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 -- 抱朴仙人

共:💬52 🌺14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文摘】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

      作者:张中行

      还是三四年以前,我写《禅外说禅》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台湾有个老人物南怀瑾,学兼儒道释,著作不少,可以找来看看。这善意我同意,可是因为懒而兼忙,竟没有找来看。日前,以偶然的机会,得见他的据说是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别裁》,为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据第十八版改排本,精装上下两册,定价26.80元。依旧习惯,看到没见过的书,总是急着翻开看看。而一看就大吃一惊。――不只一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全书近千页,是用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的格调写的,这我不想说什么,因为论文也有如上饭桌,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单说惊,一,再,三,都来自我略翻看的百页上下。不再往下看,恕我说句任性的话,是没有兴致再往下看。以下说一瞥的所见,或说惊的来由。想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这部书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而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孔家店应该不应该打倒,问题很复杂。化复杂为简单,我觉得,对于孔子的某言某行,评价,至少也要换用三副眼镜,而所见就未必一样。举例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戴上基本上脱离时代的心理学加社会学的眼镜看,所见也许有是有非;戴上所谓历史主义的眼镜看,也许竟看到对的一面;戴上古为今用的眼镜看,不说它错就太荒唐了。可是南怀瑾则只戴一副歌颂的眼镜,他在“再版记言”里说:“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真是这样吗?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论语.季氏》)为例,明朝早年曾高升为八股文的专用题,确是被看作“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至于数百年后,像我这惯于“攻乎异端”的,就不这样看,而是认为根本就没了这样的“有道”,因为天子之流,如果有力征伐,他对内的权力就会大到无限,其结果就必致为所欲为,多干坏事,而更糟糕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反而要歌颂。孔子说“天下有道”,来由之一是幻想古比今好,之二可能是从俗,对于天子之流,不能不歌颂。想不到南怀瑾竟不折不扣地接受了这样的圣道,所以主张尊王、忠君、孝亲、等等。此外,人的思想总是成套的,所以他说,“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2页)这是为林琴南助威,反对白话。只是在这方面他未能贯彻始终,因为他这部大著是用白话写的。还是专说思想,可惊的是半个世纪之后,用自己反对的白话,宣扬几十年前少数遗老用文言宣扬的读经尊孔那一套。

      其二,讲《论语》不能不牵涉到古事,专说小范围的典籍,南怀瑾的看法,都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一路。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例如他说:“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为《春秋》。”(15页)“当孔子写《易经.系传》的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动乱的时候。”(66页)不错,这看法可以在旧说,如《史记.孔子世家》中找到根据。不过,可以找到根据是一回事,可信不可信是另一回

    事。分辨可信与不可信,要有理的依据,这依据是古事的实况。专就《春秋》和《易》十翼说,有关的实况很复杂,五四以来,考证的文章不少,只说我认为可信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有史官,掌管记录重要的史事(包括国外的),这一点,连相信孔子作春秋的孟子也承认,《春秋》是鲁史,孔子没作过鲁国史官,有什么权力,甚至有什么能力,作鲁国的史书呢?至于《易》十翼,比如最典重的《系辞》,无论看思想,还是看文风,都不可能是《孟子》以前的。我以为,讲历史,史识当然很重要,但史识要放在知识的基础上,不如此就成为架空说,价值就很有限了。关于古代典籍的编著情况,南怀瑾的说法还有更使人惊讶的,那是:“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案指小戴《礼记》)是不能不看的。”(47页)这也有根据,想是《孔子世家》的“乃叙书传礼记”,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可证,为抬高孔子的地位,连汉人戴圣编的史实也视而不见了。

      其三,更使人吃惊的是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指释文义,不是发挥义理),真是前无古人。这古人主要指汉人,马郑之流,笺注古书,虽然不敢保百分之百正确,却严守语文规律,或说训诂规律,所以绝大部分可信。也可以包括宋人,程朱之流。看宇宙人生,程朱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就是笺注古书,也难免借机抖搂自己肚子里的,但对于这机,他们也没有扔开语文规律的胆量。所以即如朱文公,讲《论语》,成书,称为“集注”,以表示没有数典忘祖之意。还可以包括陆王之流。陆更靠近禅宗,变理学为心学,但究竟出身于儒,为温良恭俭让所缚,羡慕禅师的呵佛骂祖而没敢说呵圣骂贤,只说“六经皆我注脚”。其实,这说法只表现一种重修持的自信精神,至于真讲六经,他还是不能不规规矩矩,比如“乾元亨利贞”的“贞”,他总不会讲成贞节的。南怀瑾则不然,而是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评论要有证据,以下举证。证据太多,想只举三处,以一斑代替全豹。

      一处,见第34、35页,是讲《学而》篇的“无友不如己者”。这句,旧解都是“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欠圆通,因为都这样想,就不会有朋友一伦。不过意思圆通与否是一回事,某种说法应如何理解是另一回事,前一事软,后一事硬,二者不能兼顾,即如孟子,也是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办法处理,因为后一事硬,不敢碰。南怀瑾不然,是碰硬的,即把通“毋”的“无”解释为“没有”。因而说: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案这一句费解),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

      以下还有如此解的证明:

      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案这句更费解:一,《论语》是弟子所记,非孔子手写;二,作“没有”解仍是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毋我”等等,都是这个“毋”字。……过去一千多年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案如朱注说“友所以辅仁”,不知这“势利”从何处来),这怎么通呢?

      以下就看看南怀瑾是怎么通的。通有二义:一是古人的某一说法是否合理,合理为通,不合理为不通;二是古人的某一说法,后人有不同的理解,合原意为通,不合原意为不通。以此来衡量南怀瑾的讲法,前一种,牵涉意见分歧,人各有见,难得一言定案;后一种则可以一言定案,是必不通。理由不只一种。第一,“无”作“没有”解,南怀瑾的语文方面的理由是,作“不要”解《论语》都用“毋”,这是否认古人用字经常任意通假的情况。这里化面为点,只说《论语》,南怀瑾的作“不要”解都用“毋”,依逻辑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可惜他忘了,就在同一书中,特称否定判断并不少,如“无见小利”,“无为小人儒”之类,也可以解为“没有”吗?第二,退一步,姑且承认可以解为“没有”,照文言习惯,“无”与“友不如己者”是动宾结构,“友不如己者”是修饰语后置,全译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仍是“所有朋友都是高于自己的”,与原文并没有两样。第三,而南怀瑾则译成“不要(竟未译为‘没有')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简直不明白这译文是由哪里飞来的。第四,“无友不如己者”这一节,着重说君子要怎样,不要怎样,如果“无”作“没有”解,就不成话了。

      另一处,见第44页,仍是《学而》篇,讲“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看他怎么讲:

      “父在观其志”的这个“志”,古人的文字“志”为“意志”(案为“志愿”或“心意”,不是“意志”)就是包括了思想、态度。……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

      “在”与“没”对举,连中学生也不会讲错,而这位南怀瑾竟解“在”为“在面前”,“没”兼在背后,“志”为“言行一致”,还吸收现代男女平等精神,“父”之外又冒出个“母”来,真是匪夷所思了。

      再说一处,见第123页,讲《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还是先抄他的讲法:

      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长、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像孔子在这里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夏朝虽然亡了,……

      原来他不信通假甚至不知通假,把通“无”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有君”就不得不同“亡(国)”对称,且不说义理,连行文,古人也不得不随着他滑天下之大稽了。

      写到此,会有高明的读者笑我费话太多,甚至多事。但语云,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说几句,是对排印此书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排印之前,他们看了,有“出版说明”中的赏识语为证。这赏识语是:“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人各有见,我说说我自己的。妙趣是否横生不好说,只说蕴意深邃和别具一格。先说意,我的想法,深浅事小,性质为何事大。这,作者没有隐瞒,是:“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难道写赏识语的人也相信这个吗?如果竟至相信,推己及人,问题就太大了。再说别具一格,这说得不错,可惜这“别具”是建筑在不管原文、随口乱说的基础上。又是人各有见,也许有人正是从这方面发现了妙趣;至于我,算作杞人忧天也罢,顽固守旧也罢,总不愿意在有生之年,听见下一代,由于读了这“妙趣横生”的著作,竟至发出“不如诸夏之亡(wáng)也”的书声。

    通宝推:九霄环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些东西,张老兄也是过度解释

      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为例,明朝早年曾高升为八股文的专用题,确是被看作“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至于数百年后,像我这惯于“攻乎异端”的,就不这样看,而是认为根本就没了这样的“有道”,因为天子之流,如果有力征伐,他对内的权力就会大到无限,其结果就必致为所欲为,多干坏事,而更糟糕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反而要歌颂。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全文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在这里说的是政府的正常状态。政府的正常状态应当是符合正常的运作程序。把这句话对应到现代社会就是“政府的正常状态是立法、教育、进行战争的权力都归中央政府”。而如果这些权力由地方政府来随意实行了,那么就标志着国家分裂了。

      张中行老兄居然会引申到独裁专制也是属于解释过度,或曰曲解。和他批判的南怀瑾也差不多。

      • 家园 张不是过度解释,而是对孔子的某些言论持异议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段话在过去是否合理且不论,但搁现代显然是不合理的。现代社会讲“权为民所赋”,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赋予,也理当受到人民的监督,不是过去那样权力“授命于天”,皇帝叫什么“天子”,“庶人不议”这些显然不合现代社会。孔子对社会进行等级划分本身就不合现代社会。我国目前名义上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度,实际上是集中远多于民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状态是最合理的,所谓政改的一个方向便是要在二者之间取得更合理的平衡。

        张老的观点是孔子说的也并非“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这世界上没有人说的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所以张的说法是可取的,也是常识。而南这种人实际上既脱离了现代社会现实,又迎合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需要!

      • 家园 这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啊

        张先生的理解似乎是礼乐征伐的行为实施者是谁,是天子就有道,否则就无道。

        我的看法是这句话应该指决策权的归属。

        也就是说:礼乐征伐的规则制定者和决定权在中央,是正常的有道政府,地方诸侯想怎么定规矩就怎么定规矩,想打谁就打谁,就是无道乱世了。

        张先生有些解读我也不赞成,但是他没有真理在握的神棍气派,也不耍横,我还是很喜欢的。

        • 家园 前几天恰好扯了几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自诸侯出的异同

          刚开始,天子率领诸侯抢地抢钱抢女人,然后赏赐给大家,这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后来,天子发现抢的土地还不够分给诸侯的,打仗无论胜负都是赔本生意,赏赐越来越不刺激,诸侯越发懒散了。天子后来烽火戏了诸侯,诸侯顿时都怒了,发动天下的公知都来批评天子。天子的祖传宅基地都被戎狄抢了去。

          天子彻底没自信了,萎了。然后两个人却活跃起来:

          1、某无名分的贵族,积极救驾,殷勤无比。天子整天面对公知的批评和贵族待理不理的驴脸,感动坏了,当即给了诸侯名号,还把戎狄占着的旧宅基地惠而不费递封给了他。此人率手下轻松把戎狄打垮了,建立都城,与老诸侯们称兄道弟,互派使节,连结姻缘。从此再不鸟周天子了。这个新诸侯就是秦。

          2、另外一个老诸侯,以尊奉天子,驱逐蛮夷的口号,向各个小国勒索摊派钱款粮秣军队,出兵蛮夷抢钱抢地抢女人。这个老诸侯就是齐。

          打着天子的名号对华夏摊派对蛮夷抢,叫春秋五霸。

          打着自己的名号华夏蛮夷都抢,叫战国七雄。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傻帽的赔本生意,持久不了的。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调动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积极性,我华夏的总人口总地盘从此不断扩大......

          这些道理,那些腐儒公知岂能明白

          链接出处

        • 家园 仙人最近忙啥呢,可有一段日子没见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请注意看日期

        2005-07-01 05:53:15

        以前允许全文文摘, 所以管理内部的协议是对于新河规正式使用前的文摘予以保留.

        另外, 请使用文明语言. 版主维护河里的秩序没有工资奖金.

      • 家园 扔个大鸡蛋

        好话就不会好好说么?难道非得用污言秽语才能表达意思么?

        关于全文文摘,你去看看05年及以前的帖子有多少是文摘?西西河不允许文摘是后来的事儿。

    • 家园 主要是这东西本不是入门普及读物

      却被大众拿来当普及入门读物来读。

      本来名字叫别裁,就已经声明了这不是学术界或传统上主流的解释和常规的认识,是别出心裁的另类说法,为了保持学术的生动和探索开拓。

      但却被拿来当忽悠大众的普及读物让大众从没读过文言文的,以为这就是论语。

      我一直以为这种弄法过大于功。

    • 家园 张老若去读南华,那里的牛皮更加的大。
    • 家园 张老是严谨的治学者,不是流行歌手!花一个~!
    • 家园 当年随便翻看过一点

      只能摇摇头罢了。

      难得这位张先生还专门写了这么多字来说。

      初学、初读《论语》的话,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个不错的版本。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最近才有所理解。以前只是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