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谁该为污霾负责? -- hwd99

共:💬4 🌺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谁该为污霾负责?

    谁该为污霾负责?

    -评《穹顶之下》对雾霾问题的讨论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雾霾问题是污染导致的霾,而不是大气中水蒸汽凝结形成的雾,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污霾(见附录介绍:关于雾霾的科学知识)。目前人类已经发展了各种净化技术,完全可以控制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使其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从而消除大气污染物带来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污霾。我国也完全掌握了相关技术,例如,我国的医院手术室,电子工业和制药业的超净工厂等,其空气质量远高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最高要求。

    污霾没有得到良好治理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投入不足。不管我们如何安排投入,投入的主体还是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但是,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政府监管,燃煤电厂就不会花钱建设减排设施,即使建设了,也不会花钱运行;汽车厂就不会生产带净化器的高成本汽车,即使生产出来了,也无法与其他低成本汽车竞争,只会导致该汽车厂破产倒闭。纪录片《穹顶之下》也提到了这个常识。

    只有政府正确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搞好污染治理工作。环保部是我国政府设立的专门负责环境问题的部门,纪录片用很大篇幅,介绍各种实例,显示环保部没有执法权力,无权管理违规企业和个人,导致无人管理和惩办违法排污者,将矛头指向了国务院和人大,要求落实环保部的执法权利,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该纪录片也帮助环保部隐瞒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实。影片用大量篇幅,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物严重超过我国国家标准,例如,PM2.5超标5倍多,强烈致癌物苯并芘超标14倍,雾霾期间,空气质量指数超过500等,还借国家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的组长唐孝炎院士的话告知我们,十一年前,PM2.5达到三百到四百,属于今天的严重污染;2006年的污染比今天严重,等等。

    点看全图

    图1、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数据来源于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我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部分

    问题在于,影片只字不提,我国的环保部一直在给我国的环境唱赞歌,一直告诉我们,我们的环境很好,污染很轻。如图所示,是我国环保部公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自2004年以后,就一直保持在90%以上了,最近几年,更是超过99%,接近100%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来自环保部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

    只是到了2014年6月,环保部发布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时,才告诉我们,我们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了,达到优良标准的仅有60.5%(图中二级标准达标率),加上轻度污染的则为83.4%(图中三级标准达标率)。公报指出,这是根据2012年制定的新标准衡量的。公报还指出,“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上图)”。但是,新标准的执行时间是2016年,因此,现在环保部每天公布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仍然还是按照旧标准,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还是寥寥无几,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还是质量优良或只有轻度污染。

    柴静在片中告知大家,环保部门测定公布的很多数据,对专业从事环境问题报道的柴女士来说,也是搞不懂的,纪录片多次让有关专家来解读这些数据。虽然环保部公布了大量环境数据,但是,环保部一直告诉我们,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一直是达标的,这无疑是告诉大家,我们的空气质量很好,无需治理污染,所以,柴女士在片中交代,在北京生活十几年,一直对北京的大雾天气习以为常,从不怀疑污染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环境部制定的质量标准太低了(附1)。例如,我国大气质量标准中小于10微米颗粒物浓度标准,按照环保部称之为良的二级标准,其标准值是100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5倍,因此,即使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4倍,我国环保部仍然告诉大家,空气质量良好。这无疑是我国人民一直不关注环保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很少对环保问题施压的重要原因。

    柴女士在片中宣称,我们的大气污染是国家标准的数倍,而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则一直说,我们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大都低于国家标准,我国的城市污染不严重,我们究竟该相信谁?污染治理设施也有出故障的时候,测到超高污染排放数据,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是不足为奇的。柴女士找到的这些超高污染例子,并不具有代表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柴女士不去关注,国家环保部在环境标准制定方面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使该纪录片的说服力严重不足。

    当然,对国家环保部的主管人士来说,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环保部制定的低标准不是我国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环保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愿搞只花钱,不挣钱的环保。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流传的理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经济实力治理污染,我们的实力还达不到。所说的实力标准就是人均国民产出超过3000美元,近几年,我们的人均产值也超过了这个标准,就不好意思再提这个理论了,至少不再提这个标准了。其实人均产值对中国人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人均收入。我们的产出大部分都被西方拿走了,虽然我们的人均产出已经超过6000美元了,但人均收入还是没有超过3000美元,我们的人均消费仅有2000多美元,按照这个理论,还是不能治的,只是精英们不愿谈这个问题,谈清楚了,就会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经济是为西方资本家服务的,产出的大部分归西方资本家,而产生的污染都留给了中国人民。

    对精英们来说,增加环保投入,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减弱,就意味着出口产品换美元的能力降低,就会减少挣美元了。但这个理由是不能公开的。环保部十几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大业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很好地掩盖了精英们在环保投入方面的不足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不足的现实。柴静女士在这部广泛关注的纪录片中,同样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工作,让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上来,推销精英们念念不忘的私有化大业。

    在环境治理方面,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政府,这是环保事业的特点决定的。世界上没有靠民间治理好环境的,西方国家都是靠政府来实施的。柴进女士借机推销私有化市场化,给中国老百姓灌输市场化方案,等于要中国政府给美国和西方提供一次拿废纸印美元,“投资”中国,从而控制中国石化行业的机会。

    精英们是不太愿意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在这个领域,有太多谎言,很容易被戳穿。只是新上任的老大在去年多次发话要治理雾霾,要在治理雾霾方面建立自己的功绩,精英洋奴们也不得不出来表现表现了。让柴静女士以私人的名义忽悠老百姓,其实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其实柴静女士能在这部纪录片中采访众多的高官和专家,没有精英们的鼎力支持,怎么可能?

    从实际来看,我们的环保投入是年年增加,但环境问题依旧,其主要原因,就是精英们实施的开放政策,让西方资本家在西方的工厂停产,转而带着“美元”,就在中国“投资”了,让中国人民建设了带来大量污染的工厂,让污染产出量年年增长。仅仅十余年,我们的生产能力就从微不足道,增长到占世界一半左右了,与此同时,污染排出量也就增长到相近的比例了,污霾也就不断发生了。如果这些工厂都属于中国人民,那也能算得上有所得。实际上,它们完全属于西方资本家,产权属于西方资本家,产出也属于西方资本家,虽然它们都是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但大部分果实都被西方资本家拿走了,只有污染是完全留给中国人民的,于是中国大地上的污霾才会不断增加。

    现在美国已经基本不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人均消费却比中国老百姓多5-10倍。哈佛大学尼尔弗格森教授称之为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中美国。说白了,就是中国当美国的经济殖民地,给美国免费生产产品,同时将污染留在了中国。柴静们盲目迷信西方,是不可能认识到并阐述问题的真正根源的,只会按照西方的指挥棒,推动中国私有化,以便让美国的美元能买到中国的更多工厂,包括那些石化工厂,从而更好地控制中国,更好地控制中国的精英洋奴们。

    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我们有钱借给视我们为战略敌人的美国政府,借给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公司高达2万亿美元,却不愿加大环保投入,治好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在污染严重的污霾中,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更加奇怪的事情则是,现在我们还从美国金融市场借来8000多亿美元的高利贷,全部用来购买几乎没有利率的美国国债,借给美国政府,等于免费奉送美国人利息,一年奉送的利息就至少1600亿元(见附2文章)。如果我们将这笔钱都投入到污染治理上来,每年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600亿元治理大气污染,不再增加给洋人免费服务的生产能力和相应的污染源,不需十年,就能给我们的老百姓提供蓝天白云了。

    人大又要开会了,那位人大代表能帮草民问问政府官员?

    附1:环保局的皇帝新衣 外链出处

    附2:我们为什么一直借钱救美国,究竟要救到何时?

    外链出处

    附录: 关于雾霾的科学知识

    雾霾是大气能见度降低的现象,其中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导致的,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遇温度降低的地面凝结成微小水滴或凝华成微小冰晶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雾是自然现象。

    霾(mái),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造成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这些物质还危害人体健康,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它们是人类活动产生并排放到大气的。其中硫酸和硝酸是排放到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遭遇水蒸汽,发生反应生成的。环保监测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引起霾的灰尘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就是环境监测公布的pm 10。PM2.5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仅是粒径小于10微米颗粒物中的小部分。最初人们并没有关注PM2.5,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1997年美国环保局才将其列入美国国家大气质量标准,我国环保局则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国内众多媒体推动下,于2012年2月将其列入中国国家大气质量标准。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雾霾,而是污霾。

    我们可以测定能见度降低时大气的相对湿度来区别雾霾发生的原因。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发生雾时,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污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微米量级,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污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污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产生污霾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其中电厂排放废气中主要含有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汽车尾气主要含氮氧化物,在启动时会排放颗粒物和有机物,柴油机排放量更大。汽车尾气含有的二氧化硫很少,这是因为汽油和柴油是炼制的,已经除去了绝大部分硫。而我国的大部分煤炭都含硫较多,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洗煤,即使经过洗煤,也仍然含有较高浓度硫,因此,燃煤电厂排放的废气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

    由于空气中水的饱和蒸汽含量较大,比污染物含量大3-4个数量级,引起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雾,如果不是雾,而是霾,则大气污染物超标就非常严重了,一般会超过国际标准十倍以上。

    • 家园 部长:环保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

       北京奥运前夕,《解放日报》曾刊发国一篇题为“环保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评论文章。在该文中,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称,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潘岳还感叹道:“把‘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文中直陈许多污染直接产生于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仅靠传统的治理手段根本不能撼动作为政治的环保沉疴。不少大污染企业门口挂的不是由当地政府“重点督办”的黑牌子,而是“重点保护”的红牌子,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谁还能说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谁还能说环保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一个地方的环境状况如何,当地民众最敏感也最有发言权。如果能制度化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地方政府和企业那些竭泽而渔的行为才能受到遏制。说到底,环境污染不仅仅是企业主利欲熏心所致,更是地方官员政治利益诉求的表现。当“GDP至上”的官员选拨机制没有真正改变,当一个又一个的官员非但没有因环境污染问题被问责,反而因“发展有功”得以升迁,那么,环境保护永远都是一纸空文,绿水蓝天永远都是梦想中的乌托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此文推卸环保部责任

        作为环保局副局长,肯定知道,每年环保局官方发表的公告,宣传环境良好, 这里又承认污染问题严重,到底那个是真话? 作者为什么不承认和交待,环保局使用的环境标准存在严重问题?

    • 家园 肯定是垄断和独裁,只要国企送给老板,一人一票,立刻蓝天白

      云。柴圣母说的,不信她就是没良心,就是既得利益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