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淘书之乐 -- 忘情

共:💬66 🌺66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 家园 那个时候的旧书,纸质普遍不好,发黄以后

      ,不知道还能保存多久。

    • 家园 家里也有点旧书

      家里不是什么有文化家传的,只是对于书有种敬重。

      不像您自幼就喜欢、很早就开始刻意收集,我只是小时候能看到很多看不懂的旧书而已。从姥爷、父母那里都传下来几箱子书。姥爷的有几本书已经不仅是旧,简直就是在浓硫酸里泡过一样,焦褐色脆脆的了(中学把弄硫酸滴在书本上,所以知道这个样子)

      姥爷50年代自己买医书自学、7080年代修收音机、缝纫机、手表。这些都留下了书,还有不多的信纸的笔记。

      就像是您说的一样,书本已经远远不仅是知识,而是过往时光、记忆的载体了。而作为后来者,也通过这些东西管窥了那些不再存在的时代

      那些知识也似乎不再有原来的价值了。例如,当年半导体收音机里的那些硅管锗管现在都是买不到了;文革时候的《科学小实验》系列经常出现氰化物、苯之类的,怎么看也不像是科普书籍。家里还有赤脚医生教材,很多药物现在没有了,除了中医验方现在还能抓药。赤脚医生教材里面好像还有军队的包扎、三防措施什么的。

      通过那些书,更加体会时代的不同。8090年代面对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书似乎很难看到了。我中学的操场,在我舅舅的时候是果园,他们在那里拉天线玩无线电,当时舅舅买电阻5毛钱,只能从饭钱省(我妈说当年他们堂兄弟之间因为做客时弄坏了舅舅的无线电打了激烈的一架)。

      家里最老的似乎是100多年前的账本,是当年不知道和我家有没有关系的什么银号在天津分号的记账以及书信的“备份”。都是蝇头小楷,看着好惭愧自己的“爬爬字”。这个账本在这10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是被用来夹鞋样,而有些鞋样的历史似乎也很长很长

      爸爸年轻时候经常买书买杂志,杂志主要是大众电影、科学画报。上个月在大学图书馆看见了85年1期的科学画报,是泰国的一对连体婴,我还依稀的记得;某一期封底的螺杆压缩机广告更是有深刻的印象。科学画报里面的怎样制作XXX是我小时候好奇心的黑洞。从图书馆出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跟疾病缠身的爸爸说一定努力好起来,自己眼睛里擒着泪

      看见实物总是能勾起更多回忆。自己以前在博客的文章、在硬盘里的日记,总是隔着什么一样

      • 家园 电阻5毛钱可是有点贵

        可能各地价格不一样吧。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某些半导体元件的价格,没有别的原因,太贵了,所以印象深刻。70年代北京平安里电子元器件商店:三极管3AG1:2块1;二级管2AP9:1毛钱;单连:9毛钱;双连:1块8。想起当年从西单腿儿着到平安里,趴在柜台上饱饱眼福,再腿儿着回家。真是可怜。

        • 家园 不可怜,铁手给送宝安慰。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