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又来说掏心窝子的话了 -- 给我打钱87405

共:💬147 🌺78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通过理性思考

          我通过感悟,殊途同归。

          有个人,数学很厉害,他推导出自己的一套数学逻辑理论,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写了好几本书,涉及不同的学科。他就说自己不能理解为啥有些人可以预测服装流行的色彩和款式。我回答他说,我只短时间在服装行业干过,当时我都可以凭感觉感知下个季度即将流行的款式和色彩。

          不同的思维模式吧。

          • 家园 我是个很笨的人

            我对神话和宗教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比较认同有一些感受是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述的,特别是宗教,大部分信教的人都没有过真正的宗教体验(类似于感应神迹),但有极少人是真的有,我相信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我有一次快死了,是真的快死了,而不是形容,我可能有类似的感受。后来零星还有几次,一闪而过。

            但总的来说,我是个很笨的人,我只能靠推理分析。好在我这个人欲望并不强烈,这样虽然很慢,但也还凑合。

    • 家园 掏心窝子的话之五

      这是最后一篇。

      前阵孩子的舅舅来京办事,期间两人出去玩了一次。大概是他俩计划去某地,路线是孩子定的,中途路过一家商场。舅舅就认为我女儿是故意这么走的,为的是有机会去购物。我女儿跟他解释并非如此,但舅舅反而表示同情:“可怜的孩子,被爸爸管成这样,都不敢说真话了”。我女儿感到困惑,为什么舅舅就是不愿意相信她呢?我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只好对女儿说:“理解是互相的事,前提是双方都愿意谨慎的相信对方,但是如果有一方固执己见,那就谈不上理解了。遇到这情况,差不多就聊点别的吧。”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容易信任人的人,但我会存疑,我会有两种以上的猜想,“证据”不充分时,我就先放在心里,给另一此“证据不充分”的猜想留一个位置。给别人留出活路,就是给自己留出活路。前两天龙猫排便有些湿,女儿断定是因为跟仓鼠一块玩染了病。我表示反对,我认为这是可能性之一,也许就是正常的偏离健康,人也一样,小病不断。先解决问题——解决好了,也有可能是蒙对了。对与错,赢与输,总是你来我往,各领风骚数百年。

      理论再多,也抵不过立场的选择。所以人需要学会淡定。什么叫淡定?我也说不好。但诸葛亮不淡定。他经过多年筹划,发动北伐,一切都算好了,却没有算到会丢掉街亭。我来看,大概是因为料事如神,导致前期过于顺利,后来难以避免的骄狂吧。但也有可能是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吧。所以我认为淡定就是谋大局,以拿80分的态度一路磕绊,却总能向前进吧。其实立场还是前进,还是发展,没得选。既然如此,那就不选。我只是陶醉于“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这种调调。

      就此打住。感谢大家捧场。

      通宝推:宏寺,南宫长万,mezhan,
    • 家园 掏心窝子的话之四

      这一篇做个“教育专场”吧,算是集中跟几位回贴的河友交流一下。

      教育这个问题,没有人不关注,有孩子没孩子的都会关注,自我教育也是教育。

      现状是我们感觉很头痛——我一不小心就代表了我们。那为什么头痛呢?我认为有两个主因:一个是把问题搞得太简单或者太复杂。何为太简单?“我就想着自己、孩子一生平安”,这个跟妄想没有什么区别。平安?啥叫平安?走路摔一跤骨折了躺床上三个月然后工作丢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太简单。何为太复杂?大概就跟我女儿的同学那样,几岁在哪干什么,爹妈全给规划好了。这是上帝模式或者游戏模式,要没规划好就拆了reload?另一个是目标一元,缺乏弹性。

      我这个人很懒,懒就是说我总是要考虑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有时候我也想零成本,想想比值是无穷大就兴奋得不行——所以当我也头痛这个问题时我就去找书来看,发现早就有人想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给改了一下,管好自己、搞好家庭、开家公司、开家跨国公司——我这就不是零成本了,我多少也动了下脑子。四重目标,一条红线:组织。

      我有次跟我女儿聊天,说现代人从某种程度上看没有古人过得舒服,比如你这个衣服,就不是依每个人来量身定制的,而是生产方以“发挥量产最大效能”来设计的。具体一点来说,比如有10万人,尺码在100-105之间,如果生产方站在消费者立场上,那么它的产品就会有101、102、103、104、105一共五个型号,这样即便有一些不合身,也是可以忽略的。问题是,这10万人是如何分布的?生产方要投入资金取得这个数据。即便取得了,生产五个型号的成本也会大幅提升。换成你是生产方你怎么操作呢?就提供一个型号,105。100-105的10万人,只有这一个选择,整体都偏大。不爽?不爽你去买型号100或者型号110呗。那么为什么消费者无法像西方经济 理论学家说的那样,通过讨价还价与生产方达成一种妥协呢?生产方会说,我已经够妥协了哇,我都分段函数了好吗?要真是我说了算,我就只有一种型号:1000,这世界没有人会觉得这个型号太小穿不进去!当然这是句玩笑。重点在于个体不是组织的对手。组织与组织的PK,跟组织与个人的PK是两码事,西方经济理论学家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把这两码事当成了一码事来分析,他们还把GDP跟有效产出混在一起,成功的证明了拉了屎再铲屎也是巨大的经济贡献。诸如此类一大堆。

      所以我想讲的是,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我所认为的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当然就是活的了:有多大本事 吃多少饭。

      因此,我并没有告诉孩子,你将来的目标是成为某跨国公司的董事长,而是:你的学习目标就是搞清楚关于组织的一切。至于你在组织中的位置,也就是你的学习回报,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水涨船高。本事越大,所在的位置自然就越关键。我不否认,我是有一些既定最低目标的,我设想孩子到四十岁时,能开家小型公司。既然组织这么强大,让自己成为一个组织的头目,难道不应该追求吗?但是这个事我并不能强求,这个最低目标我并没有告诉孩子,我还是坚持一条红线。

      顺带说一下我所理解的,“为什么工业革命出在西方而不是东方”。一神教配机器大批量生产,是绝配。好吧,这还是句玩笑。我是说,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中,生产方想努力把多数人调教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个欲望是极强烈的——这是提高赚钱效率的最佳方案啊。当然我们也会发现,AI确实是人类的“救星”,因为AI是活的,机器是死的。当生产方式是死的时候,自然就要求消费方也是死的,但生产方式如果是活的,那么自然也会鼓励消费方变活。苹果打败诺基亚,就是活的干掉了死的,前者满屏幕都可以点,后者只能在死键位上按。其实现在的学校教学上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教学是死的,学生是活的,一对一教学很活,所以效果不错,但是一对一这种方式是落后的,是开倒车,并没有出路,我在家教自己女儿那是一时之计,并不能推而广之。一对多这个模型并没有问题(组织对个体),问题出在老师这个一不够强大上面,比如一个全科老师就比一个专科老师强大太多,未来全科老师十有八九是抢手货,貌似现在就比较抢手。

      通宝推:随风而去,mezhan,
      • 家园 我对靠AI不看好

        这个在我和哈兄的交流中也讲过的,因为我纯粹是被西方个人主义洗脑了。

        倒不是我想被洗脑,而是个人主义不仅逻辑自洽,而且符合剃刀原则:对问题的解释比较简单。

        从个人主义的角度,靠什么都是不行的,只有靠自己。因此,如果AI真的变成“全能靠”,那个反而是人类的祸患,因为失去自我,人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说句比较得罪的揣测,我观察国内河友急切地要找一个外因的比较玄妙的“解法”,比如靠AI,靠一共,个人认为是国内社会意识形态焦虑的一个体现。在西方,解法很简单,就是个人主义靠自己,that's it。

        注意一点,个人主义是个务虚的概念。实操中,当然是有社会组织的。但是组织的精神是为个人服务,所以可以避免各种异化。

        • 家园 一个被严重无视的问题

          其实人到三、五岁时就有很高的智商了,孩子们往往能很快判断出成年人的意图。

          多数孩子对一类事情特别敏感,这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比如管理自己不做不应该做的事。

          关键在于人类是非常擅于进行自我欺骗的,为了达到目的,这些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但哭起来叫旁人看了连心都碎了。

          我们有很多关于儿童的观察与实验结果都是有极大偏差的。

          那么成年人呢?成年人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已经到了纯熟的阶段,骗起人来不眨眼。

          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但被老师忽略 了。

          说白了,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导,是在做无用功,孩子们心里清楚得很。

          比如老师反复叮嘱认真读题,反复读题,孩子们为什么总是抓起笔就写呢?不愿意承担责任。

          在我来看,老师的教学水平确实 还有改进提高之处,但是就目前的教学质量来看,主要问题并非出在老师身上,而是出在【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上面。

          从全社会来看,我们根本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是在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自我欺骗越来越盛行。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把教学重心 转到【让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上面来,根本就是在缘木求鱼。

          只要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到高中毕业,所学的知识、方法、思想都是非常浅层的,尤其是知识这个层面,可以说【简单到不行】。平均分在80分以上,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自我欺骗极其严重。

          在我来猜想,可能只有当AI成熟之后,AI在很多地方接替人类开展教育之后,孩子们在面对无情的AI时,如同面对不会说话的篮框,要么学会解决问题,要么被淘汰,他们才会真正的成长起来。

          作为长辈,心不能太软。心越软,越是危害大。

          从AI与人类的对弈来看,AI对人类的欺骗有极强的识别能力——围棋的博弈内容之一就是欺骗。

          我有很大的理由相信,AI成熟之后,人类会整体向前迈出一大步,而现在这些躲在长辈温柔心里长大的孩子们,会被成批的淘汰掉。

        • 家园 这个问题可以慢慢看,慢慢试

          但至少 可以说,人类社会是从工具走到机器,未来呢?首先要看机器的优和劣。优是批量生产,劣是死。工具时代是人与工具结合,活是活,但批量生产困难。我以为,未来时代会让机器活起来。这里有很多路径。比方说,中国现在搞电动汽车,就是想在能源供给上变活,自己核电发电就比购买石油要活。再比方讲,3D打印机就材料的形态而言更活,粉末可以拼合成任意形状(也就是柔性),当然难点在于拼合方式(也就是关节),所以当facebook、微信提供了一种无线粘合方式把“粉末人”用接合成团,自然就大受欢迎。看清发展方向是关键,中间有绊脚石、拦路虎,干掉就行了。

          PS:关键不是“靠”AI,是AI加入人类社会,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名重要成员。正因为如此,才叫升级。

          • 家园 从个人主义角度看

            有必要升级人类社会么?不一定有吧。假设我们现在在共产主义天堂,社会本身还有升级的必要?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可没有说一定要升级社会。(当然如果认为人的唯一属性是社会性,也可以说的通,但是我对“唯一”持怀疑态度。)

            机器其实也不是死的。所谓死和活,是从人类主观出发的一个相对概念,甚至说价值取向。就是说,如果对人类有利,人类完全可以选择不要机器,当然更可以拒绝机器带来的升级了。

            • 家园 你的前提说得很清楚,立场是关键

              什么是立场?就是定义出里和外,自己人和外人。立场一定,思路跟方法全部确定。所以会说立场是关键。

              东方思想,从观察天地开始,如你前面所说,重世界。

              西方思想,从观察人开始,如你所说,重个人。

              但是,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问题都是内部问题,所以自然规律、客观规律都是在讲和谐。人是什么?“我”是一个自我,其它人就是别人,这样就有了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自然就是矛盾与对立。

              实际上,并不能说西方思想、马克思有问题,只是说,关键在于抓住核心,也就是【里与外】的定义来分析问题。

              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以前支援非洲是不对的,但实际上这是东方思想的引导,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吸收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我们是真的在搞全人类命运共同体。许多人整天抱怨,就是因为脑子 里只装了马克思说的矛盾,而没有装进去国际共产主义,即便有很多人天天缅怀毛泽东,仍然是西式矛盾论的支持者,是个跛腿。

              • 家园 不能同意更多!

                哲学三问:真实,主体,价值。

                东西方的主要差别,在于主体论。

                • 家园 哈哈,今晚聊得真是爽快。
                  • 家园 哈哈,今早聊得真是爽快

                    可以出门买菜了!

                    • 家园 我又想了一下今天的交流

                      第一,与你同感,真是难得,我有一种受到启发之后浑身舒服之感。

                      第二,我把我们的交流归纳了一下: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是大头,所以矛盾与对立是主,但又有辩证,辩证其实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辩证是次。

                      天人合一,合是大头,所以强调整体,强调整体就是强调当成内部问题来处理,但又有天与人的切割,这种切割显然会指向矛盾与对立,这是次。

                      东与西,基本要素并无二致,差异在于主次比,结构不同,二者相遇,既有碰撞,亦有融合。只是就眼下来看,人类社会十之八九处在换档升级期,所以这次转型(政治层面)由中国来主导——特别要强调,并非是要否定“次”(如你所言,西方社会并非不堪到某个地步)——应该是比较顺利的,在较大概率避免大型热战的发生,这是因为在【这一历史阶段】,嵌入了唯物主义的东方思想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我认为技术层面也有个政治问题,不妨说大型基建类技术有政治色彩,这方面中国显然相当拿手,都成基建狂魔了。但就尖端技术而言,我认为还是西方主导。其实这个问题想开了,是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我以为大格局就是如此。我猜想老兄的看法 跟我相近。

                      对于个人来说,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朴实无华,却是真知灼见。我补一个,叫“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指的是时间,“在”指的是空间,“到”这样的一个年代,个人“在”什么国家什么位置,就跟着大潮流唱好自己那个部分吧。

                      通宝推:疯雨后,笑不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