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德国瓷器简史 连载(原创) -- 马灯

共:💬62 🌺5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什么

            因为温度控制?还是燃料批次变化?

            • 家园 匣钵的位置和燃料...

              古时是柴窑...80年做过四年陶瓷出口...厂里烧煤的倒焰窑后来建了几条隧道窑正品率才上来...

              现在燃气窑普遍了吧...

              说起来85年在瓷厂技术员的指导下...自己在院里一角建了一迷你倒焰窑...烧陶...准备了大量的树棍...不停续柴烧到晚上九小时中间没吃饭...耐不住了停火...凉下来出窑...东西只烧了个半熟...不过也很结实...

              以后就做了些东西送到郊区烧花盆的厂里烧...烧得透...

              后来从瓷厂弄得耐火砖在楼下一间平房里建了一大窑...内空也有一立方米...烟道从后面巷子里出去...邻居反对没敢烧...废了...

              再后来想建一小电窑烧瓷器...搅拌好的瓷土也弄了一车...釉水厂里会送我些...但要三相电...手续难...费用也很大...没成...

              那时年轻瞎折腾...

              通宝推:shinji,
              • 家园 三相电可以从建筑工地上拉线

                给工地电工2000元即可

              • 家园 可惜了
              • 家园 是景德镇出来的高手啊

                我偶尔会在德国收一些中国古董瓷器,总体而言,德国人(更广泛一些,欧洲人)对19世纪以前的中国瓷器还是很痴迷的,以至于后来,日本瓷器开始仿制的时候,造型、图案等等都在模仿中国瓷器。

                • 家园 哪里...景德镇俺是仰望的...

                  那时俺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兴趣也多...在省美术馆的资料室看了不少进口的信息资料......江苏的瓷厂紫砂厂也去开过会参观过...就是没去过景德镇...后来在90年代至今认识了几位景德镇的高手...那是一流的得天独厚的高手...俺只能怀念了...

                  现在景德镇的高仿一般看不出来...乱真...骗老外也是一愣一愣的...底款对其他仿旧...在哪儿粘合的看不出来...

                  • 家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从去年夏天开始,兄弟开始了有节制的收藏。

                    明清官窑一直没有买过,现在,捡漏是不可能的了,买真的,又财力不及。照您这么说,现在所谓真的,也极有可能是高仿的。我也听搞几十年收藏的老人说,现在国内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也公然上拍高仿官窑。

        • 家园 没有书面的材料啊

          尽管天工开物有烧瓷的基本流程记载,但高级瓷器的烧制技艺多是工匠口耳相传甚至是家族独传,明朝著名的祭红瓷器在中期断绝后,后来清朝督窑官郎廷极和窑工花了很长时间才重新烧出来。

          • 家园 这不能说明人家研法时没记录归档

            这种技术蒙出来了就几个要点,记住不难,也许明朝工匠为了保密把文档资料销毁改父传子了.但当初研发时不记录怎么试验?

            • 家园 记在心里啊

              就像古代书法的笔法一样,同样是口头传授,没有书面的记录。孙猴子受菩提祖师授艺的时候有什么书面的东西?高档瓷器的烧制技术是瓷工的饭碗依靠,一旦技艺外流还靠什么谋生?别说瓷器了,名厨的拿手菜哪个有书面的配方的?都是记在心里的。

              • 家园 讨论很激烈啊,我觉得各国工匠对知识传承的方式不同

                是有客观的原因的。

                欧洲重视知识产权(请河友扒扒历史)有是传统的,比如利用申请专利的手段来保护知识产权。迈森瓷器当初就给硬质白瓷的生产技术申请了专利的。而工匠(发明人)可能会因此变得富有,富有之后,他们会利用手上的钱来推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一个正向的驱动。所以,他们自然会把实验的记录非常详细地记下来,为了申请专利啊。由于是自己的买卖,他们就会搞标准化,为了规模化生产啊。

                而中国社会自古就把“工”的地位设得非常低,除了明晚期几个著名的匠人(当时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没听过历史上有有名的工匠,人们记住的,只有某朝的某种产品。社会不能保护工匠们的知识,工匠们只好自己保护。恨不得每炉窑都故意烧一些次品出来,烧瓷不难的话,不然怎么显得我的技艺高超呢。生产的数据在摸索阶段,肯定是要记录和反复实验的。一旦定型之后,就必然销毁数据,或者把秘方藏起来。

                • 家园 还有一点,中国工匠的文化水平不高

                  真要他们书面记录下来也很难。很多技术是知道结果但不知道原因,只能凭试出来的经验烧,烧成烧不成很多时候是看运气的,传统窑工烧窑每次都要拜神,这在欧洲近代瓷器生产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 家园 其实除了窑工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没有标准化。

                    国内窑工配比,很多东西都不是标准化的,都是祖上,师傅传下来的容器,量具。

                    那个时候也有标准化的量具,但是非常非常少,而且只能量整数。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传教士怎么偷学都很难,流程,操作都能容易偷。

                    但是窑工祖传的容器和量具,传教士没法偷,偷走了也没用,上面根本没刻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