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刚刚看了些前东德和苏联的段子,偶然想到的! -- 我还有事

共:💬195 🌺852 🌵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堪比大萧条

            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欧的休克疗法危机中,许多国家的经济萎缩程度,堪比大萧条了。

            1929-1933年,美国经济的累计下降幅度高达29%,但是德国累计下降仅9%,法国累计下降仅6%,英国累计下降不到2%

            相比之下,1990-1998年,俄罗斯经济累计萎缩43%;大多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危机更严重。

            2000-2002年,阿根廷经济在两年中萎缩了15%。印度尼西亚在1993年一年中萎缩14%。

            欧猪四国近年的经济衰退幅度也堪比大萧条。

          • 家园 二战是最极端最激烈的危机深化后的结果

            这个你不否认吧。那你的表述等于是说现在比最极端的时候好些。算不算真缓和了,拭目以待。二战这种极端的爆发本来也不是随时都会有。

          • 家园 对付经济危机,有两个扬汤止沸策略

            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前的时代,这两招都没用过。到那之后才开始用的。

            第一招:凯恩斯主义,加强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扩大需求;

            以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是反对政府介入的,认为这是剔除不合格或者不好的企业,足够好的企业才能存活,有利社会进步。后来发现不行了,人要吃饭,失业者没法等你洗牌完成,到经济危机结束人家早就饿死。怎么办?抢,把你资本家全宰了,还有社会主义共产党等着接收这帮人呢,这是帮敌人扩大力量。所以采用扬汤止沸策略之一:

            最后那个包子铺破产了?其他包子铺老板拿出一部分利润,当做失业救济发给破产包子铺老板和员工,保持一定的购买力,让购买力不足下降的慢点;

            同时去盖点水坝,高速公路啥的,创造新的需求,让失业的人有工资可拿,促进经济危机恢复或延后其发生。

            第二个扬汤止沸策略:去抢别人的包子铺购买力。

            我美国这里买包子的人不够?那我就去抢你中国的包子铺购买力,让你中国人买美国包子,不买中国包子。那样我的需求就不会不足了,包子都能卖出去,做更多也能卖出去;不过你中国经济危机会爆发得更剧烈,甚至就是天天闹危机,企业破产,就业岗位丧失,资源贵金属外流。

            这样仍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这个问题,只不过是把经济危机推给了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倒霉。美国在蒋介石败北之后哀叹“我们失去了中国”,失去的是什么?不是盟友,是几亿人的大市场,这么大的包子铺够多少美国人吃的?

            还有个办法是横跨两个策略的,两个策略都要用,那就是发动一场战争,政变也算。

            二战带来的大量就业和订单以及取得的国际地位让美国迅速繁荣,一直强大到了现在;日本朝鲜战争时期得到大量战争订单,很快扭转了战后一片萧条的经济局势,用了差不多10年就复苏了。

            信息技术是策略一,用新技术扩大需求,延后经济危机。1990-2000靠策略二夺取苏联东欧的需求续命,2001年左右的IT革命又延后了几年,一直到2008。

            东南亚经济危机是策略二,日本广场协议也是策略二,以前支持智利皮诺切特政变杀死阿连德,还是策略二。

            • 家园 关于人类社会的两种经济模式。

              1、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不完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才有这么一些西方经济学流派。

              资本家追逐利润,这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有了这个前提才会出现兄台说的策略一、策略二,正也是有了这个前提,我觉得将来也会有策略三、策略四等等的出现。

              否则,如果出现非理性的疯狂行为,比如资本家不再追逐利润、甚至不关心自己的死活,那将是全人类的完蛋,就像二战中德国也制造出原子弹。那时,大伙也没必要讨论什么经济模式了

              2、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现在在全球实践的不多。理论水平更是停滞不前,很多都还停留在马克思所提及的最初的工业生产模式中。

              比如,兄台认为科比收入大大超过工程师就不行。俺不能赞同这点。

              在旧的计划经济理论模式里,对艺术、娱乐、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面做的非常粗疏。所以,可以想象,在计划经济的模式里,生活会是多麽的无趣

              换个角度想,付钱给科比和工程师的老板有多少是傻逼,如果某人不能给他创造更大的价值,他又怎么会付给某人更大的工钱。

              还是那句话,资本家追逐利润是一个理性的行为,否则,这类资本家很快就会变为打工仔。

    • 家园 苏联太偏重军工了

      中国这么多年整一种发动机都累得够呛,仅仅超音速重型轰炸机用的发动机,苏联就造了七种:

      NK-6,NK-144,NK-22,NK-25,NK-32,RD-7,RD-36

      • 家园 种类多是因为每一种都不尽如意

        比如垬的反舰导弹,型号林林总总在15年内也达到10多种,结果没有一种让海军满意。

      • 家园 俺发现这楼里树个靶子自己打的现象严重

        比如不少人说苏联没竞争,可人家军工行业竞争激烈着呢,俺上面的例子里,RD-7和NK-6竞争,RD-36和NK-144竞争。再比如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米格15拉15苏15雅克25(后两者的编号后来被别的飞机用了)同时竞争,试飞阶段苏15和雅克25被淘汰,米格15和拉15同时进入量产,量产一年后发现米格15性能差些但更便宜,于是拉15停产。

        苏联死在不重视民生上面,民用品的确没啥竞争,但人家根本就不重视这个,有一种产品能凑活就够。苏联那一套的精华在军工上面,看看苏联军工有没有活力就知道了,俄罗斯吃苏联的军工老本吃了25年,还在吃呢。。。

        • 家园 军工行业有特殊性,

          军工业的消费者是军队,拨款者是国家。军队买武器是为了打仗,战争很现实,什么有效什么无效,很容易分清,所以军队对武器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能与美国抗衡,这个目标与要满足全体国民各方面的需求,要简单明确的多。

          同时,苏联军队在政府中的话语权大,没什么制约的势力,他们争夺资源时,很难被阻止,所以他们能有过多的资源,轻松搞n套。

          但其他行业资源过少,自然发展不利,你说“人家根本就不重视这个(民用品)”,这是错的,只是当朝高层不重视这个,而老百姓当然重视这个,最后苏联完蛋,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老百姓认为生活物资实在是太差了吗?

    • 家园 收入都是靠工资的话,其实是劳动力通缩的问题

      物资丰富的背景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会自然提高,你今天生产出一百件衬衣,不加工资,要你靠积极性每年提高10%生产率是很难的。就是加工资,个人劳动生产率提升也坚持不了太久,而且工资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不平衡,很快就会变成通货膨胀。

      苏联二战恢复期一过,很快就撞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瓶颈。劳动生产率提高本质上都是要靠产业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其实是不利于产业革命出现。政府砸钱推90%以上失败率,导致大批失业的革命性创业是政府无效率的代表;风投砸钱推90%以上失败率,导致大批失业的革命性创业是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为什么风投能搞,政府不能搞产业革命?因为政府不能切割风险,政府破产,不会有别的国家来收购产权,解雇国民,再上市。

      通宝推:金口玉言,
      • 家园 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苏联的日用品产量,皮鞋、衬衣之类,好像不少是世界第一。汽车和家电不行。西方如果没有日本和德国,估计也不会太好。还有没有什么技术创新的产品好做计划,比如甲壳虫汽车;技术创新很快的的产品很难做计划。汽车和家电,能赶上一样,老百姓感受会好得多。

        • 家园 技术创新很快的另一面是产业淘汰

          中国家电崛起时,产能过剩淘汰了多少品牌,这还是生产线全靠进口的时代。你不可能计划淘汰过程。苏联,东欧人口也不足构成足够的内部市场,欧美产能漏点走私进来,就能占光重质不重价的一线市场,足够的二手货也能冲击二线市场。海量的二手车就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汽车行业噩梦。中国哪怕是高仿品走三线市场就够成就几个跨国公司了。金利来,银利来这种香港出品的“世界品牌”不也活到今天了吗?

    • 家园 是的,我记得有一篇经济学论文也是说这个问题。

      由于收入差距小,导致大家都买得起。这样就是生产不足,尤其是“好的产品”必然的供应不足。 这可能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困难。

      怎么解决? 据说,在大城市,集中大量投放,造成供应充足的假象,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根本性的解决嘛,还真是困难。。

      • 家园 你这还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的。

        你要让这个问题不存在,那得进入二类文明了。

        如果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三文鱼,龙虾,茅台,拉菲,豪车名包什么的都想要,不够?很简单,配给,每人每年给多少多少奢侈品点数,可以买这些东西,非奢侈品敞开供应。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这些东西足够多到吃不完用不了,只是用高售价来区分,让只有少数人买得起这些东西。

        其实五六七十年代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只是生产力水平低,你这的奢侈品自行车,收音机,手表什么的对于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来说不算什么了。生产力上不去,一切免谈。

        • 家园 资本主义的自行车可以是200美元一辆

          也可以是2万美元一辆——单单自行车轮胎就是4000美元一对。

          你完全有权力不做烧包。

          希特勒坐奔驰牌大阅兵的时候,让德国老百姓坐得上甲壳虫。问题是当中央首长可以坐红旗牌的时候,你屁民可以坐得到甲壳虫吗?

          • 家园 没生产力的农业国你让老百姓坐甲壳虫?

            都生产汽车去了,谁造坦克飞机?油田挖出来没有?橡胶呢?

            你以为有什么能变出汽车来的神灯吗?

            天上就是不掉馅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