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说“惟楚有材” -- 用心荐华

共:💬165 🌺7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话说
                家园 主要还是码头文化

                看到本报“汉骂风波”的报道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系教授朱建颂接受了记者采访。86岁的朱建颂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是研究武汉方言的第一人。

                  关于“汉骂”,朱建颂澄清说,全国不只武汉话中有骂人的话,其他地方也有;即便是武汉俚语中,也不全是骂人的话,也有很多“敬人”的话。而“汉骂”出名,跟武汉人的性格和讲话习惯有关系。有个段子称:宁听北京人吵架,不听武汉人说话。说的就是武汉话中的“渣滓”多。

                  朱建颂分析称,历史上的武汉帮派林立、码头文化盛行,街头市井流行讲粗口抖狠,方言俚语沿袭到今天,其豪放、粗俗印迹仍非常明显。

                  朱建颂说,在一些本土武汉人的眼里,某些粗口已成为表达亲昵的语言,甚至相互间以这种表达为荣。而他则认为,在所有的传统文化中,粗口是最不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无论“汉骂”多么具有特色,也绝不是文化遗产。

                • 家园 没错,凡是有码头文化的地方,粗口都多

                  码头文化是传统的内河航运文化,不是近代来兴起的海运文化。

                  重庆、武汉、天津这几个内河码头,粗口都很多。

                  不知道像扬州、济宁、淮安、镇江这些大运河上传统的大码头是不是也是如此。

              • 话说
                家园 昔日火炉城,造就爆粗口的人
              • 话说
                家园 武汉自古以来都是交通要道,居民来源杂乱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互相学习,那么最先学会的必然就是外地方言中骂人的话。不要说他们,咱们学外语,最先学会的也是外语中的骂人话。

                南京特殊一点,正好处在江南,江淮以及安徽的交界处,鱼龙混杂,自然也就和武汉差不多了。

          • 家园 明清以降武汉乃至湖北居民的主体早已不是先秦时期楚国的遗民

            上大学的时候,就从江西同学那里学到一句话,叫江西填湖广,此前我只知道另外一句话,叫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发端于明朝初年,湖广填四川发端于清朝初年。但是以后很久才认识到所谓江西填湖广填到什么程度,据说经过元末农民战争,主要是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后,湖北东部长江沿岸地区的主体居民基本上为江西移民所更替。看过一个资料说,当代因修水利志调查梁子湖地区居民中16个大姓氏的家谱,发现只有1个姓氏是在宋代迁居于此,发生于南宋初年,这也是最早的,元朝年间迁入的也只有1个姓氏,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集中迁入的。也就是说,现在武汉及其附近地区的主体居民是600多年前来自江西的移民的后裔。

            湖北山区农村呢,家谱能往上追到宋朝的也是很古老的家族了,有一个雷以諴,就是抽厘金的那个,先祖好像也是从江西过来的。

            • 家园 湖广填四川有两次,一次是明初,一次是清康熙年间

              我的家族就是明朝初年 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但湖广填四川有两次,一次是明初,一次是清康熙年间。

              “南宋时四川近一千万人,至1234年蒙古人入侵到宋亡,人口耗减大半,1282年全川只剩60万。1362年随州明玉珍开创夏国,不少楚民入川,1371年明军灭夏后,继续大量移民,到1401年才接近尾声,明末四川约有400万人。”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时期四川名人名将辈出,而明朝四川籍唯一状元杨升庵,当然还有首辅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名将就只有秦良玉了。

            • 家园 江西填湖广

              大槐树移民,调南守北,调北守南,是明朝组织的浩大移民工程,对今天中国人口结构打下框架。

              经历蒙古屠杀和元末混战,南北方人口都损失严重,北方的山西,南方的江西因为山区众多,成为战乱避难所,在明朝初年,成为硕果仅存的人口众多的地区,朱元璋开始就组织山西人向北方各地移民,这就是所谓大槐树移民。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的广泛流传大槐树的传说,家谱都可追溯到山西。同时,组织江西人向南方各地移民,有了瓦屑坝的传说。这其中江西填湖广(包括河南南部的信阳地区)之外,还有江西填江淮,今天安徽江淮之间的人民差不多六成是江西移民后代,比如李鸿章就可把族谱追溯到明初的江西。还有江南人向江北移民(张士诚牵连)等等。

              除了组织山西,江西人移民外,还有调南守北,调北守南,就是组织军队移民各地驻扎。比如现在陕甘有很多人都是明初征西北的徐达大军后代,如明末的杜松杜太师,马家军,祖宗都是在江南。山东人丁肇中的祖先是明初从武昌来的军官。今天长城沿线存在众多的O1为表征的百越系就是明朝从南方来的卫所兵的后代。云贵的大规模汉人移民进入就是明初沐英带大军征戍云贵。现在南方很多地方存在的官话方言岛都是明朝戍兵及家属的遗存。

        • 家园 武汉人感觉男女都烈

          暴烈那种,一点就炸。

        • 家园 武汉盛产恶(wo3)鸡婆是不假

          但是要论脾气暴烈…曾经有个段子:

          老公在外面有了“情况”,老婆抄起了菜刀…

          武汉婆娘喊:“我死给你看!”

          湖南堂客说:“你死给我看。”

        • 家园 江浙本地美女少,还真是这样的

          我在这里见过的美女,要么是苏北来的,要么是湖南四川来的,要么就是东北的,本地美女一个都没有。苏南浙北本地的姑娘,普遍个子不高,脸也不怎么精致。

          真是奇怪。。。

          • 家园 90年代我在深圳见过的上海美女比今天的明星多得多

            也好看得多。

            90年代还有一次,我还有一次做夜宵线从徐家汇回家,路过衡山路一条街,正好凌晨2点半过后,车上挤满了超级美女,彻底打消了我上海没有美女的错误印象。

            不是没有美女,而是我没有看到美女。

            • 家园 我判断一个地方美女多不多的方法

              就是到美女聚集的地方去看看,比如当年的金融部门,特别是证券营业部,都是当地的美女。而且白天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女脸上的痘痘。。。

              娱乐场所的美女都是外地的,而且在灯光下容易给颜值加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