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淘书之乐 -- 忘情

共:💬66 🌺66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淘书之乐

    我家藏有几百本书,大多纸页泛黄,颇为陈旧。妻每每下达最后通牒:“赶紧把你这些老古董给我处理掉,一股霉味还占地方。”妻说的没错,这些书的“书龄”,普遍在30年以上。不少书付印之时,我和妻子都还未曾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确当得起“老古董”这三个字。在妻子看来,这些老古董尽皆无用之物,最好的去处便是废品收购站。而在我眼中,它们可都是无价之宝。每本旧书都是我费尽千辛万苦,从旧书摊上淘来的。

    我自幼喜读“闲书”。但上学时功课太紧,手头又拮据,能看到的“闲书”着实有限。等上了大学,兜里或多或少有几个钱了,便开始频频出没于省城各大旧书集散地,乐此不疲地淘旧书。

    淘旧书是个体力活。记得刚开始淘书那会儿,正是省城旧书业方兴未艾之时——省体育馆街心花园、青山湖电影院门前、花鸟市场里面……不少地方都自发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旧书市场。这些市场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且为躲避城管,出摊的时间各不相同。要想抽空“赶集”,就得抓紧时间。那会儿,同学们都穷,有辆自行车便算是“富人”了,借车的人往往得提前几天预约排队。我嫌借车麻烦,又想省下坐公交车的钱买书,因此每每“乘”“11路公交车”出行,时间长了,没点脚力是万万坚持不下来的。当年的各大旧书市场,皆为露天集市。摊主在地上铺块编织袋,成堆的旧书就这么随意地堆在上面供人挑选。蹲在摊子前将凌乱的旧书翻个遍,得耗去不少时光。若蹲得太久,起身时动作过猛,往往惊觉头晕目眩,大脑供氧不足。至于双脚麻木,甚至抽筋,则更是家常便饭。

    淘旧书更是个技术活儿。要想在浩如烟海的旧书堆里寻到心仪之物,事先就得做足功课。像什么作者、出版社、内容、册数等基本信息须做到滚瓜烂熟。对旧书市场行情,更要心中有数。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在一次次无功而返的翻捡之后,一次次失望落寞之余,于漫不经心之时眼前突然一亮,居然发现了“众里寻它千百度”而不得的宝贝。那一刻,顿觉血往上涌,心跳骤然加速。而自己的理智却在不停地告诫自己:“稳住了,千万别激动,不能让老板看出来,否则就还不下价了”。悄悄地做几次深呼吸,待心情平复,遂故作漫不经心状询价。有时候,为掩盖自己志在必得的企图,还得迂回前进——先找几本烂大街的书一一询价,边摇头嘴里边嘟囔着嫌贵,言道上次某书摊的报价比这实惠得多。等铺垫得差不离了,再直奔主题。

    淘书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遇上了不识货的老板,被自己“捡漏”。只花了很少的钱,就淘回了心仪已久的宝贝。欣喜之余,赶紧付款,一溜烟地闪人,生怕老板反悔。回到宿舍,饭也顾不上吃,半躺在床上,迫不及待地翻阅刚到手的宝贝,津津有味地品读。于无声处间,古今中外,经史子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多少兴衰事,尽跃然纸上。吾每每陶醉于其中,其乐融融,给桌满汉全席也不换!

    淘旧书的习惯,我保持了二十余年,参加工作后仍乐此不疲。即便是出差,我放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四处打听:贵宝地可有旧书市场?不少人颇为不解,觉得直接买新书多好,方便省事又卫生,何必要费神费力淘旧书呢?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商品经济大潮席卷神州大地后,各行当多功利浮躁,出版业亦未能免俗。市面上的新书虽装潢精美,然价格奇高,校对马虎,错漏百出,且多为文化快餐,船过水无痕,毫无回味的空间。而我所淘来的旧书,多为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版,内容厚实、校对严谨,绝无伪劣盗版之虞,虽外观土气,纸质粗陋,但性价比极高,实乃不可多得的精品。况且我偏爱之书,多为史政类,在当下已沦为小众读物,恐无再版之希望。故而,我珍藏的“老古董”中不乏绝版,其价值在爱书之人眼中,又岂可以金钱衡量之?还有一点,淘书过程的辛苦,砍价时的斗智,寻获至宝时的欣喜,品读时的甘甜,所有这些乐趣,只有淘书之人自己才懂。

    随着电子读物的兴起,传统出版业一再没落,实体书店越来越少,然我却依旧对淘书痴心不改。这不仅因为实体书拿在手里的质感,是电子读物永远无法比拟的,更因为每一本旧书背后,都有一段辛苦淘书的经历。古朴的出版物,不仅记录下人类的文明、先贤的智慧,也承载着我的青春记忆。

    通宝推:匆匆过,冰官儿,三笑,王小棉她妈,西伊,醉寺,马后炮,桥上,滴滴涕,石头布,楚庄王,领班军机,平淡是真,白玉老虎,陈王奋起,好文留观,唐家山,mezhan,北纬42度,陈比尔,迷途笨狼,关中农民,小豆豆,HarryGore,然后203,踢细胞,高粱,
    • 家园 以前在国内读书和刚工作的时候也喜欢淘书

      淘到的成系统的,主要有:《文史资料》第1-100期,中间无一期脱漏,品相好,每本人民币1元买下。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全十一卷,品相非常好,50元到手。

      其他散本很多,不计。

      出国前,新旧书几千册存在北京一个朋友那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书团聚了。

    • 家园 我淘到的几本书。

      安徒生童话《幸运的贝尔》,繁体字带下划线的。

      《八十天环游地球》,繁体字,插图都是那种有很多线的(我真不知道叫啥画法)。

      《古文观止》,扉页上盖着某单位革委会图书室的章。

      《大仲马传》,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室,封底有个小纸袋,里面的卡片写着借书、还书的日期。这本薄薄的,是我看到的最轻松幽默的传记了。

      《傲慢与偏见》,中英对照,出处同上。

      《司马迁》,大家小书丛书系列的,作者季镇淮,深入浅出啊。

      还有一些中央党校图书室的大部头。

      总共有几十本吧。

      原先那些老翻译家,语言带着些古气,但那种贴切的感觉,看着真舒服。

    • 家园 我也曾经有300多本书

      我也曾经有300多本书,后来多次搬家,无奈2008年只好处理了大部分。。。当时捐了部分,叫熟人来挑了一些,剩下一大堆大约半人高就卖了废纸。。。至今还是很心痛。。。后来买书就缓了点,不敢买太多。。。尽量找电子书。。。

      不过我的书大多数是计算机类的,更新较快。。。现在也不可惜。。。

      我典藏了数十本,那是无论到哪,都不会舍弃的宝贝了。。。

    • 家园 于我心有戚戚焉!

      老版本还有一个好处是翻译精彩!

      我淘到的我认为的好书多半是前苏联的,那些俄文翻译真是黄钟大吕。

    • 家园 我的一个朋友在年轻时说...

      他退休后开个旧书店...现在他已退休...在家天天看股票炒股...不知他有没有忘了说过的话...不过现在开旧书店...恐怕连书店的房租也付不起...上次去他家...书架上是满的...活动间的地上也摆满了一捆捆的书...要走台步...他是爱看书也爱买书...但他的孩子不太喜欢看书...

      十年前...还有一朋友在乡下一老人去世后...从后代手里六千元买下这老人一生收藏的书...大约近万本...不过这朋友去上海隐居做寓公了...书也带走了...

      我现在极少买书...也很少看书...眼花了...四个书柜从市里搬来工作室...只是个装饰...有时看看书名也会想起里面的内容和年轻时的样子...记得七十年代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四本)...水泥地上铺上一块草席...趴着看...仰着看...

      买书是费钱...现在书越来越贵...记得最得意的是九十年代...上海一老板和我去福州路书店...我慢慢的翻书...没多久他就要走...留给我五千元...回到他办公室我将买书余下的几百元放到他办公桌上...他翻翻眼皮...我这的书随便你挑...我在他的书架上又挑了一些...书很重尤其画册更重...在外买书就是邮局寄回家...印刷品寄费便宜...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通宝推:三笑,
      • 家园 小时候还不怎么读书的时候家里的书卖过一批

        姥爷留给我妈的,结果我爸觉得没用就卖了,让我妈数落了好多年。那时候我还不太看书,估计也就是一二年级的样子。

        后来似乎还卖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大学还是毕业以后,我爸又卖过一批书。有些很有用的书就都不见了。。。

        貌似有很多过去的文学杂志,作品很多都不错。

        现在手里的书大多数都是这几年买的。也有一些是上学时订的杂志,有些很不错的杂志然而却停刊了。。。

        有些损失是很难追寻的。

        • 家园 父母的爱好是不同的...或父或母有一个能影响孩子就够了.

          你从你妈那里得到的影响多...你爸那举动是可惜...嘿嘿...

          我家里没书...我父母都是老农民...我第一本书看的是我妈买的林海雪原...一二年级识的字少看大部头还不行...大概在三年级以后能看了...

          母亲有一油印的歌本...还是在她参加工作后单位里印的...她常常唱...我也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喜欢上连环画...收藏了华三川贺友直等人的连环画二三百本...后来我住的那房子让俩侄女住...几只放连环画的木箱子没搬...几年下来...只有几十本了...这是我大遗憾之一...

          以前吧...人像个海绵...拼命的吸...现在到处是水...却吸不动了...或者说选择多了...有选择的吸...生命就这么多时间...如何吸到能让你活着的水...再吸到你能长期活着的水...

          没看过的书卖掉很可惜...看过了知道了...其中有些书还是要淘汰的...

          曾经有本好书被我弟弟借出去了...过段时间弟弟说书丢了...我说...找...借书人是他同学...在俺的压力下...借书人终于还了书...也是一本好书...不过是在图书馆里偷的...俺大方的收下了...没有一点内疚...这是七十年代的事...不是现在呦...

          • 家园 是眼光高了

            眼光高了,看不进去的东西就多了,对同样的书的评价也会降低。

            我不大看歌本。话说有歌本的人也是浪漫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小时候因为唱歌不好被老师狠训了一顿,所以不肯用心去唱歌,虽然很喜欢。

            小时候也借给别人书,回头就跟我说丢了。于是我就不肯再借了。别人借我倒是喜欢得很,不过一般都直接说不还,让别人想清楚。。。

            有些旧书最大的价值是前人的注解,那些比书本身值钱。

    • 家园 我只有三百六十多本

      以前丢失的杂志期刊不好算,个别丢的书不知道数了。以前在外面看过但是没钱买的也没数。没价值的就不算了。

      个人存书最大的问题是个人藏书总有个视野和范围问题。

    • 家园 我也喜欢这种旧书。如果你夫人要你处理了,不妨卖一些给我,

      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