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咖啡的一些常识,兼批F大师的江湖术士嘴脸 -- 达萨

共:💬55 🌺408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兄弟,大师好像跟你干上了

      你还是让让他吧,考虑到他的年龄肯定比你大。

      人家泡了那么多年咖啡,应该不容易。

    • 家园 这属于你不厚道了。

      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有的人很在意咖啡的回味,有的人很在意咖啡入口的质感,有的人很在意咖啡的香气。侧重点不同,冲泡方法就相应不同。而且说实话,特别细微的差异已经属于非常主管的东西,心理暗示的味道要超过客观属性。

      到了最后,你才提这一段。

      F大师也是学化学的,从帖子上看,他是搞仪器分析的出身。

    • 家园 一点小异议

      你的第二个原则似乎不妥:

      第二,尽可能多的将咖啡因溶解出来。由于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所以需要加热。

      应该是尽量少把咖啡因溶解出来。

      这一点,Forger应该是对的,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也挺惊讶,那个是11年还是12年时,一个意大利客户跟我说的。

      口味这东西也非常难说,意大利人对咖啡的追求可能是我们难以理解的。那个客户总部有5层楼,每层有一台咖啡机,不同牌子,要给钱出咖啡那种,员工们会挑好喝的才买,于是常常可以看到某层楼的咖啡机前排长队,其他层的,便宜一点也没人排队。

      另外,他也觉得奇怪,开车去瑞士,一过边界,咖啡的质量就差很远,两家咖啡店,距离不过30公里,意大利这边的,比瑞士那边的好很多。

      国内可以跟这个比的,大概是福建人跟潮州人对茶的追求,我见过潮州人一年花3,50万买茶叶的。我喝过他家的凤凰单丛,确实好喝,但到底值不值,天知道!

      • 家园 你说的可能是意大利人的一种喜好

        这个我还真不了解。我说的是一般情况。

        就像我们中国人喝红茶,主要是品它的香,以及溶解出来的多糖(对免疫系统有益)。

        可是到了英国人那里,居然将糖,奶都加入红茶,和咖啡按照一个路数招呼。这个只能属于英国人的一种喜好,不代表普遍性。

        同样,对茶和咖啡这类饮料,人们之所以喜欢,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其中的咖啡因(原因如我在文中所述,追求海皮)。如果

        • 家园 哈哈,早前我也是追着咖啡因去的

          前几年在国内,出差如果想喝咖啡提神,一般顺序如下:酒店的咖啡座,星巴克,麦当劳,速溶,实在没有了,就只好喝红牛了。

          不得不承认,我是被Forger忽悠成功,最近开始留意不同的咖啡味道,确实不同的店,做出来的咖啡是有点不同的,甚至买了个摩卡壶。。。。

          但我懒,我还不至于为了那一点不同,过马路去对面的店去买杯咖啡。

          • 家园 从咖啡再说到酒和茶

            以前人们总是说烟酒糖茶,当时还没明白为什么要把它们并列。

            现在知道了,这几种东西都可以带给人愉悦的感受。咖啡是舶来品,并不是说中国人就不需要咖啡,而是因为我们这块土地上压根就没有这种作物。但是,中国人发展出了茶,功效与咖啡类似。

            正如我在主贴中说到的,这些东西之所以被大家接受并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满足人们追求海皮的欲望。而能够提供这种满足的,就是咖啡因,酒精。

            所以,在中国古代,茶都是用来烹的。可想而知那是多么浓烈。同样,酒的好坏,主要标志不是香型,而是浓度。因为当时没有工业酒精,没有勾兑一说,都是粮食酿造,拼的就是一个浓度。在水浒传里,对此有何精细的描述。

            武松在景阳冈喝酒,第一反应就是:好酒,这酒能冲的动人。说的就是酒的浓度高,有劲。在招安一节中,梁山好汉将御酒换成了村酿。结果大家一喝,发现居然是如此寡淡,利马翻脸。

            这些都说明,人们一开始品用酒,茶,乃至咖啡,目的非常一致。要兴奋,要快活。后来又出现的烟草,大麻,乃至毒品都是如此。

            当然,进入工业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找乐子的方法也多起来。这个是胡,对烟酒糖茶和咖啡的追求就变得多样和复杂起来。

            以酒为例。我们现在喝酒,就觉都不会简单的要高度酒,而是强调香型,口感回味等等诸多更加细微的差异。但是,即便如此,酒精浓度始终是最重要指标。无论哪一种酒,如果味道单薄寡淡,其他指标在优秀,也会被打入另册。比如,低度的五粮液白酒就不受待见。现在满大街的冰纯啤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麦芽糖浓度不超过8),也被高浓度的黑啤,精酿打的满地找牙。好在价格便宜,中国人对啤酒还没那么挑剔。随着鉴别水平的提高,这种低度啤酒会越来越推出市场。

            咖啡的发展也是经历了类似的阶段。最开始,印第安人,以及后来的西部牛仔,都是直接在锅里煮咖啡豆。和中国古代的烹茶很类似。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咖啡的利用就越来越精细化了。针对不同的豆子品种,强调不同的烘焙方式,深一点,浅一点等等。磨粉也讲究粒度,粗细都有讲究。冲泡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如何发展,根本的一个指标不会变,即咖啡因浓度。这个绝对不是说越浓越好,而是在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内越浓越好(和酒是一样的。酒精浓度越高酒的感觉越有劲。但是超过一定阈值,比如75%,辛辣和刺激占据了主导,人们就接受不了了)。咖啡因在味觉上主要是苦涩。我见得很多老法师,喝咖啡都是手工咖啡,无非是追求一个浓厚。他们对外面店里的咖啡,普遍反映就是一个字:淡。

            • 家园 这个我不是十分认同

              如果仅仅是拿来提神,咖啡因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相信确实有人一天要喝5,6杯咖啡的,在这种情况下,咖啡因的因素恐怕会降低,这些人,会更注重咖啡的其他香味。

              说到浓淡,香味,至少我喝的胶囊机,脱咖啡因的,和普通的,盲测冲拿铁的话,我没有把握分得清楚。

              至于酒,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交,我的感觉是分地区文化的,某些地方喜欢酒精度高的,例如中国,俄罗斯等。澳洲的酒吧,虽然其他高度数的酒水也有供应,大部分人都喝啤酒。

              酒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配餐,确实不同的食物,配不同酒会有不同效果,就如最近这边冷,我在家吃火锅,配冰冻的sauvignon blanc就是比红酒好,虽然前者的酒精度较低,一试就知。

              最后,要让人嗨皮,仅仅酒精或咖啡因是不够的,还得看跟谁一起喝吧?

              • 家园 咳咳,兄弟,你说的都对

                问题是你说的额是现在,也就是说你描述的是已经经过优化和进步的咖啡,酒 和茶的功能了。以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上述饮料的确已经不仅仅用来满足基本的海皮功能了。

                但是,可但是,这个东西在一开始出现并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因为它的兴奋作用,这一点无可置疑。否则很难理解如人们怎么会喜欢苦涩或者辛辣的味道。人们的生物本能是接受香甜。前者是脂肪类物质的味道,后者是糖类物质的味道,都代表了高能量。还有一种味道是鲜。这个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五味,应该算是咸味的一个变种。鲜味来自于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所以说,人类喜欢这些味道是有非常明确的生物意义的。很简单,不喜欢这些味道的人,就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最终就被淘汰了。

                可是酒类,茶和咖啡的味道绝对是异类。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喜欢它们。但是,如果可以获得其他的功能,如高度得兴奋,那就说得通了。

          • 家园 慢慢的你就会了

            人的舌头及所有感官方面都是会搞腐败的,由俭入奢易,单程票,能控制的只有进度快慢,没有重设机制。

            因此,没事的话还是少招惹这些感官为好,除非此生再无追求,而且有条件成为幸福阿斗一枚。

            • 家园 应该还好了

              我主要是靠咖啡提神,速溶的我也能喝,完全没问题!

              喝好咖啡比喝好茶便宜多了,澳洲这边,意大利人开的店,也就是4块大洋左右一杯,想败家,也败不到哪里去啊!

      • 家园 最后一句呀

    • 家园 宝推,达萨兄拼音输入?

      老兄不是杀风景,是杀小资们的情调啊!

    • 家园 F用的是摩卡壶,你是虹吸壶

      意式机还是很不一样的,挤咖啡油的功能其他机器都没有。

      我认为咖啡油难喝之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