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秦桧在岳飞班师问题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林风清逸

共:💬7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秦桧在岳飞班师问题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赵构不北伐就是因为他坚信北伐必败的怂念。他让岳飞退兵是怕岳飞战败,事实上当岳飞在河南大破金兵消息传来时他马上又下诏让岳飞继续北上,但已经来不及了。

    此后他就在怂的路上一直走到黑岳飞北伐期间高宗发去的手札都有纪录,从岳飞还没出发起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小心!不要深入!”即使是岳飞连战连捷后,这种焦虑也没有丝毫消解,反而愈发严重了,于是有了“忽一日,诏书十二道,令班师”的事件。

    ——这里插一句,十二道金牌是个什么概念?

    金字牌是驿传中最高速度发送公文的凭证,和后世的“八百里加急”类似。赵构在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诏书,不但表示他焦虑到已经丧失耐心了,甚至直接插手到岳家军军一级的指挥了——岳家军共十二军,恰好对应十二道诏书,就是说有很大的可能证明这是直接发给岳飞麾下统制一级的指挥官的命令。(可供参考的是,岳飞班师后,为了催促川陕大军撤军,赵构同样直接发文分别令各路指挥官退兵)

    岳飞承受了这样的压力,不得不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开始退兵。而这个时候,绍兴十年北伐中最为诡厄的一幕发生了:赵构突然又下令全军全力支持岳飞进军了!

    岳飞在北伐期间,不断将最新战果上报赵构,试图坚定他北伐的信心。但是如上面所述,这些通信对赵构信心的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但是在七月二十二日,赵构的态度忽然起了180度的大转弯——

    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首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

    这道诏书说的是:1、赵构压箱底的殿前军派去支援岳飞;2、授予岳飞整个北伐的统一指挥权;3、刘锜部也将划归岳飞指挥。

    而最终影响到赵构的,是岳飞在七月八日偃城大捷的胜利。受这个消息鼓舞,这个雄风不振的阳萎患者难得硬气了一回。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差,当赵构这道进军诏书发出之时,之前发出的退兵诏书(十二道金牌)已经送达岳家军,即使仍抱有一丝希望的岳飞下令等待了五天之后,仍然没有等到赵构后续的这道诏书。

    为什么前线的实际情况,与赵构在后方的判断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当时把持掌管军令的枢密院的,是秦桧。秦桧是铁杆的主和派,他的价值只有体现在与金人和谈中。而强硬主战派得势后,秦桧这样有在伪政权任职历史的必然惶惶不可终日。

    这就决定了他只可能不惜任何代价促成宋金议和。在此之前,赵构对战和两派的态度一向是和稀泥搞平衡,既倚重秦桧又离不开岳飞。但是到了绍兴北伐过程中,两派的矛盾冲突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北伐胜利则必使主和派全面失势。因此,赵构下达全面进军诏书可以看成他决心抛弃秦桧的信号——虽然这只持续了几天。

    因为赵构自己之前下达的退兵诏书,大好的战略形势顷刻之间扭转,用岳飞退兵前的评论来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在这样的局面下,赵构很快恬不知耻地再次转变了态度,转而抛弃主战派全力支持秦桧。为了换取“对金外交专家”秦桧的支持,包括韩世忠、岳飞、刘锜在内的武将,和张浚、李光、胡铨在内的文官,甚至连不支持投降的主和派赵鼎都遭到了全面清洗。

    作者:红茶魔术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01329/answer/474440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的文字较长,容易压缩到引用框里,建议还是读一读。

    关于秦桧利用自己掌握枢密院以及诏令传达权力、加快十二道金牌的下达速度延后继续进军命令的下达速度,这个观点前一段时间见到有人谈起过。

    以前就觉得很有价值,现在觉得更有价值,所以转载到河里。

    万变不离其宗,立足实际才有的谈,一定要嫉虚妄。

    • 家园 秦桧对枢密院系统的控制是一个关键

      2、绍兴十年,坚持北伐。因为历史上的赵九在发出十二道金牌后收到了岳飞的奏捷,纠结反复又在七月廿二日下诏支持岳飞主持全面北伐。如果岳飞之前顶住压力硬是不撤军,等到这份御札后就能名正言顺继续进军了。

      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然而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第一个问题是时间差。历史上岳飞的奏捷未到,首鼠两端的赵九就下达了班师诏,而且是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有观点是十二道金牌是绕过岳飞,直接下给他麾下十二统制官的)。而等到老九改变心意兴冲冲又要北伐时,岳飞已经按命令退兵了。这里面除了正常的时间差沟通成本,还有一个问题是传递军情的枢密院系统是受秦桧控制,这要能沟通顺畅,那刘斐和郭汝瑰都要笑了。

      第二是朝中已无奥援。北伐的背景是赵鼎、张浚等都已去职,秦桧身兼宰相枢密于一身。虽说此前的其他主战、主和派大臣也不乏猪队友,但毕竟可以互相制衡,而非后来秦桧一言堂。赵九虽然在是否班师的决策中一度倾向主战派,但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决心能持续几个三分钟。岳飞提大兵在外,没有在开封府被召回,也有可能在打过黄河、收复燕云后被召回。退一万步说,即使立下不世功勋,在没有政治势力支持的情况下,最后可能也躲不过秦桧派出的一个狱卒。

      作者:红茶魔术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61548/answer/2029675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于 2017-07-24

      这个是早前看到的。

      我们一般都知道岳飞当时北伐遇到12道金牌,其实相关的争论很多。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岳飞死后,相关资料几乎全部被销毁,其中甚至包括战报、奏疏。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确认岳飞一定是被冤杀的。有些人还在那说什么岳飞情商不高,简直就是胡扯蛋。

      顺便说一下,我用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注意到,近一年内有一些关于岳飞的网帖是新发的黑岳飞的帖子。这些人真是天天挖山不止。

      • 家园 老兄读史这么多,那么对出土的秦桧遗嘱有什么看法。

        之后再论一下秦钜

        • 家园 据我搜索的结果,这篇遗嘱是今人伪造的

          重要声明:“秦桧遗嘱”是文学创作 万勿以讹传讹 (2006-12-21 23:17:06)转载▼

          分类: 历史迷雾

          因再度发现闻声的文学创作被当作新闻上了一些网站的首页,必须在此做出澄清。12月1日,闻声以新闻报道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年终考古大发现:秦桧政治遗嘱出土》上博后,网友们反响热烈。12月4日,闻声再度写了篇《唾弃秦桧的时候也该感谢他》,解释了我的创作意图。现就该两文的有关事情再做如下声明:

          一、这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体的文学原创。为免混淆,闻声在文章中虽然采用了新闻格式,但完全缺乏基本的新闻要素(如地点、专家姓名等),并且在文末用大字加粗套红注明了“[原创博客文学作品,请谨慎转载或摘录,论坛全文转载的务必请注明出处,勿谓言之不预也。]”。很遗憾,部分网友仍然在质疑该“新闻”的可靠性,相当多的网站居然当作新闻转贴到新闻版块中,这再次证明了网络带来的信息快餐式消费的急切。

          二、文章中的“考古”发现地,"早先名为麓洱(---落儿是杭州话,指冤大头),现名为壶侑(——忽悠)",有的细心的网友看出来了,很不容易,应该加10分。

          伪造遗嘱发表时间是2006年12月1日,(再次)辟谣时间是2006年12月21日,距今已经有11年了。

          不过我还是看了看这篇伪造遗嘱的内容。看完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好像读到了蒋介石嘲讽爱国青年不愿意投军抗日只知道逼迫政府抗日的感觉。

          蒋介石面对爱国学生要求政府出兵抗日的请愿活动,公开说,如果学生们愿意抗日,政府可以设立一个义勇军,学生们可与几日到那里去报名投军。然后学生们没有去,蒋介石就在日记里嘲讽说这些学生们只会空谈。

          当时的背景是日军正在发动进攻,蒋介石手握大军,不愿意以一兵一卒用在抗日战场上,虽然一再允诺出兵抗日却一再毁约,却说学生们如果愿意去抗日可以临时组建义勇军。学生们看到他这样的举动,能够信任他、把命交到他的手里去当他的兵,那才是见了鬼了。此事暴露了他典型的流氓习气。

          与之对比的是,七七事变前,为了应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29军宋哲元组织平津爱国学生组成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教学,为抗战进行军事准备。日军侦查到学生军驻地后,在七七事变时精心策划了一次突袭,利用29军忙于作战的机会突袭学生军驻地,学生军损失严重,驰援学生军的赵登禹师长阵亡。

          宋哲元组织学生参军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是他的行动是真实的,蒋介石所谓要求学生参军,他的行为却是虚假的,二者是有明显对比的。

          那篇所谓秦桧遗嘱也有类似的情况。伪作中批评读书人只知道空谈抗金,却不懂军事;伪作中称赵构告诉秦桧岳飞抗金只为了迎还二圣和个人名声;伪作中极力声明秦桧不是奸细;伪作中极力表示杀岳飞是秦桧为赵构背锅。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后来一直到2006年都曾经流行过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的共同点都是避重就轻,极力渲染细枝末节回避重大问题。

          懂军事不懂爱国的,蒋介石就是代表。而且蒋介石对军事也懂得不多。秦桧未必就懂得多,他只是擅长搞人事斗争玩拆台。

          迎还二圣对抗金的阻碍问题,明代有人提出过,但是这些年讨论下来,这并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本身迎还二圣这一口号都并没有使用太久,基本上刚开始提了提,没几年,赵构也好岳飞也好都不怎么提了。但是这一问题被重视以后,却回避了无论是不是迎还二圣,都应该驱逐敌人的问题。

          并且,迎还二圣会影响赵构皇位这一说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很简单的例子,李世民兵强马壮,李渊不是将皇位让出来了?李隆基兵强马壮,李旦在位子上还不是坐不住?李成器不还是让了太子?李亨抓住马嵬坡之变的机会手握大军,李隆基不还是认怂交出皇位?所以这一问题在宋朝人的历史观念里根本就不应该成其为问题。这一问题也只是在明朝夺门之变发生以后才成为问题。而明景帝要是在迎回明英宗以后,玩一手以退为进,明英宗什么脸重新登上帝位呢?等明英宗自己辞让了,明景帝也就坐稳了位置。只不过明景帝玩小了,没有彻底搞定此事,加上野心家和敌对势力要消灭他,所以才有了夺门之变。但是夺门之变是赵构之后的事情,赵构本人所见的还是强势皇子夺取皇位的历史。

          秦桧杀岳飞是为赵构背锅一事,乍看上去好像很有研究的意义,但是究其实质,也不过就是两个坏蛋相互甩锅罢了。他们两个在政治上有了共同的抉择,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都是主犯。希特勒和戈林相互甩锅说对方才是最坏的纳粹,有意思吗?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

          第一这是一篇伪作。

          第二虽然这是一篇伪作,既然你提问了,我还是给你做了解释。

      • 家园 控制枢密院不是简单的事

        简单说说……

        1、南宋北宋军制不同,南宋初期三大宣抚司类似藩镇。枢密院名存实亡。中央通过御营司协调(这里已经谈不上指挥了),后来有人提议恢复枢密院,以宰相兼。但是这个兼呢,也虚得很,因为枢密院还是有长贰官员。

        2、绍兴八年,秦桧是右相兼枢密使,到绍兴十一年,升左相兼枢密使,这时候呢,枢密院还是有自己的枢密使。

        3、在绍兴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呢,秦桧利用张俊和孟忠厚之争,先扶植孟忠厚当了枢密使,然后又把孟忠厚免职,从此一直到秦桧去世,枢密院就没有正长官,秦桧这时才能说相对方便插手枢密院。

        4、其实这样多少有点犯忌,后来秦熺几次知枢密院事,很快就扛不住非议被免。

        能弄权也是要有手腕有能力,光坏也不行啊。

        • 家园 是啊,秦桧这个人后来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赵构的威胁了
          • 家园 赵构秦桧本来就是利益结合

            秦桧死的时候,赵构长出一口气,说自己的靴中不用藏刀了。

            就是说赵构对秦桧已经忌惮到这个程度了,还不得不与他勾结,原因嘛,一个是他需要秦桧帮他掌控朝局,另一个嘛对他来说,秦桧是文人专权,再坏也比武人专权及藩镇要来得好。

            你的引贴对事实的推测其实是有些问题的,他推测是秦桧用情报误导了赵构,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因为岳飞的胜利是当时南宋对金战役一系列大胜中最辉煌的,就算秦桧掩盖了一场,不能全部掩盖吧,毕竟当时的秦桧还没那么滔天的权势。这是其一。

            其二呢,类似的诏书其实还有好几封。而且到了岳飞回临安后,河朔义军和岳飞部将还在苦战,还获得淮宁府之战的胜利。这里的诏书只能看成是政治姿态,不能较真,以前还说把刘光世的部队交给岳飞,后来呢,转头就后悔,甚至闹出岳飞张浚翻脸,郦琼兵变降金等一系列破事。

            这里呢,其实可以明白,赵构对当时的局势是明白的,不大可能存在被欺罔的事。对他来说,金军是大害,但是在抗金战争中势力膨胀的屯驻大军同样是大害。金军被击败,三大宣抚司就成了他的心头之刺。分化瓦解三大宣抚司的政治操作非常高明,这也是赵构秦桧勾结的政治基础,可惜这是自毁长城。宋史真的是太虐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