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朋友的问题:房价消灭中产,房租消灭穷人 -- 彼得格勒

共:💬71 🌺593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工资在北京周边燕郊还可以买。但执着在北京买只能悲剧。
      • 家园 无语

        问题不是他现在能不能买得起,而是有没有希望,未来能不能买得起。

        现在年轻人面对高房价比较迷茫。

        要是按照你的逻辑,所有本科刚毕业的人都不应该在北京,因为他们的工资太低了,还没泥瓦工高。

        如果房价上涨的预期超过个人努力能争取到的工资收入的预期,确实迷茫啊。

        当然,年轻人刚毕业都会有迷茫的阶段,不管怎样都需要努力奋斗。

        我十多年前毕业的,对于我们那个阶段的人,现在看,在北京的同学,房子都不是问题了。毕业再早几年的,大多不止一套了。

        但后面的情况会怎样,别说刚毕业的年轻人,中年人现在也有危机也迷茫。

        您这直接一盆冷水!

        • 无语
          家园 二茬罪是必然要来的

          再不愿意也是躲不过去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在北京立足只能老了回四五六线乡镇是必然的趋势。

          • 家园 这不能算二茬罪,大多数人就不应该在北京立足

            这是一个完全现实的问题,年轻人在哪里奋斗最有希望? 北上广。

            如果北上广那么轻易就能立足,那么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在北上广立足,这不算高估吧?

            北京能够承担一个亿的人口? 如果不能,必然要用残忍的手段,强迫想来北上广立足的人,无立锥之地。这跟大多数人考不上北大清华,是一样的。

            • 家园 你这话说的挺巧妙的

              如果北上广那么轻易(轻易的标准呢?)就能立足,那么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前面说的是能立足,后面说的是愿意,能和愿意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北上广立足,这不算高估吧?

              如果轻易的意思是说北京吃饭住店买东西不要钱,何止全国三分之一的人,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愿意来,所以,以下默认你认为轻易的标准是和LZ朋友一样。

              1.2万已经是一倍半平均工资了,考虑到穷多富少,中位数工资必定是低于平均工资的,LZ朋友收入已经至少超过一半劳动者了。

              归根到底,LZ并没有埋怨“我的朋友工资两千三,没法在北京立足”,做个世界范围的对比,宁南山那个贴说“法国人收入中位数是1750欧元,你只要年入16.2万人民币,你就比一半的法国人收入高”,如果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工资和LZ朋友一样(以便满足你在北上广立足的条件),赶英超美早已实现。

              北京能够承担一个亿的人口? 如果不能,必然要用残忍的手段,强迫想来北上广立足的人,无立锥之地。这跟大多数人考不上北大清华,是一样的。

              首先,北京是否会面临“需要承担一个亿的人口”的前景?

              这要看北京的定义,如果把北京定义成二环,显然不可能承担一亿人口,但既然刚解放北京时只有420万人,大概是二环里再加朝阳海淀丰台这么大的地方,扩张到现在,为什么不能继续扩张或者改变(至少)六环内耕地性质呢?难道要预防河北省对北京粮食禁运吗?一个人在河南要吃饭,在北京也要吃饭,他到北京来了,固然北京的粮被多吃了点,但河南的粮不就多剩下一个人吗,北京的粮本来就是外地运来的,多运一个人的口粮就是了。

              其次,为什么用残忍的手段对付国民?

              北京用残忍的手段对付来华洋人了吗?汉人来北京,需要吃饭睡觉,洋人来了就不需要吗?为什么对汉人这么差,对洋人那么好?甚至主动出钱请劣质洋人来留学?

              再次,为什么是针对想来北上广立足的人?

              北京不是个独立国家,进去了就子子孙孙永世相传,川普可以在美国国境上建墙阻挡墨西哥人进入,但绝无可能在纽约边上建墙阻挡新泽西人进入,因为毕竟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至少要在表面上是平等的。

              北大清华是个流动的概念,上完学也就走人了,北大清华并没有说“我们是北大清华人了,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是北大清华人,其他人来这里劳动供养我们,等他们老了我们再把他们赶走”。

              如果北京真的一个人都不能增了,那是不是得加强北京的计划生育?死一个才能生一个?或者开放户口交易,北京人可以自愿地卖掉自己的户口迁移到外地,外地人买了北京户口再住进来?

              • 家园 你要考虑到,外地人进京,房子是一大难题

                同样的工资,本地人可以跟父母挤在一起,将来继承房产,外地人没有这个优势。

                而外地人现在最头痛的,也正是房子的问题。

                你关于 “北京洋人” 的论点根本不成立。一个普通中国青年,想要在北京立足,起码可以埋头苦干,苦熬,省吃俭用,洋人呢? 两个礼拜签证到期,你就要走人。

              • 家园 莫要激动

                北京的雾霾问题、饮水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等,已经说明这个城市不堪重负,房价高也是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人在一个区域生活,可不止是吃口粮食这么简单,衣食住行都要分配资源。别的不说,不限号的话光汽车尾气味道就受不了,市区都堵成停车场。

                总抱怨北京向河北吸血,北方人才都集中在这里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现在进京门槛高了,很多人选择回乡就业,对地区发展有很大好处。现在北京本地人去外地发展的也很多,无非是觉得外地压力小,生活更舒适而已。

                城市再扩张,人也得往市中心涌,周边的卫星城最多提供居住环境,这是就业、医疗、教育使然。那又说了,可以把这些都移到外面啊?这不眼下雄安正建设着嘛!

                • 家园 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首先考虑用技术解决。

                  雾霾可以靠煤改气,饮水可以靠回收利用,交通可以靠公共交通,住房可以增加容积率和把耕地改为居住用地。

                  美国的房价高是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中国的房价高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的,因为中国只有政府能卖地,政府靠卖地聚敛民财。

                  北京的衣和食的资源不是北京生产的,是外地运来的,比如动物园市场和新发地市场,剩下的就是住行问题了。不限号的话,新车只用电动车能解决你提的尾气问题吗?轨道交通和顺风车能解决你提的停车场问题吗?

                  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首先考虑用技术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考虑其他手段。

                  归根到底,一个收入超过一多半劳动者的人都没法在北京立足,说明北京对一多半劳动者都是用完就扔的,这事很不妥当。

                  • 家园 夏天不需要用煤,怎么还天天雾霾?有电动车路就不堵了?

                    北京现在的环境,要不是看在钱的份儿上谁会在这生活?要是敲敲键盘就把技术问题解决了,那这么多键盘侠一夜之内就能搞定。然而,精神力量不能去霾,爱不能发电。

                    房价是高,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北京三面环山,就算土地不归政府,有限的资源必定奇货可居。照您上上个帖子说的,扩七环八环,怀柔那边可是山呐,这事情想想就算了。

                    房子买不起可以租,现在租售同权又不影响小孩上学,我们这很多邻居都这么干的,小学还不错呢。国外租房住的很多,民主自由向外看,买房置业的思想倒是老古董的。

            • 家园 如果产业分布更均匀一些,谁会优先北上广?

              如果能在环境更优美,生活压力更小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好工作,没有人会赖在北上广。

              至少我不会。

              • 家园 你的 “如果” 是不可能存在的,从原理上就不可能

                如果一个地方 “生活压力小”,还比较容易 “找到好工作”,那么市场经济的原理,大家就会趋之若鹜,大量人口涌进这个地方,直到 “生活压力足够大、工作不好找” 为止。

                而资本家投资,一般是不喜欢穷乡僻壤,而是基础设施齐备,最好有配套产业,又有高质量劳动力。沿海发达城市,和进城农民工的组合,是最优化的组合。

                这不是说资本家良心坏,而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此。所以发达国家,无论欧美日,都是明星城市(带),加上乡下红脖子的分布,没有均匀分布的可能。中国在这方面,因为计划经济的关系,已经算做得比较好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