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要相信“与病毒共存”的鬼话,清零是历史必然 -- 真理

共:💬27 🌺28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学人当以福奇为耻

        我清楚地记得这个老家伙在媒体上反对戴口罩。

        • 家园 是的

          网红被境外媒体升级为中国福奇了。不过这个福奇开始不让美国人带口罩,后来又诬陷武汉实验室泄漏,人品很卑劣,能力很低下。是美国抗疫失败的重要功臣。中国千万不要出福奇这种没良心的专家 ​​​。

        • 家园 是个政客

          挂着个专家外皮的政客。

          • 家园 政务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任务之一

            张宏文作为流行病专家担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有他自己的实力,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传染病科在行业排名第一,在全球都有名气的。

    • 家园 【转发】海角愚人:关键是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去实现与病毒共存?

      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我赞同,但关键是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去实现与病毒共存?

      这个老兄的评论很靠谱,有数据有逻辑。

      替换【本文由“guanYuki”推荐,来自《张文宏说与病毒共存,就等于鼓吹放弃抵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开宗明义,对于中国必须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这一点,本人完全赞同。

      但是,把病毒放进来和大家一起进化,是一种共存;御毒于国门之外,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这当然也是一种共存。所以这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已,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去实现与病毒共存。

      当然,笔者区区一好事网民而已,当然没那能力去给防疫战线的专家学者下什么指导棋。所以这里我也不谈孰是孰非,只陈述几点我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在网络上查阅到的部分客观事实,剩下的事情,大家尽可自行判断:

      1. 在那篇引发争论的文章里,我们看到英以两国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后,新冠致死率似乎已降至1‰左右,似乎人类借助疫苗构建的免疫屏障,将新冠疫情的致死率压低至流感水平已指日可待。

      但我这几天追踪了一下,发现伴随感染规模的不断扩大,英以两国的死亡率开始缓步上升,近期英国的七天平均死亡率已经回升到2‰以上。另一方面,疫苗接种率与英以相当,且理论上疫苗质量更好,百万人口感染数量更低(医疗系统负担更轻)的美德两国的七天平均死亡率一直维持在5‰以上,基本是普通流感的十倍以上。

      鉴于在全球率先提出“群体免疫”的英国已经属于信用破产,我个人更倾向采纳美徳两国的统计数据为参考指标。

      2. 美国每十万人拥有ICU床位数34.7张,几乎十倍于中国的3.6张。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我国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均的现实,这个差距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中小城市将更为巨大。换言之,我们的医疗系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医疗系统远比美国脆弱。而这个脆弱的医疗系统一旦被突然暴增的疫情击穿,我们看到的死亡率恐怕就是数倍、甚至十余倍于美国今天的5‰。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要说国民经济绝无可能正常运行,甚至整个国家的稳定都将面临巨大冲击。

      3. 近期因在世界大范围传播而引起关注德尔塔毒株,其发源于热带,流行于北半球的夏季,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观察到它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会有怎样的表现。但理论上低温环境可以延长冠状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有条件,国家相关实验室应该着手开展一些这方面的预研,为我国今年冬季,尤其是冬奥期间的防控工作做出一定预判。

      4. 新冠病毒目前仍处于高速变异的进程中,虽然以人类过往的经验来说,任何病毒为了自身的存续,都会往低致命性的方向演变。但这个进程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无人可知;在这个进程中会不会在某时某地突然变异出一支高致命性的毒株也无人可知。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天各种新冠变异毒株的临床症状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新冠病毒真不幸变异出来一支类似SARS的高致命性毒株,我们该如何从一个遍布新冠患者的群体中,及时将高致命毒株携带者找出来?如果找不出来,是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人类被彻底清洗一遍之后,被迫学会与新毒株共存?

      这里不是在危言耸听,我只是想强调,一旦大家对无论什么条件下的全面开放达成共识,那么结果无论好坏就只能一路到底,再无回头的可能。

      5. 如果我们单看每次疫情爆发时,各地为全面检测等防疫措施付出的直接成本,和经济部分停滞付出的间接成本,那么这个数额无疑是巨大的。但请不要忘了,全世界还处在疫情中,防疫成本的支出本就是无可避免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支出了多少,而在赚回了多少。

      那么从这一年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防疫支出和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肯定是收支比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换言之,中国今天以清零稳人心、以清零促经济的防疫政策依然是疫情期间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防疫政策。

      6. 防病的成本固然很高,但与治病相比,尤其是疫情大规模爆发后的治疗成本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比如去年武汉疫情期间,确诊病例的人均医疗费用高达2.3万元。如果以60元一次、十人一组计,一个确诊病例的治疗费用足够给3833人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当然,全面接种疫苗后,我相信人均治疗费用肯定会大幅降低。但能低到多少?我们的专家学者有没有去研究一下比如美国这个最佳案例?似乎没有。但哪怕降低90%,一旦放进14亿人口基数这个背景,那也是一个远远高于流感治疗费用的天文数字。

      而且这笔治疗费用支出后,肯定不等于防疫费用就能相应缩减。一边要防、一边要治,一旦防治费用超出国家财政承载极限,那么政府基本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学美国寅吃卯粮,最终拖垮整个国民经济;要么取消国家报销政策,放任相当数量的家庭因疫破产。

      以上,就是我所观察到的部分事实。虽然本文名为“用数据说话”,但必须承认笔者作为普通网民,即无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余时间查询数据细节,比如美国已接种疫苗人群的实际死亡率等等。如有专业学者不吝科普斧正,让我们这些普通群众也能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国家的防疫政策,不甚感激!

      通宝推:我心安处是故乡,寒冷未必在冬天,红十月,小泽珍珠,愚弟,桥上,
    • 家园 说“与病毒共存”都是带路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