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日韩印四国主战坦克火力大比拚 -- 树临风

共:💬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中日韩印四国主战坦克火力大比拚

    在亚洲国家中,率先推出本土主战坦克的中、日、韩、印四国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代表他们最高水平的分别是98式、90式、K1A1式和“阿琼”式主战坦克。前者是刚出道的新锐,日韩二位则是第三代坦克的杰出代表;至于“阿琼”,虽说还是迷雾重重,但它酷似“豹”Ⅱ的面容也着实让人不敢小视。作为亚洲国家自行开发的主战坦克,让人忍不住就想把它们拉到一起来比试一番,看看谁能领导亚洲主战坦克的发展。

    既然是比试,就免不了要大打出手,首先较量火力。翻开兵器词典你会发现,远东的三种主战坦克的火力较量实际上是俄罗斯血统的125毫米坦克炮与德国120毫米炮之争,只有印度采用奇怪的120毫米线膛炮。

       90式和KlAl型主战坦克装备的都是德国的120毫米滑膛炮。其中,日本90式采用原版的RH?D120坦克炮,韩国的K1A1则是美制M256型坦克炮?D?DRH?D120的美国特许生产型。RH?D120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大口径坦克炮,由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研制,研制工作历时14年。1979年开始批量生产,首先装备了德国“豹"Il坦克。

       不过,真正让RH?D120火炮扬名天下的还是美国的MI“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l坦克的研制时间比“豹”Ⅱ稍晚,在最初的火炮选型中,美国人并未瞧上刚刚出炉的德国120毫米炮,而是沿用了老式的N168型105毫米线膛炮。不料,1980年M1坦克定型后,美国人却发现,在火力上比“豹”Ⅱ差了一大截。

       向来不肯甘居人后的美军不得不回过头来,对M1坦克进行重新改造。于是,来自德国的RH?D120横渡大洋,摇身一变成了美国版的M256。7年后,换装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问世,M1坦克这才卸下了火力不足的恶名。此后,M1坦克继续升级为MIA2,防护能力和火控系统全面更新,但M256火炮却原封动。1991年海湾战争中,装备M256火炮的M1A1在与T?D72的对垒中大获全胜,2000米距离上将T?D72炮塔掀翻在地的情景,令世人对德国坦克炮的威力大为赞叹,由此也奠定了120毫米滑膛炮江湖老大的地位。

       回过头来,再看日韩两国主战坦克的火炮选型,也会发现与美国十分相似的有趣现象。日本人在研制90式坦克时开始也想摘自己的坦克炮,研制方案是改进74式坦克的L7A3型105毫米线膛炮,而L7A3恰好就是美式M68坦克炮的英国原板。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搞出来的样炮精度和侵彻力都偏低,无奈只好步美国的后尘,选用了RH?D120炮。

       韩国的K1坦克则是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克莱斯勒公司恰好是M1坦克的制造商,于是,K1便成了亚洲版的缩水M1。公平地说,克莱斯勒的技术支持使韩国坦克得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K1继承了M1的诸多先进血统5?不幸的是,M1的致命缺陷M68坦克炮也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K1的身上。10年后,韩国人在使用中逐渐摸透了K1的技术特点,在国际主战坦克发展大潮的驱动下,终于把M256火炮装上了K1;推出了最新的K1A1。至此,韩国坦克具备了与日本90式平起平坐的火力强度,跻身于世界知名坦克的行列。所不同的是90式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在射速和快速反应上占了些许便宜。

       98式主战坦克上装备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125毫米滑膛炮。单从口径上看,便会使人联想到俄罗斯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因此,大多数国外评论家便认为中国125毫米坦克炮的身上肯定存在俄罗斯血统。

       2A46型坦克炮出现于70年代初期,装备于T?D64、T?D72、T?D80及其改进型坦克。在德国120毫米滑膛炮问世之前,2A46一直是世界头号大威力坦克炮。国产125滑膛炮最早装备于国产8511M主战坦克,并在此后装备了88C、90式、98式以及巴基斯坦的“哈立德”主战坦克,巴基斯坦改自59型坦克的“阿尔扎拉里”也选用了该型火炮。98式坦克配用的125毫米炮有自动装弹机,射速和日本90式持平。

       在比较120毫米滑膛炮和国产125滑膛炮之前,首先需要搞清它们配用的弹药,因为再好的火炮也需要优秀弹种的支持。海湾战争中T?D72吃亏就吃亏在倒霉的D?D81穿甲弹上。该弹弹芯是钢制的,2000米距离上连400毫米的装甲都打不透,造成了125毫米炮打不过120毫米炮的怪现象。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国产125炮的弹药包括半可燃药筒的钨合金翼稳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而120炮的弹药则有美式和德式两个系列,弹种只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德式弹药包括DMl3、DM23、DM33、DM43穿甲弹和DMl2破甲弹,其中前两种穿甲弹是现役型号,后两种属于在研型号。美式弹药包括M827、M829穿甲弹和M830破甲弹,两种穿甲弹分别是在DMl3和DM23的基础上改用贫铀合金弹芯而成。M829有A1、A2、A3三种改进型号,美军现役最先进的型号为M829A2。从现有资料分析,日?两贡20炮的弹药大体相当于德国的DM23。此外,美国有出口型M829A2,两国也可以轻易获得。

       从外观和结构上看,120炮和125炮都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炮口校正装置和反后坐装置;制造工艺上也都采用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内膛镀铬等先进技术。不同的是,120炮的身管长为44倍口径,125炮为50倍口径,125炮的身管长了1米多。一般来说,身管长度越大,对提高炮弹的初速越有利;同时,火炮口径越大,威力也越大,否则各国争相研制140毫米炮干吗?

       要想在小口径、短身管的条件下获得足够的威力,就必须增大火炮药室,通过增加发射药的装药量提高火炮膛压,从而达到增大威力的目的。从这一点说,德国火炮的工艺技术的确十分先进,因为增大膛压势必会对身管强度和内壁抗烧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德国120炮采用短身管设计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短身管火炮的初挠度小,有利于提高火炮精度,RH?D120炮比法国52倍身管的120滑膛炮射击精度高了足足5倍便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在达到实用要求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精度,似乎也有点太过理想主义,德国人常常就是这样;二是短身管设计具备较大的升级潜力,德国最新的“豹”IIA6采用55倍口径的改进型120滑膛炮便是明证。从另一个角度说,125炮在工艺水平落后的情况下,采用长身管设计,使火炮达到了理想的威力,不能不说是设计师的高明之处。

       让我们看一看两种火炮的几个具体性能指标:RH?D120炮发射DM23穿甲弹时,火炮膛压510兆帕,炮口动能接近10兆焦?D?D这一能量的作用程度就像一个巨人轻易地可以将50吨的钢铁举高到20米,炮弹初速1650米/秒,直射距离2000米,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450毫米匀质钢装甲。

       根据北方工业公司10年前在防务展览上散发的资料表明,当时装备国产90式坦克的125毫米火炮使用国产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火炮膛压470兆帕,炮口动能超过11兆焦,炮弹初速1730米/秒,直射距离大于2100米,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500毫米匀质装甲。可见,在10年前,我国的125毫米炮威力已经超过了配用DM23穿甲弹的120毫米炮。同一资料中还显示,我国自行研制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配用国产120毫米穿甲弹时,火炮膛压550兆帕,2000米穿甲厚度550毫米,最大射弹散布为0.28X0.28米,超过德制120毫米炮。上述指标表明,当时的国产120毫米炮威力超过了125毫米炮。

       作为国产最新型坦克,98式没有选用120毫米炮,说明125毫米炮在后续改进中性能又有大幅提升。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巴基斯坦的125毫米炮加以佐证。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数据表明,配备“阿尔扎拉里”坦克的125炮在2000距离上穿甲厚度为550毫米,“哈立德”坦克的125炮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更高达600毫米。后者的威力与美国最新出口埃及的M829A2穿甲弹完全相当。可以肯定地说,配备国产弹药的125毫米坦克炮在穿甲威力上至少不会低于使用最新出口型美制炮弹的120毫米炮。

       从国外坦克炮目前最新发展水平看,法国52倍身管的CN?D120型120毫米滑膛炮配用新型穿甲弹,2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为640?D700毫米,而德国最新的55倍身管120毫米炮的炮口动能已经达到13兆焦,2000米距离穿甲能力超过800毫米。根据我国坦克火炮和弹药的发展水平,国产新型12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与同际先进水平不会有太大差距,因此,98式坦克的火力大幅超过日本90式和韩国K1A1式坦克应该是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

       跟原宗主国英国一样,印度坦克也把火力放在坦克三大性能要求之首。尽管印军现有80%的武器属于前苏联制式,但“阿琼”却异乎寻常的采用和英国类似的120毫米55倍身管的线膛炮,没有配备自动装弹机,坦克成员依旧是4人。线膛炮精度虽高,但初速低,炮管磨损较大,重量较重,制造工艺也较复杂,采用制导炮弹和反坦克最有效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比较困难。

       据国外材料介绍,“阿琼”坦克的120毫米炮采用电渣重熔钢和自紧工艺,设置有热护套并且在膛内涂有MKII护膛剂,以减轻身管烧灼。配用的弹药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杀伤榴弹和碎甲弹,药筒为半可燃式,弹药所用的发射药有单基,双基和三基等3种。穿甲弹初速1370米/秒,弹丸重10.3公斤,有效射程2000米;碎甲弹重17公斤,有效射程8000米,适合打击敌方土木工事,显示出印军对坦克多用途的要求:另外印度巴拉特公司正在研制口径120毫米的反直升机智能炮弹,亦将成为“阿琼”的撒手锏。

       尽管“阿琼”坦克火炮表面看来上分花哨,但最致命的穿甲能力却今人怀疑,尽管弹丸的重量超过10公斤,比98式坦克的125毫米炮弹重了大约20%,但它的出口初速实在太低,仅相当于英国“奇伏坦”坦克的L11式120毫米线膛炮,而L11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产品,穿甲能力决不会超过德制120毫米滑膛炮。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火力对决中,中国98式的火炮威力大,射速快,弹种多样,火力是亚洲四雄中最强的;日本90式坦克次之;韩国K1A1由于缺少自动装弹机,屈居第三;而三心二意的“阿琼”则只能当“老幺”。

    • 家园 阿三的就不要说了,没有可比性。
    • 家园 误区三

      关于我国125滑和苏联125滑的关系没说清。虽然我们是在吃透苏联125火炮的基础上研制的,但是药室容积增大了至少1/3,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用老毛子的弹头,他们不能用我们的,巴基斯坦就是,我们出口的85IIM,能用乌克兰M84炮弹,他们的T-80却不敢用我们的炮弹,因为怕膛压过大炸膛。

    • 家园 误区一

      日本采用的120炮,只有在原型车阶段使用的是德国原装货,剩下的都是根据许可证,由位于北海道的[日本制铜所]制造。

      • 家园 看到过网上的言论,说日本的那个120炮

        因为炮钢技术还是什么的不过关,所以是在105炮的基础上削膛改成的。威力比原装炮差至少40%

        • 家园 你说的日本120不过关的事也有错误

          在79年日本开始研制120炮,因为没有经验,简单的认为把105炮扩大就可以,结果研制出来的东西膛压达不到自卫队要求,所以引进德国技术对生产线改造后生产德国火炮。要知道生产该炮的[日本制铜所]是日本最大的火炮生产厂,从明治时代由英国人援建而成,到了2战的时候日本海军的几乎所有主炮都是他们的(包括大和的460炮)。

          再说105能削减成120?你105加上热护套后的直径都勉强到120,而且是往下削金属,能越削越厚?

      • 家园 误区二

        M1和豹II,都是根据70年代美德协议研制的,前身都是MBT-70。而在采用什么火炮上,两国都作过试验(在美国靶场,英国老也参加了),105线膛、120滑膛、120线膛、152滑膛都用过,后来德国选用120滑,美国用105线,英国采用120线。美国不马上用120滑,是因为当时该炮刚研制出来,美军可是大大地狡猾,先看德国人用,没什么问题了再自己用,这点从M1一开始就预留了换装120火炮所需要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来。坦克换装火炮,如果不是设计阶段就考虑了,那么在换装的时候等于重新设计一遍,因为换装以后,坦克重心、射击时的安定性等都要改变,这点看看2战希特勒下令给3号和4号坦克换装长身管75炮的时候那些设计人员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了。另外,你国会议员不是因为火炮火力不足这个问题进行批判吗,那好,你国会赶快给我陆军增加经费,要不然我们买不起新炮,至于这增加的经费里面有多少水分,大家心里清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