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总人皆醉我独醒?--关于主席及其追随者 -- 达萨

共:💬200 🌺2133 🌵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来和个稀泥,大家都有道理

                你说的有几句话我不同意。

                首先,“治理国家、接管政权并不靠军队干部,只需要有少量的地方干部和警察部队就可以了。”

                前半句我不是很懂你的意思。“军队干部”,我指的是薄一波、陈毅(上海市长)、贺龙(体育总局)等军转民的干部,低级别的更多。他们的地方政务经验不足,“老革命碰上新问题”也是事实。

                我觉得“少量地方干部、警察”是不能接管政权,治理国家的。巴黎公社的教训就是要砸烂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不能简单拿来用。

                其次,说“中共并没有做好接管全国政权的准备”,可能有歧义,但是不要挑刺嘛,我觉得他的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解放战争进展太顺利,大批干部南下,就地开展工作。有一点后遗症就是肃特镇反。苏联十月革命进展也很快,所以后来又跟白军(受西方全面支持)打了几年。

                越南可能是相对做好准备的。西贡政权倒台的时候,基本上是最后一个堡垒了。孝子贤孙‘投奔怒海“的不少。

                我倒觉得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思想上没有做好准备,毛也说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家园 胜利发展与民族大众

      现在,高举毛旗号的人,主要有两类,一是民族主义者,二是人民主义者。

      如果,民族主义和人民至上,并不能实现胜利发展,那么,这种民族主义与人民至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毛主义的灵魂,应该是民族,人民,乃至人类的胜利发展,而不是简单狭隘的民族主义,大众主义,更不是民粹主义。

      改开三十多年以来,中国整体而言还是走在胜利发展的道路上,人们的不满主要是胜利发展的成果分配不均,这是呼唤毛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在的左派与右派,都主要是对中国的不满者,不过两者开出的药方却有根本区别,左派是回归马列毛,右派则是奔向自由民主,乃至全面西化。

      相对而言,回归马列毛,与奔向自由民主的西化,更难以操作,因为自由民主的最典型操作,就是民主普选与全面私有化,实现起来很容易。

      俺是 既反对回归马列毛,更反对庸俗的自由民主,而是主张从毛泽东再出发,更集中统一,更多元开放,也就是实现中央集权的现代化。

      胜利的关键在于集中统一,发展的关键在于多元开放。

      中央集权的现代化,实质就是集中统一的多元开放,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民主集中制。

      统一又多次元,集中又开放,这是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上看,毛主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遵循了这个宗旨,这是中国区别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

      邓的改革开放道路,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统一又多次元,集中又开放的准则,到了这次十九大,将党领导一切,写进了党章,这是中国自信的重要表现。

      毛与邓的区别,主要是毛更偏重理想主义,而邓更偏重实用主义,毛更偏重自力更生,独立自主,邓更偏重韬光养晦和短期利益。

      邓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走到今天,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快摸到头了,是滑向庸俗的自由民主,还是从毛泽东再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正面临重要的抉择。

      更好的生产方式,与更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标准,工业化是更好生产方式的决定力量,而城市化则是更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指标。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已经不是工业化,而是城市化,也就是主要不是生产,而是分配。

      随着大工业,大商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而大城市的居住空间却难以增长,而且这些稀缺的土地房产还被人为垄断。

      工作机会,与居住权利的严重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绝不能走西方自由民主的路子,而必须从毛泽东再出发。

      了解西方历史的人都知道,自由比民主更重要,这个自由的关键就是迁徙自由,通过迁徙自由维系社会的流动性,和均衡性。

      与西方有广阔未开发的土地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却很难实现均衡,中国的均衡必须依靠中央集权才可能维系。

      而民主割据形成的排外主义,又会严重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中国近三十年人口流动的最大决定因素,仅此一点,就值得基本肯定。

      流动性,是发展的前提,如果连流动性都无法实现,发展就不用提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大乱大治的根本原因。

      流动性枯竭,发展遇到了天花板,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世界的问题,相对而言,中国还是情况最好的。

      城市化的比重,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与就业和保障结合起来,只有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社会保障的城市化,才是更好的城市化。

      那么,因为科技发展造成的就业机会更集中,与大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可能缓解,那就是动态的城市化,流动的城乡一体化,让人们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来去自如,既可以得到工作机会,也能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就业机会集中,与大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绝不是市场,自由,民主能够解决的,唯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可能缓解。

      这是马列毛的思想,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现实基础,但统一集中,绝不是走向单一封闭,而是更多元,更开放的。

      通宝推:muqi,
      • 家园 解决分配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个城市布局问题。

        解决分配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个城市布局问题。

        城市化是产业集中化的需要,城市规模受技术,组织能力的限制,以前不得不集中的城市功能集团现在完全有条件分散开来。 整体上搞超大规模城市群, 局部搞合理规模中型城市是给人民合理分配利益的要求。

        欧美很多中小型城市就是一个大企业为核心,附属企业, 服务业,生活设施自然配置形成的。 相互之间依靠交通系统联接城市群。 单个来看,和以前从幼儿园包到火葬场的大型国企城市没有区别。 只是他们的城市内部服务性产业由市场主导。

        利益分配主要就是管好生老病死,文教工娱,衣食住行。 大城市好就好在这些利益分配上天然占便宜。 但就北上广的堵劲,土著能享受到的堆积在大城市的服务也是有空间限制的。 超出这个限制, 北上广再大再繁华也没有意义。 用符合现有技术、组织水平的合理规模的中小城市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才是正道。 欧美大发展时期,中产都到郊区去住。 现在开始衰落,年轻人买不起郊区房才回到城市中心挤公寓。

        政府职能机构分散配置出去,产业龙头用税收赶出城去,工作分散了,人和服务业就自然分散出去了。 哪怕建鬼城,占耕地,也要搞出这么一批新兴中小型城市。 地方政府职位多了,权力弱了,自理能力强了,平时不用管,有事了马上就能出人出力。

        基建能力,生产能力不是过剩,而是市场在利润导向下无法合理配置。 国家应该用它们来创造税源。 整地收租,建城收税,这才是国家的财源。 占有生产资料却不积极有效使用,这才是富人的原罪。 不用,就要找借口剥夺,不能等经济危机来逼他们跳楼,革命来把他们挂路灯。那样太慢,太惨。

        有钱不搞生产,不研究股市,坐吃利息的富人不死,哪有钱来给群众?

        通宝推:hullo,
    • 家园 达萨先生,统战不是你这个样子的。

      统一战线,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原则来迎合别人,而是通过说服教育,使别人接受并服从自己的原则。根本在于要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统战”,其正确名称是投降。我这么说,自然是认为达萨先生有原则性错误,那就是,邓路线绝不是什么“理性回归”,而是彻头彻尾对毛的反动。

      用自然科学做比方,毛的社会状态属于激发态,能级较高,但不够稳定,这一点我相信与达萨先生有共识。

      邓的能力不足,因而要降一降能级,在认识到毛的伟大之后,这一点我相信也没人会苛求邓,或其他后继者。但后继者应当尽力维持较高的能级,这是领导人的职责所在,如果治理国家可以是自发过程,那为什么让阿猫阿狗来担任国家领导人呢?

      当然邓的治理不是自发的,但也不是尽力的维持较高能级,甚至邓还做了很多降低能级的事。具体的事例,已经有河友在争辩中举出了——如果这叫理性回归,那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难推出,放火烧人家房子也是一种“理性回归”了,毕竟房子早晚要自发的坍塌嘛!

      通宝推:威武,襄阳之裔,盲人摸象,mezhan,
      • 家园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坚持原则很有必要

        412之前共产国际领导的TG就为了所谓“顾全大局”无原则妥协,结果和国民党左派一起被校长杀得血流成河。后来抗战时王明也是完全教条,一味强调“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好在他那时已成不了大气,TG损失较小。

      • 家园 说得好,领导的责任是引导,“领路人”,而不是放任

        如果“大家各自找路”,算什么领导?

      • 家园 你讲自然科学,我讲经济学

        我的猜想,毛主席当年的做法,是寄希望于人性的改造,甚至发动文革,结果还是没能成功。

        经济学上,人性自私的公理,即便文革,还是没能推翻,需求曲线,依然向右下倾斜。

        到了邓小平接手的时候,他应该是放弃了人性改造的做法了,他反过来做,把经济制度改为符合原始的人性的了。。。

        • 家园 关于经济学,河里有行为经济学的介绍,可以去看看

          微经三大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都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

        • 家园 世事纷纷,焉能如此简单。

          懒厨先生这种主席试图改造人性又败于人性的观点,应该说很流行。我看来达萨先生主帖以“神性”概括主席,并把主席的失败归于“神性”与人性某种程度的背离,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是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必然有短期目标,有长远目标,而“改造人性”无疑是长远目标。主席对人性,或者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无疑有很好的洞察,否则他就不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如果说主席认为改造人性是短期目标(大多数人认为这不切实际,且大多数的观点得到了事实验证),我看这不符合主席大政治家的地位。如果说主席有洞察,却又想要追求不符合洞察的目标——这里可以借喻一个著名神学悖论:如果上帝全知全善,世间为何还有诸多恶行?

          应该注意的是:其实主席“改造人性”的目标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我想大家都会承认,经过文革,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产生了根本改变。我不能断言这是成功抑或失败,因为我不知道主席本来的目标是怎样的。但从主席文革隔一段时间要再来一次的论断看,主席并不认为可以一蹴而就地改造人性。因此我认为可以这样判断: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改造人性这一目标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我认为文化大革命应当有一个短期目标(空喊千年大计而无五年计划,恐怕十年后就会被遗忘),而短期目标也很明确:选拔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并建立起合适的接班人选拔制度。

          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很多毛粉儿(当然,学习主席道路学成了粉儿就很怪)同时具有传统文人的道德洁癖:耻于谈权和钱。好像争权天然是不道德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很多讨论刻意避开了文革的发动与原接班人刘少奇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系。

          于是出现了一个现象,邓小平以不光彩的手段拿下了其政治打手赵紫阳(赵当然有赵的问题,但邓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纪律),被作为邓的功绩大讲特讲;主席以组织途径拿下其政治接班人刘少奇(八届十二中全会决议刘“叛党叛国”,我认为这结论是有问题的,但组织程序上无懈可击),反而成了文革期间政治秩序混乱的证据。这个论调是流传如此之广,乃至于积非成是,很多自居于毛派群众都受了影响,比如参与这帖子的河友就有,岂不奇哉怪也?

          主席对接班人问题的重视,尤其是发动文革前后一段时间进行了许多思考,是可以从诸多记载中证明的。主席拿下刘,很多文章(有意或无意的)归因为刘有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的风险。刘固然已经走上苏修道路,并可能越走越远;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主席拿下他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首要原因。

          纵观文革中风云起落,接班人的上台与倒台其实有一个共同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赢得广泛支持。刘从五九年庐山开始,在党内威信就开始下降,乃至四清、文革初期的工作队,已经发展到了使用强制手段解决问题,于是倒了。林帅把自己的儿子捧成“超天才”,在空军当太上皇,“空军的一切由立果同志指挥,空军的一切由立果同志调动”——这当然不是林立果自身努力的结果,于是也倒了。

          主席亲自提拔的继承人也适用于同样标准(当然,刘和林帅的威望地位也有主席提拔扶持的因素)。比如张春桥同志,众所周知主席非常看重春桥同志的立场端正和理论能力。但七零年庐山一会,他被林帅率众人围攻,这个实事求是,有春桥同志自己未能服众的问题,于是有了“当了十年副手”的谈话。又比如改开以后很多文章里斥为草包的王洪文,是完全靠自己当上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的,这才吸引了主席的注意。但他到中央后同样不能团结大多数群众,而是搞“四人帮”,于是主席也放弃了让他接班的打算。主席最后选定的(不是组织上决定,但主席这个意图很明显)接班人华国锋,目前毛派和邓派都看不上他(当然这与他后来没经受住考验有关),但当时却是最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的人选。

          以文革筛选出更合适的接班人,我认为这个目标是文革的失败,不仅选出的接班人没有经得住考验,连整个制度也被废止了。我们回顾历史教训,不妨更深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主席为什么要通过文革这种方式去选择接班人?相对于惯常的社会秩序来讲,文革无疑是动乱,但同时其筛选作用必然也更强,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由大乱而大治”,可以期望,这样选出来的接班人(还可以推而广之,不只是主席的接班人,还有由上而下的整个执政班子)拥有更强的能力,在群众中享有更高的威望。

          主席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接班人的选择?要从周期律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其兴也勃焉”,在王朝初期时,必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带来一波社会的发展。这有建立王朝的过程中消灭了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因素,但王朝的建立者必然拥有较高的能力,较能够代表当时社会的需求,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王朝末期时,随着新的既得利益者形成,统治集体不可避免的腐朽堕落,由此带来的是社会秩序的动荡甚至崩溃。这一过程中,统治集体固然难逃被消灭,广大人民同样要承担痛苦,生产力也会被破坏,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倒退。另外,与历史不同的是国际形势,冷战时期我国强敌环伺,如果发生内乱,导致政权被颠覆,乃至开除球籍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主席受到了战友们几乎一致的抵制甚至是反扑?原因很简单,随着革命的胜利,主席的战友们就是新一代的统治集体,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当然要享用政权这一胜利果实。俗云,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如果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主席这种叫人吐出到手的权力再次竞争的行为是结多大的仇?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

          同样,这可以回答达萨先生主帖的问题。主席的战友们能力、道德,都不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变了,彻底反转了。我不会替毛主席高呼道德口号,认为只有毛主席才是完人、才能代表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我认为只有毛主席(我还没发现他战友中有另外一个人,包括先总理)是完全站在被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而我是被剥削阶级,这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文革这样的机会,我以及我的后人就要以远远更危险,或远远更屈辱的方式来换取不被剥削——注意,被剥削阶级无法选择剥削的形式,它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很温和,但同样也可能一般人完全接受不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毛的战友们是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我想河友们绝大多数都是被剥削阶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拥护革命,反对剥削呢?试图以革命的功劳来掩盖他们是剥削阶级的事实——讽刺的是,他们的确是以革命的功劳换取剥削权的——我要问一句,这样的人,是分到了剥削的一杯羹,还是脑子让剥削阶级洗坏了?

          至于文革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想可以继续引用毛主席的话:有奋斗就会有牺牲。至于这种牺牲值不值得,毛主席的话我引用的够多了,最后以一句资产阶级头子的话做结吧: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

          通宝推:删ID走人,十亿星阵,侧翼,卢比扬卡,青木堂主,唐斩非,老老狐狸,阳春白雪,偶卖糕的,坐言起行,yiwensilan,燕人,我还有事,衣香楚楚,普鲁托,qianji,吃土的蚯蚓,知其何休,fisherx,脚歪不怕鞋正,威武,高中三年,襄阳之裔,红军迷,李根,avalon,迷途笨狼,白玉老虎,脊梁硬,和平共处,西门飘飘,盲人摸象,
          • 家园 宝推!分析非常透彻
          • 家园 对刘林,威信可能不是主要问题

            刘的威信恐怕是在高岗反对他是最低,那时候他差不多完全是被动防守;

            干倒高之后,再在庐山会议倒彭成功,党内公开最反对刘的头头基本被消灭,也让那些心里反对刘的人知道反刘没有好下场,所以那时候刘的威信应该是比较高的,既是接班人又当了国家主席,主席以下无人能比。至于简单粗暴,那是刘的一贯工作作风,和小平同志一样,并非威信不足时的手段。所以,刘的问题,主要的应该还是路线分歧。

            林的问题,主要是想把天下传给林立果,主席自己都不搞家天下,倒让林来搞,这不是开玩笑嘛,怎么对得起主席念念不忘的烈士们。

          • 家园 毛发动文革的根源应该是真心的要改造人民的思想,包括一大批

            党内走资派之类。他意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小部分人领导工农群众完成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场革命中真正经受了锻炼具备主动意识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仍然象过去王朝鼎革时一样,谁当皇帝都一样去交租纳粮,如此而已,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正有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机会来临。

            毛熟读史书,怎么会不知道每一次旧王朝覆灭,新王朝建立都是一次窃国的过程呢?上阵拼杀,流血流汗的是老百姓,起义成功后攫取享受政权的却是少数投机分子。新王朝建立后,给个老百姓三五年免赋税就是仁义的了。老百姓也安之若素,全然不知主动争取。如果没有当家作主的主动精神,永远都是被人任意拿捏和玩弄的工具。

            发动文革,就是要革除旧的思想束缚,确立主人意识,不再给人做牛做马,任人利用。

            现在说文革是一场浩劫,对权贵来说当然是浩劫,但是对人民群众来说,则是一场洗礼。洗过这么一次,身体只会更健康,当家作主的斗志只会更旺盛。经历过文革的大陆人明显就比港台,乃至欧美和非拉的普通人更有活力和争取自身权利的意识。毛是真心要打破周期律,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

            文革如果真的能象毛设想的那样七八年就来一次,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就会教育出来,成为真正的国家栋梁。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冬寒料峭中,拖着行李无能为力的踯躅于街头。

            通宝推:十亿星阵,盲人摸象,
          • 家园 非常深刻!

            想不到,我短短几句话,居然引来兄台一篇雄文!幸甚幸甚!

            我对政治真是一窍不通,就简单写写读后感吧:

            1. 改造人性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一种猜想,不一定对,但有些许合理性,毫无疑问,主席当然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但或许经过十几年的相对和平的建设,劳动成果积累增加,原始人性开始显现,主席老人家开始想办法,启动人性改造工程,似乎也说的通。

            2. 即便人性改造没有成功,但封建思想,尤其是奴性思想,应该算是铲除的很干净了。

            3. 主席接班人的选择,我就不懂了,对那段历史毫无研究。但估计他老人家不容易选一个服众的出来。我会反过来想,如果容易的话,就不会闹那么大的动静了。我的另外一个疑问是,文革到底是挑选接班人的因,还是果?是通过文革,来筛选接班人呢?还是因为不停更换接班人才会导致文革?

            4.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一种社会制度,是没有阶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