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媳妇能这样和你对话?

        我都受不了你这样的对话。我就不信你媳妇你受得了你平时这么对话。

      • 家园 独生子时代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

        或者说父母很多是第一次,即使多生,都是生手,很难避免犯错。

      • 家园 我们今天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和倒退是一个相对概念,要看是跟谁比,跟什么时代比,但这个问题,我想先放一放。先看看我们人类社会还有多少偏见和误见。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谁对呢?一个月大的婴儿连粑粑都吃。这说明,人之初,既无善,又无恶。

        人的善恶观,是长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塑造出来的。

        有人坚持认为,人天生就是怕毛毛虫的。这并非是真相,而是被爸妈教出来的——小时候见到妈妈冲着一条毛毛虫又叫又跳,自然就会觉得毛毛虫可怕,但严格来说,头一次也不会产生可怕的想法,而是“奇怪”,“奇怪”之后被妈妈用“道理”说服了。人的记忆往往极不真实,有太多虚构的内容,于是乎,人天生怕毛毛虫。

        有一次我在电梯里遇到一对父子。儿子看到狗时,明显有一些害怕,当爸爸的说:“这狗长得好可爱。”儿子立刻阴转睛。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去对每个人进行测量,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后,形成“胖瘦观”,无师自通般的分得清哪样叫胖,哪样叫瘦呢?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一个无比强大的[统计功能],在我们主动意识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出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不仅有胖瘦、高矮,还有美丑。其实人原始的美丑观,只跟[常见度]有关。前面提到[天生就怕毛毛虫],也有这个因素影响,毕竟毛毛虫生活的领域,与人居住的环境相去甚远,但乡下孩子明显就要比城市里孩子更容易接受毛毛虫。往简单里说,美、丑、毛毛虫可怕,是一种[少见多怪]。

        正因为如此,我们人,很快就会建立一个[多数人]概念。这个概念,会让原始的人,害怕自己成为少数人,但也会让人跟上[多数人],不至于掉队。因此,[多数人]概念并不是简单的好概念,也不是简单的坏概念。比如,[多数人]不吃粑粑,于是[我]也不吃,这是好事。[多数人]简单把政府工作人员中的不良份子和政府等同起来,于是[我]也反政府,这是坏事。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在成长的初期,很容易盲目从众,因此[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相当于一道纱窗、滤网,能相对有效对一些不良的或者孩子消化不了的[多数人]现象加以屏蔽。

        可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为何缺位了呢?这就跟我们受了西方文化影响有关了。西方人时常发问: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东方人(主要是中国人)早就回答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传承]的本质是,后辈的责任就是取前辈的精华,去前辈的糟粕。可是,既然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了,今天的我们却不明白呢?其一,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稍后再谈;其二,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是人口大国,我们的文化往往停留在上层,很难普及下去,这里面有一个无法忽视的成本问题。简言之,人生的意义,只有[少数人]get到了,并没有普及到民间。相反,普及到民间的只是[传宗接代],显然,[传宗接代]就没有[传承]的内涵丰富。发展到今天,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问[人生的意义],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由于今天被西方思想霸占了话筒,一时之间,人们无法从迷茫中摆脱出来。

        下面我来谈,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要跟历史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谈。

        我的答案是明了的,社会进步了。但是进步的一条腿(自然学科),远远超过了另一条腿(人文学科),因此我们看“落后”的一条腿时便会产生[错觉],“倒退”了,道德沦丧了。

        空口无凭,来看几个具体的事例。

        因为我们(不仅是中国)为了政治的需求,对于历史的描述是非常不真相的,尽管说的都是事实。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见,认为古代的老百姓都是勤劳善良之辈,但有大量的史料说明,古代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作奸犯科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流行各式各样的迷信宗教(并非是说宗教就是迷信,这是两个概念),一些所谓的宗教经传中就写着“自古以来……长安……”。受过教育的人一看便知它不可信,长安的称谓之前是咸阳,汉高祖时代才改叫长安,怎么可能自古就叫长安呢?

        那么我们今人有没有这个识别能力呢?显然就要比过去高太多了。这难道不是教育普及的成效吗?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明证吗?

        西方人发明的沙发,叫中国人大开眼界,坐上去舒服无比。有的人便认为中国人“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连沙发都不会做”。可是这些人,并没有注意到,中国人发明的椅子,是有意的[硬],有意的[叫人坐久了不舒服],这样才会[自动]催人起来,活动一下。可是我们今天的孩子,坐在沙发上不愿意起身,他们的肠道活动受阻,先是消化不良,进一步造成积食,最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所谓的[强制]手段让孩子起身活动,自然又会形成[父子冲突],影响到家庭和谐。还有,许多人一坐进沙发就不愿意离开安乐窝,自然就会[懒]起来,可是他们的本心是真的懒吗?但是在旁观者眼中不是[懒]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会造成更大的偏见与冲突呢?那么,到底是谁的设计思路更懂人性呢?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古代是抑商文化。有的人“反思”,认为这是工业革命没有在东方爆发的罪魁祸首。今天的香港不是“打脸”了吗?中国古代的抑商,本质是防范人[简单化],价值观是一个复杂问题,包含着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如果将它数值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诱”人朝着[头脑简单化]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并不是[不爱钱],而是反对[用钱这种简单的数值来衡量价值]。这个问题,中国古人也有许多偏见。

        以上,简单用三个事例说明,我们人类社会当前,是自然学科进步得多一些,人文学科的一些精华被暂时的遗忘了,一些不良的所谓新发明混了进来,造成了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一现象,并非是会永存的,始终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所以才说,这只是[历史阶段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进步,看不到进步里的鱼目混珠(请注意,这里的[多数人]概念又会粉墨登场发挥作用),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我们就会产生失望感、绝望感,就会焦虑,就会惊慌,就会失措。

        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时常见一些人,盲目的赞同这个,盲目的反对那个,时常因此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又时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尽管说,人总是难免犯错,可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如何才能进步?可是,一个人就是会如此的,就是会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人的进步要比自己想象的慢得多,3000年前的人到40岁会怎样,3000年后的人到40岁还是一个样,人类这个物种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进化。500年前的大学生才学乘法,500年后的小学生就烂熟了,并不是人进化了,而是相关的算法更便于人使用了。所以,一个最大的盲目,就是对于人性认识不清。

        除了盲目,还有相对较轻的偏见。

        比如今天市面上流行各式各样的“人性弱点”,其中内容许多都禁不起拷问。人性如此不堪,人类社会何以发展至今?同样,还流行着许多“人性的光辉”,还是禁不起审查。人性如此光辉,人类社会为何总是有各种黑暗的思想?

        许多人,总认为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发生,不知道学习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之分,这也是极大的偏见。被动学习就发生在[所见所闻]的同时,看到别人如何如何,自己便也要如何,这其实就是在学习,并且是很初级的模仿式学习。人,只有发生了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建立起[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意识。

        还是这个缘故,有的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进学堂、念过书],就自认为自己是不需要或者无法去学习[理论知识]的,就总是认为[读过书的人高自己一等],因而产生一种难以明状的自卑感,错失了大好的进步良机。

        至于把[严肃]误当成[死板]的,把[认真]误当成[较劲]的,这一类误见更是多如牛毛,难以计数。

        所以,在我来看,一个人就得是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到实处,自己扫盲、自己纠偏、自己除误。一个人只有这样严肃认真的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我以为,就是把[传承]二字做实。

        否则,别人会讥笑,“手里有两个小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这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父母难道不是天天盼望自己的儿女比自己更过富足吗?否则,自己就会难过,“有了那么一点积累,却不知道如何自己的儿女更好的发展”这对得起自己的子女吗?子女不是眼巴巴的希望自己的爸妈能提携一下自己吗?

        天天盼望着富裕,可是富了,反而不会过了,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泄气,不蛮干,不着急,不懈怠,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上得对自己爹娘,下得对自己的儿女,不怨爹妈,不坑子女,堂堂正正做一个人,难道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一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一句毁人不倦的鬼话!难道夫妻不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吗?夫妻同心,才能真正实现[传承]。

        可以有失望,但不要绝望。

        可以有沉沦,但不要堕落。

        可以有彷徨,但不要迷茫。

        活下去,走下去,哪怕只是临终之前才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我以为,值得!

    • 家园 跟我女儿聊了聊追星

      我一直想跟我女儿谈谈追星的事,始终没有好机会。谁知道她有一次主动跟我聊,我就跟她讲了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告诉她追星的本质是“免检”。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个演员,出演了好几部片子,你看了,觉得都还行,于是你信任他,他再有片子你会去看。

      其次,目前的这种追星,纯粹是粉丝自私行为。

      比如接机。换成你,你去外地拍戏,你回家,希望有人接你,但是一下来了几千人,你受得了吗?

      再比如说,你是一个演员,有一个粉丝去探班,你本来是想专心表演,但是这个粉丝一会问你,要喝水吗?一会问你,热吗?这是不是骚扰?这粉丝是不是其实只顾自己?

      再次,有的粉丝根本就是盲从型的。今天粉,明天就转黑。并且这种粉丝因为盲从,所以他们在自己内心对明星的设定无比高大,一旦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不是去检讨自己,而是认为对方根本就不值得粉。最后,就会从盲信,发展成盲疑,怀疑一切,放弃人生。

      这是从粉丝的角度来聊。我女儿听了,也能听进去,但是触动不大。

      我接下来,跟她聊明星这一边。

      我对她说,当一时的明星容易,但当一世的明星就太难了。许多人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人,一下成了焦点,把持不住自己。

      我给她举了几个例子。

      拳王泰森。有没有实力呢?有,实力大大的。但是拿了金腰带之后,整日里灯红酒绿,他的经纪人有没有劝阻呢?必然有。有没有效果呢?泰森要是听了,怎么会后来进监狱呢?

      我又给她讲三个“罗纳尔多”,两个巴西的,一个葡萄牙的。

      这三个罗纳尔多,都是踢的前锋。前锋的运动生涯相对短,但是这个葡萄牙的罗纳尔多,一直保持到最近才开始走下坡路。凭的啥?极高的自律性。

      两个巴西的,其中一个叫“小罗纳尔多”,球技一流,从巴西被球探带到欧洲之后 ,挣了钱,纸醉金迷,身体就垮了。他所在的俱乐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对外谎称他状态不好,或者受伤了,不让他上场,免得别人瞧出来了。与此同时,又声称自己资金上遇到了困难,不得已要把自己手里的王牌出售。结果就把已经废了的小罗纳尔多以一个相对高的价格给卖了出去。

      这一部分内容,我女儿就震惊了。为什么?事情要比她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不反对她追星,在追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是很大的收获。

    • 家园 继乌大麻、加大麻之后,卢大麻也来了

      乌拉圭在2013年将大麻合法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合法的全国大麻市场的国家,加拿大于2018年效仿。

      据英国《卫报》7日报道,卢森堡卫生大臣埃蒂安•施耐德(Etienne Schneider)证实,该国计划成为欧洲首个将大麻生产和消费合法化的国家。不仅如此,这名官员还“鼓励”欧洲各国效仿卢森堡的做法,放松毒品相关的法律。

      至于背后的“驱动力”,施耐德竟对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称,“我们过去50年的毒品政策没有奏效。对年轻人来说,禁止一切事物只会让它们变得更有趣……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对毒品持更开放的态度。”

    • 家园 大胆猜想:中华文化是人类的师傅

      我现在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中华文化是人类的师傅。

      今天说的西方文化,以前的北方匈奴、鲜卑文化,更早的古印度文化都叫放弃文化、征服文化、绝望文化,简单说,最危险的时刻他们就会放弃。

      四大文明古国,独有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这是能说明问题的。可是我们往往看中华文化,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之感。其实,就是因为抓不住中华文化最核心,最关键的地方。

      本人经过长期的思考之后 ,提出这个大胆猜测: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不放弃(不在关键时刻自己投降,不在关键时刻抛弃队友或者往队友身上插刀子)。

      我们不能用个体的生死观来看待文明兴亡。所以,除了中华文化的其它文化,都是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想着半途而废。(并不是西方人所谓的优胜劣汰)

      因此,中华文化中还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我们在读史时是能体会到的,但又不明其理。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这种使命感也就合理了:老师绝不会放弃学生。

      最难的问题是,何为最关键的时刻?很难解释。如果只是用历史来说事,难免会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难免会有强行解释的嫌疑。所以,只能说一句“历史感”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猜想当中有一个核心内容: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师傅教徒弟。

      中华文明傲立不倒,不是在证明中华文化是强者,而是在说明中华文化是对的,对的就去教错的,师傅就去教徒弟。

      那么中华文化凭啥当师傅,或者说中华文化中不弃的核心精神,其所谓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太极阴阳,无始无终——一上来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生命。

      命,是天给的,人,只能好好活下去,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放弃,只能好好活到寿终正寝。对个体而言是如此,对全人类而言还是如此。

      • 家园 猜想:接下来的重要时刻可能是全人类人口数量达100亿左右

        这是根据历史轨迹来做的猜测。人类的人口数量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种价格波动,其中一个比较大的经验是“长时间增长之后,会有一个大幅下滑”。

        根据我们今天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对于个(个体)而言,物质面的灾难,估计不大可能排在首要位置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面。

        不难想象,越是往后发展,网络越是无处不在,人类对于网络的依赖度将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卫星坠落、核电站爆炸、光缆断裂、超级病毒(程序),都有可能令网络瘫痪。不久前纽约大停电就已经向人们发出了警告,而纽约大停电并非是头一次,1977年就来过一次,断电长25小时,市区发生多起抢劫,3500多人被捕。

        换一个角度来看,网络是秩序的基石。一旦这个基石在某个时间段内停摆,其造成的冲击,可能不亚于数枚原子弹同时爆炸。

        还可以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如同金钱的分配,网络于全球的分配也处于极富极贫状态,北半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建立在网络之上——现在虽然不太能说清楚具体比值。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网络是北半球富裕国家的阿喀琉斯之踵,人类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毕竟有限,这很有可能成为贫穷的南半球里一些极端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

        尽管长期来看,这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但是人类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件新生事物往往在初期出现剧烈的波动。

        总的来说,我猜想,重要时刻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家园 学习的过程有巨大的价值

      时常有人问,数学学了有什么用?问的是内容,而不是过程。在问的人来看,过程有何价值?可见,认知出了大毛病。

      学习的过程,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质疑与论证。

      我最近在“安排”我女儿收看中央12频道,社会与法,她在观看的过程中,时常会问:“这些人为什么如此轻信他人?”我告诉她,不仅是“他们”,你也是如此。原因就是你的学习缺少必要的质疑与论证过程。

      有的人把容易轻信的人,解释成“耳朵根子软”、“没有主见”、“天真”,这些解释都没有触摸到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是学习过程只是简单的拿来。何以为简单?就是不问错与对,就拿来了。好比一个人吃饭,不论有毒没毒,有益无益,就往嘴里塞。

      开卷必有益吗?显然不是。学习,从来就是一件高风险事件。如何化解这风险?质疑与论证。教科书上的内容,不一定是对的,教了几十年的老师,认知不一定就是对的,几千年的所谓规律,不一定就是规律。

      我们的教育,从老师这个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质疑与论证”这个过程弱化了,甚至砍掉了。

      反过来,一个人,其学习过程充满了“质疑与论证”,那么这样一个人就“自动”学会了保护自己。这样的一个,自然就不会轻易被所谓的网恋所骗,自然就不会轻易相信“快速致富”。

      这样一个人,经由这样的学习,已然养成了一个“凡事都要问一下”的习惯。

      当然,“凡事都要问一下”是一种虚指,结合实际,有一些事可信度相对大,我们会处理成“免检”,另一些则处理成“次次检”,还有一些处理成“目前不懂,不碰”。

      我之所以推崇读史,是因为历史的真相,扑朔迷离,要比数学这样的自然学科,更难以论证。

      我们的一般经验是,大部分的史实,基本上是可信的,往往是结论不完全可信。比如,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历史事件,有的史学家总是解释成阶级剥削,这是对的吗?这可靠吗?

      而隐藏得更深的“机关”是:为什么是同一个作者,在有些事上,他解释成阶级剥削,在另一些事上,他又是另一种观点呢?

      这说明了什么呢?是说明这作者其实是凡事解释成对我有利吗?还是有可能作者有难言之隐?

      除此之外,“我”在读史时,“我”怎么看这些历史事件,“我”会不会放“我”一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随便就给解释了?

      “我”以前持一种观点,后面发现错了,“我”有没有勇气承认?

      “我”本以为是件很复杂的事,后来发现其实特别简单,“我”有没有魄力面对?

      瞧,读史,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读史,却是一件价值极大的事。

      因此,即便所学的内容没有太大价值,学习的过程却有极大的价值。

      而我们社会中有一些人,没有这个认知,可以说,老师的“功劳”大大的。

      然而,这不仅仅是捧着黄金不把黄金当回事,它的危害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这样学习成长起来的人,通俗说的,就是盲信和盲疑之人,先盲信,后盲疑。

      一开始是无条件信任,不过脑子的信任。这其中,我们的教学(包括家庭教育)安排“居功至伟”,不鼓励学生提问,不引导学生质疑,不安排学生论证。我们的教学安排之所以如此,可以说背后有一种“图省事”的思想在作怪:照你那个法子去上课,那还不得累死?那进度得有多慢啊?

      结果就造成了未成年人用盲信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就是“被骗惨了”。如今十多岁的孩子,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老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这说明他们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了。逐步会发展成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信任,包括自己。

      最后会如何呢?最后他们就像香港的年轻人那样,“反正我已经烂了,已经无药可救了,你们也别想过好日子”。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伤害得了吗?就像魏晋南北朝那样,那些有能力的士族完全有办法保护自己。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袖手旁观,“用时间来解决问题”——等这些年轻人慢慢死去。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提倡儿女婚事父母做主,就是因为充分考虑到了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一个人,一开始不可能迅速掌握辨识力,质疑和论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交朋友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可是我们今天又是如何做的呢?社交,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相信爱情?这难道不是铁证吗?

      这既不是一个好时代,也不是一个坏时代,而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时代。

      可以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因人而异的时代。按规律办事的人,就会认为时时都美好,刻刻都幸福,而不按规律办事的人,读历史永远读出来的是人类的社会真黑暗。

      而今天科技如此发达之下,越是按规律办事的人,发展得越快,越是不按规律办事的人,萎缩得越快。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人,十多岁就萎缩了。

      完全可以预见到,在不远的未来,只有极少人住在“天上”。而“地下”生活着一群比野兽还要愚蠢还要野蛮的所谓的人类。

      在“天上”与“地下”之间,有可能是AI筑起的“铁幕”。

      现在,还有人说,数学学了没用吗?

      接下来,能保住性命的人,只有坚持按规律办事的人。今天央视12台播出了一档节目,讲了一个故事。一对情侣本是有点真本事,主要收入来自网络直播。后来这二人计划结婚,要买房,但房价太高,他们的收入差距很大。怎么办?骗,搞慈善表演。所谓慈善表演就是直播他们的慈善活动,之所以说假,就是把送给老人的财物在直播后又收回来。以此来换取直播间吃瓜群众的“爱心”,增加粉丝量。最后各判了3年半。可能有的人会说,这都是房价高惹的祸。这话,本质就是,张三为什么打李四?因为张三被赵五打了。房价高是个事实,但是铤而走险靠行骗“来得快”,真的当警察是摆设吗?真的会认为这世上没有正义吗?真的以为老天爷在睡觉吗?

      不到20岁,就梦想周游世界,这真实吗?不到30岁,就盼着“提前退休”,这可能吗?不到40岁,就想当大领导,指挥千军万马,对于许多人来说,这能达得到吗?不按规律办事,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会痛哭:这世上没有一个可信之人了。

      给你黄金,你不当回事,将来会加倍收回来。这才是我们这个人类社会的真理。从未有过改变。

      但是我本人,并不相信未来是少数的神住在天上,多数连人都不算的住在地下。那是西方的历史。我们今天之所以沦落到这一步,恰恰就是受了西方文化的毒害。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精英驯服大众。而东方文化的本质却是精英服务大众。换言之,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拯救人类。

      可还是要说,未来这一天距今 特别遥远,中途会有许多曲折,甚至有许多人会因为“现象”而失去信心。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是扛不过去的。可是这样的思想准备,不是别人说了你就会有的,只能靠自己,只能是自己练出来。谁有,谁才扛得住。精神的食粮,永远不可能从别人那里“拿来”。

      怎么练习?大胆质疑,小心论证。怎么成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最后我要提醒的是,如今市面流行的“国学”,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狼,危害甚大。西方文化,是一种快消文化,是一种汉堡文化,是一种未大先衰文化,一些人维持至今,全靠药物维持——今天市场上有大量含有不同含量兴奋剂的加工食品就是明证。我们新中国,之所以要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就是要提醒人们,中华文化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而这危机,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立刻退去,反而是在改开之后,有“弹尽粮绝”之感。当下唯有咬牙坚持,以“不退”应万变。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在告诉人们这个道理:不退。只有不退,才能活下来,才能让自己的亲人活下来。

    • 家园 事情的原本

      我把事情归纳一下,尽量不谈“成因”,而谈“存在”。

      其一,逻辑只能解决简单问题,而解决不了复杂问题。比如,用逻辑来解释股票连续下跌,就解释成了“车轱辘话”:因为股票在下跌,所以买入意愿 低,因为买入意愿低,所以股票下跌。

      简单问题,从数量上看,远远超过了复杂问题。然而复杂问题数量尽管非常少,但它是不可缺失的。

      可是,人类的语言有其局限性(语言本身就是逻辑的产物),在描述复杂问题时十分困难。非要描述,要么就是显得自相矛盾,前后矛盾,要么就是增加了阅读难度,容易叫人产生误解。

      比如,我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有我爸妈的付出,我还得感谢其它人,比如那些伸腿绊我的人……这个表达是不是荒诞可笑?

      但是我们怎么去表达内心这种五味俱全的感受呢?对于复杂问题而言,很难说得清感谢谁、仇恨谁。因此,最好的表达,如同现代物理中的量子纠缠,不描述单个粒子的性质,只描述整体。于是:生活五味俱全。

      其二,就人类的思想而言,抛开道德、后天价值色彩,最原始的就是怎么干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干。

      娃娃3岁,使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自以为懂的父母“心领神会”,就让这3岁娃娃得了手。长期如此,娃娃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娃娃大了,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说,你怎么这么马虎,可娃娃并不是马虎,老师说得多了娃娃就自认为自己是个马虎人。

      这两个例子,用意是在指出成年人的教育对娃娃的误导。

      尽管,如果一个人坚持学习,终究会明白自己被误导了,父母和老师也并非总是故意。然而,这世上的人总是有人只学一部分的,更何况这样的情况占多数呢?

      其三,人类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两难问题。人遇到两难问题时,往往希望能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不是两难,其中一方就得放弃。这明显是遇到困难想找个所谓的法子摆脱掉。

      那么,像佛教、基督教、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大众”理论,用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自然就助长了前面所说的心理。

      我们把这三条归纳起来,大概就可以说,文化相当于爸妈。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人类的语言,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并不用好。这是客观事实,影响也极其深远。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初期靠的是文化这个爸妈。文化爸妈出了问题,初期就很容易出问题。后期还是有机会再改过来,但从实际出发,概率变小。

      严格来说,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有真有伪,但客观的说,文化中的大众型,往往是鱼目混珠。

      因此,根据经验,流行文化当小心对待。可是,如果一个人就是从流行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并且没有接触过所谓的精英文化,或者别的文化,那么这个人就不太可能从中抽身出来。

      言传身教,这是做长辈的本分。但是言传身教,是一个内涵极丰富的词语。言,指的是什么?指是的说对。

      怎么才叫说对,怎么才能说对呢?

      是不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因此,一个大策略,就是少说,既然说不对,也不知道怎样叫对,不如不说。

      另一个大策略就是要学全。简单的学问要接触,复杂的问题也要接触。这样才全。

      我以为,从早期教育开始,就要注意简单学问和复杂问题的搭配比例。

      大概来说,初期简单学问占比多一些,复杂问题占比少一些。但是,复杂问题又无处不在,因为复杂问题往往会涉及到“问责”问题。

      孩子所谓的被欺负了,被冤枉了,这都是复杂问题,因为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简单算账,谁不好,谁好,谁该负多少责。反而是过去看似简陋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别老说别人,想想自己的问题”这种训斥,来得更为科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7岁其实就已经有能力面对复杂问题了),逐步加大复杂问题的数量。

      这个全,并不是具象的全面,而是抽象级的全面。

      我们如今特别爱算账,总 是企图用简单的方式来论一个人该得到多少回报,该接受多少处罚,把复杂问题“解脱”成简单问题。所以,它的原本,并非是斤斤计较,而是把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给解释成了说得清楚的问题。

      有许多老年人,如今总是觉得自己当年吃了亏,日子过得太苦,今天要捞回来,这种思想如今十分流行。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今天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一些老人、女人、孩子“疯了”。比如有的老年人,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宁死”也要去一个传说中的天堂看一眼。可是真的活不了多久吗?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的人七十岁【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死亡了,对吗?有对的成份,但也有错的成份,没准能活到一百二十岁呢?思维简单,就容易把复杂问题解释成简单,别人无论如何劝阻,都不能发挥作用。这样的父母,他们的子女整天都在受煎熬。

      可是,他们的子女又真的很明白事吗?其实不然,往往是这些父母的子女几乎是一个样。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心焦,只关注自己的情绪,从来想不到,别人劝阻他们时,他们也听不进去,关心他们的人恨铁不成钢,恨不得绑架他们采取行动时,他们也不以为然。

      那么,往下看第三代,看娃娃呢?几乎就可以叫可怕了!爷爷辈就是如此,父母辈还是如此,娃娃从哪里学到好呢?自然就是娃娃一玩起来,连饭都不吃了,连觉都不睡了,自然就是在网吧打游戏打到死为止了。自然就是娃娃伸手管长辈要这要那要成了天经地义。自然就是娃娃们“抱起团”来,商讨如何对付自己那些蠢得像头猪却异常自以为是的爹妈、爷奶了。

      “搞那么复杂干嘛?我就喜欢简单点。”多少人天天挂嘴边?

      古往今来,说了多少劝诫的话?敲了多少警钟?趁着年轻,好好学,不会吃亏的。有几个人听得进去!有几个人真的采取了行动!一说到做,就说我要求不高,一遇到困难,就把自己当初不行动忘了个精光,一说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就说我其实无所谓,我就是随便说说罢了!永远有理由,永远有借口!反正就是不干。作吧,自己作,自己受。

      有的人奇怪到,自己对自己不负责,却总要别人对自己负责,自己对自己不上心,却总要别人对自己上心。本质就是想把事总交给别人,本质就是索要。问题是,精神的食粮,从来就不可能从外界索要得到!非要自己亲自去挣不可。物质的问题,我们人类可以用AI解决,但精神的问题,只能是人自己解决。

      人类的精神给予,最多只是情绪级的,也就是情绪感染。情绪感染,只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一会就没了,一会就饿了。

      今天的人,总是活在情绪当中,不恰好就说明了精神的肚皮空空如也吗?

      这不就是铁证吗?不是整天说没有证据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容易被传销所骗?就是因为这些人平日里精神极空虚,一进到传销组织,天天跟着人喊口号,就觉得仿佛自己活过来了,其实也就是了打针鸡血。最后还不是鸡飞蛋打?最后还不是人财两空?

      反过来,一个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怎么可能有人骗得了他?

      总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凡有难度的问题都想回避,总想着过舒服日子,总是企图把问题简单化,还总认为这是对自己好。哈哈。把自己骗了的人,谁都可以骗他。不愿意醒来的人,你就 是搞出地震般的动静,他照睡不误。什么时候他才肯承认呢?临终之前。

      一句话,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就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快死了,才认错,但也只能是心里认错,挣扎着想告诉后辈,叫他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嘴巴已经不能动了,字词已经吐不出来了,当然最后死得极痛苦。

      这世上许多人,临终之前,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千万别学我!”就这五个字,他说不出来,他嘴巴歪了。知道为什么歪了吗?人在作,天在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这个世上许多人,是带着悔恨告别人世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