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海红,贻贝,淡菜 -- 燕人

共:💬77 🌺2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学校海滩旁就是海带养殖场

      七十年代末大连人似乎不吃海虹吧?我们学校的游泳滩旁海带养殖的绳子上一串串的海虹没人要。记得礁石上也是长满了海虹如同立起来的一个个刀锋,光着脚走非常危险。

      当年大连街道旁小贩卖螺丝钮,一毛钱一包。大连姑娘手里捧着如同嗑瓜子似的,我也买了一包结果全扔了。现在饭店里作为食物的海肠子,海葵还有海胆那个时候没有人吃啊,到海边钓鱼可以看到水下礁石上很多海胆。

      • 家园 可不是,现在许多东西那时候没人吃。

        我小时候,有过你说的那个螺丝纽(俺们叫波罗),一分钱一酒盅,女生吃。

      • 家园 学长在大工还是海运学院啊

        我父母是河北内地人。在我上大学之前,家里除了鱼之外不吃其他海鲜的。所以不知道大连人几时开始吃海红的。海带养殖筏上面的海红可能长得小才没有人吃。

        你记忆中那个螺丝钮土话就叫海螺。渔民从礁石上收集的,煮熟了卖给小孩子当零嘴。我记得用喝白酒的酒盅计量,5分钱一盅。吃的时候把海螺尖锐部插入钥匙尾部的小孔,稍用力一掰就把海螺掰断。然后用别针把肉从壳里挑出来吃。海螺肉最上面是个小小的片状物不能吃,海螺得以吸附在礁石上靠的就是它。最后还要用嘴吸一下子。因为尾部的肉总是挑不出来的。

        你上学那里的海滩就有海胆啊。是哪里呢。

        吃海鲜确实是生活水平提高后才兴起的。海产品脂肪含量少,健康。但是那时候人们肚子里缺油。五十年代我父亲在大连外海岛上当兵时,各种海鲜随便捞随便吃,但是没有兴趣。最盼望补给船来的时候捎点肥猪肉上岛。渔民们都是如此。

        • 家园 燕人好!

          我是大工的,海边大工和海运共用一处海滩作为学校游泳场。前两年回国出差去大连,看到星海公园和大工那边已经连成一片,完全认不出来了。但是市内有轨电车还在跑非常亲切,估计国内没有第二个城市有了。

          我记得当年确实看到很多大连人包括女孩子吃那个海螺就是把尖头放到嘴里磕一下,然后调另一头用嘴一吸就完了。我曾经买了试过,不成功只好把剩余的给了路边的小孩子。

          当年就在学校附近的海边玩,看到海里有绿色和紫色两种海胆。绿色海胆比较小,靠近岸边。紫色海胆有长刺比较大但在略深的海水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