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亚洲的崛起 -- wolfgan

共:💬53 🌺22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亚洲的崛起

    以下数据来自https://ourworldindata.org/energy

    点看全图

    这是考察各大洲能源消费总量的,如果只看开头1965年和结尾2022年有如下数据:

    点看全图

    我们可以看到,从1965年到2022年的57年间,世界能源消费各大洲的主要变化是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亚洲迅速崛起,比例从1965年占全球的12.36%上升到2022年的占全球的53.86%,而同期欧洲从1965年的占比44.42%下降到2022年的17%,北美洲从1965年的占比37.81%下降到2022年的20%,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保持打酱油的状态。亚洲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2022年相对于1965年增长系数为16.87,其中中国尤为迅速,增长了28.83,不但明显快于欧洲和北美洲,也快于同为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中南美洲和非洲。

    1950-1965年其实也是这个趋势,但是我目前掌握的数据严重不足。目前有以下零星数据。全球1950年总发电量为9589亿千瓦时,亚洲发电量为646亿千瓦时,占比6.74%,其中日本一国就贡献了463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同年非洲发电量157亿千瓦时,占比1.64%,大洋洲发电量129亿千瓦时,占比1.35%。

    不管是能源总消费量还是发电量,背后都是工业力量的折射。由此我们可见,整个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亚洲迅速崛起,欧洲和北美相对下降的过程。其实不光是中国所在的东亚,亚洲的其他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其发展速度都是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准的。中国的崛起,其实是整个亚洲力量崛起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在这背后,可能和亚洲各国大面积的拥有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有关。

    通宝推:川普,广宽,zwx650,桥上,
    • 家园 我写这篇帖子还有一个意思

      就是大家争论的比较多的毛时代和邓时代,其实发展速度在亚洲也就是平均水准。但是由于亚洲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所以经济世界占比在那两个时代是有明显提高的。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速度才明显甩开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成为二战后的最大赢家。

      • 家园 发展速度在特定发展水平时会出现高峰,

        所谓起飞,所谓十年倍增,都是描述这一现象。

        中国之前发展水平没达到,所以没有高速发展。

        林什么的研究。

        • 家园 你说的是林毅夫吧。他的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其实很难量化。

          点看全图

          这是中国越南人均发电量的对比图。中国和越南的快速起飞其实基本是在同一时间段,都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中国人均发电量1072kWh,越南人均发电量336kWh.到了2022年,中国人均发电量6206kWh,越南人均发电量2648kWh.中国人均增长了接近6倍,越南人均增长了接近8倍。中国的快速增长区间和越南增长区间差异其实很大,也有出现大面积重合。这个用林毅夫的理论其实不好解释了。而中国和越南的相似性其实是最强的,文化相近,政治制度相近,人口也都很多。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中国幸运与倒霉,都在体量大

            体量大,转圜余地大得多,东边不亮西边亮。看人均,中国省级差距,也非常大。直辖市内蒙古新疆不谈,江浙人均快1万度,其他沿海省,也七八千度,内陆省普遍4000多5000度。最奇葩的是湖南,人均3000多点,远远低于相邻省份。估计过几年,就会被越南超过。。

          • 家园 确实很难量化,也还和各国的政策有关,

            否则就不会有中等收入陷阱一说了。

            但大体上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起飞的现象,而且不是在发展水平低的那一阶段还是可以肯定的。

            至于越南,我不清楚,您的数据也是发电量,不过恐怕也没有一格数据能完全反映发展。

            不过经济本来就是极为复杂的,能大体解释已经很不错了,应该说是有效的理论。

            另外,越南我想起来了个其他的影响经济的因素,就是沿海,我们的沿海也比内地发展的快。当然要说的话,也不尽然,好比汕头,好比海南,就比深圳珠海差,好像,只是好像啊,甚至不如青岛大连。

            • 家园 坦率地说吧,东亚国家的电力数据对于林毅夫这种说法并不有利

              我上面给了中国和越南经济腾飞时的人均发电量,分别是1072千瓦时和336千瓦时。日本经济腾飞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人均发电量是559千瓦时。韩国经济腾飞是从1961年开始的,当时人均发电量是71千瓦时。韩国和越南经济腾飞时的状态,肯定谈不上经济发展水平不低。

              至于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被国外控制后无力升级的结果。不光拉美有例子,其他地区实际上也有例子。

    • 家园 或许可以看作亚洲的回归

      “而在这背后,可能和亚洲各国大面积的拥有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有关。”根本的原因可能很简单,就是这边人多。如果把文明的发展看作上台阶,文明产生质变的原因,可能存在各种巧合。但是基于生产力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内,生产关系扩张和发展的顶点,一定是人最多的地方。因为目前文明的载体,在各种飞升方法实现之前,还是的人肉体本身。过去,人类农业文明的巅峰在东亚,但是许多关键农业作物的发源地、甚至驯化地并不在这里。所以,未来工业文明的巅峰可能也会在这里。“巅峰”并不是指这里的人一定比别处过得好,更幸福,只是相较而言,经历过的事情,看见过的人,是比别处更多一些。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2021年,中国成为了“发现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可能在中国目前大陆板块形成之前,这里就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当然,也有中国现在人多,挖土的人比别处多,土也比别处好挖(西伯利亚和南极洲也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生物,甚至还没有经历过工业社会的破坏)的原因。

      通宝推:川普,
    • 家园 从1965-2022年,非洲的发展速度看似比中南美洲略快

      但实际上如果去掉北非,其他非洲地区的发展速度是未必比中南美洲快的。非洲的不同大区,不同国家,发展情况其实是差异很大的。现在非洲总体上相对于亚洲的落后,主要是由于二战结束后发展速度明显慢于亚洲,而不是因为经济基础原先不好。这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的。

    • 家园 别被数据忽悠了倒不是说数据真实而是

      这不是亚洲崛起,纵观历史这是相对于其它地区被西方工业化收割较少,而什么亚洲崛起潜台词是可以摘桃子了,工业革命就那几次,被动的地区就是落后的,把握好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在中国才是武林最高绝学,美西方为什么打压中国是怕自己霸权失去吗?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美西方体系前三次工业革命都牢牢抓住了,当今世界参悟门道且独立自主的只剩中国一家了别说欧洲什么欧洲本质就是美西梯队的,军事保驾护航的背后是工业化先手压制优势,文明的进程什么多元一元的对抗其实都是工业进程的遮羞布,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当前就是工业制霸,掌握了工业革命才算是有了崛起的门票,其它小国完全是陪跑的比如日韩那叫美国的一只触手,所以亚洲崛起是伪概念,别被一时的数据忽悠了没意义的地方在于设(各种发展指标)你跑步多了呼吸的空气变多了?还是西方人呼吸的空气减少了?同比下还是一样,毕竟地球是圆的数据的背后是人。人不屈服于人但一定会被欲望奴役(工业制造)。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真离,
      • 家园 美国已经没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获胜的基础了。

        历史给了美国四十多年的机会,但是美国一直不珍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美国现有的社会体制不适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美国人,冢中枯骨尔。

        我写这篇帖子的意思就是说,中国的发展,其实和东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孤立的。这个世界,并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把美国因素看的太重的人,实际上很容易滑向投降主义。

        • 家园 非也

          我不是否认你文章的内容,我是说这种架构也是西方意识形态宣传的一种陷阱,亚洲崛起这种宣传对标的是宣传民众内心的恐慌(搞意识形态中国威胁)本质是美西统治宣传的手段,当然任何事物都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数据总是比昨天变化(来蒙蔽普通人),跟发展中的表达是两个概念这就是西方宣传中的阴险之处数据是看上去好像没毛病的但是指向性是主观误导的这都是挖坑套路,咱们要识破他。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要重视,美西体系是客观存在,实事求是,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手才能战胜对手。

          • 非也
            家园 我不认为亚洲崛起仅仅是美西的欺骗性宣传,而是一个事实。

            事实就是事实,并不因为美西是否在宣传它而改变。

            亚洲各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表现出来的智慧远超中南美洲和非洲各国政府,这也是一个事实,这才亚洲相对于其他各大洲力量迅速上升的根本原因。

            美国力量确实很强大,但是也是有限的,并不是能解释一切的根源。况且现在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其实都已经远逊于中国,只不过很多人受惯性驱使,还不敢面对这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