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宋放手北伐以前,要首先解决统绪问题,这是岳飞冤死的主因 -- 龙眼

共:💬17 🌺5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宋放手北伐以前,要首先解决统绪问题,这是岳飞冤死的主因

    从古至今,要解决重大军事问题,往往首先要解决政治问题;而要解决政治问题,往往首先要解决统绪问题,就是国家领导人的法统和继承人问题。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支军队在战斗,甚至不是所有军人都奋勇杀敌就能解决战斗,人吃马喂,后勤补充,都要动员全国的力量,政治问题就往往决定了军事上的成败。南宋后来之所以越来越北伐吃力,一个重要原因是伪齐和金国对北方汉地征收的赋税要低于南宋,时间一长,自然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那么当初南宋为什么不早点北伐呢,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统绪问题还没有理顺。

    国家作为政治机器,其首脑的法统和继承人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内乱不断,国家政治无法稳固;而国家政治无法稳固,则军事胜利就很难持久,甚至国家会陷入分裂和内战。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国家的兴亡往往不是军人不能打,而是军人太能打,但国家的统绪问题没有解决好,于是国家陷入分裂和内战,结果被人灭亡。

    赵构建立的南宋,本来是一个在法统上有很大问题的朝庭。赵构仅仅是因为父皇和兄皇被金人抓走,他是唯一残留的最近皇族血脉,所以才临时继承大统。但问题是他的父亲和兄弟当时还健在,并没有正式传位于他,他身边的很多大臣和将领都是前朝旧臣,而一大票比他更有继承权的皇兄也都还健在,也都在金国不断生育后代。同时,后来又有不少北宋的公主还嫁给了金国王族,还生了孩子,有儿有女。另外,那个老不死的宋徽宗还在自己的封地五国城拨种不断,连生子女。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这些人有很多都比赵构有继承权。

    当然,大家可以说赵构是中兴之主,自当另立,但这是一面之辞,是不是大家都这么认为,很难讲。特别是徽宗本身就是一个很恋权,很无赖的君王,他看形势不利就把皇位传给太子钦宗,后来形势稳定了,又想收回来,再不利了,又不敢收了,反复折腾。很难想象万一重回南方,利用旧臣还会整出什么乱子。与唐玄宗和太子之间不同,赵构不是徽宗的太子,连嫡子都不是,而是最最靠后的,庶出的老九。当年在父亲和长兄面前,赵构恐怕连大气都不敢出,万一迎了回来,把他们往哪里供?自己这个老九往哪里摆?

    更大的问题是赵构自己绝后(太子受惊吓而死),而按封建宗法制度,应该是选亲支近叶做太子,将来继承大统。所以即使徽钦二帝不复辟,他们的子孙总应该过继赵构,将来继承大统吧?那就又回到了金国的北宋圣眷那一边。那么南宋的统绪就很容易被金人通过耍基因武器的花样给搞乱掉,一边倒也还好,就怕拥立的两派或几派分裂,对砍起来,如南明一样,那么国家就非分裂和灭亡不可。所以赵构在初期也喊喊迎二圣还朝,那仅仅是口号而已,实际对这些所谓的圣眷是非常冷漠的。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人罪有应得,国家都灭亡了,还有什么脸面乞求回到故国呢?即使不能象后来的金国末帝那样力战而死,也应该象后来明朝末帝那样自裁而亡,何必留着狗命拖累国家呢?

    为了化解金人的基因武器,赵构不选自己的父祖一脉:就是宋太宗一脉的后人,而是选了宋太祖一脉的后人,不得不说这是神来之笔,让金人的基因武器彻底失效了,也间接宣告了北宋自太宗之下得位不正(其逼死太祖的儿子-法定继承人赵德昭,甚至还有烛光斧影弑杀兄长之嫌),而南宋才是继承大统,名正言顺。但不得不说,赵构这么做是有背上不孝骂名的风险的。自己独自当朝还可以,如果把徽钦二帝和北眷一大票人搞回来,面对他们的流言蜚语,赵构就会很被动,所以赵构对这些人是冷漠的,因为无法面对,当然,也是这些人罪有应得,想想那些因为他们无能国破家亡的百姓、大臣和官兵,他们在北方受的罪,又不去死,还有什么脸面回来呢?

    扶持宋太祖一脉继承大统,就使徽钦二帝和他们的后人再没有复辟的合法性了,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是宋太祖的七世孙趙眘顺利继承皇位,并稳定执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放心。所以赵构在有生之年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趙眘,自己抓大放小又当了25年的太上皇,把养子趙眘扶上驴又送了一大程,南宋的统绪问题算是彻底解决。而后面的宋孝宗趙眘就完全没有北伐的心理障碍,立刻开始筹备北方,并给岳飞平反,而当时的赵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惜,时不我待,如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虽然有人认为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所言"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就是说当年跟随赵构浴血奋战的将士和大臣,很多是徽钦朝庭培养的,对北宋废帝是有感情的,是希望迎回二帝和圣眷的。"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把北伐得力干将岳飞给杀了,把岳家军遣散了,把北方志士给遣返了,师老兵疲,拿什么再来北伐呢?而金国那边也非等闲,轻瑶薄赋,与民生息,很多人民已经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了。因此赵构恢复的宋朝就只能是偏安南方的半壁江山,等待北方另一个军事强国的碾压和灭顶。

    总之,脱离统绪问题的研究,则赵构君臣对岳飞的冤杀,对主战派的迫害和对议和的迫切渴望就永远都没有答案。

    通宝推:SenatorZhao,侧翼,卢比扬卡,青颍路,盲人摸象,
    • 家园 过分神话了徽宗对皇位的发言权

      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太宗本就没有继位的根据,还不是继位了。

    • 家园 岳飞是支持高宗世系的

      岳飞不是徽钦旧人,岳飞是高宗朝成长提拔的,高宗曾准备委以恢复之事,甚至一度准备交付淮西兵权给岳飞未必没有这个因素。清除旧人似乎清不到岳飞头上。

      而且岳飞另一犯忌的问题就是建言建储,被认为是大将不宜参与的国事。

      岳飞之所以出师前建言建储应该有对高宗效忠的成分。

      迎还二圣是顺应高宗的孝道,建言建储则是表明岳飞忠于高宗世系。看起来后来的孝宗也是领情的。

      • 家园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就算我放毒吧。比如哪个d 的心腹大将跟d 讲我支持你,请把太祖的圣眷从秦城接回朝庭,d 还能用他吗?

        • 家园 你这个是不恰当

          太祖妃是被当朝废入秦城的。

          迎还二圣是高宗自己叫得最响的。

          岳飞不是傻瓜,他成为高级将领后就没再说过迎还二圣。当然刘兰芳替他没少说。

          • 家园 还是统绪问题

            继承谁的法统?立谁做继承人?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D对太祖功勋依然歌颂。

      • 家园 有没有史料讲岳飞希望立谁当太子?
        • 家园 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当时金国有意立钦宗之子做傀儡,因此岳飞请立皇储。

          岳飞请“正资宗之名”。

          资宗指高宗养在“资善堂”的“宗室”养子,即后来的宋孝宗。

          后来朱熹对此的评价是“如飞武人, 能虑及此,亦大段是有见识”。

          孝宗正式立储后,高宗曾命岳飞去拜见,大概是给岳飞一点抚慰。

          • 家园 不是那么简单

            宋孝宗是宋太祖的七世孙,按中国的宗法习俗,与赵构早就出了五福,早都不算亲戚了。赵构留着自己亲爹亲兄弟和他们的子孙不用,却收养一个出了五福的陌生人做王朝的继承人,这按封建宗法是大不孝,如果迎回,或者金人主动送回徽钦二傻,加上他们的一大票亲戚,这些人当时当然会表现得感激涕零,但将来会怎么说?更关键的是徽钦二傻并没有明确传位给赵构,也没有经过传位大典,赵构当时的身份,按中国古代的传统,最多是监国或摄政王,凭什么自己立储,特别是立一个出了五福的陌生人为王朝的法定继承人呢?特别是这明明是否定太宗以下的各个皇帝的正宗法统,说他们都是得位不正吗?

            而如果军事胜利客观上导致徽钦二傻,加上他们的一大票亲戚回归,必然要补上传位大典这道手续,到时候他们变卦出妖蛾子怎么办?

            当然,你和岳飞可以说赵构做的很对,宋太宗当年确实得位不正啊,所以归政太祖一系很正确呀。但问题是当年宋太祖得位就正吗?宋太祖当年是靠欺负北周的孤儿寡母,篡位得的天下。如果有人根据同样原则,拉一个周世宗的后人出来建立周朝怎么办?所以牵扯到这种统绪问题都要非常慎重,连皇帝本人都一时很难做决定,左右都是难办,我等超时空键盘侠可以不负责任,但岳飞去当键盘侠就要冒自己都不知道的重大风险的。

            通宝推:青颍路,
            • 家园 不然

              北宋灭亡,当时有人认为是太宗得位不正的报应。

              实际上是高宗自己也不安,他自己儿子死了,就抱养了两个太祖的后裔在宫中,老大放在资善堂,有意立为皇储,到岳飞上奏的时候已经养了五六年了。这都和岳飞无关。

              而且如果立了太祖子孙,徽宗的近支皇孙特别是钦宗后代就无法染指,这对无子的高宗也不是坏事。

              金国议立钦宗子为傀儡,岳飞上奏请给资宗正名,高宗当时并不愉快,认为岳飞的身份不应管朝事。

              事后经薛弼赵鼎开解,这件事高宗并没有深怪岳飞。次年立储后还特别要岳飞去拜见皇子,那时岳飞可是很得意的。

              • 不然
                家园 赵构最后立的不是最先要立的,在两人中犹豫了很久

                这时候岳飞参与进来,客观上非常犯忌讳。皇帝嘴上不说,甚至让你得意忘形,但背后在磨刀子,等下手。

                "当时有人认为是太宗得位不正的报应",这仅仅是"有人"罢了,不是全体一致同意。特别是以儒家宗法为圣典的宋朝,赵构和北宋的前朝大臣,如果面对回归的二傻皇帝,很难指着鼻子说你们得位不正,不能再来讨论立储的事情,你们的子孙也永远无权参加继承人的竞选。那你赵构是谁生的?迎回北眷的目的是什么?

                况且,难道宋太祖就得位正吗?难道要把周世宗的后人,就是<岳飞传>里的小梁王柴排福给立为太子将来即位吗?

                这些都是不能讲出来的,更不能发扬民主集体讨论,要皇帝自己斟酌平衡。当然,杀岳飞绝对是错误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杀了就再也无法复生了,金军如果后来不是碰巧败在采石矶,而是直接灭了南宋,那也是南宋自毁长城,自取灭亡。

    • 家园 赵构都向金人称臣了还放手北伐个屁

      绍兴和议内容

      宋向金称臣,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 家园 你说得虽然不错,但是有点陷入枝节问题了

      大多数人,不是历史考据的专家。我也主张读史 “宜粗不宜细”,也就是观其大略,更加能够把握历史的脉搏。

      赵构面对的局面,当然不容易,他有自己方方面面的考虑,当时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不是我们今天坐在空调房里,指点江山这么舒服。

      但是观其大略,岳飞是抗金的,赵构杀了岳飞,与金人议和,这属于大是大非。岳飞是 “是”,而赵构哪怕有秦桧给他顶在前面,依然是 “非” 这边。

      既然坐了龙椅,就不要奢望自己的小幸福了,没有这回事。个人的处境,如何理顺权力,如何压服反对势力,都是必须自己把握的,苦果也要自己吞。岳飞是你杀的,你赵构可没有上级,责任只好你自己承担。

      我觉得你中间那段,不说为赵构开脱,也是太过为他着想了。倘若打败金国,迎回二帝和眷属,这个局面确实棘手,但也不是顶不过去,李世民都敢搞玄武门之变,你赵构应该更加理直气壮才对。说到底,哪怕赵构担心自己落得个朱祁钰的下场,而与金议和,那也不行,史笔如刀,饶不了你。

      • 家园 圣主李世民杀了大将侯君集

        侯君集的武功远高于岳飞,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就因为有点怨言,特别是牵扯到太子,就被杀了,锅也是大臣背的。这可不是细节。

        当然岳飞肯定比侯君集要冤枉的多,问题是不抓起来审,谁知道冤枉不冤枉,可一旦抓起来审,还敢再放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