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跟熊春锦先生学习传统道德根文化,推动人类道德复兴 -- 乾道学派

共:💬59 🌺89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跟熊春锦先生学习传统道德根文化,推动人类道德复兴

    前段时间研究教育,发现一种极高明的教育方法——德慧智教育,同时发现德慧智教育的创始人熊春锦先生是顶级的道家高人。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学国学可入门,但有种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感觉,而熊春锦先生的书则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春秋以后两千多年来真正读懂《老子》的,目前只知道熊先生一人。

    德慧智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熊春锦先生简介:

    http://www.dehuizhi.cn/xiongchunjing

    浅论道德救世:

    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daodu/20090313/398.html

    粗略了解可以看看这本书: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

    内容内容简介: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重要的一半。《国学道德经典导读》是国学名家熊先生近年来倾心于宏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根文化,着力于继承、研究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凝聚、提炼出道德文化精髓——“德慧智”三个字,形成了独创性的“德慧智”教育理念和经典诵读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以老子《德道经》为主纲,通览道学、易学、儒学精髓,创立了“一元四素论”、“三因论”等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大系统论和方法论。

    目 录: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前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

    第一章 未来教育的根本——慧与智同步开发

    第一节 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

    第二节 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第三节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第一节 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第二节 科学识水知圣言

    第三章 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第一节 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第二节 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第三节 汉字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四节 汉字是开慧益智型的文字

    第五节 汉字是道德文化的记录

    第六节 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第七节 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第四章 运用德慧智教育塑造德治社会和德道人生

    第一节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德慧智教育

    第二节 人生六阶段的健康需要德慧智教育

    第五章 理通法随论德慧智经典诵读

    第一节 明理知法选经典

    第二节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第三节 经典学习方法论

    第四节 反躬自省方法介绍——提高强化法

    第五节 烛光强化学习法

    第六章 胎婴养虚

    第一节 先天无为虚中养慧(10月怀胎0-3岁)

    第二节 胎婴养虚重在父母

    第三节 明理知性上善合德

    第四节 胎婴养虚教育实践提纲

    第七章 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时期

    第一节 婴儿期教育的成败将奠定孩子的终生

    第二节 世界各国婴幼教育成果的借鉴

    第三节 婴儿德慧智教育的关键在父母

    第四节 慈爱耐心是婴儿教育成功的条件

    第五节 祝愿家长成为婴儿灵魂的工程师

    第八章 幼儿养性

    第一节 幼儿养性的概念

    第二节 以德养性是幼儿期教育的根本

    第三节 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第四节 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绝学无忧

    第五节 德慧智教育婴幼智育从识字始

    附录:经典诵读实践效应反馈实录

    经典诵读满园春山东日照幼儿德慧智教育试点

    儿童经典诵读汇报之一山东文登德慧智教育试点

    儿童经典诵读实践汇报之二山东文登德慧智教育试点

    幼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实践效验甘肃张掖德慧智教育试点——甘州区智多星幼儿园

    人本教育道德观——小学生德慧智教育实践汇报——陕西榆林志慧小学

    爱心沐浴,德育熏陶——我教育孩子的一点感受

    孙女经典诵读的收获

    修之家其德有余

    孩子诵念《德道经》的变化

    编后语

    相对深入了解可以再读读《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通宝推:明心灵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早教的要领—学会保护宝宝的专注力

      [1]睡醒后如果没有哭闹,不要马上抱起。

      如果孩子睡醒后比较安静,

      一会儿望着天花板、一会儿看着窗户,

      这个时候,

      大人千万不要立马把孩子抱起来。

      宝宝在发呆、不断观察,

      这是在获取周围信息,

      此刻,他的大脑正在思考。

      [2]不要经常打扰或打断孩子。

      孩子正在专注地玩玩具

      突然有大人不由分说地把孩子抱起来,

      情之所至,狠狠地亲了一口。

      这种情况是不是特别常见?

      孩子是有自己的感知力,

      不需要大人的过度关注。

      家长这么做,既影响孩子的兴致,

      也生生地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3]注意玩具数量,一次性不要太多

      宝宝的玩具应该一个一个的玩

      一次性提供过多玩具

      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4]陪伴要有耐心

      家长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

      要有耐心更要专心

      并且在孩子说话时

      家长要学会倾听,不打断

      并鼓励宝宝继续说,有助于宝宝思考。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

      “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

      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 家园 《大学》“三纲要”之“明明德”

      “三纲要”,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这里,先简要地讲一下“明明德”的问题。这个“明明德”用了两个“明”字,我们国内有个教授在香港还是台湾讲学时就闹了个笑话,他说这可能是古人写字写错了,该把这两个“明”字给删掉一个,他是这么样来考证这个“明明德”的,认为是多写了一个,是笔误。

      实际上,这也说明这位教授先生看得古文还是太少。“明明”这两个字,实际上它既是一个词组,也应当独立而解。古文的特点都是这样,它跟文言文还不同。真正的古文,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着解,你才能把握它的原意。如果说你只是连续起来讲,用一个“明”字来解的话,就解不通。

      实际上,古人就像给我们生命定名一样,“性命”,“性命”,为什么要把你的生命定为“性”和“命”呢?因为这是两个系统。对于这两个系统,你在研究《大学》的时候,同样也要把握住。第一个“明”,那就是指的你的“性”明,你的性体系统要“明”。性体系统,是指的什么东西呢?那就是你的魂、魄、神、性这四大系统。魂、魄、神、性四大系统,构成我们每个人的性体系统。第二个“明”,是指后天的智识也要“明”这个德。后天系统,又是指的什么呢?那也就是你的后天意识、后天的肉体骨骼以及后天的血液、体液这三大系统。

      实际上,都是个“三”,看不到的黑境当中有“三”,显态的意识、后天的意识、你的体液、身体内百分之七十的水,不管这个水是血液,还是淋巴液,还是细胞递质,但它们都是水,只是里边成份不同而已。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肌肉和骨骼,有机和无机是完美结合在我们体内的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只要整体地把握住是一性一命构成生命的时候,那么你对这个“明明德”,就很容易解读了。不要去把它复杂化。

      而且这个“明明德”,在《黄帝四经》当中也讲得很清楚:“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复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幾。”也提到了要两个“明”结合一起,才能过到一个“至微”的状态。古代的先哲们在为我们生命进行定名的时候,在为我们体内的所有组织器官进行定名的时候,也是顺应了这种古代慧观认识论的前提,也就是“知白守黑”。他们把握住了这个“黑”,用“黑”当中的观察,用慧知、慧见来驾驭着后天意识、智识所观察到的物质。也就是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他们都是整体把握住的。

    • 家园 《大学》是道家著作

      《大学》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已经找不到原著作者了,是西汉儒学修编古籍而将其编入《小戴·礼记》中了,原作者已不可考。

      但是,《大学》是不是儒家的著作呢?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大学》原作者虽然已不可考,但是从七三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却可发现,《黄帝四经》中可以看见大量跟《大学》内容比较吻合的文义和字义,都包涵在里边。这也说明,《大学》理论来源还是来自古代黄学系统。而且,在老子《德道经》中在论述这个“大”字的时候,也非常明确、明晰地点明了这个“大”字就是“道”。

      因为老子在《德道经》69章“昆成”篇当中,就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表述得非常清晰。就是说,那个虚无的“○”,那个处在虚当中,处在最高境界当中的那个无形却又有质的物质,在最高层次它就是“字之曰道,强名曰大”。“大”字是对“道”的强名,因此“大学”其实就是“道学”。要掌握这个“大”进行学习,进行实践,就称之为“大学”。

      中国的文字是变化万千,变迁太大了。在原来,在2500年前,这个“大”字基本上儒学和道学通用,都认为它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一个名,是“道”的一个字。结果,到后来就开始分家了,编辑中把道家的这个“大”字上面加上一点变成“太”字。用所有的“太”字来表示道学的内容,而把“大”字的内容基本上都划归到儒学当中去了。它是有一个分离的过程。

      《大学》在汉代,在为了适应皇帝所喜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定位格局的情况下,进行了修订,就把它划归到儒学的领域去了。这并没有什么差错,而且对《大学》还是一个很好的保留。幸亏当时没有把它清除掉,而是作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支柱把它确定下来了。而且,这篇《大学》在宋代的时候,经过双程鼎力的尊崇,就把它拱显出来了,并且进入了社会教育领域的主流地位。南宋的朱熹还对《大学》进行了编辑,以至《大学》就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 家园 “知其白,守其黑。”

      中国文化的研究和西方物理研究的方位,是两个不同的坐标。这个XYZ,这一个坐标系统是西方的研究。而东方的研究,还有一个看不到的XYZ坐标,和看得到的XYZ坐标是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知其白,守其黑。”

      西方近百几十年来,完全是在“知白”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仅仅是从这个“白境”的XYZ这坐标上进行研究,已经走到了尽头,已经不能回答生命的真相,已经不能多够完整地解答宇宙的真相了。回过头来,就需要从中国的“知其白,守其黑”肉眼不可见的空间里面的XYZ这个坐标上面,来专门研究“白”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和范围。只有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真正的大智慧;如果说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那是根本没办法达到的。

    • 家园 《老子》的正确读法与诵读《老子》的神奇功效

      中国的象形文字可以上溯到八千年,甚至一万年,它反映的全息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保有的象形文字,使我们可以轻松地读懂最古老的文字,了解古人是如何用象形的文、图来表示体内、自然和外界的各种现象。老子的五千言对我们体内的万象和身外的万象,描述的非常全面,可以说无所不包,淋漓尽致。读一生都不会觉得厌倦,而且越读智慧越开。有很多的人说,这个经典我读不懂,实际上不用懂,五千言早期你别想真正弄懂它,一但以为弄懂了,你就掉到陷阱里面了,掉到什么陷阱里了呢?掉到后天智能的陷阱里了。老子五千言是经,是古文,就是提供给我们读的,进行能量式的诵读。让经典的能量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我们的心身引起共鸣。重新唤醒心中的阳我丹元,进入大脑右侧的办公室中进行工作,展开慧性图文思维记忆。

      舌是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头一动,心就容易打开,心窍也容易放出光明。

      现代人都是以我为中心,什么都要搞个清楚明白,经文不懂我怎么读呀,我怎么教孩子读呀。熊老师在国内推广经典诵读有一个例子,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跟着父母读《德道经》,听熊老师的颂读录音,后来他会背了。一天家长在谈话的时候,他突然用《德道经》上的话来批评父母,而且用得极其准确,把父母批评得哑口无言。三岁的孩子都能够自如的调用老子的话来批评父母,你说奇怪吧?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精、气、神与老子的思想同频共振了,他的精、气、神在指挥他的后天意识自如调用。

      真正的古文经典,就是人类精神系统的食粮和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这种古文也就如同人们一日三餐需要进食养身的食物,患病时所要服用的药物。当人们进食之时,并不需弄清楚粮食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并不需要弄懂每种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糖份、热量的含量多少,进入人体以后如何消化与分配。人们在服用医生所开出的药物时,同样不必弄懂药物的成分和化学分子式,和各种成分的用途与作用,以及在体内的饱和、半衰、排泄时间。

      为什么单单对于经典这种精神系统的粮食和药物却如此挑剔呢?非要先当农民耕种,当工人加工,当营养学家分析,当医生研究,当药物学家探索,然后才肯服用呢?

      我们为何不先实践起来,先把能量吸收进去,等精气神旺盛了以后,再慢慢的消化理解,能量达到饱和的时候,自然就会归类、运用。很多德国人不懂中文,他们怎样进行经典诵读呢?借助拼音。上面拼音,下面汉字,应当说比我们困难多了。但是有一个学生读了不到半个月,跑来对熊老师说:“熊老师,我读“上德不德”(德篇第一句)的时候怎么头顶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再到后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能量开始自动分流了,这句话怎么(能量)到了肝里,那句话怎么又到肺了,接着又到心了?”对于经典的意思他们根本就不懂,老师没有跟他们讲任何一句话的意思。但是她却能够品出来其中的滋味,获得其中的能量,那我们为什么非得要弄得清清楚楚才肯去读呢?

      我们今天的这个题目是“浅论道德文化救世”,介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经典诵读。诵读祖先们留给我们的经典,用它陶冶情操,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形成德性的品格,获得道德的能量。

      甘肃张掖高中的一位老师,他通过自身的实践,非常相信经典诵读的作用,并带领全班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坚持了两年每天早晚诵读双一章15分钟。结果06年的高考中,全班的学生只有一个没有考取大学,其余的被十几位所重点大学和各大高效录取了。那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是因为腿摔折了,休学了。这个班在学校里面,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纪律、团结、友爱、举止等也是全校的楷模。这说明经典诵读能改变我们的不良禀性,校正不良习性,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发生改变,能够益智开慧,能够发挥连锁的、系统性的作用,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国内还有很多人因为患有重病,在劝导下开始经典诵读,都程度不同的出现了病情缓解,甚至痊愈的现象。前一段时间,陕西汉中有一位女性患有晚期的子宫癌,医院都放弃了,说治不了了。她从网络上找到了熊老师,熊老师让住在她附近的一个学生过去指导了一下她如何诵读经典,又给她开了个中药处方。她坚持服药,并认真地坚持每日诵读。结果不到三个月,她好了,虽然结合了中药治疗,但应该说还是经典诵读创造了这个奇迹。癌症体质地很致密,摔在地下能像皮球一样能弹起来,真的是不容易化的呀!是什么力量使这么坚固的异构性癌症细胞软化掉,仅仅是靠中医的这么几味药嘛,绝对不是!经典里面包含的无形能量才是根本力量——也就是老子在他的五千言里面潜藏的、看不到的德性能量。

    • 家园 “心为神藏,脑为神腑”

      《黄帝内经》说:“心为神藏,脑为神腑”。人的思维有三个看不见的主宰,一个是心中的识神,这是比较低的一个层次,中间层次的,则是心中的阳我“丹元”;还有一个高层次的,就是“本性”。丹元和“本性”在人体内大都被后天智识所屏蔽,没有出来工作,能出来工作的只有心中的识神。

      附:现代医学对心神存在的有力证明

      有的人为什么换了心脏以后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呢?英国不是报道了一例吗,一个单身母亲换了心,换了肺以后,性格变得像一个小伙子。喜欢吃麦当劳,喝啤酒,甚至失去了找男朋友的兴趣。非洲还有一例,换心手术时,因为没有人心,就用了个猪心代替,结果出院了以后,性格变得跟猪一样,喜欢到垃圾桶里扒东西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我们的心里面还有一个心神,心是它的宿舍,大脑是它的办公室,这就是“心为神脏,脑为神腑”的解释。它在大脑工作时,主持着神经系统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传递,良性弧和恶性弧的反射。一旦它开了小差,出现了问题,大脑就无法工作了。医院里躺着的植物人,他们的大脑还是正常的,只是办公室的主人没来上班呀。它一旦回来了,大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有些植物人的亲属通过呼唤的方式,天天坚持呼唤,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心神这位主人给唤回来了,植物人也就清醒过来了。这不就是心神这一生命现象最好的证明吗?

    • 家园 “性”是人的一点灵光

      一性一命谓之生命。“性”是我们的一点灵光,是生命精神系统的本原状态。

      “性”是一团来自无极大道的灵光,也称之为性光。只是每个人灵光的圆明程度不一样,有的人的灵光这缺一块,那拱一块。有的人的呢?的确是浑圆有光,这个光不仅能照自己,而且能照别人,称之为道法自“燃”。有的人往那儿一站一坐,就释放出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场,通过辐射、对流无形当中就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作用和影响。这就是生命之光的能量,也就是我们本性的能量。

      人类只有通过修之身,才能使自己的性光圆明,重新发出光来。我们在看历史书的时候,羡慕古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这是多高的智慧呀!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我们有了私心,有了贪欲,有了妄想,有了执着,产生了厚厚的一个屏蔽层,把我们的本性封闭在里面,本性的光没有办法透出来,我们也就没办法进入真正的大智慧的状态。

    • 家园 东方的竖排优于西方的横排

      中国的古文文字都是上下排列的,不像现在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横着排的。古人对经文非常重视,读一列点一下头,给予肯定。西方排版从左到右,读一行摇一下头,像是在说“No”,在否定人家。

      我们的祖先对人体生命机理了解的更为深刻。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颈椎会前后上下小幅活动,大脑和脊椎里的脑脊液,也会随之加速循环。脑脊液,古代道家称之为“天河水”,这个水从大脑流到尾骶骨的终池,然后再循环上来,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在点头磕脑的时候,随着脑脊液循环的加快,大脑的深层和表层都得到了更多的营养,使你越读越精神。如果总是左右摇动呢?就会摇晕了,这也是有生理原因的。我们的颈动脉两侧,有两个压力感受器,当你这样摇头读书的时候,压力感受器刺激你颈动脉上的两个化学感受器,会使你的脑压降低,这样读长了时间会很疲劳。

    • 家园 人需要的营养有两种—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天德养神,地谷养形。

      人需要的营养有两种。一种是肉体所需的物质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另一种是精神系统所需的营养——木、金、火、水、土五种能量,道家称之为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

      人在青春期之前具备自动吸纳天德和地气的能力,而且吸纳的能量大于日常消耗,在体内建立了一定的储备。平常人进入青春期后这一能力大大降低,同时消耗大增,入不敷出,只能不断地调用仓库里边的能量,《黄帝内经》讲女子49岁,男子64岁,就把仓库的储备调用完了,人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弱,感觉精神不支,生殖功能也会丧失。

      • 家园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就是说:天给我们人类的是“德能”,地给我们人类的是“地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当主动地获得天德和地气,否则仅仅靠我们自己体内有限的能量,是难以达到的,同时也难以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

    • 家园 慧性教育的消失过程

      龙文明的教育,即慧性教育,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已从社会主流教育领域消失两千多年了。

      慧性教育的消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于东周末年,代表性事件为孔子笔削春秋,把道德根文化中仅凭后天智能无法真正解读的大量性慧人文经典“削”掉了;接下来是秦朝之焚书,最后破坏最大的是汉儒之“编修”——皇帝组织大量儒生,对经过战乱还幸存在民间和宫廷当中的典籍,进行了一场前无古人式的编修,先后历时几十年之久,公然抛弃了周秦六国遗篇中上古大量珍贵的性慧类史实典籍,使社会历史几乎与道德根文化时期完全断绝了关系,只知道有孔学,却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文化。

      现在,我们中国人只知道历史上存在着儒学智能教育的两千年史,却不知道还存在着道学慧性教育的绝代史。中国教育的历史在2500年以前的那一片空白,是用什么进行教育,如何教育,都不甚了了。

    • 家园 另一种版本的“真善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