,也不会一帆风顺。

              拦路虎之三:紫光集团

              能够玩转PC和服务器产业的国家或企业没有几个,如果AMD注定要被并购,那么有谁能够接受AMD这个烂摊子呢?

            同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重点扶持企业,“财大气粗”的紫光被看做是有潜力并购AMD的公司之一。紫光在此前已经获得英特尔的授权将X86架构用于移动市场,而并购AMD将能进军PC和服务器市场,对紫光而言,不失为一件利好事情。只是目前还没有消息传出紫光有竞购AMD的意向。当然,如果最后是紫光与AMD成功牵手,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亦是美事一桩.

        • 家园 如果这个是真的

          并且收购成功,那么中国在这个产业赶上美国也是几年的事情了。

          很多事情上想要中国不要追上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让中国进来,否则现在头脑这么灵活的中国人吃透西方现有的东西也就是几年的事情。

      • 家园 成都的摩托也要完?

        成都就是做对讲机的吧

      • 家园 摩托的数字集群市场确实不看好

        在国内,其窄带数字集群市场被海能达、东方通信等公司蚕食得很厉害。除了价格战,还有安全性的因素,毕竟采购数字集群系统的,不是政府就是公安。

        窄带数字集群,若干年后迟早要被LTE宽带集群替代掉-语音和高清图像同步发送,能大大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而摩托已经不再研发LTE产品了。

        转服务?不容易。向服务转型的大公司,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成功了,就可以继续讲故事,失败了,就只能留下一段当年的传说。

        • 家园 看来您是业内的吧

          因为就是闲聊天,朋友没具体说国内都有什么厂商在做;我印象里当年国内厂商比较大的是好易通。不知道它是转型了还是被后起之秀打趴下了。

          到LTE时代的话,照这么说,国际市场大概摩托也要丢掉了。

          感觉中国的产业升级挺有意思,没进去之前好像落后巨大,只要进去了不用多久整个行业就白菜化、其他国家竞争者很快被边缘化了。

          • 家园 作为曾经的摩托人,我也说两句

            HYT好易通就是现在的海能达,前几年改的名字,是现在Motorola Solutions的最大竞争对手,在美国的民用市场都能够靠价格优势攻城略地,美国警用市场因为政策保护现在摩托还能保证垄断。至于中国市场,干脆中国警用数字集群PDT的标准就是公安部委托海能达做的。

            最后摩托一直在准备LTE有好些年了,以后肯定也会有产品,不过问题是摩托在LTE上没有技术积累和专利壁垒,在数字集群这个小众市场上很难再保持之前的决定统治地位

          • 家园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窗户纸,看破,不急于捅破。

    • 家园 中芯的良率若赶上台积电是中国工业化转型成功的标志

      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不稳定,这与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一个价值观有关。

      我在船厂的时候感受到了价值观断层对企业的严重影响

      当时船厂的老工人基本上都在怠工,基本上都只上半天班。

      有一些共产党员只想着位子,和钱,但是也有一些党员本色依旧,依然任劳任怨的在第一线干着苦活累活。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企业价值观有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

      对于质量的改善,当年我有一些想法还是得到了船厂的高级焊工的认可的

      党支部,团支部的工作以维护质量为中心

      东亚各个经济体比方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质量控制做得都还不错,我没有亲历,但是其原因我认为就是他们抓了质量小组,以质量小组起带头作用

      如同水滴需要有一个凝结核一样,一个团队也需要一个凝结核

      一个企业形成重视质量的,敬业的不斤斤计较的企业文化也需要凝结核,而这个凝结核在中国的目前情况下,最好就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

      如同战争年代以共产党员为核心冲锋陷阵的模式一样,以党员为核心进行质量维护也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