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代】【文摘】袁崇焕的头颅 -- 阿康

共:💬18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古代】【文摘】袁崇焕的头颅

    袁崇焕的头颅

    最初读袁崇焕的经历,是早先读金庸小说<碧血剑>的后记里一篇<袁崇焕>评传,那时印像

    不深,金庸的评传写得很好,只是我看的时候还太小。后来大学里重读金庸又看到这篇文

    章,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忘记的了。

    皇太极退兵以后,北京解围,袁崇焕被崇祯帝判为凌迟处死,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

    ,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

    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不过袁崇焕的死没有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最后被北京城的老百

    姓活吃了。<明史.袁崇焕列传>只是一句“遂磔崇焕于市”轻轻带过,在<明季北略>里却

    有这样的记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

    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

    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

    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袁崇焕的头颅,最后被传视九边,这个九边是笼统的说法,

    主要是指中国北方边境的一些军事重镇。崇祯的意思大概是要杀一儆百,但是他显然没有

    达到目的,因为“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梁启超和金庸都作过很好的分析,特别是金庸,除了当时的政治气候

    外,他还提及了袁崇焕和崇祯帝朱由检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毛泽东和李自成对崇祯的评

    价都不算差,除了那句著名的“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外,崇祯自杀前对长公主

    所说的那句奈何生于帝王家也使后人平添了对他的许多好感。然而,崇祯在位十七年间,

    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有十一人,杀死巡抚

    十一人。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却也暴露无疑。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袁崇焕的死因,我只想说一说民众对於袁崇焕那颗被传视九边的头颅

    的反映以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早在宁远第一次大捷的时候,民众对於袁崇焕的态度就曾有过微妙的变化。天启六年,努

    尔哈赤带兵十三万进攻宁远城,宁远的守兵只有一万。攻城战打到后来,宁远四周十余里

    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就要家破人亡,民众十分惊惶,抱怨袁崇焕为了一己

    私利,荼毒全城百姓。谁知道历史的手笔就是那么出人意料,宁远城的一发炮弹打伤了不

    世的枭雄努尔哈赤,并致使他后来伤重而死。宁远一解围,满城大哭,视袁崇焕为再生父

    母。这里面民众的态度已经值得深思。

    崇祯二年皇太极出奇兵从西路进攻,绕过袁崇焕的宁远防线,直逼北京城。袁崇焕率部分

    兵回京救援,在北京城门口与十倍兵力于己方的皇太极激战。按袁崇焕的意思,全部兵力

    撤进北京城,依靠大炮的优势等待宁远的步兵主力回师再与皇太极决战。但因为诸多因素

    ,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已是疑忌太深,拒绝袁崇焕带兵进入北京城,同时北京的老百姓也

    称袁崇焕的部队是汉奸军。

    这里一方面是文化传统的因素,自宋以降,因为屈辱过甚,主战派总是以爱国的姿态出现

    ,即使战败,也少过错,如果不幸身死,甚至可以名垂青史,而与外族的和议几乎一律被

    视为卖国;而袁崇焕此前曾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也已同意与明帝国的往来中将

    低明朝皇帝一等,客观说这是个有利的谈判,但是由於崇祯对全局理解能力的匮乏,朝中

    清流与佞臣的一致反对,以及民众对“和谈”的抵制,使得这次谈判中途流产。北京的民

    众面对“汉奸”袁崇焕时,他们早已忘记眼前这个人正是三次宁远大捷的指挥者,也早已

    忘记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才使清兵近二十年不能入关,他们甚至忽视了眼前的事实,袁

    崇焕率兵连夜兼程从宁远回师,在北京城下为着一群辱骂自己为卖国贼的人浴血奋战。这

    是何等的荒诞场面?站在北京城头上的民众戴着爱国主义的眼镜,所以一下子就看到了汉

    奸。

    另一方面则不是文化传统所能解释的。袁崇焕当年的主考官正是东林党人的骨干,而他自

    己也属东林一派。为什么北京城的老百姓对左光斗,杨涟等东林党人都表示了足够的同情

    ,却对同为东林一派的袁崇焕如此苛刻?除了袁崇焕倔强的性格因素,除了“卖国”这个

    足以把人杀一千遍的帽子以外,还有别的。

    联系宁远第一次大捷时民众的表现,就可以发现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民众的特殊

    反映。北京城的老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

    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这种仇恨让人心生疑惧,因为就算是不共

    戴天的杀父之仇,只怕也不能如此报复。这里最直接的原因是清兵在城外的烧杀(直接涉

    及民众自身的利益),以及袁崇焕为等待主力的按兵不动,使得北京城的民众更加相信袁

    崇焕是个汉奸,而清兵正是他引入关的,这种匪夷所思的猜想在特殊时期不幸地比事实更

    有市场。

    面对杨涟左光斗,面对袁崇焕,民众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回答,避害趋利作为一种本能

    再次得到了体现。鲁迅在<药>中所记录的那种民众的麻木,还有代表正确想法(这个词可

    能不太确切)的人与民众的隔离以及不被后者所理解的状况,在这里都反映了出来。一个

    比较残酷的解释是,北京城的民众给予左光斗和杨涟的是事不关己的廉价同情,一旦涉及

    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甚至蒙蔽到可以把自己的守护者生吞活剥。

    人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状况下的疯狂(这种疯狂在集体状态下很容易得以滋长)是很可怕的

    ,对死亡与丢失财富的恐惧和对责任的逃避心态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群体很容易地去寻找

    替罪羊,并将“爱国主义”以十分廉价的方式改造成暴行的同名词。在这里,我丝毫没有

    责怪崇祯时期北京城老百姓的意思,首先这毫无意义,其次这些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所

    特有的,而是藏在所有人体内的作为禀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袁崇焕的头颅早已不知

    去向,即使真的象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所写的那样被安葬,恐怕也已朽为尘土,只是崇

    祯时期北京民众的这种想法,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退的迹象。

    • 家园 又见抒情文,不过资料是最重要的,链.

      阎崇年讨论袁崇焕问题时的三个双重标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av72.html

      毛文龙碑亭

      http://www.dgly.gov.cn/jqshow.asp?id=272

      高第小传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6&Page=1&TopicID=2425570

      袁崇焕谋杀毛文龙,及袁崇焕、钱龙锡之审判

      http://tieba.baidu.com/f?kz=460460977

      起点专门出了个专栏议 袁崇焕, http://www.qidian.com/publish/zt/20081203ych/1203index.html

      凤凰网:万历是不是昏君?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1/

      凤凰网:袁崇焕是不是民族英雄?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paohongyanchongnian3/

      《甲申三百年祭》原来是郭沫若逢场作戏之作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9/0928_2664_810609.shtml

      “尽撤关外”的来历和分析---关于对袁崇焕的新研究系列三

      http://tieba.baidu.com/f?kz=351153866

      关于努尔哈赤宁远受伤的考证

      http://tieba.baidu.com/f?kz=335299924

      毛太保公传

      http://post.baidu.com/f?kz=186956745

      东江客问

      http://post.baidu.com/f?kz=211479659

      袁崇焕真的那么好吗

      http://post.baidu.com/f?kz=143876458

      明实录

      http://lib.verycd.com/2005/12/10/0000078934.html

    • 家园 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

      西门豹语

      虽千万年而未见改.

    • 家园 Re:【古代】【文摘】袁崇焕的头颅

      好文,太赞同作者的想法,真是说出了我的心声。

      记得当年读到查大侠的评传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此还查阅了许多有关袁崇焕的资料,真是为袁觉得可惜,更为民众的思想觉悟感到痛心。这件事使我对“人民群众是好的”这一命题产生了怀疑,也不知道如果我是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办。由此也就对洪承畴,吴三桂降清多了些理解。

      还记得汉朝的李陵吗?他在奋勇杀敌之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敌。结果汉朝忘记了他一家对朝廷对人民所做的一切好事,只记得投降一事,满门抄杀,甚至连累到司马迁。这样的朝廷也太寡情薄义了,太让人心寒了。后来李陵去见苏武,苏武劝李回归汉朝,遭李拒绝,我觉得这是李的明智之举。

    • 家园 可怕的人民的非理性

      民众的热情在恶意的舆论误导下是非常可怕的,文革可以说就是一个经典案例。看看彭德怀、刘少奇,哪一个不是这样冤死、在平反。再进一步说,也是对支持极端新闻自由与极端民主化的反讽。如果当时北京市民选举,估计袁崇焕死的更早和更惨。

    • 家园 发人深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