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 思想的行者

共:💬133 🌺762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本村解放初300人左右,那几年死了60多

                    本村解放初300人左右(可能不到),那几年死了60多

                    本地党史,那几年减少4.7万人

                    后来改正错误,玉米芯地瓜秧磨得粉是难得的救济粮,量还非常少

                    小孩吃这个拉不下屎要用棍子掏

                    按全国人口资料,那几年多死的(超过千分之七每年)+外逃的应该在3200万左右,还不算因饥饿加剧死亡的

                  • 家园 给你调查的细致点个赞,做个旁证。

                    我自己小学时候,学校会组织劳动实习课,三年级以上学生可以学插秧种玉米花生捡稻穗什么的,其中花生的种子我很清楚的记得老师千叮万嘱要记住有毒,不能吃,种完统一用啥东西洗手忘了,好像是草灰。

                    当时的种子为防病虫害,都是事先在公社办过农药的,结果他偷吃的太多中毒了

                  • 家园 乌有之乡都认为“营养性死亡”有250万

                    抽样统计具有极限性。

                    只有足够的样本,样本的分布具有代表性,才能够根据抽样统计得出偏差不太大的结论。

                    问几个老人就能够了解全国情况了?

                    几个老人最多了解他们周围的几个县城的情况,当时交通不发达,基本上平均起来就了解几个乡镇的情况,怎么可能问几个老人就了解全国饿死了多少人

                    饿死人的情况很严重,以至于刘少奇在报告上都明确的写了“人相食,要上历史书的”。

                    即便是乌有之乡也认为差不多饿死了250万人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一些地区确实出现了“营养性死亡”现象,并且在以河南省信阳专区为代表的极少数地区,这种问题还非常严重。我们利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三年困难时期我国的“营养性死亡”人数进行了估算,估计出这一时期的“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

                      这里所说的“营养性死亡”主要指的是营养性疾病(浮肿病等)死亡、营养性疾病合并其他疾病死亡,也包括“完全性饥饿死亡”(即“饿死”)。在上述“营养性死亡”的数字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研究中,我们专门查证了我国这一时期死亡率最高的600多个县的地方志和其他大量资料,查证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这一估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外链出处

                  • 家园 当今资讯如此发达,还不相信三年自然灾害大规模饿死人

                    "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智商上有所欠缺"

                    维基百科中文内容,算偏中共的了,对三年自然灾害的统计也超出罗化生所估计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三年自然灾害

                    • 家园 中文维基偏中共,天大的笑话
                    • 家园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哎呦,还是我说的那句话:

                      谣言再拙劣,但是有人自然会因为自己的屁股和利益去选择相信!

                      维基百科上面这样说的就是真的了吗?

                      小孩子也知道,维基百科和百度的词条,很多都是网络用户自己编写上传的。

                      “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三千万”这样的谣言还不够惊悚不够夸张,又来了一个“饿死1500万到5500万!”

                      信阳市在61年非正常死亡100万?

                      信阳市,整个信阳地区,在59-60年总人口才多少?

                      你们这些人啊,何不干脆点,说三年自然灾害全中国5亿多人,全都饿死了呢?

                      这样拙劣的谣言其实就是试金石,最能看出来一个人是在用屁股指挥脑袋,还是用理智指挥脑袋。

                      有人造谣,有人愿意相信,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泼脏水吗?

                      人人都看的清楚,不值一哂。

            • 家园 大跃进是对中华民族对工业化的强攻

              大跃进是中华民族对工业化的强攻。从此,地球上1/5的人口进入了工业化。

              大跃进决不仅仅是“大炼钢铁”。和大炼钢铁并列的,至少还有造原子弹和找石油这两件事。而每逢“8”的年份,神州大地上总有大大小小的重要单位和在纪念自己的十周年。没有大跃进,这些单位都不一定有。

              而强攻总是要付出牺牲的。所谓“饿死人”,一部分是强攻的代价,因为资源调配不合理;另一部分恰恰是因为工业化搞得不够。一个农业国,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饿死人才正常,不饿死人不正常。而恰恰是在大跃进的工业强攻胜利以后,中国才能以工业化的力量应对自然灾害,然后才能不饿死人。而大跃进之后的饥荒也就被当做不正常被记入了历史。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大跃进,那隔三差五就会有饥荒,大规模饿死人,大家反而觉得正常。例如当时的印度就是那样。

              通宝推:钱六,Ace,方平,ccceee,袁大头,
              • 家园 没有大跃进,中国也会实现工业化,快慢的问题

                在领导工业化方面,中共是足够得力的。

                建国后本来基本上不会再饿死人的,就是因为大跃进造成工农业生产的脱节,造成农业生产人口显著下降。

                这个农业生产人口显著下降再与自然灾害,一平二调挫伤农民积极性,1958年丰收,大食堂浪费等等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大面积的人员饿死。

                • 家园 中国工业化靠的是当时和苏联的特殊关系-补充达雅

                  现在的宣传,中国工业化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实际很多程度是中苏在抗美援朝胜利后的短暂蜜月期带来的大批的来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人力和知识的援助。这种大规模的、全方位的、整体移植性的工业和科技援助,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苏联大力援助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前期是因为抗美援朝胜利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的空前胜利,以及因为工业一穷二白而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的补偿;后期是赫鲁晓夫因靠特殊手段上台,为了巩固领导权而努力讨好中国的补偿。大家去查到上世纪80年代为止,中国任何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几乎都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和苏联援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个老本让中国一直吃到上世纪80年代,才由改开引进的工业和技术逐步代替。

                  但这些背景和因素都不是长期和稳定的,而是短期和不稳定的,一旦中苏关系有变,中国就会失去这些援助,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就没那么迅速了,比如搞原子弹,前期有苏联专家支持,带来了原子弹的结构模型,进展就比较轻松和快速,而苏联专家一撤走,后面就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当然两弹一星最后还是搞出来了,很了不起,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几乎是当了裤子搞出来的。一个原子弹是如此,其他几百个工业和科技项目都有类似的困境。不抓紧时间赶快消化吸收,国际形势一旦有变,就很难再拉来这种大规模全方位的工业和技术援助了。

                  今天,中国因为美国的封锁制裁,其实就面临当年苏联撤走专家一样的命运,早知今日,就应该再早一点抓紧,再大力一些抓紧,来尽快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为此多付出一些代价,将来会有很多倍的回报的。

                  当然,无论如何,大跃进失控饿死很多人是错误的,这不是工业大跃进的战略问题,而是具体执行的尺度问题,管理问题,干部管理问题,所以主要责任在担当一线指挥的刘邓,让退居二线喊口号的毛来背锅恐怕是不公平的,起码是三七开,刘邓负责七成,毛负责三成。

                  通宝推:广阔天地,
                  • 家园 毛泽东没有预见计划经济不能自我调节,犯了战略错误

                    当时的毛泽东不懂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因而不知道计划经济自己把市场的自我调节的手给废了,仅仅从哲学出发,认为破除平衡后会产生新的平衡,进而对周恩来,陈云进行批判。

                    在战略上,这就是一个错误判断。

                    当然在执行层面刘邓特别是刘是要承担责任的。

                    • 家园 林彪粟裕是怎么调节的?不能调节的是某些干部的良心

                      毛是战略家,看的长远,别人看一步,毛看三步,五步,是超前的,这是战略家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也需要具体执行者在前线审时度势,临机调节。毛让林彪打锦州,林就是不打,一直拖了半年后来还是打了,结果大胜。毛让粟裕渡江作战,粟裕迟迟不渡,后来还是渡了,结果解放了全中国。这到底是毛正确和林彪、粟裕正确?我看都是正确的,毛是战略家,给出方向,而林彪和粟裕是战术家,根据具体情况执行战略。

                      相反,毛让提倡三面红旗,刘邓就立刻把农村各家的锅灶砸了开大食堂,把家庭给拆了,男归男队,女归女队,家不成家,搞共产主义穷过渡,站到‘万斤’粮上拍照宣传,这比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还激进很多倍。毛自称是中间偏左,而当时的刘邓是极左,是小资产阶级狂热:就是说硬一下子就硬的没边儿,而碰到困难马上就怂了,就怀疑大方向了。当时农村饿死人根本谈不上计划经济不计划经济,各级村干部、乡干部、地市干部都是农民出身,难道不知道亩产万斤是闲扯淡?不知道没粮食可交了,人都要饿死了?这还需要什么自我调节?唯一要调节的是刘邓干部的良心。林彪粟裕打仗都能审时度势不怕杀头,刘邓的干部却怕丢官,不敢实事求是。

                      这么欺上瞒下为往上爬,在大跃进时代是逼死人,到改开跃进时代照样是逼死人,不信去找人民群众问问,找乌有之乡的人了解一下,照样是罪恶昭彰、罄竹难书。

                      • 家园 没错,确实执行者有大问题

                        但要注意刘少奇和邓小平的区别。

                        邓不是一把手,刘少奇是一把手,发现问题并且纠正毛的战略错误应该是刘的责任。

                        但刘事后一点都没有提及自己的责任。

                        这也是此后毛要推翻刘的一个原因。

                        注意区别刘邓,不要把两个人混淆在一起,这是毛一再强调的。

                        另外不要把邓站在谷堆上这样的照片过分解读,邓这样的人来了,公社方面肯定要堆出一大堆粮食出来,让邓以为真的大丰收了。

                        • 家园 到底是毛的战略问题,还是刘邓的管理组织问题?

                          后来没有刘邓,毛周执政,有文革群众监督干部的良心,就很少再有人饿死,而毛身后留了三年余粮,是改开变革的启动资本。一个一线的总经理把事情办砸了,自己没有一点检讨,始终要把罪过扣到退居二线喊喊口号的董事长头上,这种人要是搞了他心目中的改开,又不知要培养多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