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户口和流民 -- texasredneck

共:💬69 🌺329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有城市贫民

          但是贫民窟则不是这么回事。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孟买的贫民窟达拉维占地175公顷,居民60-100万人。而且基本上是被现代文明放弃的角落。中国城市贫民大部分还是散居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就算聚集起来和这个规模比起来也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 家园 城中村的规模也不小

            大一点的城中村,有上十万的人口。深圳的城中村居住人口肯定是过百万的。南方的城中村以及北方的地下室,他们的居住环境比正规小区要差很多,而且缺乏教育医疗配套设施,但比起印度的那些地方,肯定还是要好不少的。目前经济环境总体比较好,这些地方看起来还行。但一旦经济下滑,结果不太好说。

        • 家园 还是不一样的

          北上广的城中村就是个流动人口的跳板,住上几年,混得好的进城了,混得不好的回乡了。真正悲惨的贫民窟是那种出现阶层固化的,一辈子就得在这里混,进退两难。从这个角度来说,东北小城市老国企的棚户区更有贫民窟的特征。

          • 家园 这些人会不会回去,能不能回去。现在不好说。

            很多人因为长年在外,村里的地和房子有的卖掉了,有的不见了。还有很多是小城市的下岗职工或者早年辞职来深圳务工的,老家什么都没有。

            • 家园 农民能卖地?

              一般是土地流转,就是租出去。

              • 家园 租期50年
              • 家园 农村的事情就是这样

                宅基地是可以卖的。可耕地就那么些,家里小孩多的,特别是女孩,是没有地的。男的,出来的早,也是没地分的。内地很多开发区征地也导致耕地流失。并且,有一些找了比较稳定工作的(>三千一个月的),会把户口转出来(深圳很多)。实际上,大城市的贫民群体正在形成和壮大。三大来源,第一,原城市,城郊的贫困人口以及他们的后代,这个在老城市较多。但是由于房地产的发展,这部分并不多;第二,中小城市贫困人口的后代涌入;第三,内地农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

                大城市的贫民群体的增加,户口体制和耕地制度可能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趋势是挡不住的。

                我以前在深圳的时候,给我家做装修的基本都来自湖南农村,他们的孩子都是在深圳出生,在深圳上民办学校,住在城中村。长大了的,就在东莞或者深圳找个电子工厂打工。这些人是回不去的。

                • 家园 对于真正的农民来说是否成为城市贫民取决于他自己

                  真正的农民只要想回家,就一定能回去。之所以不回去或者是觉得城市的生活会强于农村,或者是好面子不愿意回去,没有回不去那一说。

                  还有就是一部分很早就离开农村,已经不适应农村生活了,不想再回去。我所了解的现在农民基本已经不想离开农村了,他们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出来打工,但基本不会把家搬到城市里了。有点技术的农民工,日工资在200-300元的样子,并且现付,这种工作基本在建筑行业,流动性大,工作地点不定,不适于搬到城市里住。至于进工厂拿三两千的工资的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了。我个人感觉以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的会越来越少。

                  我个人所在的村,好多以前出去的已经开始从外面回流做些实业了。

      • 家园 未形成贫民窟恐怕不是户口制度的功劳。

        应该是因为农民保留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因此自己作出了理性的决断。这个逻辑不能搞混了。

        应当相信人对如何增进自己福利的判断基本上是对的。

        • 家园 还是分时段来分析吧

          改开以前是户口制度制止了人口的流动,改开以后户口仍有作用。

          至于农民工依然保有土地,那么问题来了,其它存在大规模贫民窟的国家的农民怎么就失去土地了呢?

          户口制度不仅仅包括户口,还包括以户口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中国的农民工为什么还有土地?因为土地承包权是以户口为基准分配的。不然你怎么也挡不住农民把土地卖掉进城当盲流。

          至于“人对如何增进自己福利的判断基本上是对的”,这个基本上就是纸上谈兵。这个判断成立的前提是个人要充分掌握和自己命运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现实生活中极少能满足这个前提,特别是对教育和信息都非常缺乏的农民来说。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些在传销骗局中泥足深陷的人们是怎么掉进陷阱的?

          通宝推:muqi,
        • 家园 对头,农民工有退路

          相比之下,最惨的就是小城市老国企的棚户区,下岗工人退无可退,城市经济不发达也指望不上房地产开发

    • 家园 说个户口有关的消化

      一个朋友拿到了中科大教授的OFFER,两口子准备在合肥落户。可是一天变挂了,因为老婆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变成了农村人。从上海,南京落户到合肥,差别就是城乡差别。

      真正受户口之害的是那些城市里的农民工吧。

      • 家园 所以,户口就是建国初期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城里人先富

        那时各种资源各种贫乏,所以经济手段特别有限或根本没有,还要保证有足够的饭吃,而且城里人搞工业也未必就一定能成功,如果中国的工业化失败了,户口就更要挨骂了

      • 家园 一点也不好笑

        我家在江苏,大伯是解放后50年代入学的大学生,在东北边陲和安徽度过了一辈子,两个儿子连高中都没有上,也谈不上出息。反观我家乡的亲友,表兄弟们无论能不能念书,最后都有个正经工作,光明前途。不同地方的资源完全是不一样的。当然再恶劣的条件也挡不住天才进清华北大,但即使是中科大的教授,也不能保证自家孩子有这样的天赋吧。普通人还是靠环境的。

        • 家园 你大伯的孩子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户口的问题

          学习和天赋及家庭,学校教育都有关。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你大伯不论在东北还是安徽都是外来户,你们在老家是地头蛇,人脉关系网没法比啊,因此你大伯的孩子的出路也就没你老家的表兄弟的好也正常。

          当然,所处环境的经济文化氛围也很重要。所以上海北京的大老板多不是本地人,但还得在上海北京才能成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