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闪亮的风采》(又译《钢琴师》) -- 木耳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闪亮的风采》(又译《钢琴师》)

    我想,他所说起的那个故事,是这部影片里的,可是我没看过,很想能看一次……

    以下文章及图片摘自:http://www.movielook.ne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闪亮的风采》(钢琴师 Shine) 导演:科特·希克斯 澳大利亚 1996年

    ——————————————————————————————————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猥琐的男人,絮絮叨叨个不停,我是猫,我是一只猫,他们说我是猫,我是猫,黑猫……我开始皱眉头了,他的语速可真快啊。画面有点摇晃,而且忽远忽近,一个奔跑在雨中的男人,披散着头发,戴着副黑眼镜,衣衫不整,不停的自言自语……难道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钢琴家吗?这就是大卫.赫夫高特吗?

    影片非常彻底的为我们展示了大卫.赫夫高特苦难的艺术生命历程。年少时期的大卫非常具有天分,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然而年少的大卫,并不是幸福的。他的父亲,近乎于变态的管教,使得这位少年天才多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阴郁和冷漠。惟有在母亲和妹妹那里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固执的父亲将所有对音乐的梦想和希望全都寄托在年少的大卫身上,然而他不知道,这些重担对于一个少年而言是近乎于残忍的。大卫的思想和心志在少年时期便已建立在了不健全的父爱基础之上,这给他的一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影片的前四分之一是非常压抑的,大卫的父亲便是这种压抑的罪魁祸首。可怜我们这些冒雨前来的观众,原本打算在周末可以放松一下,结果却是这样压抑的感受。

    全片开始出现丝丝温暖的感觉,是在成为青年之后的大卫,第一次遇到那位女小说家开始的。大卫似乎在女小说家那里,找到了亲情,母爱,还有父爱。每每当大卫承受不了家庭所带来的巨大阴郁压力时,便会跑去寻找那位女小说家,在那里,影片的镜头是暖色调的,我们也只有从此刻大卫的脸上,看到一些青年应有的自然,甚至是狂傲和不羁。当然,我们也知道,这是大卫紧接着爆发的燃点。因此,即使有一点温暖,但还是被即将到来的冲突所缠绕着,有点期待,但又有点害怕。

    全片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大卫和他父亲的第一次冲突中。大卫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了,而且还提供了全额奖学金!没有了高额学费负担的顾虑,大卫应该兴奋无比了吧?然而大卫却不怎么开心,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是不容许他离开的。你难道想让这个家分裂吗?你记住,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分开!大卫不会忘记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他有点沮丧,有点忧郁,他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当然,那位女小说家出现了,她的鼓励使大卫坚定了信心。

    然而,暴风雨是一样要来的,不管你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夙愿,多么坚定的意志。大卫的父亲,因为愤怒,对大卫大打出手。作为观众的我们,那个时刻真的替大卫捏着一把汗。大卫,你能坚持住吗?大卫坚持住了,虽然父亲打他的时候,他像个弱不经风的孩子一样蜷缩在墙角,但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更像一个男人。父亲威胁他如果要迈出这个家门,就断绝关系,再也不要回来。大卫选择了离开,这也是全片第一次,大卫坚强的面对父亲做出的选择。

    大卫在英国伦敦学习的片段,应该是全片最为光明的一段了。摆脱了开头的沉闷和阴郁,换上了亮丽的色彩。大卫的生活,也变的更加光明了。他有了朋友,有了好的老师,更加重要的,他有了梦寐以求的音乐。广阔的音乐空间使大卫轻松的过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似乎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那里只有音乐,只有他自己,音乐和自己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大卫是幸福的,然而观众却知道,隐约的一场更加大的暴风雨在等着他。

    一场重要的比赛即将来临,老师对大卫充满了希望,大卫也极其渴望这种比赛,因为在日常的生活里,他已经没有了兴奋的感觉。他和音乐容为了一体,是好事,也是坏事?毕竟,他还是个人,他同样渴望作为人所能感受到的刺激。

    大卫很看重这场比赛,他将拉三选为参赛曲目。老师有点震惊了,《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曲,难道大卫疯了吗?你是不是疯了?居然选它!我一直是疯的。简单的对话,让观众意识到,大卫已经处于分裂的边缘了,他分不清自己,分不清音乐,他将自己和音乐混淆了。他被音乐贪婪的占有了,他已经成为音乐的俘虏。他,就是音乐的傀儡!

    那场音乐比赛,是全片真正的高潮。大卫弹奏的那短短的几分钟里,我几乎是窒息着看完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那近乎于疯狂的,充满激情的,以及偏执的特点,将影片的高潮烘托的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大卫的手指在琴键上舞蹈着,他的汗沾满了他的脸庞,还有那垂下的乱发似乎也想跟着音乐跳动。那一幕,简直是将音乐和影象完美结合的终极产物。然而就在音乐的最高潮部分,似乎作为主角的音乐却渐渐的消失了,我们只看到了大卫舞动的手指,大卫陶醉的表情,听到的是手指敲击琴键的物理啪啪声,声音不大,小小的,轻轻的,以及大卫那本该是激动的、快速的,但实际是宁静的、慢慢的心跳声。镜头一改之前的强有力的碰撞感,变成了晃动的,飘乎于某种空间的宁静感。我们知道,影片是将我们带入了大卫的个体,要我们同大卫一同感受音乐的冲击。然而,这似乎不是冲击,这有点过于宁静了。我想问,大卫,你怎么了?

    几乎在与这个问题产生的同时,我便得出了答案:大卫真真正正与音乐容为一体了,他得到了片刻的升华,这种升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超越了人类思想的极限,超越了一切可能超越的东西。他在这一刻,架着幻想的翅膀,与音乐第一次面对面的约会了,这一刻只有他知道,这种幸福只有他才能体会。他很幸福,他很宁静。但是,即使这一刻那么短暂,对于大卫来说,或者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太长了。你能让你的灵魂脱离你的物质躯壳和思想躯壳多久呢?

    音乐又回来了,回到了刚才的高昂和华丽,似乎那短短的空白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我们都错了,哪怕是只有一秒钟,这一秒钟也太长了。当大卫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晕倒了。他耗尽了心力,耗尽了体力,只为了能和音乐有一次短暂的偷欢。

    我很庆幸,大卫没有在中途倒下。至少,他从那个虚幻的世界回来了,因为我们最后还是重新听到了音乐声。那个音乐的世界离他太遥远了,虽然他很想在那里停留,但毕竟那不是他的归属。如果他真的留在了那个虚幻世界,我们就永远失去了一位音乐天才。

    音乐比赛之后,大卫住进了精神病医院。全片,也算开始了一个新的故事,一个关于天才如何得到救赎的故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我看这部影片时,产生的最多感慨。难道,上帝真的这么残忍吗?难道,大卫就因为有那么一点点天分,就因为和音乐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约会,上帝便发怒了?大卫开始了救赎,对上帝的救赎,也是对他自己的救赎。

    影片的后半段,是充满阳光的。与音乐有了一次约会之后,大卫便开始了离奇的生活,他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那种跳跃的思维只有他自己明白。但大卫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很多关心他爱护他的朋友。甚至到最后,大卫还找到了现实中的最爱,他结婚了,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

    大卫又一次找到音乐的快乐,是在一家小酒馆里。他的演奏博得了大片的掌声,这是大卫出院后真正的演出,虽然地方不大,虽然钢琴不好,但大卫已经很满足了。有了音乐,大卫便是快乐的。

    还有他的父亲,对了,那个近乎于残忍的父亲,直到去世都没有重新接纳大卫。但是,已然历经世事的大卫,已经不是那个从前的大卫了,他明白了,造成他这种痛苦的,只有音乐才能与他为伴的境遇,就是他的父亲。

    影片的结尾,和开始不同。大卫又一次上了舞台,又一次听到了久违的掌声。大卫与他的妻子相拥而泣,这里是光明的,是快乐的。虽然大卫遭受了种种磨难,但最终,他找到了开启心灵的方法,不是逃避,也不是虚幻的音乐,而是现实的快乐,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将音乐作为和现实斗争的武器,他获胜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