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铁血昆仑关真相 -- 天福山起义

共:💬53 🌺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铁血昆仑关真相

    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公开信:

    2005年8月19日,凤凰台有报天天读栏目,杨锦麟报导了一条消息:纪念抗战60周年的宣传中,国共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部封存了十年之久的电影《铁血昆仑关》即将上映。又说:《血战台儿庄》在北京大学上映。当银幕上出现青天白 日旗时,学生们热烈鼓掌。

    这条消息的真伪不得而知。

    我把它当作一条真实消息向中共中央谈三点意见:

    一、有些人醉心于为国民党呐喊,为台儿庄之战、桂南(昆仑关)会战喝彩。在国民党的战争史上,台儿庄之战、桂南会战的真相始终是被隐瞒的。至今已隐瞒 了67年了!

    看一看国民党战争史是怎样记述台儿庄之战的吧。由蒋纬国主编、34个将领参加撰写的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五卷第六款,“徐州会战”一节之第114页:“台儿庄方面,战区以第二集团军之一部(第三十一师)固守。”仅此18个字。国民党战史回避台儿庄之战,就是说,他们并不认为台儿庄之战是大胜利。

    试向喝彩者,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桂南会战(即电影《铁血昆仑关》)国民党以精锐之师27个师25万人去攻日军一 个师团一个旅团1.7万人;主攻部队10万人攻击日军一个大队800人扼守的昆仑关。47天没有攻下来。1940年2月4日战役结束。18天之后,即2月22日,蒋介石在柳 州主持台开桂南会战总结会。会上蒋介石给予白崇禧(总指挥)、陈诚(中央监督大员)降薪留职处分。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八个将军撤职查办。此事国民党战史一直隐瞒。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一仗,我们却竭力鼓吹,反衬出唱赞歌者是多么地不知羞耻!

    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199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报记者王海安就《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两部电影曾访问过我,访问后,王海安写成《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记抗战史专家张宏志访谈录》,文章定稿后上报中央,并刊于《民情与信访》1995年第一期。随后中央作出决定:《铁血昆仑关》不准上映;《血战台儿庄》今后也不要再演了。现将原访问文章重新打印附上。

    三、假如风凰台报导属实,我建议中央再做慎重考虑,请专家对台儿庄之庄和昆仑关之战,进行调查研究。如果我所说的情况属实,这两部电影当然不能上映,应维持中共中央1994年的原决定。决策人应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不可为了某种需要而亵渎历史!

    张宏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

    2005年8月20日

    附:1994年11月给中共中央的汇报材料

    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

    ——抗战史专家张宏志访谈录

    王海安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沸沸扬扬的舆论传出了几条信息:一是 在1995年8月,世界各国将隆重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二 是有人为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评功摆好,责怪我们的历史怠慢了国民党;三 是出品和炒热了描写国民党抗战的文艺作品……

    中国在二战中的反法西斯,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团结全民族一致抗日的 争。很自然的,一谈抗战就离不开国共两党,实乃历史使然。对舆论传出的上述信息该如何看?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造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抗战史专 家张宏志。

    年逾花甲的张宏志老师,曾发表过110万字的《中日血战三部曲》,已由中国人民 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我们登门时,他正左手端着放大镜,右手执笔,伏案撰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据介绍,这部书预计60余万字,拟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听完我们来意,张老师连手中的笔也来不及搁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二战给全世界带来了9000多万人的牺牲,胜利来之不易,弥为可贵。所以,明年二战胜利纪念日,世界各国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作为牺牲3500万人的中华民族,当然更有理由隆重纪念自己的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以激励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

    说到这里,张老师话锋一转,给我们讲述了他在一次会上遇到的一件事。

    有一位同志发言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国民党抗战肯定不够。为此,我们正在研究广西南宁战役,准备把国民党军血战昆仓关拍成电影。”

    张老师听完后便问他:“你知道不知道日本人在南宁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兵力?昆仓关上的日本守军有多少人?”回答是:“不知道!”张老师又问:“那你知道不知道国民党军投入了多少兵力?”回答仍是:“不知道!”张老师再问:“蒋介石召开的柳州军事会议你知道不知道?”回答竟然还是不知道。张老师感慨万 分:“这么说,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不知道不等于

    别人也不知道,反正有人研究这个问题!”

    张老师对我们说,你看,这人一问三不知,居然也要谈史,尽管人云亦云,信口开河,可他还在喊,还要叫,还在摆一副请命的姿态,由此可见,凡谈及中国抗战,必须要搞清楚国共两党的功过与是非。当然对世间任何事物的评述,都是允 许各抒己见的,可以各说各的理。但问题在于,谁说得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 这在史学上就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言及此,张老师点燃了一枝烟,有滋有味地吸起来,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不是不能说国民党抗战,也不是不能描写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牺牲,但核心问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人民。不能把无说成有,把败说成胜,把疮疤说成鲜花

    张老师说他最不满意的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被炒得很热的描写国民党抗战题材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有悖于史实的。

    譬如说——台儿庄。

    1938年3月15日,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8000人左右)进攻滕县,拉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随着日军的猛攻,当天就把驻守在城外的川军124师打散了。16日,日军开始攻城,川军122师王铭章部坚守孤城,而奉李宗仁命前来增援的蒋介石的精锐嫡系汤恩伯部却在进至距滕县只有15公里的官桥后,36小时按兵不动,坐待 122师全军覆没。至17日黄昏,腾县城破。18日,日军转攻汤部,汤的第81军时驻官桥,忙东撤至峄县。日军继续南下,在沙沟击败汤的第52军后直扑韩庄,轻而易举地逼近大运河。此刻,日军前进方向的台儿庄尚无国民党的一兵一卒,濑谷为解除后顾之忧,又于19日北攻峄县。汤部的两个军5万余人又急退至抱犊崮山区避战。

    张老师讲到这里,起身取来红蓝铅笔。在纸上勾了一幅草图并解释道,这是中日 两军对阵态势图。看着图,他比比划划地说,迄3月15日濑谷进攻滕县,国民党第5战区在淮河以北有9个军17个师(不含汤部),但是却既没有作战线,也没有阵 地,如散沙般分置在津浦路滕县——蚌埠、陇海路海州——开封两侧的鲁南、豫 东、苏北和皖东北的广大地区。而蒋介石自1938年1月初率汤恩伯在商丘设置行辕。到台儿庄战役70多天中,对鲁南前线未置可否,疏于备战,险陷台儿庄于一枪 不发即失落的境地。

    所幸的是,濑谷北攻汤部折回来,用20—22日3天的时间在韩庄集结兵力,做南渡运河的准备。蒋介石才在李宗仁的恳求下,急调在信阳休整的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 (辖两个军,约2.5万人),于19日乘火车连夜赶到台儿庄,利用濑谷渡运河准备 的三天时间完成了布防。

    23日,濑谷进攻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

    张老师在草图上标出汤部、孙部和濑谷的位置后,又取出地图册,用三角板量出 台儿庄和抱犊崮的距离,说:“你们看,45公里!濑谷的指挥位置距台儿庄15公 里,距抱犊崮30公里,其进攻正面,是孙部的2万余人;其背后,是汤部的5万精锐;实为腹背受敌!然而,濑谷看透了汤恩伯的内心世界,仅以1个步兵大队(相当于营)监视汤军,而倾其全力攻打台儿庄。至4月1日,由于孙部的顽强抵抗, 濑谷伤亡惨重,索性把监视汤军的1个大队也转用于攻打台儿庄。汤恩伯畏敌如虎,噤若寒蝉,始终未敢一动。4月6日,濑谷在死伤3000余人后终于退却,汤军才 加入战斗,截击濑谷,但还是被跑掉了3000多名敌人。”

    孙连仲心里清楚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当他艰苦战斗时曾请求李宗仁:给第2集团军留几颗种籽,命令汤部恩伯出击,李回答:我向汤恩伯多次下命令,他只听老蒋 的!……这一仗,孙部伤亡惨万人,蒋介石不补一兵一卒,反而借机撤销了他的 42军的番号,给他只保留了一个30军。

    难道历史可以把王铭章、孙连仲他们流的鲜血记到老蒋的功劳簿上吗?

    如果我们的历史要把一部分爱国的国民党将士等同于整个的国民党,岂不是也可 以说“甲午海战”是清廷对日作战,徒为后人落下笑柄么?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4月10日日军占领豫陕边界的重阳店,14年中 ,国民党共丧失国土2753254平方公里——当时全国面积11174002平方公里(含外 蒙);丢掉城市970余座——全国城市为1200座;抛弃同胞2.57亿——全国人口4.5亿。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党有退无进,屡战屡败,300多个师打了八年,唯有台 儿庄一役获胜。但是蒋介石却不愿承认这一胜利。

    讲到这里,张老师无比痛心地说,自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以来,各个国家、各个民 族都曾与这个怪物结缘,打仗有胜有负“乃兵家常事”,但像国民党这样的失败 ,哪能找得出第2例?这根本就不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主流!美国援华人员在经历了这段历史后说,“国民党早已威信扫地,国民党的军事指挥‘极为幼稚无能’。中国军人很强的作战能力完全被浪费了。”(见《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紧接着,我们的话题又引向了昆仑关。

    张老师照例先画出了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图,然后指点着说:“日军攻占南宁的 兵力是第5师团和台湾混成旅团。鉴于作战地区的地理条件,第5师团战前回日本神户将自己的机械化装备改为驮马装备,全部以轻武器上阵,配备的火力有营炮 24门、团炮20门、反坦克炮16门、山炮20门、野炮20门,辖步兵12个大队,连同 台湾混成旅团的5个大队,总兵力2万余人。”

    1939年11月15日,日军由钦州湾(亦称北部湾)的企沙、龙门登陆,通过十万大 山,边修路边前进,沿途没遇到任何抵抗,于24日占领南宁。随即以台湾混成旅 团担任钦州湾——南宁之间的道路修建,第5师团布置在南宁地区。时以3个大队 控制中越边界的镇南关(今睦南关),以1个大队保护南宁——镇南关的交通线,以两个大队占领高峰隘并向武鸣方向警戒,1个大队占领昆仑关,1个大队担任昆 仑关——南宁交通线的守备,另以3个大队和师团直属部队赶修南宁飞机场,师团 长手下控制1个大队作为机动。所谓的“昆仑关大血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目标, 就是昆仑关上那1个大队的日军,约800人。

    1939年12月17日(日军占领南宁后的第25天),国民党军开始反攻南宁,因昆仑 关在南宁以北,为前哨阵地,因而首先交战于此。

    是役国民党军出动第16集团军(辖1个军4个师)、第37集团军(辖1个军2个师) 、第35集团军(辖1个军3个师)、第26集团军(辖1个军2个师)、第38集团军(辖5个军13个师),另有第43、第33师和4个独立团,约相当27个师,总兵力25.4万人。此外,还有1个工兵团、1个通信兵团、1个高射炮连、4个炮兵营和115架飞机 (重轰炸机9架、轻轰炸机26架、驱逐机80架)。

    担任主攻的是第38集团军,突击部队杜聿明第5军。第5军辖3个师:第200师(师 长戴安澜),第22师(师长邱清泉)和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还有直属战车 团和重炮兵,共计5万余人。于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就是,10万人的主攻部队或者说 5万人的突击部队对800人的守备部队。

    经过40多天的强攻,日军又增援了1个大队,国民党军好不容易占领了昆仑关前哨 阵地,但日军仍据守八塘,昆仑关的纵深阵地仍不能突破。1940年1月24日,日本援军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到达,28日向国民党军反击。与此同时,2月2日, 一小股日本军沿昆仑关脚下的邕江袭占甘棠,第38集团军马上后撤,国民党军于 2月4日结束了昆仑关战斗。2月22日,在柳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非常恼火,将总指挥白崇禧和中央督战大员陈诚给予降薪留职处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8个将官撤职查办。

    张老师说,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战斗,竟有那么一些人花3000万元去拍电影, 大吹大擂。我们说这种人恬不知耻,并不过分。

    接下来,他扳起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将一些被今人炒热而为国民所瞩目的中日之战 一一道出:那战前会议、来往文电、战役部署、战局变化、伤亡缴获等,无不细 致具体,凿凿有据。无论怎么说,总和有些人的鼓噪格格不入。看着我们发出疑问的眼睛,张老师打了一个风趣的比方:“有位卖瓜人在一个已经腐烂了的瓜上 发现了一点儿好瓤,便用刀尖把它挑起来高声吆喝:‘好瓜!好瓜!’以这种态 度去谈抗战,怎能接近真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张老师又给我们展示了另一部分历史。

    1943年秋,日军全线转入战略防御,中国抗占已接近胜利。为挽救颓势,日军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其目的有三:一、摧毁美军设在中国的空军基地;

    二、贯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三、吸引美军在中国大陆决战。该战役于4月18日打响,至同年12月10日结束,紧接着又在1945年春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日军临死 前的一搏中,国民党军先后丢掉了河南、湖南、广西和福建等4个省的省会及200余座县城,近8000万人民,遗弃美军6个空军基地和30余座机场。

    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即将胜利,中国抗日军民已经进入战略反攻的时刻,国民党 军仍是如此不堪一击,使日军想占哪里就能占哪里,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连美 国总统罗斯福也被激怒了,把视线投向了延安,拟拨出5个师的装备送给共产党抗 日。1944年7月23日,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对此,有人不以为然,高弹“文学不等于史学”。但实际上,广大群众在欣赏有 关现代题材的文艺作品时,是把它作为“史”来接受的,于是,一盘清水被搅浑 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也被搞糊涂了。

    张老师说,海峡两岸和解,可以不纠缠国共两党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但并不等于可以对抗战史做出随心所欲的解释。历史是客观造就的,人工是不可逆塑的。我们的责任就在于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尤其对抗战史要严肃认真,决不可“戏说”。

    临别时,天色已晚,繁星满天,我们在想,张老师的忠告不是多余的。只有廓清

    对抗战史的种种误解,才能使明年的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轰轰烈烈、健康

    活泼地进行,在下一代人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原载《民情与信访》1995年第一期)

    • 家园 张宏志堪称大师

      用这种方式来败坏我党名声,也算一大创造发明,堪称大师。

    • 家园 【文摘】哈哈哈哈 与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张宏志先生商榷 gxmo

      与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张宏志先生商榷

      --------------------------------------------------------------------------------

      看了抗战史专家张宏志的《致总书记胡锦涛的公开信》及《访谈录》之后,大为惊讶,一个领着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竟能如此片面割断历史,片面的理解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作用,片面的理解当前社会对抗日战争中那些无数英雄们的丰功伟绩的歌颂。

      一、不错,在张先生的《公开信》中第一点的意见所说的是事实。据查在那本《抗日御侮》对台儿庄战役的描述的确只有18个字: “台儿庄方面,战区以第二集团军之一部(第三十一师)固守。”但那只是一部条目式的简史,描述的文字简短精练,不过如此。

      此外,台湾方面认为台儿庄之战不是大胜利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第一、蒋桂之间一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早在宁汉分裂之后的1927年8月6日,白崇禧就在一次高级军官会议上向蒋介石发难,结果以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被军法处置而告终。接着是汪桂联手第一次逼宫成功、1929蒋桂战争爆发、以区域“自治”抗拒蒋介石的独裁、在“剿共”中各存异心(红军过湘江后顺利过广西境就是明显的例子)、“两广事变”、在湖北、安徽中与CC系的争斗,一直到李宗仁竞选国民政府副总统一职以及1965年李宗仁先生回国。都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

      注:蒋桂之间的矛盾在《李宗仁回忆录》以及《全国文史资料汇篇》中均有所记述。

      (《李宗仁回忆录》成书于1980年,文史资料中的作者均为晚清、民国、伪满时期政权中的人物,故请阅读者留意当时的政治背景。另黎望树亦著有《李宗仁回忆录批判》不妨参考。)

      第二、在台儿庄会战中所有参战部队共同特点是均系非嫡系部队,装备、编制、战斗力都不足。如桂系部队、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等。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汤恩伯部,4月5日后在李宗仁按韩复榘的先例严惩的严令下才南下投入作战序列的。

      第三、由于台儿庄战役仅是徐州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一样),而徐州会战是以徐州很快的陷落而告终的。而徐州会战的结果对中国的抗战、国际上的影响至为深远。

      正因为如此,由蒋介石之子蒋纬国主编的于1979年成书的《抗日御侮》对台儿庄战役能有全面而正确的评论吗?张先生仅据此书对台儿庄战役的描述只有18个字就得出台儿庄之战“他们(应为台湾当局)并不认为台儿庄之战是大胜利。 ”是否太过武断了些?请张先生看看以下的事实。

      台儿庄战役,我国参战部队有十多万人,日军的是三万多人,但在装备上敌我双方的相差就非常悬殊,像马匹、重炮、坦克、车辆是根本没有的,据我父亲说,当时的八桂子弟兵每人只发一套卫生衣就出征了,有些甚至连鞋子都没有。

      这次战役日军近一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三万将士为国捐躯。但取得了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李宗仁先生后来回忆说:“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如果说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大其词,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社会的一些评价。

      延安的毛泽东说:“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注:平型关战役中第八集团军115师歼灭日军800~1000人,事后因联络问题撤离不能及时与友军扩大战果。)

      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苏联的《真理报》,英国的《新闻纪事报》、设在上海的《字林西报》,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先锋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法国的《巴黎共和报》等以显著位置刊登这则消息,并发表评论,对中国抗战给以肯定和赞扬。

      陈诚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们乐观地预测:由于台儿庄战役的获胜,“国际间之视听,将为我艰苦抗战之精神所感动,益能助我而抑制敌人。”

      4月7日晚,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便传遍全国,各地欢庆若狂,纷纷举行祝捷。徐州城“鞭炮声彻夜未停,好像过大年一年”。 “前来慰问祝贺的络绎不绝。徐州街市卖零用物品的商店有不少一发现戴有三十一军(桂系、军长韦云淞)臂章的官兵,就白送不要钱。”

      在行都武汉,家家户户更是悬起国旗,重要的街口都挂起 “台儿庄大捷,奠定了第二期抗战的基础”、“庆祝我军在鲁南大捷”等标语的横幅。各报社均分别印发号外,党政机关、各抗敌救亡团体、工厂企业纷纷出动大卡车,上置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画像、扩大播音器及军乐队、歌咏队等,周游全市。队伍经过之地区,市民均以鞭炮欢迎,民气极度振奋。傍晚六时在中山公园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会后紧接火炬游行,游行人数超过五万以上。

      广州、重庆、长沙、郑州等地也都举行了类似的庆典。

      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前来参观战绩的中外记者和慰问团也大批涌到。

      “台儿庄大捷”成为当时文字、口头、歌咏、美术、戏剧、电影、游行等多种宣传方式的核心内容。

      二、关于对桂南会战及昆仑关战役的认识

      首先,张先生在这里把桂南会战和昆仑关战役等同起来,这并不是冶史人员所应有的科学态度。谁都知道,昆仑关战役只是桂南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1939年12月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白部署如下:

      北路军,总指挥徐庭瑶部第5军(号称是全国唯一的机械化军,但仅是军直属战车团,其他部队都不是机械化部队)主攻昆仑关;第99军第92师绕伶俐圩西进,攻击七塘侧击昆仑关之敌。

      西路军,总指挥夏威,部第一纵队(司令周祖晃)攻击高峰隘;第二纵队(司令韦云菘)在南宁南部苏圩集结,阻止敌后增援南宁。

      东路军,总指挥蔡挺锴,部何宣第46军向陆屋、灵山破袭邕钦公路;叶肇的第66军攻击昆仑关则翼之古辣、甘棠敌军。第99军另外两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12月16日杜聿明(此时已任军长)召开第5军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18日拂晓,中国军队第5军(全军5万4千余人)第200师、荣誉第1师(均为一万多人)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可见主攻部队不可能有10万人之多。更何况张先生理应知道桂南一带的山地情况,易守难攻,仅仙女峰就有900多米,山势陡峭。(前年我从当年尚存的战壕末端背着背包跑步上到巨石形成的山顶就要30分钟。)

      31日拂晓,杜聿明将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从18日至31日,不过只有13天时间。

      根据历史记载,第七军的确多次屡攻昆仑关未果,但昆仑关一役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日军进行的攻坚战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它是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中国军队阵亡27041余人。

      之后,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余部队汇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中国军队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桂南会战(也称南宁战役)。

      1939年11月15日,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集结兵力约四万余人及舰艇70余艘、飞机100余架,在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下,由北部湾出发向广西北海大举进犯。当日午后在钦州湾西岸企沙、尤门登陆。由于当时桂南守军兵力空虚只有四个师及两个独立团,未能组织有效抵抗。24日南宁弃守。南宁以北通往内地的要塞高峰隘和昆仑关也相继失守。

      蒋介石接二连三调整部队部署,从湖南、广东、江西方面抽调14个师、100架飞机,计15万人向桂南集结。18日分东、西、北3路对日军实行反攻,桂南会战开始。

      昆仑关战役后,第五军、荣一师由于伤亡甚重,相继于12日撤出战场进行休整。16日日本增援部队1000余人在钦州灵山交界的泗合坳与46军175师524团(团长巢威)激战三昼夜,日军被击毙二百余人;另一路日军两千余也于1月13日与西路军韦云菘部激战于大塘一带。

      由于蒋介石临时改变作战方案,致使1月10日在迁江制定的发动攻势收复南宁的军事计划流产。1月27日白崇禧等重新制定军事部署,但这个部署却没有估计到日军会采取包抄战术。27日日军开始反攻,2月1日开始总攻,偏偏这时蒋介石临阵易帅,由张发奎接任指挥,加上叶肇擅自命令所部稍微抵抗即向黎塘、陶圩撤退,导致中国军队阵线彻底崩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向宾阳长驱直入,接着日军飞机又炸毁了设在宾阳的第38集团军总部,通讯中断导致战场一片混乱。2日下午,日军开进宾阳县城。

      在九塘、昆仑关防御的第99军、第36军、第2军及第6军,失去集团军指挥各自为战;宾阳失守后路被断致使军心溃散,全都仓皇逃窜。3日,今村均部队顺利夺取九塘、昆仑关等阵地。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中将在撤往上林时中炮身亡4日,日军占领上林,6日占武鸣,7日占黎塘。可怜第5军将士浴血奋战半个多月才攻占的地盘,顷刻间灰飞烟灭。

      22日蒋主持检讨会,25日会议结束时蒋宣布: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以下略,请参照原文)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

      此外,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

      由上可见给予上述人等的处分并不是因为昆仑关战役,而是因为桂南会战后期各级将领的各种失措行为。

      三、国民党战史上在对台儿庄和昆仑关战役并没有隐瞒过什么。

      四、《血战台儿庄》和《铁血昆仑关》这两部影片都是对所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英雄们的赞颂而不是对某党某派的赞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全民族的胜利!二战胜利同样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胜利!

      五、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真相不是一两个人或某些党派所能隐瞒的,只手不能遮天,真相只能隐瞒一时而不能永远。

      不忘历史、牢记教训,缅怀先烈、捐弃前嫌,励精图志,建设祖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

    • 家园 【文摘】哈哈哈 少年的觉醒——揭开“画皮”之真面目 33GA59A

      少年的觉醒——揭开“画皮”之真面目

      记得刚入师范的97年,“已有60年党龄的经久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张大专家的宏篇大作《中日血战三部曲》被年少无知的我珍视为圣经,从图书馆反复借阅,即天天伴它而过,若一日未见如同失魂落魄般沮丧。尤其每每论及正面战场的各大会战,张大专家就能一一对应得以日军战史公布的损失来反驳国军战绩,更让我为之而痴狂。哪怕连发生在近在咫尺的湘西会战,对所引用的日军伤亡2800人数字笃信不疑,也不愿接受被“扩大”10倍的28000人的国军战绩,为此还发誓再也不参观坐落于芷江七里桥,原中美空军俱乐部的以宣传湘西会战为主题的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

      然随时日消长,了解渐多,寻根究底,挖掘真相,深切痛感幼稚的心蒙受长期的欺骗,遂以一个作为受害者身份作一个简短的揭露。然鉴于“水”太深,片言两语也道不完其不堪一击的虚伪全貌,谨以其所提到的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作个浅显的对比论述,将“画皮”所用招数揭示一二,并参照大量资料,其中不乏原著中的自相矛盾的细节论证如下:

      一.自相矛盾之术

      张老在访谈录中称到“是役国民党军出动……约相当27个师,总兵力25.4万人。”而在《中日血战三部曲》第2册161页却如下表述“……总兵力相当于26个师……共约20万人左右”。呵呵,一大把年纪的人,不知是记性不好,还是素来喜欢打自己的嘴巴——胡话满天飞?而实际上,桂南会战中的国军为各大战场紧急抽调,尤以第9战区居多,来不及补充,多不满员,实际仅为154642人,却被惊人地增加了10万!

      “经过40多天的强攻,日军又增援了1个大队,国民党军好不容易占领了昆仑关前哨阵地……”

      再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孙连仲集团军参战兵力,仅在第1册161页即为”第2集团军下辖2个军3个师,2万5千余人“,而在167页则为3所提到“孙连仲军团3个师2万9千余人”。到底是2.5万人,还是2.9万人?而想必连读者都很清楚为第2集团军,然自己却为编谎话而弄得一头雾水。同为一册书的同一例子,居然出现2处自相矛盾的小儿科错误,专家的水准着实不敢恭维!另,实际还遗漏了42军下属的吴鹏举的独立44旅,故应为下辖2个军3个师又1个旅。

      同理,161页对汤恩伯20军团兵力表述为2个军5个师,6万余人,而在访谈中,自我压缩了1万,仅称5万余人。更有甚的是,称“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8000人左右)进攻滕县”,而162页中竟承认该支队为15000人,后更增加至16000人。霍霍!确实够厉害的,所以已将呕心力创的原著全部颠覆,这一记耳光似乎应打得更沉些吧!才对得起交了60年的党费——得始终如一的说实话!

      二.以愚制愚式

      这一仗,孙部伤亡惨万人,蒋介石不补一兵一卒,反而借机撤销了他的42军的番号,给他只保留了一个30军。

      睁着眼睛说瞎话!自己不清楚历史,还喜欢栽赃别人!

      台儿庄战役后,第2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也够充实的,仅30军30师就达13536人,已接近所谓嫡系调整师13854人的编制,更大大超过杂牌部队保持8000人的师级规模。

      42军还继续在第2集团军建制内参加了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军长冯安邦在阻击任务完成后,奉令向湖北襄樊一线转移。11月3日,被日机炸成重伤,壮烈殉国,时年54岁。尽管被追赠陆军上将,但与67军相类似,也在军长牺牲后被撤消番号。

      三.瞒天过海

      他喜欢拿昆仑关战役的中日双方参战兵力之比,以此来计较国军战斗力是如何的低下。然实情是否真如访谈中所述的5万的突击部队攻800日军守备部队据守的昆仑关而47天不下呢?

      首先,日军据守昆仑关的部队为步兵42联队第2大队,配属迫击炮、山炮各1个中队,速设炮、工兵各1个小队,达1200人,而绝非仅600人。然则第5军发起进攻的次日,即11月8日,21旅团之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即率本联队1、3大队和联队部2600人赶往增援。为99军所阻截于六塘,仅三木率第1大队冲破拦截于关上守军会合,敌防御兵力即骤然增加至2000余人!以2个大队抗击3个师强攻,还达不到日军常以1个大队抵御3个师的军事作战原则,敌我兵力比为1:25。至12月29日10时,占领两侧高地,将关上日军基本击毙,仅藏匿的小部分于30日晚仓皇退却,从而突破昆仑关防线!

      第5军54034人参战,牺牲军官123人,士兵5560人,而仅日军承认在第5军当面的昆仑关战线就阵亡中村正雄、三木吉之助以下军官41人,士兵2000余人。敌我战死比达1:2(强),而整个桂南会战,日军伤亡8100余人,其中阵亡约4000余人,我军竟阵亡27041人,敌我战死比1:6,可见昆仑关战役打得尤为出色!

      谈及至此,为何就不将近1年后的关家垴战斗做个极其鲜明的对比呢,否则是否太单调了点吧!

      1940年10月29日夜,129师集中385、386、10旅及决死1纵2个团,计万余人,围歼突入关家垴的守敌36师团冈崎大队500人,至31日,除80余人逃跑外,日军阵地遗尸280余人和三大堆尸灰(能都说是日军的么?还有数百民夫跑哪去啦?!),故而我军即发布歼灭该大队410余人的捷报。喜欢拿日军战报说教的张老怎么将日军声称冈崎大队仅阵亡61人的数字给埋没了?!而素来忌讳自己伤亡的我军,尽管当时未单独公布该战的损失,但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人左右)的惨重代价几乎相当于129师在百团大战损失的一半!

      遵循公平的原则,若以日军公布为准,则敌我阵亡比竟达61:1000,即1:16。如此一来,孰是孰非,明眼人一见便知!而不用着某人狭隘之极,惟恐承认国共联合抗战就是丢老恋,还制造号啕写什么公开信的弥天笑话了!

      醉生梦死之此的奴才,竟冠冕堂皇的以自诩抗战史专家,奇货可居,实为可怜、可悲、可叹!

    • 家园 【文摘】哈哈 毛世言

      这位"著名抗战专家"张宏志同志已经快不行了.

      --------------------------------------------------------------------------------

      看看这个,有点学者味么?分明一个党棍嘴脸,真是老而不死谓之贼:

        张宏志同志的抗战史研究力作——《独树一帜,十五个第一,抗战史深层次专题研究》,将于2005年8月出版。兹将该书的四个要件做一个介绍。一、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第三封公开信;二、作者自白:三、荐言;四、目录。

        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第三封公开信:

        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抗战史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以引导抗战史研究和宣传工作步入正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长时期以来抗战史研究和宣传工作中的资产阶级思潮伴随着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八十年代的“异化”论、九十年代的“自由化”、世纪末的“新自由主义”……)愈演愈烈,中国抗战的历史遭受着激烈地冲击,从而动摇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根基。抗战史研究和宣传中的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表现为“亲美”、“褒蒋”、“贬共”。这种反动思潮,搅乱了历史、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污染了社会,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我们许多领导人对此熟视无睹,自觉与不自觉的做着“自毁历史”的蠢事。是谓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古人云:欲灭其国,必先乱其史。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很是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千方百计的诋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甚至重弹蒋介石的老调:“共产党游而不击”!?是清醒的时候了,社鼠城狐,投鼠忌器,终归是要坏大事的!

        “亲美”、“褒蒋”、“贬共”思潮,其矛头集中地指向两个问题:其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其二,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

        有那么一些人,其中不乏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他们把中国抗战的胜利归功于美国的援助,要中国人向美国报恩。他们丧失气节,辱没国格,一付奴颜婢气的媚骨,这种人党外有,党内也有;下层有,上层也有;他们沆瀣一起,甘心为婢。在这一问题上,他们所以能够在舆论上蒙蔽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暴露了中国抗战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抗战胜利60周年了,关于中国抗战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没有多少人去花力气进行研究,至今这个领域仍然是一块空白。

        中国抗战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形式下进行的,在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政治派别的全民联合中,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这已经是历史定论了。而“亲美”、“褒蒋”、“贬共”思潮,长期以来,不遗余力,不厌其烦,连续不断地攻击这一历史定论。在这种反动思潮攻击面前,许多人缺乏政治敏感,掉以轻心,致使这一思潮形成气候。我们要大喊一声,同志,该清醒了,不要再做谦谦君子了,赶快投入战斗吧!

        本人撰写了十五篇文章,集成一个集子,定名为《独树一帜,十五个第一,抗战史深层次专题研究》,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做了深刻地阐述。同时建议党中央组织力量,对中国抗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前述两个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做出科学的结论,向人民、向社会、向历史做出完满的回答。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

        作 者 自 白

        长时期以来,神州大地上刮起一股一股妖风,袭向伟大的民族英雄、敬爱的领袖——毛泽东。这股反动思潮,党外有、党内也有。党内者乃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这些人的手已经伸进抗战史的研究与宣传,企图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其特点是:“亲美”、“褒蒋”、“贬共”。历史被他们篡改了,人们的思想被搅乱了,社会被污染了!古人云:欲灭其国,必先乱其史。据此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亲美者必褒蒋,褒蒋者必反共;反共则是为被推翻的反动阶级的复辟制造舆论。党内的新生资产阶级分子,和党外不甘心失败的反动阶级的后嗣,一唱一合,一个鼻孔出气。

        这个集子,与“亲美”、“褒蒋”、“贬共”反动思潮针锋相对,旨在把被他们篡改了的历史颠倒过来,还历史本来面貌。

        开卷第一篇,“历史不能编造,是非不容颠倒”,是为了戳穿《中国青年报》2005年6月1日,冰点特刊发表的《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的弥天大谎。该文胡说什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是在阎锡山指挥下,执行阎锡山的战役计划而获得的。并恶言恶语,大呼小叫,说什么共产党贪天之功为己有,骗了人们70年。这是一篇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谎言。心怀叵测。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是第一一五师执行毛泽东9月17日命令而获得的。该恶文“褒蒋”“贬共”,昭然若揭。

        第三、第四、第五篇,是为了揭破亲美派的无耻谎言。长期以来,有关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和陈纳德的问题,政界、知识界和传媒体的炒作,鄙下到了丧失气节,辱没国格,不能容忍的地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是美国政府设在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是美军太平洋作战线的向西延伸,是美国的战略预备兵力。事情本身原为中国支持美国。而我们的一位大人物却把第十四航空队美化为救援中国。于是乎,X X地方当局花了1000万元为第十四航空队修建烈士墓;《X X X X报》、《X X X X报》撰文,要中国人向美国报恩。谓“中国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做得更好。”这些人甘心为婢。第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德,是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忠实实行者,是帮助和参加蒋介石打内战,屠杀中国人民的罪魁。而那位大人物却把陈纳德说成是中美友谊的象征。大人物一声吆喝,传媒体便大加炒作,越炒越热、越热越假……假的就这样变成“真的”的了。该打假了,不能再让他们继续骗人了!

        玷污历史,是要留下骂名的,那将是永远抹不掉的耻辱!

        这个集子收入的十五篇文章,就是以十五个专题,从十五个方面,对“亲美”、“褒蒋”、“贬共”,和任意篡改历史的恶劣行为,进行“国剿”!

        荐 言

        张宏志先生是我的老师,学生给先生写“荐言”,岂不是不自量力?不,不是的,学生比他人更了解老师,师生之间的了解不同一般。他的这个集子酝酿很久了。我们不只一次地听他说,抗战史宣传中“亲美”、“褒蒋”、“贬共”思潮,危害很大:搞乱了历史,搅乱了人心;污染了社会;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形象,这一思潮,肆行几十年,客观上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主观上,是我们许多同志掉以轻心,并且有意无意地助长了其漫延;这种教训是深刻的,也是痛心的,是清醒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当事实真相被众人所知时,少数别有用心者就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了。

        张老师在长期酝酿中确立了十五个问题,从十五个方面去澄清被颠倒了的历史,他曾多次找人对这十五个问题进行座谈、研讨,不止一次地向大家说明这十五个问题所要解决的是两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一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斯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而“亲美”、“褒蒋”、“贬共”思潮所冲击并严重损害的也是这两个问题。亲美派犯着软骨病,民族自鄙浸透着他们的灵魂。如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是美军太平洋 战线的二梯队、战略预备兵力。美国将第十四航空队的基地设在中国,本来是中国支援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客观上也有支援中国的意义),一些人偏要说是美国支援中国。要中国人民向美国谢恩,至于“褒蒋”、“贬共”的例子比比皆是。集子第一篇就是对这种思想的揭露和批判。坚持这种立场的人,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他们说国民党几百万正规军,共产党几十万游击队,当然正规军为主、国民党为主。“亲美”、“褒蒋”、“贬共”思潮,无视中华民族八年浴血奋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贡献,妄自菲薄,甘心为婢,损害民族尊严,玷污国格。否认或不愿承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无视人民,轻视游击战争。这种思潮是有背景的,党外有,党内也有,下层有,上层也有。诋毁历史,归根结底是为现实所需,丑化共产党的历史,是为了曲解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

        张老师对抗战史十五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立为十五个第一。言之凿凿,述之栩栩,论之深邃,树之精辟。第一就是第一。十五个第一,归根结底是人品第一。张老师的立场、感情,人品、学识,作风、气度,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他爱憎分明,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大业,愿洒一腔热血,从不顾及个人私利。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他像沙场上的老兵,目光中射出杀气。他敢爱敢憎,铮铮铁骨。张老师思维敏捷,抽象思维能力超越常人。他学识渊博,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使所有在学术上同他交往的人都非常敬佩。张老师的刻苦钻研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他的充沛精力,和他交往的年青一代,无不愧感不如。我们从张老师身上看到的是——人品和学业互为助长,德才兼备。一个白发老翁竟然像一团炽烈的火,这是十五个第一的根本所在。

      毛世文 2005年8月

    • 家园 张宏志--享受国家津贴如此研究成果?·扯淡……

      真是瞎扯,难怪老萨连夜撰文批驳。

      陕西经济不行就是因为养了老张这号吃国家饭不干正经事的。就连那个卖猪肉的眼镜都比这老张对社会有贡献!这号人占着国家津贴的名额难怪老实的北大才子去卖肉!

      混淆视听,攻击别人信口开河。不知道具体数据就不能关心抗战么。匹夫位卑尚且不敢忘忧国,难道没资格谈论抗战么?你这“老师”却引来作为攻击武器,作人太不厚道了吧!

      还给中央写了三点建议,俺看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和大环境唱唱反调给自己扬名立万是真。作人太工于心计。

      老张现居陕西,算陕西人?此省虽未被日军直接占领,且当年工业基础较差,然对抗战颇多贡献,出人出钱不逊于其他省份。台儿庄正是老张的陕西乡党孙连仲部打得,昆仑关也是其老乡杜聿明的指挥。对自己同乡的牺牲尚且如此,可见其人品之差!

      国军政治高层问题多多也是抗战不顺的原因,但作为后人,有什么资格枉自指责官兵们的伟大牺牲精神呢?为什么不能对官兵们牺牲精神鼓掌呐喊一声呢?

      过去的,都是中国历史,书写抗战历史不是写政治,张老师先自己补补课再说吧!

      脾气好多了,也打消了“老匹夫”之类词语的念头。好长时间没写檄文了。感觉好爽,难怪那么多人爱互相抬杠……

    • 家园 如此好文无人献花?

      支持一把!

    • 家园 【文摘】1941年石牌战役 战史沙龙

      【文摘】1941年石牌战役 战史沙龙

      光亭

      古镇石牌在宜昌县境内,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依山傍水。石牌方圆70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与之相距仅咫尺之遥,是石牌的前哨,亦为我军河西的补给枢纽。它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为拱卫陪都,中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在线,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为保卫石牌要塞,军委会派重兵防守。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两路日军当时都遭到我守军的严重打击,惨败而归。因此,日军这次不敢贸然从正面夺取石牌要塞,而是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企图攻而取之。

      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会战的关键。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当年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坚守旋转轴,顶住敌军的正面进攻,伺机侧击敌军。因此,蒋介石对石牌要塞的安危极为关注,他不止一次地给六战区陈诚、江防军吴奇伟拍来电报,强调确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蒋介石又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军第十一师身上。

      为坚决保卫石牌要塞,5月27日江防军调整部署,决定以攻守长阳、宜昌两县间之稻草坪、高家堰、余家坝、曹家畈、石牌之线为决战线。至此,鄂西会战进入决战阶段。为保障决战胜利,陈诚命第十集团军第九十四军主力转移到长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翼。同时调动空军战机协同地面陆军作战,并对日军后方实施轰炸,切断敌之增援和补给。

      在此关键时刻,从重庆传来蒋介石5月26日颁行的手令。蒋氏指出,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是关系陪都安危之要地。并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歼敌军之良机。我三军将士斗志倍增。死守石牌要塞的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当即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并把师指挥所推进到离火线很近的虫客蚂包,亲临指挥。

      胡琏是一位善于山地作战的将军。他重视利用石牌周围山峦迭嶂、壁立千仞、千沟万壑、古木参天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并在山隘要道层层设置鹿砦,凭险据守。

      5月28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开始向石牌推进。

      是日,日军第三师团从长阳高家堰进入宜昌县境,向我第十一师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同时,右邻之十八师阵地也受到日军的袭击。至此,一场争夺石牌之战在西陵峡展开。战斗之激烈,为八年抗战中鄂西战事所绝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每一寸神圣的国土,我十八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就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南林坡阵地是日军主攻目标。我守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官兵奋勇抵抗,战至黄昏时分,敌军接连发起5次冲锋。右翼九连阵地首先被敌攻占,左翼八连阵地继而也被敌突破,连长阵亡。然而,配有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的第七连阵地始终坚守,并以猛烈的炮火向敌射击,予敌重创,阵前陈尸数百。七连官兵伤亡也重。第二天黎明,日军又向七连左、中、右三方进行夹攻,也被我军击退。日军对我南林坡正面阵地屡攻不下,遂于上午9时出动飞机5 架,同时搬来直射钢炮数门,对我七连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周围树木被扫光,山堡被炸平。二排排长阵亡,追击炮炮手全部牺牲,重机枪排死亡惨重,技术兵幸存无几。第三天,日军一部在飞机支持下,继续向我第七连阵地攻击,掩体和工事破坏殆尽,但该连余部仍顽强坚持战斗。第四天即5月31日,第七连奉命撤离南林坡时,全连仅剩下70多人,官兵伤亡达四分之三。在石牌保卫战的日日夜夜,第七连自始至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

      5月29 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主力经余家坝,中午进至曹家畈。遂分兵两路向牛场坡、朱家坪我十一师阵地大举进犯。牛场坡群岭逶迤、树木参天,是朱家坪的屏障;朱家坪峡谷深邃、层峰迭峦。第十一师官兵凭此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日军一路由彭家坡迂回牛场坡,另一路从响铃口、柏木枰向牛场坡正面攻击。我军与数倍于我之敌在牛场坡激战竞日。日军为了攻占主峰大松岭,在飞机支持下,向我坚守主峰阵地第十一师的一个连发起数次冲锋。当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电话里传来胡琏师长的声音:“弟兄们,积极报效祖国,死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我十一师官兵痛击下,日军颇多伤亡,该连亦伤亡过半。终因众寡悬殊,我军撤离牛场坡。由于失去屏障,5月30日朱家坪被敌攻占。

      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师团另一部越过桃子垭,向桥边南之天台观一线我十八军暂编第三十四师阵地进犯。天台观是我军这一带的制高点。这天,日军沿点心河从天台观背面向我攻击,企图夺取天台观。当敌进至点心河时,即遭到我军阻击,一举毙伤敌300多人。日军无奈遂转攻王家坝,又遭我军分头迎击,无法进展。这时,第三师团的中火田部队前来驰援,卡断了天台观与大军的联系。守卫天台观的暂三十四师一排战士,临危不惧,死守阵地,与敌顽强拚搏。日军几攻不下。又调来飞机助战。我一排战士聚集在冬荆树下坚持战斗。飞机竟把冬荆树炸成秃桩,山头土翻几层,然而勇士们视死如归,与敌肉搏,予敌重大杀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攻下天台观后,骑兵队突入窄溪口,又遭到我龙家岩阵地守军迫击炮的攻击,迫使敌骑落荒后撤。不久,日军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强行通过窄溪,向八斗方我十一师二线阵地突进。

      自日军进入我石牌外围主阵地后,由于这一带丛山峻岭,其步兵仅能携山炮配合作战,抵挡不住我军之打击。于是便用飞机轰炸以代替炮击,每天保持9架飞机低飞助战。到了5月30日,日军向我石牌要塞进行强攻。敌在空军掩护下,分成若干小股向我阵地猛攻,只要有一点空隙,日军即以密集队伍冲锋,作锥形深入。当战斗激烈时,陈诚打电话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其英雄气概可见一斑。

      我十一师官兵在他指挥下奋勇作战,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而是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1000余人,为争夺制高点黔驴技穷,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我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八斗方之争夺,是这次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敌每一寸土地之进展,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两军在此弹丸之地反复冲杀,日月为之黯然失色。我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呈金字塔形。中央社向全国播发消息称:“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拚死争夺。”这是当时战役的真实写照。

      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第十一师师长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他用电话告诫将士:“打仗要打硬仗,这一次一定要使日军领教中国军队的作战精神!"在石牌保卫战的日日夜夜,我军就是凭这股精神与敌搏杀。

      为配合陆军作战,保卫石牌,我空军和美国盟军战机频频出动,在战场或战场附近对日军进行攻击,断敌增援和补给。5月29日,我空军攻击了宜昌城,炸死、炸伤日军30余人;30日又攻击了宜昌东之日军土门垭机场,炸死日军2人,炸毁飞机1架;5月31日,在石牌大战的最后时刻,我空军与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军飞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敌机6架。空军出动,大振了我军士气。石牌要塞的海军官兵,除不断向长江江面布放漂流水雷,阻止日军舰船溯江西上与陆军协同外,他们坚守炮台战斗岗位,沉着应战,任凭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击,临危不惧,决心与炮台共存亡。

      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惨重,信心完全丧失。到了5月31日夜晚,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下来,进犯石牌之敌纷纷掉头东逃。石牌要塞虽历经烽火,但仍屹立在西陵峡之滨,固若金汤,如同一座铜墙铁壁。此次石牌大战,我军打死打伤日军达7000人,缴获器械无数。

      胡琏出征前的誓词: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涟

      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

      保卫我祖宗坚苦经营。

      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

      鬼伏神饮,决心至坚

      誓死不渝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

      吾何惴焉!

      今贼来犯,决予痛歼

      力尽,以身殉之

      然吾坚信苍苍者天

      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

      胜利即在握

      此誓

      关键词(Tags): #石牌#胡涟
    • 家园 腾县战斗中王铭章的几封电报

      日军3月15日傍晚到达腾县附近,16日开始进攻。16日,汤恩伯军上午到达临城,孙震电王铭章援军已到,并要转告所有官兵,务必死守待援,守军士气振奋。

      孙震要求汤恩伯增援腾县,汤以奉命经临城攻击日军侧背为由拒绝,绕到进入腾县以东的山区。腾县守军不知此情。

      17日黎明,王急电告孙“立到,临城。军长孙 密,十七日黎明敌即以大炮,向城猛攻,东南角城墙冲破数处,王团长麟负伤。现正督师死力堵塞,毙敌甚多。职王铭章印。”

      随后,第二封电报“立到,临城,军长孙 密,敌以炮兵猛轰我城内,及东南城墙,东门附近又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职王铭章印。”

      下午三时,部队伤亡惨重,王铭章报:“立到,临城,军长孙 密,独立山(腾县东南十余里,汤军预定到达地点),友军本日仍无枪声,想系被敌击破,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数处,敌步兵屡次登城,屡被击退,毙敌极多。我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训嘉慰之词,决以死拚,以报知遇。职王铭章。”

      最后一封,“立到,临城,军长孙 密,十七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军作最后血战。职王铭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