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钢琴、波兰及其它 -- 黄序

共:💬112 🌺13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续15 - 插播云总和郎总 之一

      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我发现自己近来说话码字越来越啰嗦,家人已经常表示不满,前两天 @七天 河友也批评我把他绕沟里去了🙁。

      批评虚心接受,改估计是改不了了😅。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尽快蒸完这笼包子。原来想扛上三、四头铁牛能先把钢琴这点事儿说完了,再说点波兰的见闻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边写边想起些零零碎碎的相关话题,楼越盖越高急忙封不了顶,搞得我有点焦虑,原来后面想写什么都忘了😨。

      不过既然 @普鲁托 老师直接问到了,还是应该回应一下,临时加盖楼层,顺便说说郎朗,也包含一些对其它河友问题的回复,就不一一单独回帖了,望河友们见谅🙂。

      说到最近李云迪这件事,我先直接讲一下我的结论。

      看到网上一个主流意见是抱怨有关部门因为个人小节问题,简单粗暴地对待世界顶尖艺术家,通过社死的方式断送一位钢琴大师原本辉煌的艺术生涯。

      对此我只能说一句:李云迪现在就是个娱乐明星,作为一个钢琴家的艺术生涯早在几年前就被他自己亲手断送了,跟这次的事件真没有太大关系。

      我妈还给我转一消息,说李云迪母亲宣布他要退出国内圈子,去耶鲁大学担任终身教授。我说妈这种消息您一个字也别信!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在国内,李云迪凭借二十年前肖赛冠军的光环混得自在还能付得起那份嫖资,这要是到了国外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

      原因普老师也大多讲到了,不好好练琴,掌握的曲目极其有限,没有高质量的演出,涉身娱乐界太多等等。

      虽然不能说肖赛冠军就一定能成大家,但毕竟是一个很高的生涯起点。自那以后经纪人也好唱片公司也好都给了他很多机会,但他自己不用功不努力,都白白浪费掉了。

      我前面某层楼说过,钢琴说到底是一门表演艺术,水平如何最终是要和观众见面的。没有长期的经常性的高水平演出(或者至少是被乐迷广泛认可的录音),就不要妄谈什么艺术成就。有很多粉丝以为李云迪演出和录音少是因为低调,是在潜心钻研艺术。刚开始也许可以这样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什么长进就说不过去了。

      也许中文语境里有这种武侠小说常用的套路,某位青年才俊闭关修炼十几二十年,一出山就是武功盖世一统江湖令人高山仰止的高手。

      哪儿有这回事🤔?

      我之所以提到云总不多其实跟这次事件关系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听他听得少啊。

      到今天为止,我只听过一次他的现场,曲目是和芝交合作的拉威尔G大调协奏曲。当天感觉他的琴声被管弦乐队所压制,听不出太多细节。

      说起来那次音乐会还是我娃当时的钢琴老师提醒去看的。这位老师年轻时水平了得,在美国国内的肖邦比赛里进入决赛,当年大概有四位决赛选手,全部代表美国去华沙参加了2000年的肖邦大赛,正好就是李云迪夺冠的那届,这要用科举打比方可以算作同年。

      我问老师那你一定认识李云迪啦,她说当然了,我们一起在华沙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多天呢。接下来她没再说什么,我猜当年老师也是心高气傲之人,但在华沙没能进入决赛,尤其是可能在和李云迪直接接触中意识到差距还不小,所以不愿多谈。不过要我说能去华沙参加正赛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实际上我第一次现场听郎朗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很多人都知道郎朗是在一次音乐会上顶替别人演出柴一钢而一举成名的。但恐怕多数人不知道,那次音乐会,就是芝加哥北郊Ravinia音乐节中的一场。

      这个音乐节,就包含每年夏季在本地Ravinia公园里举办的一系列音乐活动。时间是在专业音乐团体正式音乐季之间的空档期,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把它当作回馈社会的机会,担任很多场音乐会的主角。音乐节还包括很多流行音乐专场,同时组织一系列青少年音乐家的演出,还有向公众开放的排练,大师课等活动,非常有观赏价值。

      类似的音乐节很多,美国另一个比较著名的是波士顿附近的Tanglewood Festival。欧洲的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大团每年都有夏季室外大型音乐会,同一时段伦敦有逍遥音乐会等等。

      柏林夏季森林音乐会

      郎朗出名那次是在1999年,我也恰好是那年初到芝加哥的。当时领导还在外地,我一个人下了班也没什么事,听同事提起Ravinia音乐节就在公司附近,就过去看看。第一场听下来很过瘾(这里有对那一天的回忆),于是那个夏天几乎天天晚上泡在那里😄。

      有一天呢,预告说是钢琴家Andre Watts的演出。我孤陋寡闻啊,当时不知道Watts是何方神圣,没去。那是我那年为数极少的几次缺席之一。

      结果没想到就是在那一天,郎朗顶替生病的Watts出场一炮而红,而我就遗憾地错失了目睹巨星升起场面的机会😂😥😂。

      第二年郎朗又来到福地Ravinia,演出正好赶上领导生日,我就说给她庆生吧一起去听音乐会。当天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我脑子里满是最早听过的范克莱本版本的影子,加上Ravinia那个半开放的音乐厅音效也差点意思,没听出什么名堂。

      演出结束后郎朗在现场签售,我一看队伍老长就没排队凑热闹,但到跟前看了一下,见郎朗正往一个小朋友的棒球上签名,而且两人还兴高采烈地聊起了球赛和球队😏。

      当时对郎朗的印象就是一个很能融入美国社会的邻家大男孩🙂。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陈王奋起,白玉老虎,光头佬,七天,楚天,脑袋,唐家山,尚儒,大眼,普鲁托,踢细胞,
      • 家园 我本来就在沟里,不是被您绕进去滴

        简单说,就是沟里的人希望知道沟外的世界,但是由于理解力有限,希望能得到一个简单描述。问题是严谨滴描述不可能简单,于是我就被严谨滴描述搞得更加糊涂了😭😂

      • 匿名 其实我本来就在沟里,不是被您绕进去滴

        简单说,就是沟里的人希望知道沟外的世界,但是由于理解力有限,希望能得到一个简单描述。问题是严谨滴描述不可能简单,于是我就被严谨滴描述搞得更加糊涂了😭😂

      • 家园 凑热闹聊聊“独奏家与乐团”

        从某种意义来说,对于担任独奏任务的演奏家们来说,帮助他协奏的那个乐团的乐手们,既会成为他的演出的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也能够变成他的音乐生涯里的“华容道”和“滑铁卢”。因此,在我记忆里的现场音乐会中,看到的多是彼此尊重和合作愉快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在那些“大腕”巨星们与生涩的青年学生乐团,或者老练的顶级乐团同台时,也都能感受到乐手们对演奏家的钦佩和协作,和大师们对乐手们发自内心的的感激之情。特别是在独奏家通过大段的“华彩”乐段一个人肆意地炫技时,台上静静地聆听的乐手们的表情,往往就是这场音乐会气氛的“晴雨计”:大多是享受,佩服,细品,专注,微笑,感动..... 。

        但是,那些不尽如人意的音乐会也不鲜见。特别的甚至会乐团和演奏家因而成为“水火不相容”的冤家的。

        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如:观众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独奏者与乐团在各唱各调的,而且节奏上也一定会搭配欠佳。当独奏者热情洋溢,神采飞扬时,而伴奏者却是置身度外,冷漠无感的。

        甚至在那些全球“最佳组合的大师音乐会上,大师们玩得“忘乎所以”和如醉如痴时,乐手们的表情更会是“不以为然”和“不知所云”.....。

        可以看看黄序河友的那段话和那张照片:

        “马友友现在用的一把琴,原来的主人是英国大提琴女神杜普蕾,杜是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的前妻。马友友和Barenboim最近合作演出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就有不厚道的乐迷跑到社交媒体留言:Daniel,你还认得那把大提琴么?”

        点看全图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673387-2210

        当独奏者不能“统领”乐团(演协奏曲时,即便是乐团的指挥,也应该是“跟着独奏的声音”,而不可以去喧宾夺主的)的局面下,也会出现乐手们依靠集体的力量,默契地与独奏者抗衡的场面,他们有时会在音乐的处理上,按照自己的惯例或者理解,“微露痕迹”地与独奏者唱“反调”,例如:既可以让你的强音被我们的强伴奏下,失去应该产生的震撼力;也能让你的弱音在我们的“无声”之下,被“孤立无援”地“飘”起来.....。

        黄河友提到的那次的李云迪的音乐会,好像听不清楚他的钢琴演绎了,这就是独奏者与伴奏者“配合失调”的例证。

        我个人记得,李云迪的名气的急度下滑的起步,就是他与某国交响乐团的一次合作。当他出现状况时,乐团的指挥没有按照音乐会的惯例帮助他掩饰,而是用现场行动来突出了他的失误。这既是他本人的自作自受,也是那个乐团的一次“不专业”的表现。

        其实,演奏家的现场音乐会,是从来没有“完美”过的。在那些吹毛求疵的耳朵下,个别的“走音”或者“混音”的地方总是难免的。越是进入状态的“超级发挥”,听众们就更能“忽略”那些“微疵”,而陷入了被感染到“高潮”的境界。

        像拉小提琴的神童李某,会拉得兴起时,就情不自禁地“加花儿”,把经典曲目也都随心所欲地“现场改编”,而乐团不仅不生气,还都会随之而变,也一起“嗨”起来。这就是另一类的故事了。

        通宝推:白玉老虎,方平,铁手,大眼,黄序,
        • 家园 看了你的文字,才又认真看了一下照片

          前面也看到过这个照片,当时只看到三个重点人物,没去注意其他。现在仔细看,恐怕还真是你说的那样,中间四个人的神态突然就跳了出来,有点意思。

          • 家园 这是最自然的流露

            这个乐团不像是那几个著名的乐团,几个首席都是陌生面孔。从特征上看,他们很可能是指挥的老乡们(南美洲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经意地在台上“表演”性地给这些明星们“捧场”:他们的表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的自然流露。

            • 家园 关于这个乐团

              这个乐团是巴伦博伊姆本人亲手缔造和亲自指挥😁的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由一批年轻音乐家组成,大本营在西班牙,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

              乐团成员大部分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伊朗和其它中东地区,或有上述地区背景的家庭。另有一些成员来自乐团所在地西班牙。此外阿格里奇,马友友,穆特等人都是乐团的荣誉团员。

              点看全图

              上面这张照片里,巴伦博伊姆头部上方露出脸的小伙子就是巴伦博伊姆本人的儿子Michael,也是乐团的首席。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三年前巴伦博伊姆率领这支子弟兵来芝加哥演出,这两张照片是我在现场拍的。当天的演出曲目里有浓墨重彩的老柴《第五交响曲》,那也是让我对巴伦博伊姆路转粉的演出之一。

              这两张照片里指挥右后方的是大提琴首席,伊朗裔小伙子Kian Soltani。他也是一位很活跃的独奏家,当晚在《堂吉诃德》里担任独奏,他也已经有其它作品的专辑发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疫情期间,很多艺术家联手进行云端合奏,下面这个视频也有Kian Soltani出镜:

              动物狂欢节

              巴伦博伊姆本人是犹太裔,上面说了他的搭档萨义德是巴勒斯坦裔。两位原先合作出书,也经常在媒体上探讨中东地区复杂的政治、文化、族裔和宗教问题。再看看乐团成员的背景,其成立的初衷和使命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吧。

              说到表情,可以看看这个乐团同阿格里奇演奏柴一时的片段:

              阿格里奇狂飙柴一

              尤其注意一下,阿格里奇在钢琴上狂飙时,旁边那位大提琴小姐姐的表情。😉

              通宝推:GWA,
              • 家园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指挥录像

                是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指挥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大宗师风范。

              • 家园 谢谢

                是我搞错了,看到那些具有不同民族混血特色的后裔的脸型,还以为都是讲西班牙语的南美人呢。

                巴伦博伊姆好像也属于是“德奥”派的指挥家吧?

                他出生于南美,那里欧裔的混血儿是非常普遍的。

                • 谢谢
                  家园 巴伦博伊姆的出身

                  他出生在阿根廷,父亲那一支是俄罗斯裔犹太移民,母亲是西班牙裔后代。童年就举家迁往刚建国的以色列。因为出身他具有阿根廷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又因为姥姥家的血统,很容易获得了西班牙国籍。最后又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给了他巴国公民权,所以现在手握四本护照。🤭

                  他虽然多年执掌柏林国歌院,久居德国,但我不认为他是正统的德奥传人。早年的音乐教育都是他老爸负责,后来去欧洲跟多人学习过,除了德国人外还有法国和东欧人。另外他自青年时代起长期交往的除了妻子杜普蕾和老乡阿格里奇,主要是帕尔曼,祖克曼这样的同辈犹太音乐家,还有和这个圈子关系密切的梅塔和马友友等人。

                  音乐团伙

                  傅聪曾经一度和这个圈子很接近,据他说巴伦博伊姆和杜普蕾还是在他家的party上结识的,也不知靠不靠谱。😜🤭

                  倒是阿格里奇跟傅聪关系一直很铁,还有些不知真假的八卦。阿格里奇的首任老公是傅聪好友陈亮声,当然陈亮声的现任妻子在中国知名度更高,就是著名演员斯琴高娃。😏

                  大家知道瓦格纳是有反犹倾向的,其作品也备受纳粹的推崇,所以战后犹太社群对瓦格纳是坚决抵制的。我说巴伦博伊姆是社会活动家的原因之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站出来说咱们要把艺术和政治分开,当然也包括前面提到的他所创立的多元化乐团。他不仅以犹太裔指挥家的身份在拜鲁伊特音乐节登台指挥瓦格纳歌剧,还率领德国乐团访问以色列。访以音乐会上他还征求台下观众意见,说我不想冒犯大家,但我确实想指挥演出一首瓦格纳的作品,你们是否允许我这样做?

                  观众起初的反应非常激烈,但经过30分钟的争论,除了极少数人离场,大部分人留下来,听了乐团演奏的瓦格纳。

                  通宝推:楚天,
        • 家园 李传韵么?

          我第一次进芝加哥交响中心,就是看他的演出。🙂

          • 家园 他可惜了

            就是他,我个人是喜欢他的“不拘小节”和“独一无二的”的。

            但是国内不能接受这样的风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