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曹丕的话嘛,听听就好

                一个下午的时间,用来琢磨曹丕的军事论点,我觉得吧,有点浪费。

                这个嘛,我们来看看刘备对面的敌人是怎么看的:

                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当然,这是东吴一般将领的想法。陆逊嘛,却发现了刘备的破绽。

                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水军不行,同时呢,这是我猜的啊,刘备可能在前期战斗中感觉到,东吴的陆军好像不是很能打的样子。后来嘛,陆逊坚守不出,可能更增加了刘备的这种错觉。

                所以刘备把宝全压在陆地上,当然,后路是要保证的。这就是东吴将领所谓“其诸要害皆以固守”。从表面上看,不敢说躺赢,基本上不会输。

                但是这么做,还是有破绽,破绽就在于,基本上丧失了机动性。换句话说,虽然刘备是进攻的一方,但是战场的主动权是掌握在陆逊手中。这就是陆逊所谓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陆逊这一仗就利用了水军的机动性,全面展开攻击,正面攻击和迂回后路相结合,击败刘备。

                火烧连营嘛,带有一定戏剧性,流传得比较广,但是最终决定胜负还是将领的执行力和士卒的战斗力,刘备带来的应该是精锐,在马鞍山和东吴血战一场,发现所谓东吴陆军弱,还真的是自己错觉。

                顺便再提一句,水军带来的战场机动性,真的非常重要,后来羊祜八万大军败于陆抗的三万人,同样是因为缺少水军的支援。

                甚至到近代,湘军之所以能打败太平天国,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水军具有决定性优势,李秀成几十万人打不下曾国荃,就是因为曾国荃水上通道一直是畅通的。

                通宝推:偶卖糕的,李根,
                • 家园 小时候特别崇拜那种见微知著的神预言

                  一个下午的时间,用来琢磨曹丕的军事论点,我觉得吧,有点浪费。

                  比方说,食少事烦,岂可久乎——我那时候就想要补齐曹丕的逻辑链条,怎么从连营7百里,推导出来,刘备必败的。

                  记得陆逊担心的是,刘备乘着锐气,顺江而下。

              • 家园 连营七百餘里,说明一路都只是帐篷,没有防御工事

                刘备军有多少,三十万人除七百里,每里430人。除非刘备有机枪,随便哪段都会被人以多打少,别人根本来不及支援。

                • 家园 就是因为史料缺乏,这个仗怎么打的,大家在猜

                  我猜测的情形是

                  1.蜀军是分驻N个营垒,但不可能完全平均分配,分配到到每公里几个人。

                  2.蜀军应该比吴军精锐,但是数量是劣势。

                  3.如果吴军一个个营垒攻坚,蜀军每个营垒可以坚持到援军的到来(有点像当年鬼子的据点),但是最后吴军是同时火攻各个营垒,就悲剧了。

                  • 家园 有一种分析是吴军利用水路切断了蜀军前军和中军的联系

                    [URL=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815316290[/URL]

                    因为蜀军水军在久攻无果的情况下主动舍船上陆,丢掉了水军的警戒掩护。陆逊于是借用了吕蒙的白衣渡江做法派一支部队偷袭了蜀军联营,他陆上对蜀军的试探进攻只不过是为了坚定蜀军死守陆上的决心。

                  • 家园 吴军小分队渗透,在蜀军营垒周围准备好了柴火,易燃物

                    由于不需要直接往营地里放火,在周边放火就行。夜里只能看到大火,看不见是哪个具体营地被烧。如果驻军发现周边营地都被放火,他们是准备半夜跑出去灭火?坚守主营?还是找机会跑。尤其是几个真的被集中兵力围攻的营地。围三厥一,陆逊只要赶着溃兵往下个营地走就行。营地也是搞不清楚,半夜来的是溃兵还是吴兵,只要潜伏小分队往营地里放几只火箭,大喊吴兵杀到了,人声震天的情况下,多数蜀军恐怕也是跟着人群,继续往后逃命。吕蒙,陆逊玩白衣渡江时,就有一支可以深入敌后的军队。显然还在使用。陆逊火烧连营其实是人工制造营啸的典范。拍三国演义,拍个陆逊潜伏考察山野落叶厚度,树枝干燥度,安排小分队什么时候放火,什么的就是和借东风一样的神剧了。

                  • 家园 陆逊不是说了分割包围嘛

                    蜀军最好的结果是逐次退却。但吴军隔段纵火,根本不给蜀军溃退的机会。

        • 家园 请教大叔,刘备如何才能保住荆州

          三国学的不多,我有个问题,刘备如何才能保住荆州?

          孙吴决定偷袭荆州,为啥没人给刘备关羽报信?

          • 家园 有人报信啊

            曹操给关羽报信了。

            孙权准备偷袭关羽的时候,和曹操联系过,嘱咐曹操别泄密,曹操和手下合计了一下,不行,得帮孙权光明磊落一把。就让徐晃把孙权准备偷袭关羽的事,用箭射给关羽。

            不过呢,仗打到这个份上了,关羽是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只能扰乱军心。

            这里再提两点,第一点,关羽此时坚持打下去,而不是消化前期的胜利果实,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是风险很大的。基本上胜利的希望很渺茫。

            • 家园 我说的当然是东吴内部的报信的

              这么大军事行动,蜀汉在东吴内部没有潜伏人员报信的吗?

              • 家园 你的问题,应该分为两个环节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发帖老是出现发上一半的事,这不去管它了。

                你的问题,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蜀汉在吴有没有情报人员。

                第二个环节是:关羽能不能保住荆州。

                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环节并不存在逻辑联系。

                蜀汉在吴有无情报人员,在关羽能不能保住荆州这个问题上,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换句话说,就算关羽通过情报人员知道了吴的计划,可能会保住部分荆州,也可能是兵败身死的下场。

                第一个问题,三国的间谍问题,三国有间谍,很多政治谋划,军事动作都有或明或暗的间谍踪迹。但是,具体到此次战役,似乎没有明确的史料证明关羽收到过情报的预警。

                第二个问题,关羽能不能保住荆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说明的背景很多,简单来说,当时天时,地利,人和对关羽都很不利。

                而且关羽本人的军事动作带有一定的冒险,比如襄樊之战前期因为发水大破曹军,俘获甚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样带来不利的一面,一是后勤压力倍增,二是水的存在带来了胜利,同样也阻碍了关羽扩大胜果。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时候战略收缩,消化战役胜利成果,以期再战,似乎比较好。但是关羽没有这么做。当然,如果关羽对了,击溃曹仁,那么战略意义就太大了,这诱惑让关羽无法拒绝。

                到后来,被吕蒙偷袭之后,关羽也被曹军击败,同样有两个选择,或者呢,向友军靠拢,或者呢,收复江陵。

                前者呢,看上去稳妥一点,但是呢,关羽选择了后者。为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关羽或许比较轻视吴军的陆军,毕竟吴军才在张辽那儿漏过一回怯,关羽一算,嗯,张辽啊,我熟,我比他强,我比他能打,他能赢吴军,我也行,我得找回这个场子。

                在轻敌的情况下,再加上很多不利因素,后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

                通宝推:偶卖糕的,网海,
                • 家园 收复江陵可不仅仅是关羽的轻敌

                  关羽的部队士兵家眷大部分都在江陵,他不回江陵部队只会离心的更快,东吴只要让这些家眷写信给士兵然后射到关羽军中就可以了。关羽失策的地方在于让那些出使东吴的使节免费在他部队里头公布实情,这样当然部队会更快垮掉。

                  • 家园 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

                    我挑了轻敌这一点来说而已,前边也说了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不利因素。

                    顺便提一下,这里散布言论好像不是东吴使者,我记得记载是说,关羽多次派人和吕蒙谈判,吕蒙让这些使者接触家属,然后是关羽自己的使者把消息带回去动摇军心。

                    而溃散归结为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吧,似乎还不够,让我猜的话,十有八九是缺粮了。关羽才会进退两难,这边下了收复江陵的战役决心,那边又派人去和吕蒙谈判。后边自己的使者在动摇军心,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关羽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再说一点,三国时期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怎么理解呢,现代战争讲的是大量歼灭对方有生力量。而在当时,可能军事集团的首领起得作用更大一点,刘备一路败败败,但是只要他在,这个集团还有可能重新崛起。曹操有赤壁之败,还是能重整旗鼓。袁绍的官渡败得虽然匪夷所思,但是袁绍集团的失败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袁绍本人死得早了,不然有没有曹魏都是两说。

                    关羽此时怎么说呢,这个局面嘛,还是面临一个保中枢还是保全军的问题,做最坏的打算,迅速向友军靠拢,保证自身退往川中的后路不被切断,在当时的情况下,或许是个相对稳妥的决定。当然,这也就不是关羽了。

                    • 家园 问题就在这里

                      关羽派出使者的时候就该想到东吴会对这些使者公关,东吴既然敢偷袭荆州就不会主动把肉吐出来,这时候连续派使者过去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只能起副作用,等使者来回跑关羽最宝贵的逃跑时间都没了。而且向友军靠拢关羽就那么有把握他的手下士兵不会逃散?去江陵还是最短距离都有那么多逃兵,何况是去更远的上庸。

                      • 家园 是啊

                        正所谓“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关羽就是个示范了。

                        已经下定决心打了,再派使者谈判,确实是昏招。这里吕蒙对使者做不做公关其实都不会影响关羽的结局了。史书上这么写,估计也是锦上添花的意思。

                        至于说逃兵其实不是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嘛,逃命嘛,肯定是往敌军的薄弱环节走。

                        当然,估计关羽自己也没想到,荆州局面崩坏得这么快。简直是土崩瓦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