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 思想的行者

共:💬133 🌺762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这文是极其愚蠢。

      你的熊文没细看,罗尼啰嗦的,草草浏览了下。在早些年这类文或能骗骗,时至今日却仍是这套,那得到的只有耻笑。

      你与二共官方多年话术一致,为了非毛黑毛,为了扣一顶“错误”的帽子给毛润之头上...引用的“史料”从来都是刻意剪切,政策的前因、后续等一概没有说清(或是愚蠢看不清,或是纯粹是坏故意写不清...)。关于“大跃进”,你有本事找几篇胡服、邓希贤等那时候他们自己写的文章出来给大家看看;而毛润之各种泼冷水的文章比比皆是、自我批评与揽过的文献也不少。

      呵呵,改开这个口号到底是谁提的?改革开放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邓改不到十年就拖拉机上街了?...哈哈,搞笑!

      • 家园 没细看还是别评论

        你连我什么意思都还不明白,光凭印象有意思吗?

        • 家园 呵呵

          愚蠢啰嗦的文不值得细看而已。

          • 呵呵
            家园 你能够分辨真假市场经济吗?

            坦克上街原因很简单,就是西方利用中国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的机会,派出经济特务,骗中国搞假的市场经济,就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搞的那一套,也是今天李克强搞的这一套。

            搞假的市场经济经济不乱才怪,乱了自然需要坦克上街。

            你还需要提高分辨力。

    • 家园 主席最大的失误是没有预料到官僚系统的堕落

      尤其是修养的堕落这么快。修养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跟主席相差5岁,还真的把自己当接班人,建国初被敲打了一下,从此对自己的位置特别在意,对别人挑战自己的地位特别敏感。看看对高岗的处理,搭自己的班底,大跃进期间的拔白旗,各种骚操作,你就可以理解。从极左到极右,无缝转换,比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到三自一包。

      • 家园 刘少奇确实灵活性不够,不能胜任时代要求

        毛担心的不是官僚的堕落,而是担心修正主义或者说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

        邓在原则性,坚定性,灵活性方面都比刘强,当初毛卸任国家主席的时候,没有提名,他本来是看中邓的,结果邓站出来提名刘当国家主席,于是通过。

        邓当年主持和苏联论战,组织写作班子写九评,其中的原则性,坚定性斗争性都是毛所欣赏的。

        至于刘,在毛看来进城以后没有做过多少好事。

        • 家园 有时不自觉的想...50年代...邓在老人家的领导下做二

          把...现在会是啥样?

          我的希望是提前了二十年...

          • 家园 邓是站在毛泽东的肩膀上实行改革开放的

            毛泽东前几十年走的路就是为了后来邓小平探路。

            邓小平在接见外宾的时候由衷的说文化大革命归根结底是一件大好事。

            但这样的话不能对国内说,更不能在党的会议上说。

            如果没有毛发动的文革,让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出来辩论甚至武斗 ,人们就会一直以宗教般的虔诚看待马克思的某些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根本不容你发表反对看法,结果就是经济一潭死水。

            大辩论了,结果根本无法统一思想还造成各种乱象,人们就开始反思了,再加上和台湾韩国日本一对比,改革就顺理成章了。

          • 家园 建国前那些不服甚至认为比

            教员水平高的人,老蒋或是日本人教育他们怎么做人。建国后不服教员或是认为比教员高,事实和时间会证明教员正确和某些人自私自利。如果邓早就成了二号,中国就不会有抗美援朝战争,不会有苏联156项援助。邓会极力推荐中国去投降美国,毕竟在他眼里跟美国人的国家都富了

    • 家园 农业上的大跃进这个锅主席不背

      关于农业领域的浮夸风有大把资料证明主席反对

      但是关于炼钢领域的“1958年钢产量翻番”,这貌似确实是毛主席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于是又见有人转移炮火到这上面来。

      详细聊聊。

      1958年8月17日-30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讨论1958年下半年和1959年全国工农商的工作。

      先下结论:在这个会上,确实是毛主席提出“能不能在1958年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的指标,这也是整个大跃进期间毛主席提出的唯一一个“高指标”。

      但是提出的前因与过程,总是被后世刻意忽略。

      先说“前因”。

      这里要说一个背景。1957年11月毛主席带着彭总、叶帅等人从莫斯科参加完社会主义大会回国后,很受刺激,特别是对于苏联的尖端武器和工业化进展相当向往。

      加之赫鲁晓夫此前在核武问题上“装B”(不给中国提供原子弹图纸和技术援助,直到毛主席以不去参加1957年莫斯科大会相要挟,才换来《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签订),毛主席和彭总叶帅等军队人士,确实对中国工业加快再加快,充满着期望。

      北戴河会议的两个月前,1958年6月17日,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B1B,就1958年国民经济形势和1959年发展向中央做了报告,B1B指出:“195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除电力外,都将超越英国!”

      4天后,冶金部党组关于钢产量的报告也送到中央,其中明晃晃地写着:“华东区提出,明年华东区钢产量将达到800万吨……从各大区协作会议的情况看,明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达到3000万吨。”

      第二天,毛主席将报告抄送给了刘、邓和黄克诚。

      这就是8月份北戴河会议时,毛主席“信心”的来源。

      再说“过程”。

      8月17日北戴河会议的第一天晚上,毛主席还是对1070万吨缺乏信心,或者说最主要的是缺乏认知——毕竟论种田,他是农民出身,下面吹嘘的什么“亩产万斤”根本骗不了他;但是论炼钢,主席并不在行。

      于是他又召集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副部长刘彬和办公厅主任袁宝华,以及各钢铁大省大市的负责人,加开了一个小会。

      在这个小会上,他挨个一对一地询问,结果包括安徽鞍山市委书记赵敏、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武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重庆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全部回答:“可以!”

      最后问到刘彬、袁宝华和王鹤寿。

      刘彬也是回答:“可以,我们都做了计算了!”

      而袁宝华和王鹤寿则“心里打鼓”,但是这两人也都没有去直接否定,而是做出承诺,“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

      但即便如此、即便在小会上所有人都“打包票”,毛主席还是谨慎。最后,他去问了B1B和陈云。

      B1B对“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的回答是:“主席,我建议把1070登报!这样大家看到会义无反顾、努力奋斗。”

      至于向来对经济数字敏感的陈云,也在私下同袁宝华、王鹤寿经过仔细计算后,对毛主席回答:“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就这样,毛主席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定下了“1070万吨即1958年钢产量翻番”的高指标,交代胡乔木第二天见报。

      然而,当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基层问题一大堆后,毛主席一点没有回避,直接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上做自我检讨、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不过他的党内通讯被刘压了下来,因为毛主席的检讨里直接点明了基层在搞“浮夸”,这就涉及到了农业领域的放卫星,而作为早就主持一线工作的“接班人”,刘自然无法容忍……

      此后,在1961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再次做了自我批评,毫不回避地大谈钢产量高指标的问题。

      然而,后世之人却也“借坡下驴”得把“1070万吨”的错误,干脆就扣到了毛主席的脑袋上。

      对此,1993年时,袁宝华坐忍不住、替毛主席鸣冤:“1958年北戴河的座谈会,是我们在那里糊弄了毛主席!农村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工业也是一样,鞍钢党委书记就写了一首诗在《鞍山日报》上:‘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坐八百,看一千!’……现在鞍钢生产八百万吨不成问题,但是三十年前确实太浪漫主义了!”

      前副总理古牧也有回忆:“1959年7月21日上午,周总理召开全体会议,他说,‘毛主席对大家的谈话,有时是启发性的,有时是征求意见性的,大家听到后不加思考就以为件件都是主席决定,这样一来,毛主席就不好随便给大家谈话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大家见了面只好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考虑成熟了、一开口就是命令?那党内还有什么民主呢?这实际上是封锁毛主席嘛!’……接着,周总理又指出:‘去年的1070万吨钢指标,本来毛主席是提出来问问的,结果大家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全党就行动起来,这是一个严肃教训!’”

      这就是所谓“毛主席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定下钢产量翻番高指标”的真相。

      ●资料见《袁宝华文集》与《缅怀毛泽东》(上)330页-331页。[/cp]

      通宝推:盲人摸象,侧翼,阴霾信仰,hattie,鱼与渔语,石洪行,Ace,黄锴爱李莹,hwd99,桥上,
      • 家园 敢说2工

        的阎王殿工作不力。忽悠三四十年,厉害了我的阎王殿!!!

        ===

        印象中看过,老木匠或是王震出声介绍“超英赶美”目标口号的经历。具体是哪份报纸?期刊?记不得了。

      • 家园 这些必须是毛润之背锅

        不单单是那些年,就连建国前的一些事,毛润之也背了,其他人都背不起。

        毛润之自我批评的文章不少见,二共官方带头扣在他头上所谓“错误”的帽子亦不少。影响他的伟大了吗?没有。

        改开的各种问题,自邓希贤以降,他们那一个敢站出来背锅?呵呵,给他们一个鄙视的眼神!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就在主席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