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要瞧不起思想。也给笨狼河友 -- 真离

共:💬34 🌺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不要瞧不起思想。也给笨狼河友

    有很多河友瞧不起共产主义思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共产主义思想还是很厉害的,虽然俄罗斯有先前法俄战争的胜利作为底色,但是,大家都知道,二战的德军真的很强,如果不是资本家之间有分歧,美国和德国还真不好说。

    在这里,苏联的共产主义思想绝对是很重要的思想,甚至超过了东正教的加持,而不单单是为了领袖斯大林。

    现在国内的网友已经部分理解当年斯大林清洗的意义,或者也可以初级理解文革,但是有一些历史事实,还是不太清楚,所以不能够继续深入理解,比如大跃进的责任和意义。

    当年斯大林搞清洗显然和各种政策转向有关,也是和大家一开始只是反对沙皇的盟友有很大的关系,反对沙皇、搞死沙皇,大家都认可,但是俄罗斯要走什么道路,大家的分歧就很大了。

    今天国内的网友也已经知道,斯大林的道路还是可以的恶,合理的,有效的,但是他们还不太知道斯大林和各个派系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后来的和平的两派(斯大林派和国际派)之间的冲突。

    因为大家都知道,为了抗德和获得美援,斯大林解散了共产国际,同时,在军方的压力下取消了政委制度,这确实是错误的,在战争中,政委制度真的很重要。

    我们也是如此,我们的政委教育了我们的军队知道为啥打仗。哈哈哈,国内的网友认为和呼吁,为什么不多强调政委的真正作用呢?主要是认为《能为能武李延年》这类的片子太少了。

    虽然李延年是河北乐亭人,但是他是1945年在东北参军的,家里人闯关东了。我的奇怪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把这样一个普通农民短短五年培养成了一个能战更能教育指战员的好手呢?这是我感到奇怪的,十纵说实话不是个太强的纵队。

    但是也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啊,真的很厉害,我想,信仰的加成,而且我们的受众很多还是解放战士,信仰这块,一定很重要。

    很显然,不是有了信仰,有了共产主义就够了,还需要大量的人才渗透这种信仰到战士们当中去。

    靠的也不仅是跟我上这种有号召力的现实行动。有一部苏联影片《夏伯阳》,也说明了这个过程,哈哈哈,我们也有《亮剑》宣传军阀主义。当年,我们的公知宣传夏伯阳作法,讽刺作者福尔曼诺夫,等等,都是这种思潮的结果。

    我们的网友呼唤国家重新宣传和重视政委的作用,这是一个进步,是群众自我产生的历史了解需求,因为这确实涉及到这多年的尴尬之处。

    当年奋斗的基础和原则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现在要搞996和谐,不提了,但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又要求官方必须重新重视这个,这是掩盖不了的。这是历史的推动力,阻止不了。

    政委怎么讲当年的反对剥削,又在今天抹消这种剥削的不公呢?这真是一个难题,呵呵。

    看广大网友的继续讨论吧!!

    沈逸评长津湖、功勋等。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781392

    不管别的如何,沈逸这个还真不错。复旦也有好样的。

    笨狼河友:

    我注意到,您说会理会议,以后毛如何,显然,会理会议不是遵义会议,我也不知道您说的某人是谁,怎么也不会是粟裕吧?呵呵。

    既然遵义会议交权给毛主席,那就是交权,显然,这不是真相。同时,也不会因此搞出个博古不交大印的说法,这些都是画蛇添足。

    说遵义会议毛主席掌权,其实目的也简单,既要毛主席的战绩,也要推卸还要坚持从固定通道北上的错误。

    会理会议我个人以为就是不分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反而是林彪为了配合毛主席,也主要是给周总派系压力,因为我记得聂荣臻曾经针对这事喷过林彪,作为了林彪的劣迹,呵呵,当然,这不是事实。

    就是林彪邓军头给中央施加压力,让彭老总管军事,当然,这样的确不算太好,所以毛主席指说林彪,是个娃娃,不懂事,意思是彭老总应该劝告林彪不要这么冲动吧。同时也是请中央原谅林彪的冲动。

    彭老总确实经常被毛主席拎出来,敲打,背锅,估计彭老总也是有想法的,因为,崽卖爷田啊!

    不管怎么说,毛主席这时候地位明显不高,只是后来的说法掩盖了此事的真实状态,导致成了毛彭矛盾。

    所以,你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符合事实。你的论据也没有支持你的说法。如果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后获得极大绝对的权力,就根本不必扯后面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了!!

    通宝推:死扛着,真理,
    • 家园 周总政委丢了,一四刚分道扬镳就开俄界会议

      遵义会议毛只是三人团成员之一,拍板还是周

      会理会议就是毛嫡系林向周试压,不久后和四方面军会师时张国焘就知道毛才是一方面军实际掌舵人

      周总政委丢了,一四刚分道扬镳就开俄界会议,毛成了北上的政委不说,三人团成了五人团,彭林都进去,周更没地位了,难怪建国后被彭说跟狗婆一样

      不管怎样,毛控制中央大权可以说是兵不血刃,水平比同期肃反的斯大林高出一大截

      • 家园 总政委丢了还要大印呢?

        还是拍板人,还是副主席,还是三人团。

        新三人团没解散吧?呵呵。

        彭老总指责周总是因为政策对立。只不过不像高岗那么客气罢了,这事和长征状态我的结论,没有一毛钱关系。

        红区党瞧不起白区党,这是历史常识,彭老总不过代表之一。

        • 家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英明领袖华主席也没立即失去名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英明领袖华主席也没立即失去名分

          会理会议后周同理

          王明博古有名分时和周恩来比谁是真正老大?

          还有80年代胡耀邦赵紫阳与小平

          • 家园 你扯远了,失去名分和失去了实权不一样

            再说,就算如此也要搞倒华,很有意思的是明明邓搞的羊跃进还要推到华身上。

            而事后西安事变,确实发言的是周。当然也确实只能是周,他有国民党历史身份啊!!

            哈哈哈,其实毛的历史身份更高。这也是有意思。

        • 家园 就算张国焘发现毛是实际掌舵人,也是向中央提起挑战

          我个人觉得,张国焘可能也觉得毛是军阀,但是没有那么看重,尽管毛说了很多话,但是因为地位低,所以大家都不理。

          毛出的最关键的主意大概是张闻天不交出总负责这个事也被大家认可。洽谈的大部分没有被吸取,剩下的就是做事了。

          至于你说红14分手,毛的地位更高了,那不是废话吗,5、9军团失去了,他们应该是最反对苏区中央的,但是1、3军团一是因为是毛的嫡系,二是因为他们对中央的操作也有不满。

          这个临时中央自己也大概不好意思赖着了,尽管如此,所有对国民党苏联的交涉都是周总,这点必定不合理。

          张浩从苏联回来后,坚决的支持了毛,也没有用,更像还是支持临时中央。但是,临时中央的名声也败坏了。

          后来选举中委,周总的位置不算高,张闻天和王稼祥等也不高,还要毛主席做工作要大家选举王稼祥。

          可能因为王稼祥背叛了苏联派失去了基本盘吧。

    • 家园 想了想,还是贴在这里,三大航购入292架空客飞机,总价250

      来源:证券时报

      三大航空公司此前与空客签订的飞机订单尘埃落定!

      24日晚间,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相继公告,同意购买空客A320NEO系列飞机。其中南方航空购买96架,基本价格为818.94亿元;东方航空购买100架,基本价格为857.78亿元;中国国航96架,基本价格为816.6亿元。总的来看,本次三大航空公司共计订购292家空客飞机,订单总价近2500亿元(按照2020年1月目录价)。

      此前,三大航相继公告,于2022年7月1日与空客公司签订协议,向空客公司购买A320NEO系列飞机。

      虽然我能理解这个行为,但是真感到深深的遗憾,就算是为了应对波音的零件购买。

      吴威:越南承接不了“中国制造”,东盟就能行?

      吴威 跨国公司经理人

      【导读】 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正面临重塑,在美国主导下布局构建“去中国化”的全球供应链的设想争论日渐激烈。

      若想承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能,需具备哪些条件?越南乃至东盟是否有相应能力?而当下的“中国制造”又面临什么困扰?作为正管理越南某工厂的跨国经理人,吴威同观察者网分享了自己的行业见解。

      【采访一:疫情下的越南制造业:民众只能自己扛,频繁跨行跳槽】

      观察者网:之前采访时有聊到,将中国工厂部分产能转移到越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成本,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加上来的20%多的关税。现在,受全球通货膨胀影响,相关关税减少的声音不断传出。若关税真减少了,对你们的生产布局等会有什么影响吗?

      吴威:当然。如果可以撤销关税壁垒,对于“中国制造”肯定是特大利好。我相信很多制造业项目会回流中国,尤其是电子类产品制造,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和工业品都会重新考虑这一选择。

      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在中国工厂提供的成品价已经和越南工厂在同一水平线上了,且“中国制造”需要的管理成本低一截,这对于制造业的大客户非常重要。

      我们有多个销量大的成熟产品在中越两地工厂同时做,其中大多数产品在中国工厂的报价比越南的价格要便宜千分之几到百分之一点几,中国更贵的一两个只比越南高百分之一点多,而且还有进步的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特指的是电子类来料加工组装测试,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小,和制衣厂、纺织厂之类没有可比性。

      明明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国低很多,为什么电子类产品的成品价格和中国差不多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越南制造获取物料的成本比中国工厂高,而且还会持续增加。

      这是当地供应链基础所决定的。当地没有所需的物料,就必须进口,然后一系列多余的成本就出来了,从加固包装到国际物流再到进口关税等等。中国有句俗话“豆腐盘成肉价钱”,交易流程的延长导致更高的成本。

      举个例子,比如模组外部的框架安装件,占用的运输体积很大,加固包装一托盘也装不了多少数量,生产紧急的时候还要空运,一颗物料一次加急运费几千美元,这样一来越南工厂的物料成本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若换成中国工厂,普通包装即可,一辆卡车一两天内就能送达。这个获料成本的差距是弥补不了的。

      第二,中越两地工厂的效率管理不同。

      同样的团队规模,中国工厂有更多的输出和产出,这样平摊到单个产品的均价就更低。在这方面,越南工厂是有提升空间的。他们专业经验的积累还不够,人员流动性比中国大很多,管理成本比中国要高。

      刚转移到越南的时候,产品成本是有明显的降低,但经过几年来综合成本上涨后,电子行业的“越南制造”和中国相比真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们的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超过8成,这个制造流程适合所有含印刷电路板子的电子消费产品及工业品,从成本构成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苹果、微软、三星都采用类似的生产流程。

      这类流程的工厂可以承接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包括各类家用电器、数码产品,也可以制造工业测试仪器、医疗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这些是与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门类非常庞大的产品集合。

      我了解的成本信息有行业局限性,欢迎其他行业和公司提供更多价格资讯来做全面比较。

      观察者网:美国政府正试图主导构建一条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这一规划是否会影响你们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制定?

      吴威:当然会影响,也已经有影响,但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就知道,企业的战略其实是可以很快变化的。生意是流动的,商机是多样的,一时的方向未必和长久未来有必然的联系。

      制造业说白了,不是什么好活肥差,其实是苦活。美国想搞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哪些国家和他们一起搞?有这个能力吗?

      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这个目标好几年前就提出来了,20%或更高的关税这一把大刀砍下来,绝大多数公司根本没有办法,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绝大多数是要离开中国的。但原材料的供应链呢?的确,部分环节已经转移了,但这个庞大的系统根本没法快速转移。最早一批转移的比如包装类物料的生产项目,很多原材料还是来自中国。

      将从原材料开始的整体供应链转移出中国,目前没有看到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别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也没完全承接的能力。

      因为这个系统太复杂,有很多的细分专业领域;需要对方的体量足够大,还有海量的专业人才,而这样的专业人才只能由本土坚实的制造业来持续培养。“中国制造”的优势依然非常突出,系统庞大而完整,其中包括很多微利甚至亏损的细分行业熬了很多年。这些转出去是不划算的,成本会明显上涨,而且对方未必有能力接收。

      好比富士康在美国没有把工厂搞起来,总统站台加政府补助,但就是没能够开工发货。制造业的钱其实是不好赚的。以为有土地、有投资、有活人就能搞起来,那是根本不懂制造业的运营。

      观察者网:在谈及生产替代时,我们常常是进行国与国间的对比,比如把中国和越南相比较,然后得出越南体量小,无法取代中国的结论。考虑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若我们把中国和整个东盟比,您觉得东盟有无可能一点点取代中国的生产地位?比如,我有个外企朋友认为,把总部设在新加坡、把工厂设在越南,好比在中国国内把总部设在上海、工厂设在江苏等地。

      吴威:部分取代是事实,完全取代没可能。这个部分取代,也可看成是中越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有的企业比如服装鞋帽大厂已不太适合当今中国的形势了,而在越南的适配度还不错。

      资料图来源:越通社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转了一圈,我们中国成本还是低于东南亚呢?我们的进步哪里去了?

      同时,我们承接这种加工工业真的很光荣吗?

      通宝推:桥上,cccee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