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一下经济问题 -- 巴博萨船长

共:💬63 🌺493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一下经济问题

    两年前,我曾经在新西兰生活过不短的一段时间,当时正值疫情最肆虐的时期,新西兰的政府和人民也在全力对抗疫情,所有的企业、商店、公共场所全部关闭,只有超市、药店和加油站允许有限制地继续营业,此外只有快餐店也获准继续营业,但却不允许堂食,只能驾车穿梭购买。而老百姓也被要求全民居家,非必要不外出,但却允许在家里房子附近的社区内自由活动,算是放风。于是,那段时间,百姓们都突然热衷起户外运动来,平时人迹罕至的各种郊野公园乃至山间步道,都挤满了散步和跑步的各种人群,只不过,大家都自觉遵守着保持两米社交安全距离的规则,迎面来人自觉互相避开,相视一笑间隔空而过。

    可想而知,疫情对新西兰的国民经济运行和正常社会生活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打击。这个小小的南太平洋岛国,在全部国民经济暂时停摆的情况下,之所以还能维持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西兰政府对企业和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计划。新西兰政府对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而不得不暂时停业的所有大小企业、商店及其雇佣的劳动者,全额补偿其经济损失,没别的,就是政府直接把钱打到企业、商店和劳动者个人的银行账户里。

    可是国民经济都暂停了,自然不会再有正常的税收收入,那么政府的钱是从哪来的呢?政府要为国民买单,只能靠增发国债,以未来的税收收入为抵押,从资本市场上借钱,以此来支付给企业、商店和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政府用国家负债,来为企业和居民创造资产;或者说,在危机时刻,当企业和居民都面临破产危机的时候,政府用国家信用来救援企业和居民;学者们喜欢用学术语言来形容这种做法,叫做修复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如果政府不去修复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呢?那么企业和居民即便不会立刻破产,也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形。什么又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呢?其实就是资不抵债,于是,企业赚点钱就赶紧还债了,也就谈不上扩大投资了;老百姓赚点钱也赶紧还债了,也就没钱去扩大消费了;企业不扩大投资,百姓不扩大消费,自然就是国民经济的逐渐萧条了。学者们把这种情况,就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

    实际上,不但是经济危机问题,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当代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资产负债表这个最基础的思维模型。是的,资产负债表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物质,而是人类在漫长的经济活动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一个概念体系,一套思维模型,说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意思是说,资产负债表其实记录了不同企业、不同居民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说它是一套概念体系,是因为资产负债表思维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最主要的经济概念,其中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资产净值或者净资产,而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这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是资产减去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这套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一套最基础的经济思维模型。

    点看全图

    这套概念体系,这套思维模型,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础、也是最反人类常识的经济学道理,那就是负债创造资产,负债的扩张推动资产同步扩张,而缩减负债则会导致资产同步萎缩。这也是为什么,经济观察者们,尤其关注央行定期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的原因之所在。所谓社会融资,就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资金融通,社会融资既包括实体经济从银行体系的贷款,也包括实体经济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中获得的融资,由此,社会融资,基本上也可以理解为实体经济的负债规模和负债意愿。

    社会融资数据一旦出现下跌,经济学家们就要关心经济是不是要衰退了,这是因为,社会融资数据量化表示了实体经济的负债规模和意愿,一旦社会融资数据下跌,就意味着实体经济减少了从金融部门获取的信贷规模,而实体经济负债的意愿和规模一旦下跌,就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对经济形势不看好,比较悲观,不愿意再扩大投资,不愿意再通过扩大自己的负债来扩张自己的资产。

    那么这负债怎么能扩大资产呢?这听起来就像是,你越是从别人那里借钱,你就越富有一样荒谬;你从别人手里借来的钱,早晚都是要来本代利还给别人的,凭啥就成了你的资产了?是的,你从别人手里借来的钱,就是你的资产,你从张三手里借了一百块钱,那么你负债确实增加了100元,可是你资产也同时增加了100元可支配的现金呀,如果你把这100元花掉了,消费了,比如买了一条牛仔裤,那么你的资产就从100元可支配现金变成了一条牛仔裤,你穿着这条牛仔裤,感觉自己帅气自信,行走在驻马店的街头,仿佛走在挪威的森林,美学buff加满,这就是这条牛仔裤对你的价值,也是这100元的负债对你的价值。

    如果你是一家企业,那么负债创造资产的理念就更加直观了,你从银行贷款100万,添加了机器设备,雇佣了高技能员工,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卖了150万,除掉负债,净赚了50万;那么你初始负债的100万,购买机器设备,增加人手,其实就是形成了价值100万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进而产生了50万的新增现金收入,当然,如果你经营不善,亏损了,那么就会资不抵债,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甚至濒临破产的困境。

    实际上,在当代经济体系中,全部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者收缩而展开的,通过增加负债,来形成新增资产,进而扩大总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就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反之,缩减负债规模,就会连带缩减新增资产规模,或者,如果新增资产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甚至于亏损,就会导致资不抵债,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乃至濒临破产的窘境,表现为资产负债表的猛烈收缩。

    借用我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的理念,可以认为,负债是阴,资产是阳,阴与阳的辩证运动,催生万物,并驱使万物运动。并且道家哲学思想认为,在阴与阳这对矛盾中,阴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道德经》第六章讲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尽”。这里的谷是山谷的谷,神是神仙的神,谷神其实就是道,是道的一种别称;玄牝的原意是雌性动物,母兽;而玄牝之门,指的就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就像母亲生养孩子一样,滋生万物,而道生万物的过程是永恒长存在;道,就像雌性动物的产门一样,是天地的根本,其作用,无穷无尽,连绵不绝。资产负债表就是阴阳,阴生阳,负债生资产,就是道,经济之道。

    点看全图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之一的供需平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供给与需求却总是处在失衡状态下,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供需之间才会恰好平衡;然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却是永恒存在的,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均衡基础上的经济学更加符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当然,就像天道运行分出一年四季一样,经济运行也自然有其周期,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整体国民经济,都有可能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对于前面那位借了100元钱买牛仔裤的小哥而言,如果失业了,没了稳定的现金流收入,那么这100元的债务就有可能还不起,就有可能破产;企业也是一样,借债100万,形成了100万的资产,但却赔了50万,资不抵债,也会面临破产。在同一个时点上,如果只有少数人、少数企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可是,如果大多数人、大多数企业都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那么就是宏观经济形势出了大问题,甚至会陷入萧条和危机。

    有的学者在研究过经济危机的历史之后,就逐渐发现,要解决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就只有政府出手,救助这些陷入衰退中的企业甚至居民个人。就像美国政府在08年次贷危机中救援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华尔街大机构那样,当代政府在国民经济整体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机边缘时,也要承担其责任来,救援那些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居民。事实上,如果说美国政府当年救援华尔街大机构是因为其“大到不能倒”,那么一个社会中的家庭部门才真是大到不能倒呢,毕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如果我们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审视国家,就会发现,国家的负债,就是国债,当然还要加上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而国家的资产,其实就是整个国民经济本身,因为国家的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也就是税收,是从国民经济活动中滋生出来的。一旦整体国民经济陷入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机,国家就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增加国家负债,来为整个国民经济创造资产,或者最低限度也要维系整个国民经济的资产端与其负债端相匹配,而不至于资不抵债。

    而国家这样做还有两个独特的优势,第一,企业会破产,个人会穷困潦倒,而国家永远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也就是税收,只要国家存在一天,国家就总是会有税收收入,于是,国家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国债,来获取未来税收收入在当下的贴现,把未来的资源调动到当下来使用,从而使得国家总体资产负债表扩张,也就是经济增长,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而未来是无限的;第二,国家用货币发行权,只要国家能够以自己的货币为计价单位来发行国债,则国家就永远不会债务违约,无非多印点票子还债罢了。这么看起来,国家债务杠杆撬动经济增长,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熄火的经济永动机;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可能有什么永动机,债务发动机当然也存在自己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通货膨胀。国家固然可以增发国债,无中生有地发行货币,但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多了,自然会导致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而通胀,从来都是导致帝国瓦解,乃至社会崩溃的头号杀手。

    我这次回到新西兰之后发现,两年前仅仅卖到4块5毛钱纽币的一杯咖啡,竟然涨到了6块钱;肯德基里20块炸鸡翅在两年前仅仅需要27块钱就能卖到,而现在竟然需要36块纽币。这大约就是疫情危机期间,新西兰政府用国债扩张来修复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所带来的副作用吧。当然,一个国家只需要付出一杯咖啡涨价1块5毛钱的代价,就能避免大萧条、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那么这笔买卖无论如何都是合算的。

    点看全图

    (全文完)

    元宝推荐:起于青萍之末,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大眼,闻弦歌,普鲁托,秦波仁者,rentg,zwx650,踢细胞,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很难理解这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企业的负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这个负债对应别人的资产,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接近)平衡的。

      企业也不会没事儿就发债,毕竟债务是要付利息的,没事儿发债就相当于白送钱,所以是不会这样干的。那企业为什么要发债呢?通常是因为要买入某个”资产“需要钱,但如果通过股权融资则太贵,所以选择相对便宜的债权融资。但债权人为什么要买债券呢,股权不是收益更高吗?这是因为股权的风险也高,债权人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所以宁愿选择收益率低的债券。所以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税收和其他隐形支出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股权/债权之比)和企业价值是无关的。

      当然考虑到税收经典MM理论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实际上企业都要保持适当的资本结构。而且税收还有一个特点:不像股权和债权,税收权不用出资就能从企业拿到收益。

      再考虑到其他隐形支出,如破产成本等等,会发现通常某个行业会有差不多的资本结构。

      另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并不是无条件成立的,如果资产带来的收益小于负债带来的支出,就叫”资不抵债“,就要破产,这个等式也就没意义了。而收益的常用衡量方法就是将未来所有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所以就像楼下说的,要看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然而以上对企业负债的分析对国债都是不适用的。国债的发行和使用都和企业债不同,两者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国债安全性通常比企业高(和钞票基本一致),利率比银行定期存款还高,流动性通常也更好,所以偏好安全的债权人会选择国债而不是企业债,这样实际上相当于收缩了流动性。尤其在经济危机时,国债更加受到青睐,企业本来就筹不到钱,发国债多了就更加雪上加霜了。所以发国债通常不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是为了特定目的,比如铁路等基础设施。而解决经济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很多经济危机都表现为流动性短缺,2008年金融风暴也是这样,所以常规手段是降准、降息、逆回购等等放松银根的方法,非常规的比如直接给金融机构注资等等。

      这种因疫情而发的(特别)国债更像是一种转移支付,从这点来看和税收很像,因为转移支付也是税收的重要功能之一。

      所以各国的国债情况是很不相同的:日本国债大部分是内债(更奇特的是发行机构持有自己发的债),而欧元区则有严格的规定控制国债上限。而其他国家缺钱时想向IMF借钱也要答应控制国债。

      美国更是个怪胎,美债是全球买单的,甚至理论上没有美债就没有美元,所以美债发行几乎是肆无忌惮。

      • 家园 国家层级的资产负债表有两类

        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是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资产=负债,没有所有者权益这项。人民银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都没所有者权益。

        美联储比较特殊的是,在资产与负债的平衡中,它会有一些收益被注回美国财政部。除了2022年,这个收益都是正,但它不叫所有制权益。

        大家念叨的缩表、缩表,就是美联储缩表,而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缩表。美国政府主观上从来都不愿意缩表,美债上限逐年打破。只有克林顿政府“不小心”出现了财政盈余。

        另外,理论上/实际上,没有美债,美联储也可以印美元。美联储的客户不止联邦政府。

        • 家园 你说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

          国内一般分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前者以挣钱为目标,后者以花钱为目标,所以是没有所有者权益的,以而代之的是“净资产”。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是负责花钱的,不参与市场竞争,所以经济学理论中一般不讨论。但实践中一般通过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进行控制。

          但上面提到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明显不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有收益,是因为它是个私人机构,本质上是个企业,但因为承担了中央银行的任务,所以规定不以盈利为目的。

          美联储的主要资产就是美国国债,以及两房的债券。它们都是由美国政府担保的,理论上信誉是一样的。但2008年经济危机时两房的债券也出现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它并不如美国国债信誉高,近年有人得议两房私有化。所以如果美国国债都没有或者发不出来,那两房债券肯定也不行了。

          理论美联储可以发行各种银行券,比如以金银为基础的银行券,但近年已经基本不发了。而联储券之所以是“美元”,是因为美国政府有用Lawful Money回收联储券的义务。而这又是以美联储购买美债,也就是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为前提的。所以如果没有美债,是不会有美元的,至少是没有现在的美元。

    • 家园 陈经老师说过,赚钱就是赚政府每年发行的货币符号

      对个人来说,如果以赚取更多的货币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标,本质上就是以自己的经济活动与政府交换货币符号,因为货币符号的源头是政府印出来,你无论是干苦力、投机倒把还是坑蒙拐骗偷,追根究底还是从政府手上获取货币符号。

      理论上政府只要每年根据社会新增的产能印出相应的货币符号,那就不存在经济危机。问题就在理论上,实际上政府天然有超发货币的冲动;每年印出来的货币并不是根据产能分配;以及天灾人祸之下社会产能不增反减等等意外情况,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所以中国每年不是通缩就是通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稳健”的年份很少。

      通宝推:巴博萨船长,
    • 家园 想起李嘉诚和许家印

      当楼主说“钱用到对的地方”的时候,讨论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实操。

      在河里,在实操的人不少,比如宝总、G总……老铁算半个【西西河不搞股份制,老铁很中国啊】

      为了让本帖气势如虹并尊重河友,就只拿李嘉诚、许家印来做垫吧😄

      ====

      长实的负债率只有30%,恒大的是80%【本帖不追求精确】

      李嘉诚为什么这么小心,而许家印又为什么这么大胆?因为李嘉诚担心出错,而许家印总是认为自己把钱用在了“对的地方”。自90年代中期老许在房地产市场开片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即使有2007年一劫。

      到了2020年,人民银行划下三条红线,老许“把钱用在对的地方”一下子就变成了“把钱用在错的地方”了。而今李嘉诚40年不倒,老许可能会感叹,老李才是一直把钱用在了对的地方。

      局外人看来,钱总是在“对的地方”上下波动——只不过对老许来说,周期有点长、振幅有点大。

      中央政府是否会帮老许修复资产负债表,目前看是没有。而老许自己是把窟窿越修越大。为什么?

      楼主说到了负债是刚性的。我还要说资产价值却是随市场波动的。所以,老许的所有者权益在2020年还是正,在今年却是负的了。

      ====

      对比老李,老许的悲剧【准确的说是恒大的悲剧。老许没有悲剧,背负房贷的我才是悲剧😨😨】,是因为对负债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所谓负债,就是杠杆。

      中国有古话:无债一身轻。现在,不负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老板。负债经营在西方金融市场发达之后已经是企业的常态。

      • 家园 许家印留给国人的就是金元足球

        真是百害而无一利,最后恒大倒霉我看也是天意。

        • 家园 要真是这样的话,许家印就是优秀企业家了

          自亚冠联赛改制以来,恒大为中国赢得两次亚冠。今年日本浦和红钻第三次夺冠,才打破这个纪录。金元足球没啥,国米、切尔西……都玩过,现在的曼城更是玩得风生水起。

          许家印留给国人的是烂尾楼,别人倾家荡产,自己富甲海外。这才该死的地方。

    • 家园 大致浏览了一遍主贴,我也来说两句,

      首先先明确一点,货币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货币是交换媒介,另一个是货币推动生产劳动。

      好了现在说两句,

      题主本文从头到尾就概括了一个内容,就是上面货币第二个功能,货币推动生产劳动的功能。

      而题主本文的核心逻辑,就是用负债表这个经济学定义思维来设计构建一个国家的货币推动本国生产劳动的运行。或者说,需要通过负债表的逻辑把货币推动生产劳动这个功能运用和发挥到极致。

      而下面河友的反驳呢,基本就没有抓到重点。

      这里对题主的详细反驳,我也懒得写了,要写的话需要太多。太费时间。并且看来我们的世界观根本就不同,这就难办了,我写了也白写。

      但是这里不妨碍我举两个小例子帮助想看明白的朋友。

      第一个,

      你吃不下去饭,是你的肚子不够大。(可以想想什么供给和需求、什么生产和消费等等等等的逻辑,大家都可以套一套。)

      第二,来个实例

      我们看西医,首先要经过一堆化验。如果你血糖高,那就去找大夫吧。

      大夫会给你治疗高血糖对症的疗法。

      治疗一段时间,你去医院,然后再化验,大夫一看,指标正常。没问题了,回家吧。

      如果你找中医呢,他也会给一个高血糖对症疗法。并且还会告诉你一堆你听不懂的身体逻辑,还有一些附加的疗法。当然也包括一些中医庸医这期间可能对你的胡乱欺骗。(这块儿大家都应该实际经历过,不用多解释了。)

      最后,对上面所说的总结,

      1、货币不会消失,所以货币推动生产劳动的功能也不会消失。但是任何逻辑发挥运用到极致,就会起到最大的反作用,是毁灭性的哦。

      2、一定要坚实用系统思维观念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和他人看法的主要分歧就是来自,分析此问题时所指向问题影响的系统层级的不同。(就像上面西医分析,如果你只是纠缠在诸如是不是高血糖、化验指标范围是否代表正确等逻辑中,那你就依旧处于西医的系统思维逻辑中。其实很多朋友对本文的辩论何尝不是如此呢?)

      3、举个关于系统观念的分析实例,

      定义劳动这个概念。

      首先,劳动是不是人类活动。答案是。

      好了,我现在画一个圆圈用来代表包括所有人类的活动。无论什么活动,物质的、意识的,全部包括再里面。

      然后,我把圆圈画成两个半圆,一个代表劳动概念的人类活动,另一个代表非劳动概念的人类活动。可以不可以这么画?答案,可以。

      接着,我就开始从人类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这里直接公布了,劳动就是能够用来参与交换的人类活动。非劳动就是无法参与交换的那部分人类活动。跟上面圈子的逻辑系统是不是对应上了?答案,是。

      另外补充,随着历史发展,人类活动的圆圈会不断增大,而劳动半圆和非劳动半圆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前者增速大于后者。(这里大家自己思考,逻辑毕竟简单。)

      现在可以发现,就目前而言,所有哲学理论定义的劳动概念都没有上面这段定义给出的明确和精准。(百年变局,这个世界是要走过所有哲学概念的重新定义过程,最后在此基础上是更新出人类新的世界观!)

      好了,这时我们可以再去读一读题主这篇关于经济的帖子,思考他的逻辑在国家社会这个庞大系统中处于哪一个系统层级,以及哪一个系统分支上。

      我最不舒服的一点就题主把那点儿概念逻辑解释成为,社会关系范畴。还有那么多献花的。

      唉,看来还是“西医”的系统思维观念在主导社会啊。

      通宝推:exprade,巴博萨船长,
      • 家园 感谢认真的讨论,简要回复如下 -- 有补充

        1、您把劳动定义为参加交换的人类活动,这个似有不妥,我理解您说的交换应该是市场交换,然而,一则,奴隶劳动、佃农劳动乃至计划经济下的劳动,都不是为了市场交换;二则,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参见交换,比如:良心,荣誉,贞操,权力,等等。

        2、我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斯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只有商品经济下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否则只创造使用价值(即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讲的“效用”);第二,即便为了商品交换而投入的劳动,只能创造“自在的价值”、即“潜在“的价值,而不能直接创造”自在自为“的价值、即完全形态的商品价值,而只有把这件商品卖出去了,通过让渡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这件商品的完全的价值,即潜在的价值 becoming into 实际的价值;第三,劳动价值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以为其他一切商品定价,因为并非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比如未开发的土地、自然资源,比如荣誉、良知、节操、权力等等,而这些东西一旦投入商品交换,因其可以兑换到劳动价值,也就被赋予了价值形式——是的,不是劳动产品也可以有劳动价值;这三点逐层递进,融会贯通,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可惜,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只能认识前两个层次,认识不到最后一个层次,导致在经济实践上走上了商品拜物教的另一个极端:劳动拜物教,认为只要是生产劳动都能创造价值,在这种错误认知支配下片面畸形发展工业产能,而对虚拟金融则完全认为是反动堕落食利剥削,最后实践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国是跟着俄国布尔什维克这套经院哲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再叠加改开后与西方的供给学派影响,更加着重制造业产能建设,而不重视虚拟资本市场。这里吊诡的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但双方对于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认知却是高度一致,都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也是有趣。不过俄国布尔什维克如此认识,倒还情有可原,因为整个苏式计划经济都与供给短缺相伴;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均衡范式,也隐含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前提假设,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如果这个前提果真存在,则资本主义就不存在经济危机和周期循环了。

        回到我国,一方面受到苏式经院马经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的影响,两个一叠加,解决问题都是奔着供给侧去的,甚至认为扩大产能(以工代赈)、产业升级就会导致居民收入增加,扩大消费;但问题是,供给真能自动创造需求吗?根据资本有机构成递减和利润率递减的铁律,我们知道,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顽疾,扩大产能的结果只是使得问题更加严峻。

        是的,问题出在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捉个虫,不是资本有机构成递减 -- 补充帖

        而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铁律。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非劳动力)/可变资本(劳动力)

        • 家园 一点关于概念定义的回复

          对世界一种存在状态的定义(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无论是宏观或是微观等存在),中西文字语言以及文明逻辑有着不同方式。

          中国的方式是把概括存在状态的明确精准指向性,放在首位。简单说就是一提这个概括出来的定义,就能够明确知道是什么,指什么,基本不会有另一个概括与其有不好区分的状况。

          西方的方式是把对概括存在状态的详细解释性,放在首位。当然,西方绝对多数对概念的定义,也能够被知道是什么、指什么。

          但是世界的发现探索是无穷尽的,起码现在我们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人类才能认清楚这个世界的所有存在状态,定义完成所有存在状态。需要一千年?是一万年?还是几万年?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字相对数量比较固定,而西方文字会不停增加的原理。

          每一次新发现的存在,你都去解释概括,而你的概括逻辑本身就是一个点状的发散思维,所有你发明的概括词汇只能越来越多。

          以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思考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你一定会发现,中西两种不同逻辑带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甚至可以思考下,中国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

          好了,现在说一说劳动这个存在状态的定义。

          我们用所有人类活动这个大范畴来框定的。现在我们画一个大圆圈。

          然后我们画一条线把这个大圆圈一分为二,不一定面积相等啊。

          一边写上劳动,另一边写上非劳动。那么所有人类活动可以这样分吗?

          答案,可以。

          好了,我们同样再画一个所有人类活动的大圆圈,还是一分为二,

          然后一边写上交换,另一个边写上非交换。人类活动可以这么分吗?

          答案,同样可以。

          (这就是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一个存在都可以分出正反两个存在。三生万物指的是一个存在一定可以找到另一个对应的相反存在,并且两个对应存在合并之后就能够生成一个新的存在。直观的,就是一个圆圈面积能够分出来两个相反的圆圈面积。而找到两个相对应的圆圈就一定能组合成一个大圆圈。那么最终逻辑就是只要找到一个圆圈的存在,就能够找到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相反的圆圈,而这两个也一定会合体组成为第三个新圆圈。)

          注意:

          我们是在用一种世界观在定义一个存在,那么在概念定义的过程中就不能加入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比如,妓女卖身可以定义为劳动,但是卖身是合法劳动还是非法劳动就是另外一个定义问题了。再比如,孩子给老爸去买酒,可以定义为劳动,但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同样是另外的定义。切记,存在状态是不能不定义清晰的。现在大众意识、价值观等混乱就是来源于各种存在定义的混乱。这都是这次中西文明融合所带来的不良情况。)

          你提到市场交换,是把我写的内容直接进行了逻辑带入,是因为你潜意识中的思维惯性决定的。除非,你认可的交换这种存在的定义,是必须有市场的?

          一个乞丐吹段口哨,你给他一个馒头,这是交换。

          妓女出卖身体换一顿口粮这是交换

          奴隶主强制奴隶劳动,这也是交换。(这时千万不要去思考什么合理性、道德存在感、公平,以及什么运行机制来完成交换的。交换首先是人类活动。)

          再比如,一张床上面装满传感器,人的睡眠会被记录。这时,你只要睡一觉,就能得到补偿。这也是交换。(未来的数据社会,就是这种人类存在方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展开思考。这就是数据社会需要大量人口的原因。)

          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各种存在,准确明晰的定义。然后才能推动新世界观的建立,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等新意识形态的形成。

          最后,你既然想到了市场交换。那你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准确的定义交换这个存在状态。

          未来,世界就是依靠所有人去思考这些、概括定义这些。整个人类是一起主动行动的。

          END

          通宝推:exprade,
      • 见前补充 4919894
    • 家园 西方经济好?

      可拉到吧...经济好到GPT 超导 源宇宙这些半成品,都往上端?

      • 家园 你这不是骂中国吗

        如果GPT 超导 源宇宙是半成品,那纷纷模仿这些的中国难道都是弱智么?就说GPT ,跟领导收礼一样;我都不说哪个国内大IT企业模仿了,想半天想不起谁没有模仿。

        西方经济好不好不知道,比中国强了两三个身位还是没问题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