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民工身边的鬼子(5) -- 关中农民

共:💬411 🌺336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单粗暴的政府

            下面就会出暴恐分子那是一定的就比如烧秸秆,政府怕空气污染不让烧只知道罚款就不知道想个办法帮农民伯伯。烧了几千年也没雾霾不是?

            苦口婆心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总是能把学生带好。凡是被我家老头打(真的体罚,比如屁股上踢两脚一把提到讲桌上让站一节课)骂过的长大后都没啥大问题. 有两家家长不让他打骂小孩,那两家伙现在是局子里的常客。我弟,别人带不下去的班中途转给他,他总能带下去.2013年带的68人班今年高考全部上线,二本上线58.他常常早上530起床晚上1130左右才能回家

            通宝推:rentg,老老狐狸,
        • 家园 问题是这位能教好的老师为啥来教你

          我个人经验,好老师不光比学不会的学生少,比学得好的学生都少。

      • 家园 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

        本来是需要学校和老师特别付出的学生,却没有做出任何特殊安排,连父母要陪读都不让,只是一味地让同班同学去承受额外的干扰。学生家长当然不干,我觉得我能够理解这些家长。

        文中提到的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评价也很负面,以国内家长和班主任联系的频密程度,我很怀疑她或他在这件事中起了什么作用。而且要家长们放弃成见,本来第一个出来解释的就应该是校方和班主任,保证会额外地关照这个特殊的孩子,不会让他太多地干扰别人上课。这点没有保证的话,除非是烂校,否则美国的家长也不见得好说话。

        换位思考,孩子家长想让孩子在正常环境生长的意愿很好,但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小学生都有一堆作业,别人凭什么在正常课堂上放慢脚步,就为了给你充当正常环境?老师的业绩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这么一个学生,拖慢了全班的速度,老师也不能乐意啊。总之给这孩子提供教育是学校的义务,但是学校有责任主动地寻求双赢的方法,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动地不作为。

        • 家园 不能说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大环境的责任

          下面黑天鹅网友说的很清楚了,国情不同。

          我家娃在国外上学,每个班不到20人,有阅读障碍的小朋友会有专门的老师来帮助阅读。另外象关中农民网友那样的家长志愿者有很多。

          国内学校在人文关怀方面差距确实大,但要看的是国外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国内学校要想投入,钱从哪里来?编制从哪里来?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从哪里来?

          别的不说,我敢肯定,就本文描述的那个班主任而言,她的工作时间和耗费精力肯定远超我儿子那个小学的班主任。而那个石油小学校肯定也不会因为那个发育迟缓的小朋友能从当地教育局申请来额外的经费和老师。

          • 家园 也有道理

            在我看来这个球在校方这里,是他们应该去解决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大环境并不支持此类学生入学,那么是不是说明那个学生家长是要求过分啦?

            我念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智力低下,人是非常安静和善的,长相也可爱,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老师也很同情他。记得当时班里的学生给他起了难听的绰号,还会骗他去擦掉黑板上被值日生记的名字,而他每次都那么那么高兴地去干,看得出非常乐意能为别人做点事情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心酸,但是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家园 农民兄实在没必要这样反应过激

        首先,新闻中的描述很不详细,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智力发展有差异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有区别的,有的可能就是发呆,有的则要到处走动,有的甚至要突然发出些怪异的动静。第一种对于课堂和别的小朋友来说无害,第二种和第三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出现频率低,还能接受;如果出现频率过高,那就没有办法接受。小孩子本来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一旦有这么一个时时出现状况的孩子,就会出现集体哄闹,课堂秩序完全无法维持,授课进度不能保障。国内的小学班一般都是50人左右,不能每天让其他的几十个孩子跟着这一个孩子学习课堂纪律。小学老师面对着50多个孩子,不可能把注意力和耐心完全放在一个孩子身上,这对其他的孩子不公平。小孩子之间有时是善意的互助,但也有很多的欺负和看不起,一旦这个孩子因为行为怪异被孤立,反倒不利于他的成长。

    • 家园 民工忆农活(6)种小麦(下)

      夏收是龙口夺食,就要讲一个快,因为夏季开始会有阵雨,小麦淋浴发霉,辛苦就白费了。夏收一般6月一日开始,到大约6月中旬结束。那时侯布谷鸟会叫“布谷布谷”,我们农村学校会放夏收忙假,小孩子也回家帮忙。

      当时收割机几乎没有,所以都是自己用镰刀割。上工前先要把镰刀磨快了。割小麦都要在中午大太阳下,为啥呢?早上有潮气,小麦干是皮的,割起来重。中午晒干了,割起来轻,容易割的快。可是中午大太阳,痛苦啊。小麦麦芒上有残存的花粉,现在已经变成灰颜色了,割一阵小麦,你会发现腿和胳膊皮肤有灰斑点,那就是这些花粉。因为热,出很多汗,加上麦芒和花粉的刺激,皮肤过敏发痒,越挠越痒。我们家割小麦以我和老娘为主力。老头子和我姐割一把,能站半天偷懒。割小麦经常会把野兔惊出来,在麦田里跑不快,被得住了。有时候还能捡到鹌鹑蛋,鹌鹑吓飞了。算是小乐趣吧。

      生产队里割小麦后,还要打成捆。用一种划子绳捆小麦。划子就是一块菱形的小木块,有两个孔,草绳打个结穿过去,捆了小麦后,另一端从另一个孔里穿出来别一下就可以了。然后装车,运送到打麦场,还要把绳子解开来,好麻烦。责任制后,自家开始也用划子绳,可是没有那么多绳子。我就跟老娘学会了用麦子现场做绳子。这就要在潮气下来后,小麦干变皮实了才可以。就是拿两撮麦子,在麦穗脖子底下一拧,把麦干分成两撮,然后用来捆小麦。到了麦场,只要用镰刀割断这个临时的捆绑物就行了。后来我们发现,也不用捆啊,直接装车就行了。把散装小麦装成大车是技术活,麦芒有小齿,所以小麦要麦穗朝里,让麦芒互相扯着,一层一层码起来,最后用大绳子固定。一车小麦很重,从麦秸干地里运出来可费力气了,人就跟伏而甲河上的纤夫一样,身子大大前倾,用力的拉绊绳,后面的人努力推。我姐姐这时候也是主力了,不过13岁的小姑娘,就要驾辕,我10岁在后面推。等到我12岁时,我就是主力拉车的,老头子自己拉一辆车,老娘在麦场把麦子打松散。我儿子现在9岁了,每天就想着玩。他们永远不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啊。

      老爹装车技术很糟糕,经常装歪了,然后车子在路中,小麦倒了一地。如果在大中午太阳下,看着倒了一地的小麦还要重新装车,真是恼火啊。所以我上初二14岁时就自己装车,结果比老头子装的好。老头子一看,行啊,扛着铁叉去麦场了。我跟老姐一人一车,我还要装两个车,即使如此,我也高兴,因为我能自己主宰自己。现在在困难的时候,我经常想,就跟当年自己的麦车倒了一样嘛,痛苦,可是重新装车,也就磨过去了。其实我对这些劳动的磨练不反感,我家让我痛苦的是他们大人之间的矛盾,然后我成了他们的出气桶。不过反过来看,如果过得舒服,没准我就没有走出家庭的强大动力,很可能永远在村里了。

      小麦在麦场晒干了就要捻打,要跟有拖拉机的人家联系好,出钱让人家来碾小麦。碾个半小时,还要飞快反小麦,然后再碾,最后起场。用铁叉把麦秸干挑起来晃一晃,让所有的小麦粒都掉下去。麦秸干要打成跺。然后用刮板把小麦和壳聚起来成一大堆。等起风了,就要扬场了,用木锹把小麦和麦壳扔起来,风吹走麦壳,重的小麦力就落下来了。这时候老娘要用大扫帚把小麦堆上残留的麦穗啊,麦秸干啊轻轻扫走。然后装袋,把小麦运回家。说起来几句话,可是这种高强度的活要干好几拨才能捻打完几亩小麦啊。经常抓着铁叉把的手都麻木不能松开了。农村是个磨练人意志的地方,能在这儿生存,你对生存的理解会不一样。主席当年把五谷不分的知青赶到农村,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生活,要不然他们只会在天上飞,不接地气。现在不接地气的人又越来越多了,共党里面的党员,起码有一半以上不接地气,他们怎么能在各个代表大会上给最底层的民众说话争利益?上山下乡太有必要了,土共毕竟来源于底层,不能忘了底层啊。

      夏收完了,马上要种秋粮,我家以黄豆和玉米为主。黄豆从最开始的行种,到最后也撒种,旋耕一下,齐活。我家劳力不行,很多懒方法都从我家开始,被生产队的很多老把式耻笑。管他呢,能力不足,就故不了许多了。能种上就不错了。那时侯我家有大约10亩地,没有牲口,基本全靠人工干所有农活。夏收总是艰难,因为太急迫,真是吃不消。秋收相对好多了,经常战线拉的长,但是人没有那么累。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niuph,旧时月色,迷途笨狼,桥上,witten1,故乡在喀什,决不倒戈,穷贱忙人,史文恭,易水,阴霾信仰,领班军机,mezhan,西安笨老虎,兰凯,北纬42度,
      • 家园 厉害,比我干得活多

        小时候用不到我,我负责读书就好了。

        现在机械化,还是用不到我出大力。

        赶上好时候了。

        偶尔拉趟犁就算大活了,最多就是装装麦子,搬上两趟。盖房子筛筛沙子,铲几下石子儿,和和水泥。这些都算上,顶天了就是这些活。没怎么出过力。

      • 家园 小麦淋雨当场就发芽,发霉可能倒在其次,玉米有休眠期,不发

        小时候某年麦子发芽,晒干了继续磨粉吃面,黏糊糊的,无筋无香,不好吃

      • 家园 看起来好亲切啊!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候夏天晚上的场院(生产队里集中打麦子的场地)是最热闹的。小孩子都在那里玩。现在想想,那时候是那么强烈的快乐感!不可理解的快乐!也许是小孩子的天性?!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长大了有没有那种强烈的快乐感?!我想应该是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快乐感!很简单,那些强烈的快乐感基本都是来自于跟小伙伴一起疯玩的场景。现在的孩子没有那种那么多小孩子一块疯玩的机会了。

        农活我也干了不少,因为我们那地方地少,看似干活的总量比起关中农民来好像少了些,但是什么活都干过,刨地、整地、种地、锄地、收割等等。小时候也推车,那时候好像感觉能推车是很有成就感的事,证明自己是个大人了。所以我也很小就推车,山东的那种独轮车,掌握平衡很关键,两边各有一个粪篓(我们那个地方叫粪篓,就是两个近似长方体的筐)。1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推了一满车的玉米棒子,自己一个人,没有拉车的,在一个上坡的地方我想自己冲上去,就提前加速上冲,无奈毕竟力气还是小,冲到距离坡顶两三米的地方冲不动了,僵持了几秒钟,看实在不行了,只好一歪车,坐等救援,呵呵!现在想来,好有意思!

        经历过农村的苦难历练的人。我以为他们的生命力就像野草,坚韧而顽强,可能会倒伏,但不会轻易那么的完结。他们吸收了大地的精华,生命更加的厚重和宽广。农村生活尤其是地里的农活绝对是值得去体验和花费一段时间经历的。完整的、宽广的人生经历才能有完整的、宽广的人格和情怀!

        通宝推:明心灵竹,关中农民,老老狐狸,
      • 家园 夏收如果碰上下雨了怎么办?

        不可能每年六月初都不会下雨吧,如果碰上运气不好的情况是不是那一年的麦子就都不要了?

        • 家园 六月的雨一般是阵雨,来得快去的快。最担心的就是

          麦子碾打在麦场上下雨,麦粒直接泡水容易发霉变质。一般碾打前都会听天气预报,所以淋浴几率不太大。现在小麦全联合收割机来,直接在地里就出麦粒了。别说下雨,下冰雹都不怕啊。那时的生产力达不到,什么都靠人力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