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长征:中国军事地理大棋局中的博弈 -- hyena

共:💬5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长征:中国军事地理大棋局中的博弈

    □饶胜文 沈伟烈

      长征,无疑是20世纪中国军事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战略转移行动。

      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大角逐中最精彩的一幕,也是国共双方在中国地理大棋局上的一次大博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了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这意味着寻找一片适合于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根据地除了能让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从“围剿”到“追剿”的严峻军事形势,还应能看到全局性发展的远景。

      在中国地理的大棋局上,东南是国民党统治的重心,也是蒋介石集团崛起的基础;东北方向有日本在侵占东北地区后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西北和西南则存在着众多对国民党政权名义上表示服从的地方军阀。

      哪里才是最有利于重新打开局面的地域呢?

      

      从湘西到川黔边

      

      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前,红二、六军团已在湘西建立起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已转战至川北建立起了根据地,在当时的决策者看来,中央红军主力若能去湘西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向川东发展,并在江西中央苏区留下相当武装力量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根据地,仍能期望看到由相互联结起来的四川-湘西-江西几大根据地形成的一种相互呼应的局面。

      血战湘江的惨烈使红军的领导人开始反思,在湖南通道召开的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上,毛泽东力主避开去湘西路上的强敌,而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新的远景经由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而愈渐清晰,直至遵义会议而最终成形。其目标就是进入四川,占据中国棋盘形军事地理格局中的西南角。

      这一调整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的军事态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几大红军主力在中国地理格局中的配置情况。当时,红一、四方面军及红二、六军团分别位于四川的南、北、东三个方向,几大红军主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既有利于打破敌人的围剿,又有利于开创新的局面。

      

      四川盆地边缘的长途奔袭

      

      在国民党围追红军的过程中,蒋介石亦图收一石数鸟之功,一方面企图消灭红军,另一方面企图借“追剿”红军而削弱粤湘桂等地方军阀。各地军阀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在追堵过程中,以不让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为优先考虑。不过,红军若要深入他们的地盘,那么他们也会拼尽全力进行堵截。

      为了实现 “赤化四川”的战略目标,红军分三路北进,力图冲破川军的堵击,直下川南渡江。

      四川居长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其防护之厚非其他地域可比。由于川军拼死抵抗,红军在土城作战失利,毛泽东主动撤出战斗,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寻机北渡长江;在叙永遭到川军截击,又西进至滇东扎西,寻机从长江上游渡江。

      为了跳出蒋介石逐渐收拢的包围圈,红军四渡赤水,二占遵义,佯趋贵阳,转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追兵进入四川后,北上的大门已敞开,于是再次决定渡江北上去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苏区根据地。

      

      陕北,中国革命的政治主题在地理上的交会点和落脚点

      

      1935年6月,会师后的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的领导人们终于坐在川西北的根据地上讨论新的根据地的问题。此时,在大家讨论视野中的地域却是川陕甘。根据这一远景,在敌人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西北,先立足甘南相对比较富裕的洮河夏河流域,积累壮大力量,尔后,南可向四川发展,北可向关中发展,赤化整个西北,进而争取全国性胜利。

      对于怎么样去创立这个跨有三省的根据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与张国焘之间是存在着分歧的。毛泽东重在北,而张国焘重在南;对于今后向北的发展,毛泽东主张东进,张国焘主张西进。

      随着中央红军渡江后向北进发,毛泽东逐渐将目光投向北方去展望中国革命的未来。在探索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因素是其重要的考虑。

      一是如何始终面向中国地理棋盘的腹地,不让红军因暂时的困难而被逼到边隅。毛泽东看到了川康边的局限。那里道路狭窄,人口稀少,给养也很困难,一旦国民党军封锁了红军北上之路,红军有可能被困死在川康地区。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实现北上抗日的目标。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靠近苏联边境,打通国际联系通道,争取获得苏联的援助。

      这三个因素在地理上意味着三个主要的方向。推翻国民党统治意味着面向内地,面向国民党统治的重心东南,抗日则意味着向东,靠近苏联则意味着向北。意味着三个不同方向的这三个因素最终将使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落脚在中国地理大棋局的交会点:陕北。

      在中国军事地理棋盘形格局的四角中,陕北处在与国民党统治重心的东南成对角的位置上,远离国民党统治的重心,也有利积累壮大力量。从这时候起,一直到解放战争的中期,陕北一直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棋局的变换

      

      近30万红军先后踏上征程,以转战数万里的大搏杀,从靠近东南国民党统治重心的江西,经由大西南,一直到位于西北的陕北,成功地实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全国人民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中,不得不停止“剿共”,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大西北站稳脚根。

      蒋介石虽然没能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却不是全无“收获”。他借“追剿”红军,削弱了西南的地方军阀,将他的势力伸进了原本铁板一块的大西南,实现了战略纵深的有效延长。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战争的最初阶段,蒋介石丢失了他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基础――东南富裕之地,国民党政权迁移到他经由“追剿”红军而经营好的后院大西南。

      至此,棋局发生根本变化。在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联手,―个以大西南为根基,一个以大西北为基础,共同对付从东面来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军事地理的大棋盘上,演绎出另一幕辉煌而又艰苦卓绝的搏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