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教员为国军将领亲书挽诗,只有这么一次 -- 忘情

共:💬2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教员为国军将领亲书挽诗,只有这么一次

    作者:忘情

    1943年3月,教员挥毫为一位国军将领写下了一首挽诗。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教员一生中只为两位将帅作过挽诗,这便是其中一首。身后能享此殊荣,想来戴安澜将军泉下有知,也该含笑瞑目了。

    01 抗日御侮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他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风和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庄户人家。1911年秋,7岁的他入读私塾,取学名“炳阳”。1918年秋,桐城名士周绍封应邀接掌私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戴安澜,赢得了周先生的垂青。他曾对人说:“此子禀赋优异,少有大志,后必有成。”

    此后,戴炳阳进入无为县城区学堂读书,后于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念书之余,他喜读历史、军事书籍,关心国家大事,胸有报效民族,献身人民之志。1924年3月,戴炳阳获悉国共两党正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遂辞别父母,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

    黄埔一期招生录取率仅有三分之一左右,戴炳阳不幸落榜。但他毫不气馁,索性留在广州当兵,并积极备考,终于1924年年底被黄埔三期录取。得偿所愿的他喜不自胜,遂更名为“安澜”,自号“海鸥”,表达自己要力挽狂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之志,并要像海鸥一样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黄埔三期毕业后,戴安澜参加北伐,作战每每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一路升迁。1928年5月,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戴安澜亲睹日军暴行,率部与之浴血奋战,虽最终不得不奉命撤退,但为表达自己抗日御侮的决心,他为刚出生的长子取名“覆东”,意喻“覆灭东洋”。

    1933年3月,时任第17师49旅145 团团长的戴安澜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因功获颁五等云麾勋章1枚。1937年“7.7”事变后,已升任73旅旅长的戴安澜,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漕河、彰德等战役中屡创日寇。在1938年3月的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指挥73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为台儿庄大捷做出重大贡献。在2个月后的徐州会战中,这个旅坚守中艾山4昼夜,为主力向西突围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战后,戴安澜获颁华胄奖章1枚,并晋升为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1938年8月,他率部参加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戴安澜接替杜聿明,继任第200师师长。该师在第5军编成内,参加了昆仑关之战。1939年12月8日拂晓,中国军队在昆仑关一线转入反攻。为挽救昆仑关日军,在钦州湾游弋的日本海军“加贺”号航母派出10余架战斗机、攻击机,对第5军预备队第200师疯狂轰炸扫射,企图阻止该师投入昆仑关战场。戴安澜一面组织全师所有的高射炮、高射机枪痛打来犯敌机,一面组织全师步兵以班排为单位,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组织对空射击。

    击破日机空中阻击后,戴安澜率该师于12月18日投入地面战斗,相继占领了老毛岭、万福村、441高地,最后登上了昆仑关。19日,日军集中兵力、火力疯狂反扑,重新夺回了昆仑关、罗塘、同兴等要点。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并肩战斗,与日军反复拉锯,用连续爆破和交替掩护前进的战法,于24日晚攻克了罗塘高地,击伤了日军第21

    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该敌酋于25日凌晨伤重毙命后,中日两军士气此消彼涨。戴安澜率部再接再厉,一举攻占同兴堡。战至29日,中国军队控制了昆仑关外围所有屏障,后又经反复突击,终于在31日午前再夺昆仑关,随后扫荡残敌,终获全胜。

    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颁四等宝鼎勋章1枚。当时报纸上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狄青之风,蒋介石也称其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02 扬威异域

    1942年初,第200师奉调移防云南。当时,美英政府正极力邀请中国派远征军入缅,共同抗击日军。戴安澜闻讯,对周围人说:“如能出国远征异域,始偿男儿志愿!”

    因第5军在昆仑关之战中打出了威名,英方指名要求该军入缅。戴安澜接到入缅作战军令后,兴奋得高唱歌曲《满江红》,抒发爱国之志。在誓师出征大会上,他向全师官兵宣讲诸葛武侯远征史迹,勉励部属立功异域,扬威海外。

    第200师于1942年2月16日越过中缅边境后,因为英军兵败如山倒,导致缅甸战局急转直下。英方一再催促中国远征军火速开赴前线。蒋介石为此单独召见了戴安澜,问他能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大胜仗?戴安澜回答:“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同古是南缅平原的上的一座小城,南距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座克永冈机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国远征军只有守住同古,才能为后续部队集结展开赢得时间。

    不过,当戴安澜率部于3月4日赶到同古时,当地英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他指挥全师官兵,耗时10天在当地构筑了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精心设置了各种火力点、交通壕、散兵坑、机枪阵地等。戴安澜决心以同古为主阵地,在鄂克春设置外围阵地,将师属骑兵团前出至彪关河,在该河以北占领掩护阵地,并以摩托排前出至大桥附近警戒、搜索。

    3月18日,日军飞机大举空袭同古,全城淹没在火海中。次日,日军第55师团前卫进至彪关河大桥时,我骑兵团引爆了事先布置在桥上的几百公斤炸药,日军汽车纷纷跌入河中。埋伏在河北岸的骑兵团主力弹如雨发,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将其大部歼灭。20日,日军第143联队主力开到,骑兵团与之激战一天后,炸桥后撤。

    从21日开始,日军开始猛攻同古外围的鄂克春阵地,第200师官兵依托工事顽强抵抗4天,没让强敌前进一步。日军惊叹:“自进攻缅甸以来,还是首次碰上强敌。”24日,日军1个大队由缅奸带路,迂回同古城北,袭占了克永冈机场,对第200师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驻缅英军抓住此事大肆攻击中国远征军根本不会打仗。压力山大的戴安澜立即调整部署,主动放弃外围鄂克春据点,将部队全部收缩到同古核心阵地上,准备实施坚守防御。在作战会议上,他带头立下遗嘱:“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团长代之”戴安澜鼓动大家:“我们人人都要准备在这里战死,决不可辱没我们200师的名声!”他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战死,事极光荣。”

    第200师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一直坚守到3月底。日军虽然不断投入生力军,用重炮和战机将同古几乎夷为了平地,并使用了毒气弹,却仍然拿不下该师的阵地。

    27日,日军发现了第200师师部所在,派出骑兵进行突袭。师部附近仅有不到1个连的兵力,戴安澜令全体机关人员一齐出击,他自己也挥着手枪,带着卫士冲上一线。当晚,师部虽然转移了位置,但仍于28日拂晓遭到敌500余骑兵的密集突击。戴安澜指挥大家用密集的手榴弹雨,最终奇迹般地击退了敌人。

    29日,戴安澜向杜聿明发电报告:“激战至29日,我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阵地。从交战开始,敌势之猛,向所未有。然我军皆有准备,故敌未得逞。”令人惋惜的是,第200师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来的宝贵时间,在中美英三方没完没了的扯皮中被白白浪费了。鉴于战局糜烂,再守同古只是徒增伤亡,于事无补,杜聿明遂于29日电令戴安澜率部突围,并派出廖耀湘的新编第22师拼死接应。

    不过,日军新锐的第56师团此时也已抵达同古城下,第200师的突围行动变得异常艰难。29日,日军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杀进同古城内,另一股日军占领了锡塘河以东阵地,第200师陷入合围。入夜,日军杀到200师师部附近,戴安澜亲自掌握1挺机枪,指挥特务连与敌激战通宵。30日拂晓,新编第22师终于在日军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接应第200师成功突出重围。这次突围组织得非常好,第200师所有的伤病员都撤出来了,连一副伙食挑子都没给日军留下。

    同古防御战历时13天,戴安澜第200师以伤亡3000多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43联队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余人,重创了日军第55师团。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不得不承认:“同古之战,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使我军遭到了重大损害。” 英国《泰唔士报》称:“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傲慢的英军从此再也不敢小看脚穿草鞋的中国军队。美军则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国内的舆论也对戴安澜赞誉有嘉,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蒋介石称此战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4月6日,蒋介石亲赴缅甸视察,他客客气气地将戴安澜请来汇报同古保卫战有关情况。听完汇报,蒋介石非常满意,将戴安澜好好夸奖了一番,特意安排戴安澜在他隔壁房间住了一夜,以示信任。临走时,蒋介石兴致颇高:“有人说,我们黄埔的老师和黄埔的学生,只会吹牛,不会打仗。只会打内战,不会打日本。下次开大会,我要请戴安澜师长、杜聿明军长,还有郑庭笈你们这些人去作报告。你们在昆仑关打胜了,在缅甸又打胜了,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03 魂兮归来

    4月24日,戴安澜又率部收复战略要点棠吉,将1个大队的日军歼灭大部,让一度岌岌可危的东线战局重又看到了转危为安的希望。这是进入4月份以后,缅甸战场上唯一的好消息。捷报传来,不仅给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美英三国的各家报纸上。身在重庆的蒋介石闻讯,立即给缅甸前线发电报,宣布奖赏戴安澜法币100万元。

    5月初,缅甸战局再无回天可能,中国远征军被迫全线撤退。追击中的日军凭借机械化优势狼奔豕突,迫使第5军主力不得不翻越渺无人烟的野人山归国。作为该军后卫的第200师,在戴安澜的率领下且战且走,一路阻击追兵。

    5月18日,缅奸领着日军抄近道赶到摩古公路设下埋伏,对第200师张网以待。当晚,中日两军在丛林中爆发混战。戴安澜临危不乱,令第600团就地防御,挡住日军攻势,自己亲率第559团向日军侧翼迂回。不料,日军见一时攻不破第600团的阵地,便也派1个大队向第200师的侧翼迂回。双方迂回部队迎头相撞,戴安澜胸部、腹部各中一弹,重伤昏迷。周围的参谋和卫士们非死即伤。第200师参谋长周之再发现师长失踪,带领卫队返回丛林寻找,几经反复,终于找到了戴安澜。身受重伤的戴安澜继续指挥部队与日军战斗,最终击溃了拦截的日军,冲了出去。

    由于药品早已用光,军医无法给戴安澜做手术,只能简单包扎一下伤口。时值雨季,缅甸丛林里异常湿热,加上蚊子叮、蚂蝗咬,戴安澜的伤口很快便感染、溃烂、化脓,还长了蛆。

    5月26日上午,第200师抵达毛邦的克钦山寨,距中缅边境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极度虚弱的戴安澜终于挺不住了,他让卫兵给他换好一身干净整齐的军装,然后示意周之再打开地图,用手指着毛邦附近的瑞丽江一段。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只能用眼睛看着周之再,周之再会意,含泪说道:“我明白了,师长,我一定把部队顺利的带回国!”戴安澜听罢,点了点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时年38岁。

    第200师官兵伐木赶制棺材,抬着师长的遗体继续行军。渡过瑞丽江之后,因为天气炎热,戴安澜遗体流脓水发臭。29日,官兵们无奈地将遗体火化。收拾好戴安澜将军的骨灰后,悲愤的200师官兵一举突破了日军在八莫至南坎公路上设置的封锁线,于6月17日抵达云南腾冲。

    1942年7月间,戴安澜灵柩先后经云南、贵州,运抵广西全州湘山寺内安放。将军灵柩所经城市,均隆重地举行公祭大会。家家素烛鲜花,人人挥泪,迎灵队伍多达数万人。

    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晋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向其颁授懋绩勋章1枚.戴安澜成为二战期间首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3年4月1日,蒋介石委托李济深主持戴安澜的国葬仪式。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就是为此次国葬而作。周恩来题写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朱德、彭德怀的挽联上写的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邓颖超也写下了“海鸥将军千古,气壮河山”

    1956年,新中国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这位以身许国的民族英雄,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了戴安澜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前来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元宝推荐:燕人, 通宝推:巴博萨船长,PCB,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