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冰眼看日本之一:土头土脑的自民党 -- 冰冷雨天

共:💬46 🌺47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站在日本农民哪边,还是中国农民这边?

        换个说法如何:落后、顽固和先进、开放;对土、洋2字跳脚,实在土的够呛。

        1、你的正文和标题无关。

        2、日本市民可对你的说法不感冒:

        7月13日,日本东京都大田市场福岛产的AS级黄瓜的最高价为2835日元/5千克,同地区产的AM级西红柿的最高价达1785日元/4千克。

        大米是日本人最主要的主食,5公斤一袋,普通点的2000多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7.8元),稍高级点的“名米”三四千日元。鸡蛋,按个头分为大号和中号,10个装成一盒,一般大号的要300日元左右,中号的200多日元。最离谱的是西瓜和哈密瓜,一个一般要3000日元左右。日本人虽然常吃沙拉,但沙拉里面见不到什么瓜果,基本都是切成丝儿的圆白菜。

        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拿个哈密瓜,算是很郑重的礼物。

        东京都的超市里,你能看到3个圆滚滚的西红柿要价800日元,转过头看到一个日本制的不锈钢蒸锅竟然只要780日元。

        你倒是去了解一下日本老百姓如何看待你的“明智的态度和长远的打算”。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保护垄断就是保护落后。自民党为了选票去限制农产品进口,你在这里叫好。我倒真不明白了,你站在日本农民哪边,还是中国农民这边?

        • 家园 别犯傻了。

          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靠人的收入低来降低成本的,除非你希望三农问题永驻,中国农业人口始终不变而且农民收入始终维持现有水平。在国际市场中,农业倒是美国这种工业先进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优势地位,按照你的成本分析美国何必还向中国输出农产品?何必还有打开中国农业市场?

          中国的农业也只是在现有发展阶段才对日本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真想国家实现发达,这种优势最后必然不在,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明白在那里。如果农业也成了中国的日趋加工业化的现象那样,自己承担各种成本但首先却不能用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供自己消费,这种国际“老黄牛”还是不做为好。

          算屁点的金钱帐现在中国还是顺差达国,还是“盛世来临”呢,那为什么还叫嚣什么绿色GDP?这种算帐方式曾经断送过巴西和阿根廷,更让拉美的众多国家成了美国的香蕉共和国。

          • 家园 首先丢你鸡蛋!

            标题方面请自重。

            农业必须农民去做,必须广阔的土地,这个观点本身落后于时代。

            你听说过工厂化农业吗?很巧,又是日本。

            • 家园 还是犯傻

              正如同现在中国人那种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摩天大楼高楼大厦视为人类居住的未来而在本世纪还在大肆建造高楼大厦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居所一样,还是没有看到许多现实问题和物质条件约束。

              同样你所列举的还依然没有脱离通过生物汲取无机物营养通过光和作用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过程,这种只能算是作坊式的温室农业,依然算不得工业。现代工业的代表就是通过开采集中分布的一定品味的矿产资源,然后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加工成各种工业制品。而农业依然要依赖生物的自我生长过程,还不能直接通过光和作用或等效过程从无机物中有效提取合成人体所需的有机物。我们现在所提取的有机物基本上都来自生物提供,即便是煤炭石油这种有机化工原料也是来自远古生物,通过生物过程将分散的碳资源集中并通过地球演化集中到某些区域。农业从本质来讲就是一个碳氢氧氮的富集和形态转化过程,其中碳是典型的高度分散分布,根本不可能按照工业模式进行批量大规模集中生产。总不能你直接用河水和海水就可以搞无土栽培吧,总要提供碳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从哪里来?而且土地资源本身在每次收获后都会造成营养元素分布的改变也即土壤肥力的衰减,随着复种指数的增加这种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鼓励使用有机肥或定期休耕通过自然循环恢复土壤的肥力是农业中和防止“涸泽而渔”一样的举措。

              对科技的发展可以持支持态度,但是科技并非万能,一切都还有着现实的物质条件限制。过分吹嘘这些实质上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改头换面,以为通过密植通风就可以无限制地提高产量。你真以为那些模式可以完全克服土地限制问题,真可以养活地球上的现有人口?太天真了。我说的工业化可不是这种含义。

              • 家园 继续丢你鸡蛋

                现代工业的代表就是通过开采集中分布的一定品味的矿产资源,然后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加工成各种工业制品。

                哪里跑出来的定义?

                根本不可能按照工业模式进行批量大规模集中生产。

                那来的判断?

                总不能你直接用河水和海水就可以搞无土栽培吧,

                海水淡化、河水净化算工业还是农业?

                总要提供碳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没有二氧化碳?工厂能不能通风?

                • 家园 你还是多到社会中去了解一下现实世界和社会

                  既不要生活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教条之中,也不要生活在神话中的空想之中。如果你说的都成立,那么日本就连石油都不需要进口了,为什么?不就是碳加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碳可以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石灰石中提供,然后云云的一大堆,但是你怎么就不考虑一下现实物质世界环境。

                  关于海水淡化,那我要问你了。既然天津濒临大海,海水从容量上来讲那肯定是多得用不完,但是为什么天津不用海水淡化去解决用水问题,而要靠引滦入津引入滦河水解困呢?

                  • 家园 测算,实践,懂不懂?

                    没有计算过,就不要乱否定。

                    你只能说“可能不行”,不能对技术上可行的东西说“实践中肯定行不通”。

                    历史故事很多了,城市用电中交流电取代直流电就是例子,爱迪生尚且出错,何况你呢?

                    • 家园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现实条件限制问题

                      象你这种空洞的放卫星模式能证明现实可行么?既然你能放卫星本来就应该由你来测算和实践给大家看,总不能一个牛皮专家到处吹牛皮却让别人去为他处理善后吧。

                      你自己还是醒醒吧,如果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大田作物的粮食问题,日本在农业上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中国还折腾什么保持耕地问题?原理方面比你了解的人多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有您这副大嘴向天全然不顾现实的人。

                      亏得你没赶上大跃进,否则也许你会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惊喜,放一个更大的卫星。当然,你也许最后以“最起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来为自己解围,可是我们是讨论实验室的实验么,我们是讨论的是现实社会的农业。

                      关于直交流电的问题,你举出来想证明什么?交流电之所以取代直流电主要还是因为其经济适用尤其在电力传输中,那和现实条件所造成的限制是一回事么?

    • 家园 还有比北海道更好玩的

      不少地方农村农田小道修的比旁边的国道、高速还要新,不少司机为了避开交通阻塞,就拐上去开,常能看到同时出发的车,走农道的比高速先到。

    • 家园 93年进口的大米必须掺日本大米

      不然不准卖。

    • 家园 up! 希望了解更多的日本人
    • 家园 日本人土的地方, 在和外国人见面时就可以看出

      我不会日文, 去日本是用英文. 日本人可逗了, 对说日文的态度一般, 但对说英文的崇拜得紧. 整个一个莫名其妙.

      好文拜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