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时代的开始 -- 天堂

共:💬134 🌺54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摩托车是怎么被电动自行车打翻在地的?
        • 家园 摩托车被环保和重量打垮了

          交通工具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生态位现象的市场。人们出行时,根据速度、便捷等需求,可以将市场细分为从飞机、火车、轮船、卡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步行等很多很多生态位。其中摩托车是一个夹在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生态位。很多地方为了给汽车找空间,不断压缩其他交通工具的空间,比如禁止卡车进入市区,比如通过设置过街天桥/地道来打击自行车,还有很多地方早已禁摩,企图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问题。但是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被迫发展公共自行车。所有这些行为都导致公共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使用体验很差。同时开车的弟兄们还是堵在路上,交通体验也不佳。

          摩托车被打翻在地,一方面是汽车在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是电动车在城区环境下更加占有优势,取代了它的生态地位。

          早期摩托车有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两种,二冲程动力比较大,可以做得比较轻便小巧,因此向下兼容的时候可以部分替代自行车,但是油耗高,污染比较大,出于环保要求禁止了。后来的摩托车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四冲程的了。四冲程的摩托车相对来说要笨重一点。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使用人群受限。一般只有身强力壮的壮年才会使用摩托车。这样,当较为请便的电动自行车出现以后,摩托车在低端位置上的生态地位,就迅速被电动车取代了。

          同时,摩托车跑起来相当于汽车,但是对驾驶员的保护相当于自行车,一旦出现事故,很容易导致车毁人亡。加上本身比较笨重,很老人小孩女性都会减少使用摩托车。所以,在二冲程摩托车消失以后的消费市场上,摩托车只能填补汽车以下、自行车以上的市场空间,而这个空白被电动车补上以后,摩托车就完蛋了。

          两轮电动车动力要弱很多,速度一般也就是达到或者接近普通通勤自行车的极限速度,重量也要比摩托车轻便一些,整体安全性也高一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骑着电动车到处跑,较少看到青少年骑摩托车。实践中,青少年还是骑自行车多一些,说明在家长的观念里,安全所占的权重要更高。在青少年这块,摩托车就基本没有市场。

          在家庭妇女、老人这个群体里,摩托车的市场很小,在青少年这块,摩托车基本没有市场。摩托车基本上只有在青壮年那里才有点市场。而青壮年也倾向于选择较为轻便的交通工具,于是也只有在长距离通勤、负重运输等需求较高的时候才会选择摩托车。同时在价格上,摩托车也比较昂贵。这样,在一般通勤需求上,摩托车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安全性都毫无优势可言。而摩托车的较高速度,在城市通勤环境下也毫无发挥余地。这样,在这个重要领域里,摩托车基本上就死掉了。

          当二手摩托车比一手新电动车还要昂贵得多,在速度上不能发挥,在安全上毫无优势,在轻便上毫无优势,甚至在能源上,燃油相比电力也毫无优势,摩托车就必然受到严重挤压了。

          这是基本的客观基础因素。

          在人为因素里面,国家对摩托车的管理延续了历史上对机动车的严格管理制度,驾驶证行驶证一应俱全,交警对摩托车的处罚也随心所欲,而摩托车本身是具有一定便携性的,交易很不规范,盗窃案件频发,交警部门再去查证件,就会给驾驶员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出现了电动三轮与摩托车发生事故,摩托车按照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而电动车规避交警处罚的现象。此外在一些禁摩、禁卡的城市,使用摩托三轮车运货都会受到限制,使用电动三轮车却可以规避法律限制。所有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摩托车的市场。于是直接后果就是,只要是电动车能承担功能的市场,摩托车都会被挤出去。现在很多都是使用电动三轮车运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适应执法环境。

          有些城市也尝试对电动车进行限制。比如有些地方就禁止电动三轮车运货,快递行业直接对此进行了反弹。还有一些地方禁止电动四轮车,基本上很快就被官员们自己家的老头老太太给怼回去了。这些现象明确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电动车极大适应了交通工具市场在中小城市一般通勤距离上的要求,在新类型的交通工具/模式出现之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强行取消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需求,目前来看是无法取消的。

          部分城市是不能使用电动车的,比如多山多水,地形限制极大。这样的城市比较少,本身规模也大多有限(有的城市还是很大的),不能为摩托车提供太多市场。

          通宝推:wage,年青是福,jhjdylj,桥上,秦波仁者,
          • 家园 到了非常时刻

            比如突发的,较大规模的天灾人祸,此时摩托车就堪大用了。

            目前全球来说,大城市的市政建设,越走向“绿色”,就越精致越脆弱,就连小贩们都吵着用微信收款,嫌纸币太脏。

            我不大明白这群食肉糜者,一天到晚在忙什么。其实很简单,睡觉之前请市长们想一想,假如明天早上,你的城市没(自来)水没电了,还有一半人程度不同地伤病了,所有的外援三天后才能赶到,这三天里你能怎么办?

            • 家园 正是正是,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说网络银行只能是纸币的有益补充

              一切以电为驱动基础的东西,一旦电力失去,那就直接废掉了。

            • 家园 等,出现这种情况,和战争状态差不了多少了
          • 家园 最关键的是摩托车是机动车啊

            摩托车也要考照的,和汽车一样,还会有罚单,会扣驾照。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不需要驾照,和自行车一样,上手就能骑的。

            通宝推:林风清逸,
          • 家园 有道理

            个人感觉,摩托车速度靠近汽车却没汽车安全,两轮接近自行车却没自行车学习成本低,政策接近汽车却比电动自行车约束大。。。。。。真实夹缝中求发展,环保叠加治安,再加上骑车人素质低下,结果是没人喜欢它

            • 家园 安全性其实很重要, 不仅仅国人观念上认为摩托车不安全

              我在英国有好几个玩摩托车的朋友, 按照他们的说法, 没有人没出过事故.

              隔壁邻居自从变成自雇之后也把摩托车换成了kit car, 哥们自己说的:摩托车太危险, 他现在是自雇, 万一有点事故,不管大小他都没收入, 所以换个有壳的kit car.

    • 家园 听了习总的报告,觉得楼主的题目很牛逼。
    • 家园 典型的中国梦!
    • 家园 除非能够实现更好的“共享”

      这种二次能源还是有点不算方便。没电了可咋办,没油了说不定一根软管嘬一口也能凑乎了。

      交通不仅仅是家用车上下班,还有运输物流。高铁动车、市内轨道交通毕竟灵活性有限。

      我的脑回路就是“斯特林发电小型化”这种,不敢说聪明,绝对迂腐。毕竟斯特林小型化是最遥远的。快赶上钋衰变热电池了,呵呵呵

      其实能够实现油耗降低一半就很牛逼了。石油进口下降一半也绝对能动了他们的命根子。

      比方说现在卡车大梁那里空间似乎也不小,什么辅助电池包、压缩气体储能也似乎能顶上去

      大视野上,大量种植玉米、利用盐碱地等当前农业价值不高的土地培植蓝藻、利用细菌等等手段,进行固碳。把糖变成酒精、变成烷……最后变成长链烃,也就是油。过程中要电就从风水阳光核取。

      还有,就是关于文明的观点。我们的技术革命也似乎不应该是为了能够像是三体一样进行毁灭,不是为了灭掉绿胶,而毁灭(落后的挨打)仅仅是技术带差的后果。所谓输出绿胶、输出不稳定为了防止技术革命,太螳臂当车了点。

      通宝推: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